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赴緬遠征軍
字數:2714 加入書籤
重慶國府,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讓國府在盟國露了一回臉,這場勝利是世界各地盟國戰場一片潰敗之中不多的亮點,英國人、美國人在嚐到日軍的苦頭後,暫時不能高高在上對國府軍隊指指點點了。
根據中、英、美三國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國於1941年12月26日正式組建建了中國赴緬遠征軍,初期兵力:由第5軍、第6軍、第66軍組成,共9個師約10萬精銳部隊。
遠征軍建立之後,英國並沒有立即批準中國軍隊進入緬甸,一方麵中國曾是緬甸的宗主國,英國政府對於中國軍隊進入心存疑慮。而且緬甸與中國的邊界還未完全劃定。
另一方麵是英國在緬甸的兵力不少,他們還指望這些部隊能打一個翻身仗。於是英國要求遠征軍停在雲南待命,需要遠征軍時,遠征軍隨時可以出擊。
要說英國這個攪屎棍也真不是什麽好鳥,在抗戰期間,利用中國抗戰的艱難,不斷在中緬邊界、中印邊界蠶食中國領土,並想迫使國府承認事實。
等到日軍動手侵入緬甸,英緬軍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節節失利,眼看著就要全軍覆滅,為了救援駐緬英軍,英國手段盡出,言辭鑿鑿承諾同中國共同守衛緬甸,保衛滇緬公路,並且為中國遠征軍提供空中支援。
美國也承諾為中國提供100架“霍克”戰鬥機,但承諾沒有到位,飛機去了北非戰場,戰鬥打響後英國承諾投入緬甸戰場的324架戰機,直到戰局全麵崩潰時也沒有見到蹤影。
遠征軍從2月下旬進入緬甸作戰到5月份失敗回國或撤入印度,隻經曆了短短3個月,損失了6萬精銳。這個結果很大程度都拜英國所賜,當然國軍的決擇失誤也是其中很大的原因。
英國前期為了殖民地利益,不讓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期緬甸英軍潰敗,英國已決定放棄緬甸,退守印度,還在對盟國隱瞞。英國讓遠征軍倉促出擊吸引日軍火力,就是以便英軍撤離。
遠征軍在赴緬作戰期間得到緬北克欽族景頗族)、撣邦傣族)、栗粟族、怒族、欽族、克倫族以及緬甸華人的支持,卻遭到了緬甸主體民族緬族的敵視。緬甸德欽黨在日軍的支持下成立了緬甸獨立軍。他們不斷襲擊遠征軍的運輸線,並擔任日軍的向導,協助日軍穿越緬北叢林偷襲臘戊、密支那,切斷了遠征軍回國之路,為日軍戰勝遠征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緬族人對中英兩國的仇視也都是英國惹的禍,英國人在緬甸長期的殖民統治,導致了緬甸人激烈反抗。德欽黨這些人就是在1940年被日本人看中,被帶到中國的台灣、海南訓練。
德欽黨的理想是緬甸獨立建國,憑借自身實力希望渺茫。他們曾尋求過宗主國中國的支持,但當時中國都自身難保。過程中他們被日本人發現,日本人承諾緬甸獨立,於是德欽黨就想利用日本人趕走英國人,然後實現獨立。而日本則想利用緬甸人作為帶路黨,趕走英國人占領緬甸,切斷滇緬公路這一條中國唯一的國際援助通道。兩者一拍即合,中國遠征軍協助英國作戰自然就成為了昂山獨立建國的絆腳石,成為了德欽黨的敵人。
從事實上來講,日本人在東南亞采取支持東南亞各國的建國的策略,無論是真和假,在東南亞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東南亞當地民族在起初都普遍歡迎日軍侵入東南亞,至於後麵東南亞當地民族反叛日本加入盟國,一方麵是見識到了日軍的言爾無信。而另一方麵日本及日軍的日薄西山,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眼看中國赴緬遠征軍就要成行,6萬人即將走向不歸路,李振華不能視而不見。他認真回想了一下遠征軍第一次赴緬作戰的全過程,提筆寫下《論遠征軍赴緬作戰》。
首先李振華論述了英國不願提前讓遠征軍進入緬甸的原因,引出遠征軍赴緬的時間一定是英軍崩潰或即將崩潰之際,在仰光即將失守之際。李振華提醒國府遠征軍出國作戰一定會很倉促,處於崩潰狀態的英軍決不可信,任何作戰計劃都不把英軍力量算在內,任何作戰計劃都要要以保證遠征軍後路為第一要務。
英國在東南亞殖民地壓榨近百年,按道理當地百姓普遍會憎恨英軍,此次日本攻擊東南亞,肯定會有很多當地人配合。所以不要認為日軍是客場作戰。東南亞森林密布,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日軍不可能穿過叢林作戰,有當地人的支持什麽都可能發生。
站在日軍的角度來看,此時馬來半島英軍已退守新加坡,新加坡已斷絕交通,投降隻是時間問題,新加坡投降之日就是日軍大舉進攻緬甸之時,預測時間不會太長。日軍首先會占領仰光,仰光一丟,外援物資無法上岸,滇緬公路就會功能性喪失。日軍第15軍可以分三路進攻,中路從仰光沿同古、曼德勒方向進攻,無意外的話,遠征軍將在中路,畢竟遠征軍就是為保護滇緬公路而成立。西路沿伊洛瓦底江經卑繆、仁安羌北上敏建。東路軍迂回過棠吉、雷列姆、曼裏,攻擊臘戊,切斷遠征軍補給線及回國之路,此時日軍進可攻、退可守。可三路夾擊曼德勒,也可沿滇緬公路北上進入雲南騰衝、龍陵。再分兵一路占領密支那、一路攻占惠通橋,打開中國西南大門。另外還有一路軍隊就是泰軍,泰國與日軍結盟,要注意泰日聯軍可能會北上景棟攻擊遠征軍。李振華著重強調了遠征軍在緬甸除了會遇到第33、55師團,還要注意在新加坡的日軍部隊北上,…………
日本若按上述布置,遠征軍很可能被斷回國之路。李振華最後寫道:遠征軍若無法回國,切忌穿越原始熱帶雨林回回,可以撤往印度以待未來。
寫完之後,按照慣例李振華發往沂蒙軍區,由軍區轉送延安總部,再由廷安總部審查後轉送國府軍委會。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