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太公釣魚局

字數:4835   加入書籤

A+A-


    皇城深宮,夜色如墨。顧十七獨坐燈下,麵前攤開一幅泛黃的古卷。燭火搖曳,映照著他眉宇間化不開的憂思。
    三個月了。自張承官拜戶部尚書,推行新政以來,他們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人脈和資源,卻始終找不到顧曉芸的下落。就像人間蒸發一般,他的妹妹、張承的妻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十七哥,還是沒有曉芸的消息。”張承推門而入,臉上寫滿疲憊與自責。昔日意氣風發的朝廷新貴,此刻卻像個失去方向的孩子。
    顧十七抬眼,看見妹夫眼中的血絲,心中一陣刺痛。他想起那日太醫的診斷:曉芸被打到流產,今後恐難再孕。而凶手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國舅爺黨羽。雖然罪魁禍首已伏誅,但傷害已經造成。
    “我思來想去,曉芸或許是...對我失望了。”張承聲音沙啞,“作為一個丈夫,我連自己的妻兒都保護不了,實在無能。”
    顧十七沉默良久,忽然道:“你說得對。一個女人被活生生打到流產,這確實是丈夫無能的表現。”
    張承愕然抬頭,沒想到顧十七會如此直白。
    “但無能不是永恒的。”顧十七站起身,目光如炬,“既然曉芸因你無能而離開,那你就變得有能!有能到足以讓她主動回到你身邊!”
    “十七哥的意思是?”
    “我要把你推上更高位。”顧十七語氣堅定,“高到足以讓曉芸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聽到你的名字,看到你的成就!”
    張承苦笑:“我現在已是戶部尚書,位列九卿,還能如何高升?”
    顧十七展開那卷古卷:“兵書有雲,為君之道,必覽天下豪傑。通知於眾方能橫掃六合,一匡天下。人君隻要抓住賢才之欲,賢才必為我所用。用賢能要學會收買人心,從其所欲,避其所不欲。賢才為我所用,則我主無憂。”
    他指著書中的一段:“你看,君臣尊卑得位,萬邦來朝,此所謂人來求我,非我求人也。但君臣尊卑失衡時,人君求賢而去,須抓賢者之欲為我所用。帝王之處,致人而不致於人。該威嚴時威嚴,該屈尊時屈尊。簡而言之,君臣尊卑得位,要知馭臣之道。”
    張承若有所思:“十七哥是要...”
    “太公釣魚局。”顧十七眼中閃著精光,“核心不是釣魚,而是後半句裏願意上鉤的人。”
    他詳細解釋道:“太公釣魚局講的是一種獨特的自我推銷技巧。太公何嚐不知道直鉤釣不到魚的道理?正如他所說,他不是在釣魚,而是在釣王侯。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他是想通過這種做法引起文王的注意。正所謂劍走偏鋒,出奇製勝。”
    “這個局是薑子牙和周文王共同配合布局,目的就是讓薑子牙名正言順坐穩太師的位置。”顧十七繼續道,“同樣的操作,秦國的秦孝公和商鞅也用過。為了支持商鞅變法,秦孝公一步步把商鞅送上了大良造的位置,同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張承恍然大悟:“周文王與薑子牙,秦孝公與商鞅,諸葛亮與劉備...這些君臣相見的那一刻,都是一番佳話!”
    “正是!”顧十七拍案而起,“這次,我們要用太公釣魚局,把你捧上更高位。我需要製作一個類似於太公釣魚的場景,讓皇上無意中遇見你。”
    三日後,皇家獵場。
    春狩大典,皇上親自射得一頭雄鹿,群臣歡呼。按照慣例,皇上要在獵場旁的清河畔舉行野宴,犒賞群臣。
    顧十七早已布好局。他讓張承假扮漁夫,在清河下遊一處風景絕佳之地垂釣。更妙的是,他特意讓張承使用無餌直鉤,重現薑太公釣魚的場景。
    “記住,當皇上經過時,你要吟誦《太公釣》這首詩。”顧十七叮囑道,“特別是最後兩句:‘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非為釣錦鱗,隻為釣王侯。’”
    果然,野宴過後,皇上興致勃勃,率眾臣沿河遊覽。行至下遊,忽見一漁夫獨坐河邊,手持釣竿,神態超然。
    “咦,那漁夫好生奇怪。”皇上眼尖,發現釣鉤竟是直的,且無餌料。
    就在這時,張承朗聲吟誦:“清水悠悠,直鉤垂釣;非為魚蝦,但求知音。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非為釣錦鱗,隻為釣王侯。”
    皇上聞言大驚,快步上前:“卿是何人?為何在此垂釣?”
    張承故作驚訝,慌忙行禮:“臣張承不知聖駕至此,罪該萬死!”
    皇上扶起張承,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愛卿就是提出‘鄉鎮十年免稅’和《新工律》的張承?好一個‘非為釣錦鱗,隻為釣王侯’!愛卿這是學薑太公,在釣朕這個‘王侯’啊!”
