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論秋,寫詩

字數:4639   加入書籤

A+A-


    論秋。
    寫景、抒情都可以,無所不包。
    上方的老夫子笑眯眯看向下方朝氣蓬勃的學子們,“詩詞一道雖然於治國無太大益處,卻一樣是國家昌盛的必需品。”
    “因為我們不是蠻夷,我們有曆史、文字、思想、藝術,我們還有感情,這些東西對國家的影響在於潛移默化,如果不想讓後人覺得我們這些先輩無趣,還是各樣一起昌盛一下吧。”
    夫子說話輕揚起伏,聽起來很是舒服,也感覺很有說服力。
    下方有學子舉起手臂,經過夫子同意後,他迫不及待問:
    “您說這些東西於治國無益處,卻是強國的必需品?”
    老夫子點頭,“當然,這些東西會無形中為我們塑造一個大國形象。”
    那學子似乎等的就是這句話,立馬又道:“可是北妖國成契也是強國,它們近些年甚至隱隱超過我大景,難道他們也興文道、樂道嗎?”
    下方一眾目光紛紛轉向台上的老夫子,都保持沉默的看著他。
    妖國成契的崛起,是大景永遠的痛。
    一個就這麽橫亙在北方的強大敵人,誰也無法忽視,朝野上下無人不談論,提到成契,氛圍微微沉寂下來。
    夫子一隻手臂依著講台,幽幽歎出一口氣,“孩子們,你們怎知妖國內部沒有人族?”
    “事實上,他們的製度、社會與我大景別無二致,隻是百姓換成了妖族與人類混居。”
    “他們的高層學習我們的語言,學習我們的治國理政策略,甚至學習我們的詩詞歌賦,還讓妖國裏的人族擔任大官,由此,才一步步強盛的啊。”
    眾學子麵麵相覷,相顧無言。
    他們生活在大景腹地,與北方妖國相距何止萬裏,雖然妖國壯大壓迫邊境時時聽聞,但不經曆一番細致遊曆,是不會知道到底怎麽一個強盛狀況。
    身著長衫的老夫子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鼓勵道:
    “今日詩詞的頭彩,可得老夫手裏這枚出入學宮藏書樓的玉佩。”
    “孩子們,要想擁有實現抱負的平台,便要學問足夠大,多讀書才可積累學問呐。”
    夫子悠悠話落,引得木堂下方一陣躁動。
    有人激動的麵紅耳赤,學宮進學的費用很低,藏書樓等地方也開放,然而卻是有限製的,否則一擁而上就全亂套了。
    老夫子的玉佩,旁的不說,在藏書樓打地鋪都可以。
    詩詞押韻聲立時傳起,有人躍躍欲試。
    圍繞著‘秋’這個象征意義很大的季節,發揮其想象。
    盤坐在木堂最後邊的林淵也若有所思。
    方才一番關於北妖國的境況,他是早知道了的。
    不過那一番文道興國的言論,他倒是第一次聽到。
    仔細想想,似乎的確如此,大景區別於東南西北一圈的異國,不僅僅是國土大,文化精神才是驅使各個朝代一直領先天下三千國的原因所在。
    林淵淡淡一笑,說的他都起了興趣。
    取出紙筆,沾墨構思。
    一群大老粗手下,沒幾個會讀書的,見狀紛紛圍在林淵身邊,好奇看他落筆。
    林淵的字是自幼跟名師大家學的,基礎不差,加上手腕力氣也足夠,寫下來的字夠不上滿堂喝彩卻也算筆勁蒼虯、紮紮實實。
    關於‘秋’,他有自己的見解。
    從小生活在塞外,那兒的風光最體現四季分明。
    而秋、冬兩季正是邊塞文人墨客喜愛的季節,他從小耳濡目染,對‘秋’感悟頗深。
    墨跡染上宣紙,鮮明的寫道:
    明月掛高山,
    雲海浮蒼茫。
    長風遷萬裏,
    天地共清光。
    不是很華麗的五言絕句,所以寫的很快,幾乎是腦中浮現什麽,林淵就寫什麽,全是年少所見所感的塞外風光。
    上方夫子等了大約兩刻鍾,笑眯眯的拍了拍手。
    “好了,詩詞一道講究即興發揮,琢磨太久反而失去原本韻味。”
    “寫完了的,收上來吧。”
    一旁同樣士子打扮的助教應了一聲,走到下方挨個收取。
    有些人沒寫出來,一臉懊喪。
    有些人則交了後,兩眼亮晶晶的遙望上方。
    助教走到最後,看到一群武夫打扮的韓青、王展年、高銘,以及坐在他們中間的林淵,不禁一愣。
    林淵微笑著點了點頭,將宣紙遞過去。
    那助教見狀,隻好也拿過,回到上方的講台。
    一共收上來約五十餘份,老夫子當場審閱起來。
    對他這樣經曆幾十年文道修行的人來說,詩詞歌賦的優劣,一眼就能分辨,幾乎不費多少時間。
    下方多達上百名士子翹首以盼,眼巴巴看著講台上被翻閱的宣紙。
    以及夫子的臉色變化。
    忽地,夫子翻閱的手一停,神情變得饒有興致起來。
    他單拿一張出來,遞給助教,“給大夥兒念一念,看看如何。”
    助教老老實實接過,捏了捏嗓子,開始大聲朗誦以便整座木堂都能聽見。
    【落葉滿地映斜陽,小徑幽幽聞桂香。湖上秋風輕拂麵,園林秋意滿庭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一首七言絕句,一經誦出,引得滿堂寂然。
    眾人紛紛朝堂中心看去,那兒有一個身穿整潔士子服,配飾頗為繁複的年輕男子。
    此詩中描寫的秋日景象無疑是一座很華美的園林庭院,在場士子家中能有私家園林的為數不多,眾士子第一個便聯想到中間那位,家中長輩是京師府尹的同窗。
    那位身穿整潔袍服的士子也不客氣,聽到自己的詩被念出,向四周得意的拱起手來。
    他對夫子手中玉佩的價值不甚在意,在意的是拔得頭籌後,享受目光的快感。
    夫子對助教頷了頷首,示意回來。
    他笑著道:“詩中有靜有動、有近有遠、有張有弛,不錯,不錯。”
    那士子聞言,臉色愈發得意,又朝四麵八方拱手。
    似乎已經誌在必得。
    夫子看他一眼,笑笑不說話,繼續翻閱剩下的宣紙。
    大約過了小半刻鍾,夫子的手掌又一頓,再次拿出一張,遞給一旁助教,“再念。”
    助教老實走到堂前,又放開嗓子誦道:
    【明月掛高山,雲海浮蒼茫,長風遷萬裏,天地共清光。】
    一詩誦完,再次全場寂然,眾士子紛紛轉頭,想找出出處。
    此詩是五言絕句,字很少,然卻比方才那首當眾誦出的七言絕句更具畫麵感。
    明月、高山、雲海、蒼茫、長風、清光,全詩短短二十個字,居然出現了足足六個意象。
    而且還都是闊大恢宏的難得異象。
    塞外風光撲麵而來,聞者仿佛瞬間置身於萬裏邊塞。
    不禁令人身體一顫。
    喜歡一人持槍,萬世名請大家收藏:()一人持槍,萬世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