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逆城市化
字數:4515 加入書籤
顧十七抱著真正的妻子,林小蔓依偎在她懷裏。
“你說你真是的,咱們真一商貿不夠有錢嗎?”
“你還非得去搞什麽?詐騙……”
顧十七搖了搖頭,“這個意義不一樣,咱們的錢是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那是我的勞動成果。”
“他們某些人的錢是通過剝削和非法挪用勞動人民剩餘價值換來的。”
“我的手段也不能說是騙。隻能說是用我自己的辦法,把他們原本就非法的錢挪回來而已。”
“而且你也看到了,我把錢都用在了正地方。”
林小蔓歎了口氣,“行吧……我就知道你閑的。對了,上次你和蜥蜴人他們溝通的怎麽樣?”
顧十七表示,他認為地球上可能不止一個外星種族。
蜥蜴人恐怕隻是其中一種。
“他們很複雜。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的。比如說亞特蘭蒂斯。這些事後麵我會處理的。最近我主要把精力放在民生上。”
“你知道的。咱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根本不會有人。去想著花真金白銀,幹一些對民有意義的事。”
“那沒辦法了,我隻能替他們幹這些累活。”
——
深秋,粵省某大型電子廠門口,往年此時正是招聘旺季,人山人海的場景不複存在。隻有稀稀拉拉幾個年輕人,看著招聘啟事上“普工,月薪6000起,包吃住”的條款,撇撇嘴,互相嘀咕著。
“六千?還要兩班倒?算了算了,聽說老家縣裏那個新開的產業園,做鋰電池的,一個月也能拿五千多,還交五險一金,離家近,能天天看到娃。” “是啊,我舅家的表哥,回去搞大棚種菌菇,拿了啥‘沃土基金’的貸款,現在搞得風生水起,去年都在鎮上買房了。” “走,買票回去看看。在這擠宿舍,沒意思。”
曾經如同候鳥般年複一年奔赴東南沿海的農民工潮,正在悄然退去。不是經濟蕭條,而是家鄉有了新的磁力。“沃土”項目五年來的持續投入,像無數條毛細血管,將資金和機會輸送到曾經貧瘠的鄉鎮。雖然工資絕對值可能仍略低於大城市,但扣除高昂的生活成本、背井離鄉的辛酸,以及如今鄉鎮也能的社保福利,那點差價已不足以吸引他們遠行。
李旺財,就是那些選擇“回去看看”的一員。他曾在深圳的建築工地幹了十幾年鋼筋工,黝黑精瘦,一手老繭。如今,他站在青石鄉新建的“綠色食品加工廠”車間裏,穿著幹淨的工作服,操作著自動化清洗設備處理著本地產的有機蔬菜。
“一個月四千八,八小時,雙休,廠裏給交保險,下班走五分鍾就到家。”李旺財對來看他的老工友憨厚地笑著,“老婆也在廠裏包裝車間,倆人加起來快一萬了。比在深圳時掙得少點,但能看著孩子長大,陪陪老人,這比啥都強。”
工廠的老板,正是當年開小飯館的李胖子。他靠著“沃土”的無息貸款和技術指導,抓住了消費升級的趨勢,搞起了綠色農業加工,產品甚至通過電商平台賣到了一線城市。他的廠子,解決了鄉裏近百人的就業。
像這樣的中小企業在無數個鄉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它們或許規模不大,但數量龐大,紮根於當地資源,吸納著本地勞動力。曾經隻有老人和孩子的留守鄉村,漸漸恢複了生機。傍晚時分,鄉鎮的廣場上,有了跳廣場舞的大媽,也有了追逐打鬧的孩童和旁邊閑聊的年輕人。
大城市裏,那些曾經被無數大學生擠破頭想進去的崗位,悄然發生了變化。
某互聯網大廠hr總監張薇發現,今年校招似乎容易了些。雖然頂尖名校的學生依然搶手,但以往那些非名校背景、卻足夠努力優秀的畢業生,選擇麵似乎寬了。“以前是他們求著我們給機會,現在……好像我們得稍微多費點口舌了。”她看著一份拒絕offer的回複郵件,上麵寫著“已決定回老家省會發展”,有些無奈地搖搖頭。
原因很簡單分母變小了。 農民工不再大量湧入城市競爭低端服務業崗位,這使得城市底層勞動力的價格有所上升,反而為那些願意“屈就”的大學生了更多的生存空間(比如外賣、快遞、網約車不再是純體力勞動者的天下)。更重要的是,鄉鎮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對管理、技術、營銷、電商等專業人才的需求!
