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王永江的難題:帝國財政報告
字數:3365 加入書籤
1925年冬,奉天城,帝國財政部大樓。
窗外是奉天城璀璨的夜景,象征著帝國的極盛繁華。
然而,在財政部大樓頂層那間布滿圖表和數據屏幕的辦公室裏,氣氛卻凝重得如同西伯利亞的寒流。
財政總長王永江獨自坐在寬大的紅木辦公桌後,桌上攤開的不是慶祝的香檳,而是厚厚一摞剛剛匯總完畢的《帝國一九二五年度財政報告最終版)》。
金絲眼鏡後的雙眼中布滿了血絲,平素精明從容的臉上此刻寫滿了疲憊與深深的憂慮。
報告上的數字,冰冷而殘酷,勾勒出一幅與窗外景象截然不同的圖景。
收入側:
虎幣霸權紅利: 全球貿易結算、貸款利息、投資回報確實帶來了天文數字的收入,這是帝國財政最耀眼的光環。
殖民地掠奪: 從墨士蘭的銀礦、西伯利亞的森林煤礦、東南亞的橡膠油田、中東石油榨取的財富,依然源源不斷。
國內稅收: 本土經濟活躍,商業稅收創新高。
然而,支出側的數字更加龐大,且呈現出令人不安的結構性危機:
軍事黑洞: 維持全球第一的龐大陸海軍、遍布世界的軍事基地、持續進行的軍事研發包括那個吞噬資金的“特殊工程”)、以及不斷的小規模衝突和鎮壓行動,其開支幾乎占到了財政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這是一個在和平時期難以想象的畸形比例。
全球經營成本: “全球投資計劃”看似光鮮,但大部分是長期投資,回報周期漫長。
維持聯合國際運作、補貼“友好”政權、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實為戰略購買),耗費巨資。
內部消化與維穩開銷: “鳳凰計劃”下的產業轉型和基建投資需要持續投入。
安撫核心區民眾的高福利政策、以及在新領土上進行高壓統治和“同化”政策的成本如建設移民城鎮、派駐管理人員、維持龐大的內務部隊和情報網絡),如同無底洞。
債務利息: 為了快速擴張,帝國前期發行了巨量的國債,如今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已成為一筆沉重的固定負擔。
最終的結算結果:一個刺眼的赤字。
雖然憑借虎幣的霸權地位和巨大的黃金儲備,暫時可以通過發行新債或直接印鈔來掩蓋,但王永江比誰都清楚,這隻是飲鴆止渴。
他拿起一支朱筆,在報告的重點摘要頁上,顫抖地寫下了幾個關鍵詞:
“寅吃卯糧” – 財政收入已無法覆蓋龐大的剛性支出。
“泡沫堆積” – 資產價格尤其地產、股市)嚴重偏離實際價值,源於過剩的流動性。
“殖民地反噬” – 鎮壓成本急劇升高,資源輸送因反抗而變得不穩定,收益下降。
“貨幣信心隱憂” – 持續的超發和赤字,正在暗中侵蝕虎幣“金本位”的信用基石。
國際市場對虎幣的信任並非無限,一旦信心動搖,將引發災難性擠兌。
“結構失衡” – 經濟過度依賴軍事相關產業和金融掠奪,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有隱憂。
寫到最後,他重重地畫了一個圈,裏麵是兩個觸目驚心的字:“破產”。
這不是危言聳聽。
如果繼續當前的道路,帝國的財政崩潰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一個失去財政能力的帝國,無論有多麽強大的軍隊,其崩塌也將在頃刻之間。
“必須收縮……必須改革……”
王永江喃喃自語。
但他深知其中的難度:
削減軍費? 張毅和軍方勢力絕不會同意,甚至會視為背叛。
外部強敵環伺,收縮可能被解讀為軟弱,招致更猛烈的反撲。
削減福利和內部開支?
會引發核心區民眾的不滿,動搖統治根基。
趙銘第一個會反對。
停止全球投資和援助? 意味著戰略收縮,將影響力真空拱手讓人,前期投入打水漂。
讓虎幣貶值或放棄金本位?
等同於自毀長城,帝國金融霸權將瞬間崩塌。
每一項選擇都痛苦無比,都會觸動巨大的利益集團,都可能引發不可預料的連鎖反應。
窗外,一輛新型的豪華轎車駛過,車燈劃破夜色。
那是帝國新貴們去參加又一場通宵達旦的宴會。
他們依然沉浸在虎幣帶來的無盡繁華夢中。
王永江摘下眼鏡,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他麵前的這份報告,就像一份帝國的病危通知書。
他知道,他必須盡快將其呈送給首席張揚。
如何向正處在權力和威望頂峰的首席,匯報這個冰冷而危險的真相?
如何說服他相信,帝國這艘看似無敵的巨輪,水下已是裂痕累累?
又如何能在各方勢力的阻撓下,推行那必然充滿陣痛的財政改革?
這,是王永江執掌帝國財政以來,所麵臨的最巨大、最艱難的難題。
這不僅僅是一份財政報告,更是一場關乎帝國生死存亡的預警。
他的筆,沉重得幾乎無法抬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