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霜溪叩石覓詞魂
字數:2610 加入書籤
第七十三章:霜溪叩石覓詞魂
十月初七,霜降前兩日。煜明揣著一封素箋立在青石橋邊,晨霧未散,橋下溪水正漫過淺灘上的鵝卵石,發出細碎的叩擊聲。箋上是友人硯冰的字跡:"聞霜溪紅葉將熾,石上苔痕新潤,可願同赴青嶂峽?"落款處畫著半枝初綻的野菊,墨色裏洇著幾星水漬,似是寫時窗外有雨。
竹杖點在青石板上,驚起兩三隻棲息的山雀。煜明沿著蜿蜒的山徑前行,衣袂拂過帶露的蕨草,遠處層巒已染作深淺不一的金紅,唯有最高處的峰尖仍凝著未褪的黛色,像一幅未幹的水墨畫。行至溪灣轉折處,忽見對岸岩石上倚著個青衫身影,正低頭注視著水麵漂過的落葉,手中折扇輕敲石麵,敲出的節奏竟暗合溪水流動的韻律。
"硯冰兄好興致,竟在此與溪水對韻?"煜明笑著踏過溪中的跳腳石,鞋底濺起的水珠在陽光下碎成金箔。硯冰抬頭,眼角微彎,鬢角竟添了幾根細雪,倒比春日重逢時清瘦許多:"去年在嶽麓聽你說"溪聲便是廣長舌",今日特意來試試,這溪水究竟在念哪般經卷。"說著指向水麵,一片猩紅的楓葉正繞著石根打轉,葉尖劃過水麵,拖出一道細長的水痕,恍若墨跡在宣紙上洇開。
兩人順著溪穀繼續前行,兩岸峭壁漸次收攏,形成一線天的格局。山風穿峽而過,攜來陣陣鬆濤,忽有幾粒鬆針落在硯冰肩頭,他抬手拂落,忽然駐足凝視右側崖壁——那裏生著一叢野蘭,數莖碧葉從岩縫中斜出,頂端開著兩朵素白的花,花瓣上凝著的水珠,竟比朝露還要清亮。
"記得你去年在《江月晃重山》裏寫"苔深不礙幽蘭發","硯冰從袖中取出一冊皺邊的詩稿,翻至某頁遞過去,"今日見這岩蘭,方知你筆下的"不礙"二字,原是藏著千鈞之力。苔衣越厚,蘭香越要掙將出來,倒像是詞心在塵世裏的模樣。"煜明接過詩稿,見紙上墨跡未幹,題著《霜天曉角·青嶂峽野蘭》,末句"石骨冰肌,偏教風折得"旁畫著重重的圈點,想來是硯冰自己得意處。
行至正午,峽穀忽然開闊,眼前竟現一汪清潭,潭水碧如翡翠,倒映著兩岸紅楓,恍若打翻了胭脂匣。潭邊有座廢棄的石亭,柱上苔痕斑駁,卻見亭中石案上擺著半卷殘碑,字跡風化大半,唯餘"漱石枕流"四字尚可辨認。硯冰從竹簍中取出青瓷茶具,舀來潭水烹茶,白霧升騰間,他忽然指著潭中晃動的樹影:"你看這紅葉映在水裏,倒像是被揉碎了的詞牌,每一片漣漪都是平仄的波動。"
茶過三巡,忽有山雨襲來。兩人躲進石亭,看雨絲斜斜織入潭中,激起細小微瀾。硯冰忽然輕吟:""山色空蒙雨亦奇",東坡此句,妙在一個"亦"字,仿佛雨是山的另一種妝容。"煜明望向雨霧中的群峰,見近處的楓葉被雨水洗得發亮,遠處的山影卻漸漸淡成水墨,忽然想起去年在嶽陽樓觀雨,同硯冰論及"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潤"字,此時情境不同,卻同樣覺得文字須得浸了山水的魂魄,方算活過。
雨歇時,夕陽已斜斜漫過峽口。兩人沿著另一側山徑返程,忽聞前方傳來清越的鍾聲,轉過山彎,竟見半座古寺嵌在岩壁間,飛簷上掛著的銅鈴隨風輕響。寺門斑駁的匾額上,"聽濤"二字已褪成淺灰,推門而入,院內無人,唯有滿地落楓,竟比紅毯還要鮮豔。硯冰忽然指著廊柱上的題字,雖已模糊,仍可辨出是半闕《鷓鴣天》:"楓葉為箋石作盟,溪聲和韻鳥調笙。"落款是"雲麓散人",想來是前人在此留下的筆墨。
"你看這"楓葉為箋",倒暗合了我們今日的行程。"煜明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楓葉,葉脈清晰如掌紋,"古人總說"紅葉題詩",其實山水之間,一草一木皆是天然詞箋,隻看有心人能否拾得。"硯冰點頭,忽見佛殿簷角有蛛網凝著雨珠,在殘陽下折射出七彩光暈,忽然笑道:"適才在潭邊看紅葉入水,倒想起你那首《清平樂》裏的"揉碎珊瑚誰問,隻教鷗影沉浮",此刻見這蛛網承露,倒像是天地在織一首無聲的詞,每顆水珠都是未及寫下的韻腳。"
暮色漸濃時,兩人在山腳下分路。硯冰往西邊的驛道去,說要趕在天黑前投宿驛站;煜明則順著來時的溪徑返回,竹杖敲在漸涼的石板上,驚起歸巢的倦鳥。行至初遇的溪灣,水麵已浮著數片楓葉,像誰遺落的詞牌,隨波逐流。忽有夜風掠過,帶來遠處山寺的暮鼓,咚——咚——,驚起心頭某句未竟的詞,在漸深的夜色裏輕輕搖晃。
是夜,煜明在山中小築挑燈整理詩稿,忽見硯冰留下的那頁《霜天曉角》,末句"石骨冰肌,偏教風折得"旁,不知何時多了一行小字:"風折愈堅,方見詞心。"墨色尚潤,想來是硯冰臨別時所書。他望向窗外,見半輪冷月已爬上東牆,牆下的野菊正頂著夜露悄然綻放,忽然想起日間在峽中所見:那些生在岩縫裏的蘭草,越是風急霜重,越要將根須紮進石骨深處,待到來年春日,自會抽出新的碧葉,開出更清冽的花來。
筆尖在宣紙上落下,先畫幾莖勁竹,竹葉上凝著霜露,再題一闋《西江月》:"霜叩石根無語,風翻葉角成詩。青嶂深處覓詞癡,驚起寒潭雲翳。 野寺苔痕留句,空山雨腳催詞。相逢何必話歸期,自有溪聲相寄。"擱筆時,忽聞遠處傳來斷續的琴聲,似是硯冰在驛館中撫琴,曲調清越,正是日間在峽穀中聽到的鬆濤與溪聲的合鳴。
窗外,秋蟲在籬邊低吟,霜華漸重,卻見硯冰留下的那枝野菊,在案頭的青瓷瓶裏悄然挺直了花莖,仿佛要將整個秋天的月光,都釀成筆尖的清露。煜明忽然明白,所謂詞心,原是藏在山水的褶皺裏,藏在草木的榮枯中,藏在知己相視一笑的默契間——就像這霜溪的水,看似迂回曲折,卻始終朝著心之所向的方向,在石縫間叮咚前行,從未停歇。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