第四章回流與機遇
王磊,一名二本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生,沒有選擇留在競爭慘烈的一線城市。他通過招聘軟件,看到了青石鄉“旺財綠色食品公司”(李胖子的廠子升級了)招聘“電商運營主管”的信息。
麵試他的就是李胖子本人。“小王啊,我們這廟小,但機會不小!”李胖子揮舞著手機,上麵是他產品的網店頁麵,“你看,我們東西好,不愁賣!但現在光靠平台自然流量不行了,得會搞那個啥…直播?短視頻?我們這老家夥玩不轉,就需要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工資可能沒大城市高,但給你股份!幹好了,你就是合夥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磊心動了。這裏沒有996的福報,但有實實在在的參與感和可能的發展空間。他選擇了留下。像他這樣“下沉”到鄉鎮尋求機遇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帶去了新的知識、觀念和活力,與本地經濟形成了良性互動。
第五章逆城市化的雛形
變化不僅僅是人口流動,更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在一些距離大城市圈不遠、交通便利的鄉鎮,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一些原本在城市有穩定工作的中產階層,開始選擇“5+2”模式——周一到周五在城市工作,周末回到鄉鎮的家中居住。他們看中的是鄉鎮更好的自然環境、更低的房價(可以買到大房子甚至帶院子的)、更慢的生活節奏以及如今改善了不少的基礎設施(得益於“薪火”計劃間接推動的基層治理改善)。
雖然真正的、大規模的“逆城市化”尚未到來,但一種基於經濟理性(鄉鎮機會成本下降、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和生活品質追求的、小規模的人口回流和逆向流動,已經確鑿無疑地發生了。房地產商的嗅覺最靈敏,已經開始在一些有潛力的鄉鎮布局“田園綜合體”和改善型住宅。
第六章城市的應對與陣痛
大城市的決策者們感受到了壓力,但也看到了機遇。低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倒逼著產業升級和自動化改造。同時,他們也開始重新審視與周邊鄉鎮的關係,從過去的“吸血”逐漸轉向“協同發展”,規劃都市圈,將部分產業鏈、物流基地、甚至研發部門向成本更低的周邊鄉鎮轉移。
這個過程必然伴隨陣痛。城市中某些依賴廉價勞動力的行業(如傳統製造業、低端服務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要麽升級,要麽轉移,要麽消亡。城市的管理者也麵臨著如何適應這種新的人口流動趨勢,重新規劃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挑戰。
尾聲靜水流深
五年時間,一萬億的持續投入,如同一種強大的催化劑,加速了龍國社會結構的自然演變。
鄉鎮,不再是絕望的象征,而是承載了更多希望和可能性的地方。 大城市,不再是唯一的夢想舞台,其光環正在相對減弱。 人口的流向,從單極吸聚變成了多級互動,雖然大城市的吸引力依然強大,但已不是唯一選擇。
這場靜默的革命,沒有轟轟烈烈的運動,沒有口號標語,隻有無數個像李旺財、王磊這樣的普通人,用腳投票,做出了更利於自身幸福感的理性選擇。社會資源的配置,在市場的底層邏輯和一股外來巨力的共同作用下,進行著一場深刻的、自下而上的再平衡。
顧十七,那個隱藏在幕後的操縱者,通過“電子眼”冰冷的報告,觀察著這一切。他看到鄉鎮的活力,看到大城市就業壓力的微妙緩解,看到人口流動趨勢的改變。
他的臉上依舊沒有任何表情,隻有眼底深處一絲難以察覺的波動。這萬億黑暗之金所催生出的社會圖景,其複雜程度,或許遠超他最初的設想。
靜水流深。
一場由罪惡財富意外引發的、關乎億萬普通人命運的社會地理大變遷,正在龍國的土地上,無聲而堅定地進行著。它的終點在哪裏,無人能知,但它已然改變了無數人生的軌跡。
顧十七和林小蔓都看到了,很多根深蒂固的問題明明隻花1萬億就能解決。
這些人非但不去解決,反而變本加厲的往自己兜裏邊撈錢。
兩個人相視一笑。
實在太可笑了。
喜歡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