第109章 沂蒙海校

字數:3288   加入書籤

A+A-


    李振華寫完《中條戰役戰情分析與對策》後,就沒有太關注這件事,中條山離山東的確是太遠了,對山東根據地的影響不大。當中條山戰役的結果傳來時,李振華也隻是有些欣慰。雖然國軍的損失也有6.8萬,但也拚掉了3.2萬日軍。這些國軍將士的犧牲沒有像前世一樣才造成了日軍不到3000人的傷亡。
    李振華現在很忙,沒心思再去想中條山戰役,他正在籌辦一件不靠譜的大事:籌辦海軍學校。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二個月前膠東軍區在與趙保原交戰的過程中,俘虜了一批國軍,甄別時發現裏麵有三十多曾在青島海軍中服過役的官兵,膠東軍區致電沂蒙司令部時提了一下,正好被李振華看到,李振華如獲至寶。立即致電膠東軍區一定要把人留住,送到司令部,同時要求膠東軍區今後甄別俘虜時,把前海軍人員甄別出來,全部送到司令部。
    李振華找到楊文翰、黎玉匯報了此事,楊、黎兩人一頭霧水。
    楊文翰問:"振華,你到底想幹什麽?"
    李振華道:"首長,我就是想辦一座海軍學校。"
    楊文翰、黎玉兩個人都懵了,沂蒙軍區一艘軍艦都沒有,辦什麽海軍學校。
    李振華道:"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我的想法是先在山東範圍內搜集原國軍海軍人員,海軍學校人員,組建我軍的海軍學校,培養我軍的海軍人才。"
    楊文翰、黎玉有點跟不上節奏。抗戰還遙遙無期,李振華是不是腦袋燒壞了,籌劃這個不著邊際的事。
    李振華又道:"我在延安總部時,籌劃建立空軍學校,也有人說我不著邊際,但總部首長卻很支持我,你看現在空軍學校不是建立起來了嗎?"
    楊文翰、黎玉也很是無語。空軍學校至少還有幾架從蘇聯弄來的飛機。但海軍學校的艦船怎麽弄。
    李振華鄭重道:""首長,相信我。不出五六年艦船會有的。"
    楊文翰見李振華都賭咒發誓了,看了看旁邊的黎玉,道:""我們可以和軍部、延安總部聯係,如果軍部、延安總部同意,我們沒有意見。"
    李振華大喜,親自擬定了發往軍部、延安總部的電文交給兩位首長。
    電文發出去之後,延安總部的複電來的更快,延安總部同意在沂蒙根據地設立海軍學校,定名為沂蒙海校,並委任李振華擔任海軍學校的籌備委員會主席。同時延安總部已下令各根據地,各地方黨委搜羅海軍人才。
    楊文翰、黎玉有些吃驚於延安總部的反應如此及時。有了總部的許可,兩人不再猶豫,全力支持李振華籌辦海軍學校。
    李振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來辦理海軍學校的籌備工作。當膠東軍區把三十多名心情忐忑的俘虜送到蒙山時,李振華親自去迎接,幫他們安排食宿。並明確告訴這些前海軍人員,他們已經不是俘虜,而是沂蒙軍區的貴客,未來的海軍教員。沂蒙軍區會保證他們的絕對安全,並且承諾不會強行要求他們加入我軍,有月薪。有家屬的可以幫他們把家屬遷到蒙山來。如果還有海軍戰友流落在山東的,歡迎他們也到蒙山來。
    延安總部又從東北抗聯中抽調馮仲雲任海軍學校校長。馮仲雲,江蘇武進人,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係,曾任滿州省委秘書長,東北抗聯第6軍政治部主任。他曾在東北商船學校任教。東北商船學校是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創始人就是如今的山東省主席沈鴻烈。
    不久延安總部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遷到四川萬縣原青島海軍學校停辦。南方局、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地方黨委動員了一批老師、學生來山東。另外福建福州地下黨組織,貴州桐梓地下黨組織也網羅了一批福建海校的師生。延安總部還從八路軍中抽調了有海校背景的人員,其中就有出身福建海校的福何康、黃漢基、何澄石、何進等10多人。這些人都將前往山東沂蒙根據地。
    李振華欣喜萬分,沒想到延安總部一出手,網羅到了這麽多的人才,沂蒙海校有著落了。李振華把海校設在了根據地核心區蒙山,加緊時間建造校舍,安排部隊警戒。
    李振華又從炮兵裏選了一些文化層次高的準備來學校。同時麵向全軍及社會招收文化層次高一點的年輕人到學校來學習,炮兵學校學製3年,一年實習,每期500名學員。
    一個多月後,馮仲雲來到了沂蒙根據地,李振華把學校的大部分事務交給了他。他非常放心馮仲雲,前世馮仲雲兼任過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校長。李振華隻負責後勤保障,組建學校政工隊伍,以及建校後的思想文化教育。馮仲雲開始挑選、編製海軍教材時,李振華對馮仲雲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把杜黑的製空權內容加進去。李振華告訴馮仲雲,在他的設想中以後會組建海軍航空兵。
    馮仲雲挺驚訝的,他覺得李振華的思想,還是很前衛的。現在海軍都是在追求大炮巨艦,隻有少數人認為以後的海戰會以航空母艦為核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後的時間裏,海軍學校教職員工陸續來到了,學員也招收齊了,一部分從各部隊挑選了出來,一部分從社會上選拔了出來,都是有一定文化層次的。
    沂蒙海校在7月1日建黨紀念日這天正式開課了。學校條件雖然暫時還很簡陋,但李振華認為這裏可能就是未來海軍的起點和希望。海軍不像陸軍,有句話說:十年陸軍,百年海軍。海軍的建設和作戰能力高度依賴於高素質海軍人員以及先進的技術、裝備,這使得海軍成為一個技術密集型的軍種。高素質的海軍人員是排在第一位的,不是說有了軍艦就有戰鬥力。
    李振華之所以提前辦海校,是因為如果操作得當,我軍或許在44年,45年有二次機會組建人民海軍。
    李振華參與了沂蒙海校的教學工作,主要課程有兩門,一門是思想文化教育課,這工作李振華輕車熟路。另一門是中國海軍曆史,講述從明朝的鄭和下西洋開始,講到明末鄭芝龍料羅灣海戰,講到了清初施琅澎湖海戰,最後講到了清末南洋艦隊馬尾海戰、北洋艦隊黃海海戰,這本曆史教材可費了李振華不少心思。他的想法是:既要海校學員們記住南、北洋艦隊失敗的恥辱,也要讓海校學員們記住中國曆史上海軍水師)的輝煌。
    對於南洋、北洋艦隊的失敗。李振華做了客觀評價,艦隊失敗主要是政治腐敗、軍事管理落後與戰略短視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映了晚清體製的全方位潰敗。李振華對在馬尾海戰、黃海海戰中英勇反抗的海軍官兵,致以了非當高的敬意。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