    眾臣麵麵相覷,有人羨慕,有人嫉妒,但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局的精妙。
    顧十七在遠處林中觀望,微微一笑。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翌日早朝,皇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重賞張承,並加封為太子太保,兼任戶部尚書,總理新政事宜。
    退朝後,皇上單獨召見張承。
    “愛卿昨日那一出‘太公釣魚’,真是精妙絕倫。”皇上似笑非笑,“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
    張承心中一驚,但想起顧十七的叮囑,坦然道:“回陛下,是臣自己所為。臣有感於新政推行受阻,朝中阻力重重,故出此下策,望陛下恕罪。”
    皇上大笑:“好一個‘下策’!朕倒是很欣賞這個‘下策’。不過...”皇上語氣一轉,“朕聽說你最近在尋找失散的妻子?”
    張承黯然:“陛下明察。臣妻曉芸三月前遭奸人所害,流產傷身,後不知所蹤。臣日夜尋找,卻杳無音信。”
    皇上沉吟片刻:“既然如此,朕就助你一臂之力。朕下旨全國尋人,如何?”
    張承大喜過望,叩首謝恩。
    有了皇上的旨意,尋找顧曉芸的力度頓時加大。不到半月,就有了消息:有人在江南一座尼姑庵中見到一位形似顧曉芸的帶發修行的女子。
    張承立即請旨南下,皇上準奏,並賜尚方寶劍,準他沿途查訪民情。
    臨行前夜,顧十七與張承對坐飲酒。
    “十七哥,多謝你為我設下此局。”張承舉杯敬酒,“若非如此,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找到曉芸。”
    顧十七搖頭:“局隻是手段,關鍵是你自己的能力和誠意打動了皇上。記住,太公釣魚局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薑子牙的釣術高超,而是因為他確實有輔佐王侯的才能。”
    他頓了頓,語重心長地說:“此去江南,找到曉芸後,好生待她。一個女人最需要的不是丈夫的權勢地位,而是丈夫的關愛和保護。”
    張承重重點頭:“十七哥教誨,張承銘記於心。”
    次日,張承帶隊南下。沿途,他不僅查訪曉芸的下落,還實地考察新政推行情況,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一月後,終於在江南一座僻靜的尼姑庵中找到了顧曉芸。
    當張承見到消瘦許多的妻子時,不禁淚流滿麵:“曉芸,我來了。對不起,讓你受苦了。”
    顧曉芸起初冷淡,但見張承不僅官居高位仍為她千裏尋妻,更在新政中切實為百姓做好事,終於被打動。
    回京途中,張承借機考察民情,收獲頗豐。回京後,他向皇上詳細匯報江南見聞,並提出進一步改革建議。
    皇上大為讚賞,在朝會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加封張承為文華殿大學士,入閣參政。
    當晚,顧十七設宴為妹妹妹夫慶祝。
    宴席過後,顧十七獨自登上小樓,仰望星空。
    “宇宙之主寧熒,雖然你說小事別煩你,但我還是要感謝你。”顧十七喃喃自語,“感謝你讓我明白,智慧的殺傷力遠勝於武力。感謝你讓我通過幫助他人,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星空閃爍,仿佛在回應他的話語。
    顧十七想起自己曾經沉迷於空間和維度能力的提升,忽略了智慧的力量。如今,他第一次意識到,智慧和謀略能化成最鋒利的刀刃,改變國家的命運,也改變個人的命運。
    樓下傳來張承和曉芸的笑聲,顧十七微微一笑。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而這次,釣上來的不僅是王侯的賞識,更是一段失而複得的姻緣,和一個更加清明政治的開啟。
    星光下,顧十七的身影顯得格外寧靜而深遠。他知道,這隻是開始,前方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更多的局要布。但隻要有智慧指引,就沒有解不開的局,沒有釣不上來的“魚”。
    而此刻,他最欣慰的是,妹妹終於回到了他們身邊,而妹夫也重振了男人雄風,在朝中站穩了腳跟。
    太公釣魚局的精髓,不在於釣,而在於願者上鉤。而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終會等到賞識他的明主,就像直鉤終會釣到願意上鉤的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