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小資

字數:6334   加入書籤

A+A-


    江南梅雨時節,細雨如絲,沾衣不濕。張承撐著油紙傘,獨自走在蘇州城的青石板上。三年前,他奉旨整頓兩江財政,推行玄機新政,如今已初見成效。然而姐夫顧十七臨終前的囑托仍時時在耳:“治國之道,當在人情與法度間尋求平衡。”
    顧十七常教導自己的妹夫。
    下一步需要覺醒的就是小資階級。
    這些人雖然不用像無產階級一樣可出賣自己的體力。勞動力生命來換取財富,掌握了一定的生產資料,但其財富增長的速度仍然受著時間空間的限製。
    例如天災人禍,社會收支平衡的影響。
    在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模式當中,這類群體一般屬於原始資產積累模式。
    在社會當中,小資往往會受到地方的各種剝削。 在政治立場當中,他們存在著左右搖擺不定的思想立場。生意好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擁抱資產階級。
    生意不好的時候他們又會同情無產階級。
    屬於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最難以團結的兩麵派。
    其本質還是受生活所困。如果能給予物質保障和社會地位的認可。
    小資階級同樣可以團結。
    不過小資,其賺錢的目的大多以個人享受為主,缺乏思想教育的能動性。因其脫產的狀態。所以小資階級更多的可以選擇拒絕教育。
    鼓勵小資階級去擁抱無產階級。擁抱共產主義的原因很簡單。
    人類的未來如果是資本主義社會主導的消滅窮人的社會,當窮人和中產階級都死亡之後,下一個要死亡的就是小資階級。
    當小資的財富也被資產階級給吞噬的時候,人類社會就隻剩下5的人就夠了。
    所以小資階級如果不和中產無產站在統一戰線的,即便是能通過出賣人類活到最後一站。也早晚會被消滅。
    因此,除了統治階級,資產階級之外,小資階級,中產階級,無產階級必須要站在同一立場上。
    必須要統一立場,統一思想。
    姐夫的這些話,張承受益良多。一直以來都當做聖經背誦。
    ——
    轉過街角,一陣喧嘩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隻見一家綢緞莊前圍滿了人,掌櫃的正在與稅吏爭執。
    “大人,今年春蠶受災,產量不足往年三成,這稅賦能否酌情減免?”掌櫃的滿頭大汗,拱手哀求。
    稅吏麵無表情地翻著賬冊:“玄機匣核算,你家去歲盈利三千兩,今歲定額稅銀三百兩,一文不能少。”
    張承駐足旁觀。那掌櫃麵紅耳赤,幾欲爭辯,最終還是頹然歎氣,吩咐夥計取銀兩。圍觀的商戶們竊竊私語,臉上盡是不平之色。
    是夜,張承在府衙翻查玄機匣記錄,發現那家綢緞莊確已連續三月營業額大幅下滑,但稅賦卻因去年盈利良好而未能及時調整。
    “機器雖準,卻不知變通啊。”張承輕歎一聲,想起白日所見,心中泛起一絲不安。
    次日,他微服私訪,約見了蘇州商會會長李裕隆。這位年過五旬的絲綢商,經營著城中最大的織造坊,是當地小商戶中的頭麵人物。
    茶樓雅間裏,李裕隆恭敬中帶著戒備:“不知大人召見,有何指教?”
    張承擺手:“今日不論官民,隻談商道。李先生覺得玄機匣推行以來,商界有何變化?”
    李裕隆斟酌詞句:“玄機匣核算精準,杜絕了稅吏貪墨,商戶們不必再行賄賂,自然是好事。隻是...”他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
    “隻是機器無情,不知變通。生意有好有壞,天時有豐有歉。如今稅賦全憑去歲盈利核定,若遇災年,商戶們隻能自認倒黴。”李裕隆終於道出心中塊壘。
    張承若有所思:“若玄機匣能按實時營收調整稅賦呢?”
