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硯田耕歲月,鐵骨鑄詩魂

字數:2131   加入書籤

A+A-


    雲麓詞心錄·第六十章:硯田耕歲月,鐵骨鑄詩魂
    立冬後的清晨,寒風卷著細雪掠過廠區的煙囪。煜明裹緊深藍色工裝,指尖摩挲著口袋裏的《白香山詩集》,快步走向車間。晨霧中,機械臂有節奏地起落,轟鳴聲與他心中默誦的“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奇妙共鳴——那些蟄伏在詩句裏的生命力,竟與眼前蓬勃運轉的現代化生產線生出某種隱秘聯結。
    作為技術骨幹,煜明正負責攻克新型設備的調試難關。圖紙鋪滿桌麵,他卻總在深夜靈感乍現時,在邊角空白處寫下即興詩句。當第三次調試失敗時,焦慮像濃霧般籠罩著他,隨手翻開詩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句子突然刺進眼簾。他抓起鋼筆在草稿紙上疾書:“千番測算費思量,百轉機台夜未央。但守匠心終不悔,敢教鐵骨鑄輝煌。”
    這句詩成了團隊的精神圖騰。煜明帶著組員連續奮戰三十六個小時,終於在某個破曉時分聽見設備平穩運轉的嗡鳴。晨光透過車間玻璃斜照進來,映得他布滿血絲的眼裏閃著光,身旁同事舉著扳手歡呼,恍惚間竟與詩中“始到金”的狂喜重疊。
    升職為工程師那天,煜明收到伯父寄來的包裹。泛黃的《隨園詩話》裏夾著張字條:“詩從生活出,愈苦愈回甘。”他翻開書頁,目光落在“詩宜樸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樸”的批注上,思緒飄向車間裏那些看似笨拙卻精準無比的機械零件。當晚,他在職工宿舍的台燈下寫下《技改抒懷》:“案頭圖紙疊星霜,技改攻堅夜未央。莫道匠心無妙韻,火花濺處是詩行。”
    升任廠長後,管理的重擔壓得煜明幾乎喘不過氣。某次處理棘手的勞資糾紛到深夜,他獨自站在廠區天橋上,望著遠處蜿蜒如銀帶的河流,突然想起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胸中鬱氣頓消,當即掏出手機記下:“霓虹織就城中景,星火連成河上章。莫歎營營皆俗務,心寬何處不滄浪。”
    這些詩稿被他工整地抄在工作筆記本裏,漸漸成了獨特的“管理日誌”。在季度總結會上,他引用自創的“欲築高樓先固本,當憑細節見真章”來強調質量管控,讓枯燥的會議多了幾分詩意。員工們私下議論:“咱們廠長的講話稿,竟比某些文人的文章還耐讀。”
    朋友葉塵偶然得知煜明在管理中融入詩詞,特意送來本《智囊全集》:“古人的管理智慧都藏在典故裏,你這寫詩的腦子,準能琢磨出新花樣。”受此啟發,煜明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轉化為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廠區設立“職工意見牆”,還把白居易“安得萬裏裘,蓋裹周四垠”的濟世情懷落實為員工福利改善計劃。
    一個暴雨傾盆的深夜,煜明接到車間電路故障的緊急電話。他衝進雨幕時,懷裏還揣著本《劍南詩稿》。搶修現場,雨水混著汗水模糊了視線,他卻在配電箱前吟出:“風狂雨驟夜深沉,搶險何辭汗滿襟。願化光明千萬縷,照他生產到如今。”這句詩後來被工友們寫在車間宣傳欄上,成了大家心中最溫暖的力量。
    被提拔為生產主任那天,煜明在辦公室書架上專門辟出一格,陳列與工作相關的詩詞典籍。《天工開物》與《唐詩三百首》並肩而立,形成奇妙的文化景觀。他常對年輕技術員說:“你們看,宋應星寫‘貴五穀而賤金玉’,和李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講的都是務實求真的道理。”
    某個雪後的清晨,煜明站在廠區最高處俯瞰全景。高聳的煙囪吞吐著白煙,自動化車間的玻璃幕牆映出朝霞,運貨的卡車在雪地上蜿蜒出黑色的軌跡。他掏出鋼筆,在工作日誌扉頁寫下:“鐵臂淩雲起,銀蛇繞廠行。詩心融匠意,風雪鑄崢嶸。”遠處傳來設備啟動的轟鳴聲,與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共同譜寫出新時代的工業詩篇。
    下班時,他特意繞道去了市圖書館。古籍區的老位置上,那位書畫院的老者正在批注《杜工部集》。煜明恭敬地遞上自己整理的《工業詩詞劄記》,老者翻開泛黃的紙頁,讀到“鋼花綻處星河燦,汗水澆成歲月香”時,眼中泛起淚光:“好啊!你這是用現代工業的筋骨,撐起了古典詩詞的魂魄!”
    暮色漸濃,煜明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邊櫥窗的霓虹與天上的星子交相輝映,他想起一位名人的話“詩從生活出”,忽然明白:那些在車間揮灑的汗水、在管理崗位熬過的長夜、在困境中迸發的靈感,早已化作最動人的詩句,鐫刻在時代的卷軸上。而他,仍將以筆為犁,在生活的硯田裏深耕不輟,讓詩魂與匠心,在這片熱土上永恒生長。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