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墨痕織錦歲,詩骨立乾坤
字數:2109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五十九章:墨痕織錦歲,詩骨立乾坤
驚蟄過後的細雨裹著新泥的氣息漫進市圖書館,煜明握著被雨水洇濕的《李義山詩集》疾步而入。古籍區特有的檀木香氣混著潮濕的紙頁味撲麵而來,他習慣性地摸向帆布包內——那裏躺著昨夜寫就的《春夜書懷》,詩句還帶著未幹的墨香:“簷角風鈴搖碎月,案前燭火映殘章。詩心已共春潮湧,欲借東風寄遠方。”
剛在老位置坐下,忽聽鄰座傳來書頁翻動的窸窣聲。抬頭望去,是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正專注地研讀《全唐詩》,書頁間夾著的銀杏書簽微微顫動。老者察覺到他的目光,抬起頭來,鏡片後的目光慈祥:“小夥子也愛李義山?”
煜明連忙點頭:“前輩,我總覺得義山詩中的朦朧意境最難把握,像‘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每次讀都有新感悟。”老者聞言眼中一亮,從隨身布包取出一本線裝書:“你看看這本《玉溪生詩箋注》,裏麵對用典和意象的解析頗有意思。”
接過書時,煜明瞥見老者袖口沾著的墨漬,心中一動。攀談間得知,老者竟是市書畫院退休的研究員,專攻古典詩詞與書法。老者指著書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句:“作詩如織錦,每個意象都是絲線。你看義山用‘錦瑟’起興,既含歲月之歎,又藏未竟之誌,這便是詩家的‘草灰蛇線’。”
當晚回家,煜明迫不及待翻開《玉溪生詩箋注》。讀到“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的批注時,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月光爬上窗台,在稿紙上投下斑駁樹影。他忽然想起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困惑:項目推進的艱難、職場人際關係的微妙,這些現代生活的片段與千年前的詩魂竟產生了奇妙共鳴。提筆寫下:“案牘勞形夜未央,熒屏光影映彷徨。千年詩骨今猶在,照我心舟渡渺茫。”
次日,煜明帶著新作去拜訪朋友葉塵老師。他正在院中修剪臘梅枝,虯曲的枝幹在暮色中勾勒出蒼勁的輪廓。“來得正好!”葉塵老師放下剪刀,接過詩稿,“你這‘千年詩骨今猶在’用得妙,不過‘心舟渡渺茫’稍顯空泛,不妨結合具體意象。”說著,他指向牆角新綻的臘梅:“就像這寒梅,經霜傲雪卻暗香浮動,詩詞也要寫出這種筋骨。”……
有一天,葉塵老師推門進來,手裏舉著本《唐詩別裁集》:“煜明!我在舊書攤淘到本好書,裏麵對盛唐氣象的解讀絕了!”他翻到李白《將進酒》的批注頁麵,“你看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豪邁中帶著不甘,這種矛盾感才動人!”
轉眼到了穀雨,市圖書館舉辦“古典詩詞與現代生活”主題征文比賽。煜明整日泡在館裏,查閱資料時,偶然在地方誌中看到關於城市老巷改造的記載。那些即將消失的青石板路、斑駁的磚牆,與記憶中兒時嬉戲的場景重疊,讓他靈感迸發。他寫道:“青磚黛瓦記流年,巷口梧桐歲月煎。機械轟鳴驚舊夢,詩心化作護城磚。”
投稿前,他特意拿給葉塵老師看。老師撫須讚歎:“用‘護城磚’比喻守護文化根脈,新穎又貼切!”忽又皺起眉頭:“後兩句稍顯直白,再錘煉些。“不如改成‘機聲碎卻千年韻,我以詩心築故園’?”二人對視一眼,同時笑出聲來。
比賽結果揭曉那天,圖書館報告廳座無虛席。當主持人念出煜明的《護巷吟》獲得一等獎時,葉塵老師猛地從座位上站起來鼓掌,聲音比誰都響亮。領獎台上,煜明望著台下的葉塵老師,還有人群中微笑的老者,想起這些日子的點點滴滴——從有時的爭執,到老師的諄諄教誨,再到與老者的忘年之交,每一個瞬間都化作詩行,刻進生命的年輪。
頒獎結束後,老者將一幅書法作品贈予煜明,宣紙上“詩骨”二字力透紙背。“詩詞不僅是文字遊戲,”老者語重心長道,“更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你能將現代生活寫入古典詩行,便是守住了這份傳承。”
回家路上,煜明翻開獲獎證書,扉頁上的燙金字在夕陽下熠熠生輝。街邊的梧桐葉沙沙作響,他忽然想起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詞的長河永不停息,而他,正與無數熱愛詩詞的人一起,用墨痕織就歲月的錦緞,以詩骨撐起精神的乾坤。
當夜,煜明在日記本扉頁寫下:“詩路漫漫,吾將以筆為舟,以心為帆,在古今交融的長河中,駛向更遼闊的天地。”窗外,萬家燈火漸次亮起,宛如散落人間的星辰,與他心中的詩火遙相輝映。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