    李裕隆苦笑:“即便如此,商戶們仍要麵對諸多難題。原料漲價、運費增加、人工成本...大人可知,去年蘇州城中有三十二家商鋪因周轉不靈而關門,其中不乏百年老店。”
    談話間,樓外忽然傳來喧嘩。推開窗看,隻見一隊稅吏正查封一家米鋪,掌櫃的跪地哭求,圍觀者眾說紛紜。
    “那是城西周記米鋪,祖傳三代的生意。”李裕隆歎道,“周掌櫃為人本分,隻因去年囤糧過多,今春糧價下跌,資金周轉不靈,欠稅三月,這就...”
    張承心中一震。玄機匣能防貪腐,卻救不了生意。這些中小商戶既非權貴富可敵國,也非貧民可獲賑濟,恰如風中殘燭,稍有不慎便會熄滅。
    當晚,張承修書一封,將所見所思寄往京城。不日,收到回信,信中隻有短短數字:“往徽州一行,見程雲深。”
    程雲深是徽州茶商,也是顧十七生前好友。張承即刻啟程,前往徽州。
    徽州府歙縣境內,山巒疊翠,雲霧繚繞。程家宅第不顯奢華,卻別有雅致。程雲深年約六旬,精神矍鑠,見麵便道:“顧兄生前常提及你,說你有濟世之才。”
    張承苦笑:“晚輩愚鈍,於商戶疾苦,至今方有所悟。”
    程雲深沏上一壺毛峰,茶香嫋嫋中,緩緩道:“商戶之道,自古兩難。上有權貴壓頂,下有民生所係。生意好時,官府視你為肥羊;生意差時,無人問津。所謂‘小資’,實則如履薄冰。”
    “然當今商戶,隻知逐利,不思報國,遇事則左右搖擺,豈非無擔當?”張承想起那些見風使舵的商人,不禁問道。
    程雲深大笑:“你見過多少商人?”
    張承怔住。
    “讓我帶你看看真正的徽商。”程雲深起身引路。
    接下來數日,程雲深帶張承走訪徽州各地。他們見了創辦義學的茶商,資助醫館的墨匠,修建道路的糧商。這些商戶規模不大,卻深諳“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
    一夜,程家書房中,程雲深取出厚厚一冊賬本:“這是徽商百年來的慣例——利潤三分:一分養家,一分擴張,一分回饋鄉裏。商戶不是不願擔當,而是需要引導與保障。”
    張承恍然大悟:“所以姐夫讓我來見您。”
    程雲深點頭:“顧兄生前已有此慮。玄機匣可防貪腐,卻治不了人心。欲團結小資,需先知其疾苦,予其保障,然後方能要求其擔當。”
    返回蘇州後,張承著手改革。他在玄機匣中增加了營商指數模塊,根據天災人禍、市場波動等因素動態調整稅賦。又設立商戶互助基金,由官府與商會共管,幫助遇到困難的商鋪渡過難關。
    然而改革並非一帆風順。一日,張承收到密報,稱有商戶利用互助基金漏洞,騙取補助金。調查後發現,竟是李裕隆的女婿王某所為。
    公堂之上,王某跪地求饒,李裕隆老臉無光,長跪不起:“老夫教婿無方,請大人重罰。”
    張承沉吟良久,最終道:“罰自然要罰,但更要補過。李老先生,蘇州商戶需要個帶頭人,引導同行守法經營,互助互利。這個責任,你可願擔?”
    李裕隆愕然抬頭,見張承眼中並無譏諷,隻有真誠,不禁熱淚盈眶:“老夫...必當竭盡全力!”
    此後數月,李裕隆積極組建商戶聯盟,訂立行規,互相監督。更令人驚喜的是,當江北水災時,蘇州商戶自發組織募捐,籌集善款糧草,由玄機匣統一調度分配,效率遠超以往。
    然而就在形勢好轉之際,一場危機悄然逼近。
    來自京城的消息:以戶部尚書劉廷棟為首的保守勢力,聯合一些大權貴,開始抨擊玄機匣“縱容商戶,損害國稅”,更指責張承“結黨營私,圖謀不軌”。
    一夜,張承正在批閱公文,忽聞門外喧嘩。開門一看,竟是李裕隆帶著數十名商戶代表,冒雨前來。
    “大人,京城的事情我們聽說了。”李裕隆神情激動,“我們聯名上書,願為大人作證,玄機新政利國利民!”
