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墨痕染盡滄桑意,筆底相逢故舊心

字數:2400   加入書籤

A+A-


    雲麓詞心錄·第二十九章:墨痕染盡滄桑意,筆底相逢故舊心
    暮春的雲麓山褪去了幾分喧囂,煙雨朦朧中,黛青色的山巒宛如一幅未幹的水墨畫。煜明撐著竹骨油紙傘,踩著濕潤的青石板路,沿著蜿蜒的山徑緩緩而上。昨夜讀罷友人寄來的詩詞集,他總覺得心頭縈繞著一縷難以名狀的思緒,像是被詩中流淌的歲月痕跡觸動,便獨自尋一方清淨,欲將心緒訴諸筆端。
    行至半山腰,忽見一處頹圮的古亭。亭角的飛簷掛著幾串雨珠,在風中輕輕搖晃,滴落的水珠將地上的苔蘚砸出一個個小坑。亭柱斑駁的朱漆早已剝落,露出內裏的木紋,似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煜明不禁想起詩中所寫“殘碑苔染前朝字,廢寺鍾沉半夜聲”,心中感慨萬千,邁步踏入亭中。
    他拂去石凳上的落葉,鋪開宣紙,正要提筆,忽聽得遠處傳來一陣清越的腳步聲。腳步聲由遠及近,不一會兒,一個身著灰布長衫、背著竹簍的老者出現在亭口。老者鬢發皆白,卻精神矍鑠,竹簍裏裝著幾株剛采的草藥,還沾著新鮮的泥土氣息。
    “小友也愛這古亭?”老者笑著開口,聲音爽朗,帶著幾分山野間的質樸。
    煜明連忙起身行禮:“見此處清幽,正合吟詩作畫,不想打擾了前輩。”
    老者擺擺手,在石凳上坐下:“不打緊!老身常來此采藥,見得多了,難得有你這般風雅之人。方才聽你吟誦,倒想起些舊作。”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本泛黃的詩集,封皮上“山樵雜詠”四字已有些模糊。
    煜明接過詩集,翻開細看,隻見字跡蒼勁有力,字裏行間皆是對山水草木、市井百態的描摹。其中一首《訪廢寺》尤為驚豔:“斷壁猶存舊日痕,荒階不見往來人。佛前燭燼隨風散,簷下蛛絲映月新。野蔓穿廊遮故道,寒鴉繞樹喚歸春。興衰本是尋常事,且飲清泉洗俗塵。”
    “前輩此詩,道盡興衰無常,實在令人歎服!”煜明忍不住讚歎。
    老者撫須而笑:“不過是些隨心之作。小友既愛詩詞,可願與老身對詩?就以這古亭為題。”
    煜明欣然應允,望著亭外飄落的花瓣,略一思索,吟道:“古亭寂寂立山間,雨打殘簷歲月斑。不見當年談笑客,唯留荒草伴幽閑。”
    老者微微頷首,目光望向遠處雲霧繚繞的山峰,緩緩吟道:“苔侵柱礎記流年,風卷殘紅落案前。莫問滄桑多少事,且聽溪水自潺潺。”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詩詞往來間,竟忘了時光流逝。雨不知何時停了,夕陽的餘暉透過雲層,灑在古亭的瓦當上,鍍上一層柔和的金色。煜明忽覺眼前景象與詩集中“雨歇殘陽鋪古徑,風搖碎影入新章”所寫如出一轍,心中對老者的欽佩又多了幾分。
    正談得興起,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笛聲清越空靈,帶著幾分寂寥,在山穀間回蕩。老者的神色忽然變得有些黯然:“這笛聲,倒讓我想起一位故友。”
    原來,老者年輕時曾與一位吹笛人結為至交,二人常在此古亭吟詩吹笛,共享風雅。後來吹笛人遠遊他鄉,再無音訊,隻留下這笛聲般縈繞心頭的思念。“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老者輕歎一聲,“能得一知己,哪怕短暫相交,也是幸事。”
    煜明心中一動,想起自己這些年遊曆四方,結識的文友雖多,但能如眼前老者這般,僅憑詩詞便能心意相通的人卻少之又少。他望向天邊漸漸消散的晚霞,脫口而出:“殘霞映水染秋波,逝歲如流感慨多。幸有詩心常作伴,何妨風雨任消磨。”
    老者擊掌叫好:“好一個‘何妨風雨任消磨’!詩詞之道,本就是在歲月的磨礪中見真章。”說著,從竹簍裏取出一株蘭草,遞給煜明,“此蘭生在幽穀,雖無人賞,卻自吐芬芳。正如詩詞,不必求聞達於世人,隻求無愧於心。”
    煜明鄭重接過蘭草,隻覺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握著的不僅是一株植物,更是一份對詩詞的堅守與執著。天色漸暗,二人在古亭前作別,老者背著竹簍,踏著暮色漸漸遠去,隻留下一串悠長的腳步聲在山間回響。
    回到家中,煜明將蘭草栽在庭院角落,時常悉心照料。每當夜深人靜,他便想起那日古亭中的相遇,想起老者的詩句與教誨。他鋪開宣紙,寫下一首《古亭遇隱者》:“古亭邂逅遇高賢,談吐如珠妙語傳。共賦新詞消永日,同觀落照話流年。風搖竹影千竿翠,月映詩心一片虔。別後猶思談笑處,墨痕深處覓清歡。”
    此後,煜明常去那座古亭,有時獨自沉思,有時與偶然相遇的文人雅士談詩論文。那株蘭草在他的照料下愈發茁壯,每到花開時節,淡雅的香氣便彌漫整個庭院。他知道,自己與老者的相遇,就像一首未完成的詩,雖已暫告段落,卻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永恒的墨痕,而這份因詩詞結下的情誼,也將如那山間的清泉,潺潺流淌,永不幹涸。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