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三次長沙會戰

字數:3298   加入書籤

A+A-


    歐洲戰場,德軍已進攻到蘇聯首都莫斯科,蘇維埃聯盟危急萬分。蘇聯又一次向延安總部求援,延安總部在晉察冀根據地設立東北工作委員會,李振華在戰情通報中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通過山東軍政委員會向延安總部申請海東青特戰隊加入其中。延安總部在了解了海東青特戰的情況之後,同意了李振華的申請。
    李振華在得到延安總部批準後,調海東青二、三、四隊北上,一隊留在了渤海軍區。由洪振海任總隊長兼政委、李振興任副總隊長。區晨留在蒙山,第三批特戰隊員的選拔工作正式開始。
    很快洪振海帶著海東青三隊、四隊來到了渤海軍區,李振興也回到了義和莊。李振華和兩人密談良久,並交給了他們兩台電台。李振華最後強調部隊要保持建製完整的進入長白山,在長白山要獨立自主展開遊擊戰,可以不打出我黨的旗號,以土匪的名號行事也行,隻接受沂蒙軍區的直接指揮,除非延安總部直接命令。遇見其它部隊除非能吞並,不可加入其中,這其中包括蘇聯人組織的隊伍。
    兩人接到李振華的任務及囑托,一方麵覺得任務艱巨,壓力山大。另一方麵又有能獨擋一麵、開創局麵的興奮感。李振華派洪振海北上,就是看中了他的開創局麵的能力。部隊分批乘船偷渡過勃海進入冀東根據地,在冀東根據地等待東北工作委員會派往東北的人員會合,然後一起前往東北長白山尋找東北抗聯殘部。
    武漢第11軍司令長官阿南惟幾賊心不死,企圖消滅第九戰區主力。上一次長沙會戰的教訓還沒過去多久,他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日軍在東南亞勢如破竹一次又一次激勵他,終於在12月下旬阿南惟幾又調集了3、6、40等師團,10萬餘人的兵力第三次進攻長沙。與第二次長沙會戰相比,少了第4師團,第4師團已調往上海。阿南惟幾來用的還是老辦法:集中兵力正麵進攻,重點突破。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指揮30萬餘的兵力,抗擊日軍的進攻。薛嶽使用的還是老辦法:逐次抵抗,縱深防禦,一步一步把敵人吸引到預沒戰場。再以反包圍圍殲日軍,薛嶽把這種戰法稱之為天爐戰法。
    中日雙方在湘北鏖戰22天,起始日軍攻勢如虹,薛嶽下令破壞公路、堅壁清野,依托工事層層阻擊,遲滯日軍推進。後又主動放棄了部分陣地撤至長沙城郊,誘使日軍深入。日軍一度攻入長沙城區,但遭遇第10軍的頑強抵抗。
    國軍炮兵陣地設在了嶽麓山,嶽麓山觀測條件好、易於隱蔽,地形上既能俯瞰長沙全城,又能有效擴大炮火打擊範圍,最遠可覆蓋至河東的樹木嶺等地。陣地部署了8門火炮,包括俄造76.2毫米野炮、兩門“卜福斯”山炮,以及兩門德製150毫米sfh18重榴彈炮,就是這兩門德製炮起到了關鍵作用,僅6枚炮彈便殲滅300餘名日軍,對壓製日軍火力起到決定性作用。
    兩軍在長沙城郊展開激烈的拉鋸戰,外圍國軍從東、西、北三麵切斷日軍退路,形成反包圍,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日軍補給線被襲、傷亡慘重,補給困難被迫於1月4日後撤。
    薛嶽敏銳捕捉到戰機,命令國軍全線追擊、側擊,重創日軍。至1月15日將日軍驅回新牆河以北,恢複戰前態勢。
    這戰之後,武漢日軍再也不敢輕易拔第9戰區的虎須,直到44年豫湘桂戰役才進行了第四次長沙會戰。
    此役共斃傷日軍5.69萬人,自身傷亡2.8萬人。這是太平洋戰爭發生以來盟軍取得的首次勝利,是在盟國普通潰敗之下的唯一光輝,極大鼓舞了同盟國陣營的士氣,堅定中國抗日的決心。讓盟國看到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場中的價值。
    此戰後美國提供了5億美元貸款,加速對華軍事援助。盟國廢除了對華不平等條約,歸還租界,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薛嶽個人也到達了軍事生涯的巔峰。萬家嶺大捷、三次長沙大捷使得薛嶽成為了中國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日軍將薛嶽視為中國戰場最難纏的對手之一。
    日軍第11軍軍長阿南惟幾對長沙會戰日軍失利,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但失利之後,他並沒有被立即撤職,而是繼續擔任11軍的司令官,直到半年轉任在東北關東軍的第2方麵軍司令,職業還獲得了提升。裕仁天皇之所以沒有懲罰阿南惟幾,他效仿了明治天皇對待乃木希典的舊事。因為裕仁很清楚,阿南惟幾是和乃木希典一樣的人,忠誠無二。如果因為長沙會戰的失利降罪於他,那麽他很可能為了武士的榮譽自裁。
    後來阿南惟幾去到新幾內亞戰場,參與對抗美澳聯軍的反攻作戰。在那裏阿南惟幾打得更不好,幾乎是被美澳聯軍壓在地上磨擦。
    司徒雷登一行人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終於到達大後方重慶。他和傑克遜、湯姆去了美國駐重慶大使館。美國大使詹森接見了他,司徒雷登在中國的影響力可不小。詹森先前還以為司徒雷登已被日軍關押,沒想到他回到了重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人談起了司徒雷登這一路的所見所聞,司徒雷登講到在山東共黨根據地的經曆引起來詹森的注意,詹森注意到司徒雷登推崇八路軍的戰鬥力,傑克遜與湯姆也都證實了司徒雷登的說法,他們三人在費縣親眼見證了我軍與日軍的撕殺。而且他們還發現護送他們的隊伍是精銳中的精銳,傑克遜與湯姆發誓這是他們所見的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詹森對這些非常感興趣,詳細詢問了三人在山東的經曆,三人一五一十的講了在沂蒙軍區的細節,尤其是講到李振華介紹要修建機場那段。詹森眼神一亮,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急需提振士氣對日本進行報複,美國海軍參謀次長弗朗西斯·洛提出用航母搭載轟炸機接近日本本土後起飛的方案。這一構想被海軍艦隊總司令歐內斯特·金采納。羅斯福總統隨後正式批準了這一“近乎瘋狂”的計劃。
    由於選擇的b一25轟炸機隻有2200公裏,原計劃在蘇聯海參崴降落,但蘇聯擔心日軍報複,沒有同意。這就意味著必須在中國選擇機場降落,而國府控製最東麵的機場是浙江瞿州機場,離日本東京直線距離2000多公裏,而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到東京還有一段距離。隻要稍微出一點點意外,轟炸機可能就到不了機場。
    司徒雷登介紹的山東根據地離日本東京更近隻有1700公裏左右,雖然隻縮短了300公裏的航程,但戰時可能就是平安降落與墜毀的區別。依照司徒雷登所講中共山東根據地非常穩固,而且根據地中共對英美人士態度很友好,再加上中共也有建飛機場的意圖。大使詹森心動了,他決定派人私下與中共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聯係一下。如果能溝通好,那麽轟炸機降落地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而司徒雷登三人就是最好的中介人,連去八路軍辦事處理由都有了:感謝山東八路軍的救命之恩。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