    “對!我們按了手印,畫了押!”眾人紛紛響應。
    張承接過萬民書,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紅印,眼眶濕潤。這些往日被詬病“左右搖擺”的小商戶,此刻卻展現出驚人的團結與擔當。
    “諸位好意心領,但此事不宜硬碰。”張承溫言勸回眾人,獨坐書房至天明。
    三日後,京城傳來聖旨,召張承回京述職。離蘇那天,意想不到的場景出現了——從府衙到碼頭,道路兩旁站滿了商戶百姓,默默送行。
    李裕隆上前奉上一杯餞行酒:“大人保重。蘇州商戶,永記恩情。”
    回京路上,張承不斷思考。這些小商戶,看似立場不定,實則是生存所迫。若得保障與尊重,他們願報以忠誠與擔當。這或許就是姐夫所說的“平衡之道”。
    京城朝堂上,氣氛凝重。劉廷棟等人羅列罪狀,咄咄逼人。張承不卑不亢,逐一辯駁,更出示玄機匣數據,顯示試點地區稅賦實際增長了二成,且民生改善,商民稱頌。
    就在爭執不下時,忽然傳來急報:蘇州、徽州等地商戶聯合上書,請求推廣玄機新政,並自願提高稅率以為國分憂!
    朝堂嘩然。曆來商戶都是想方設法避稅減稅,何曾有過主動加稅之事?
    龍椅上,一直沉默的皇帝終於開口:“朕記得顧愛卿生前曾說,治國如烹小鮮,火候很重要。張愛卿,你這火候掌握得不錯。”
    形勢逆轉,劉廷棟等人啞口無言。
    退朝後,皇帝單獨召見張承,問道:“商戶曆來重利輕義,你是如何讓他們心甘情願提高稅率的?”
    張承恭敬回答:“回陛下,臣隻是明白了姐夫顧十七的遺誌。小商戶如池中魚,水潤則活,水涸則亡。予其活路,得其忠心;予其尊重,得其擔當。他們並非天生搖擺,隻是需要保障與引導。”
    皇帝頷首:“如今你有何打算?”
    “臣請旨修訂商律,確立商戶權利與義務;完善玄機匣,建立普惠金融體係;鼓勵商戶組建行業協會,自治自律。”張承鄭重道,“如此,小資可成國安基石,而非亂世浮萍。”
    皇帝準奏,命張承全權負責。
    離宮時,夕陽西下,將紫禁城的紅牆金瓦染得一片輝煌。張承想起顧十七臨終之言,喃喃自語:“姐夫,我終於明白了。治國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萬千色彩間尋求和諧。小資並非敵人,而是可以團結的夥伴。這條路,我會繼續走下去。”
    翌年新春,修訂後的《大明商律》頒布,玄機匣係統推廣至全國。商戶們有了法律保障,也開始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三月桃花開時,張承重返蘇州。李裕隆等商戶設宴接風,酒過三巡,老人感慨道:“以往我們這些商戶,生意好時怕官府眼紅,生意差時無人問津,隻得左右逢源,被人譏為牆頭草。如今有了保障,終於可以挺直腰板做人了。”
    席間,年輕商戶們暢談發展計劃,有人要擴大經營,有人要創新工藝,有人要資助寒門學子。看著這蓬勃氣象,張承欣慰地笑了。
    夜深宴散,張承獨坐院中,仰望星空。他仿佛看到顧十七在雲端微笑,那目光中滿是欣慰與期待。
    “姐夫,您放心。”他輕聲道,“我會繼續完善這玄機係統,讓大小商戶各得其所,讓財富如活水流轉,澤被萬民。這世上本無注定對立之階級,唯有未能相通之人心。”
    清風拂過,滿樹桃花紛落如雨。在這片絢爛花雨中,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緩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