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麥隴蟬聲織心謠

字數:3050   加入書籤

A+A-


    雲麓詞心錄·第八十五章 麥隴蟬聲織心謠
    芒種未至,雲麓山下的麥田已翻起青黃相接的浪。煜明站在書院二樓,看素秋蹲在田埂邊撥弄麥穗,月白裙角沾著細碎的草屑,忽然想起三年前那個偷摘枇杷的午後——她踮腳時發帶滑落,露出後頸處淺淡的朱砂痣,像朵開在雪地裏的小梅。
    “明哥兒,來看!”素秋的呼聲驚飛枝頭麻雀,她舉著株半熟的麥穗轉身,陽光穿過麥芒在她發間織成金網,“你說‘青禾待熟風先語’,這麥穗彎腰的樣子,倒像是在聽風說悄悄話呢。”煜明下樓時踩到石階上的槐花,那是昨夜風雨打落的,此刻混著泥土氣息,倒比書院裏的檀香更添幾分人間煙火。
    田埂窄狹,素秋執意要牽他的手走。“去年在鷹嘴崖你摔了跤,這次可不能再讓你跌進麥田裏。”她指尖的溫度透過薄紗傳來,煜明卻盯著她手腕上被麥葉劃的紅痕——今早她非要幫農婦捆麥稈,說“讀萬卷書不如知稼穡”,此刻掌心的薄繭蹭得他手背發癢,卻又莫名心安。
    行至麥田深處,忽見老槐樹下擺著竹製涼棚。素秋眼睛一亮,跑過去掀開粗布簾,裏麵竟擺著石桌石凳,還有半罐新摘的青梅。“是王阿婆的歇腳處,”煜明抽出袖中竹筆,在石桌上畫下素秋倚著槐樹的模樣,裙擺被風掀起一角,露出繡著麥穗的鞋尖,“去年秋收,她送我們半袋新米,說‘讀書郎該嚐嚐土地的甜頭’。”
    素秋忽然撿起片蟬蛻,透明的軀殼在陽光下泛著琥珀光:“你記不記得《夏初雜興》裏寫‘蟬蛻留枝藏舊夢’?那年在竹林,你說蟬要在地下蟄伏三年才能見光,可我覺得,它們破土時的聲音,比任何詩都清亮。”她說話時,有蟬鳴從遠處桑林傳來,忽高忽低,倒像是應和著她的話音。
    午後驟雨突至,二人躲進看麥人的草棚。素秋望著雨簾中的麥田,見青黃麥穗在風裏起伏如浪,忽然輕吟:“麥浪翻湧接天涯,雨絲斜織繪錦紗。”這是煜明昨夜未寫完的《芒種行》,此刻聽她念來,倒比自己構思時更多了份靈動。他望著她被雨氣打濕的鬢發,忽然想起初遇那年,她在杏花春雨裏問路,油紙傘漏下的水珠在衣襟上暈開淡粉的花影。
    “那時你說話總帶書卷氣,”素秋指尖摩挲著草棚的竹梁,上麵刻著不知何年的農諺,“說‘姑娘可是要往雲麓書院去?前方石橋第三塊青石板略滑’,倒像個掉書袋的小先生。”煜明耳尖發燙,當年他確實在橋邊徘徊了半炷香,才敢開口搭話,如今想來,所有的刻意偶遇,原是心動早有預謀。
    雨停後,素秋蹲在田溝邊看流水衝過麥秸。煜明見她裙擺浸了水,正要遞上帕子,忽見她指尖輕點水麵,驚起的漣漪裏漂著片完整的槐葉。“記得嗎?去年端午,我們把寫了願詞的紙船放進溪穀,”她望著隨波而去的槐葉,唇角含著笑,“你寫‘願得清輝長照影’,我卻在船底畫了隻歪歪扭扭的鴛鴦。”
    暮色漫進麥田時,遠處傳來農人歸家的山歌。素秋忽然起身,從草棚裏取出兩柄木鐮:“王阿婆說今晚幫她收半畝早熟的麥,我們去搭把手吧。”月光下,她揮動鐮刀的姿勢雖不熟練,卻帶著股認真的笨拙,麥穗落在竹筐裏的聲音,竟與蟬鳴織成奇妙的韻律。煜明望著她被麥芒勾住的發絲,忽然想起《田間詩畫》裏的句子:“素手刈麥沾清露,笑靨如花映暮輝。”
    收完麥子,王阿婆執意要送他們新烤的麥餅。三人圍坐在草棚裏,篝火劈啪作響,麥香混著艾草味在夜色裏流淌。素秋掰下一塊餅,見裏麵嵌著幾粒野蜂蜜,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寒山寺,煜明為她買的糖蒸酥酪,那時他說“甜意在口,更要在心頭”,此刻火光映著他被麥芒紮紅的手臂,她忽然覺得,這人間煙火氣,比任何詞牌都更暖人心。
    夜半歸家時,銀河已漫過雲麓山頂。素秋站在書院後園的荷塘邊,看月光在荷葉上滾成銀珠,忽然有紅蜻蜓掠過水麵,停在她指尖。煜明取出羊皮紙,借著燈籠光畫下這幕——她白衣勝雪,蜻蜓紅如點絳,荷葉的陰影在裙角暈染,倒像是從《荷塘夜話》裏走出來的畫中人。
    “你看這蜻蜓,”素秋輕聲說,“總在黃昏時低飛,卻在月夜停駐,像在尋找什麽。”煜明知道,她是想起了去年夏末,那隻撞死在窗紙上的藍蜻蜓,當時她哭著葬在竹林裏,說“它定是迷了路,才找不到歸處”。此刻他忽然握住她的手,讓蜻蜓停在兩人交疊的手背上:“或許,它是找到了願意停留的地方。”
    更深露重時,素秋在案頭鋪開煜明新寫的《麥隴詩心》。詩裏藏著無數細節:她捆麥稈時滑落的木簪,草棚裏沾著蜂蜜的麥餅,還有蜻蜓停駐時顫動的翅尖。末句寫著“人間至味是清歡,與卿共剪麥燈寒”,她忽然想起今夜篝火旁,煜明替她挑去頭發裏的麥秸,指尖劃過她耳後的觸感,比月光更輕,卻比星子更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窗外,蟬鳴漸歇,隻剩幾隻秋蟬在遠處應和。素秋望著煜明在燭下修改詩稿的側臉,見他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陰影,忽然想起初見時那個遞詩箋的少年,如今已能在麥隴裏為她寫下整個夏天。她輕輕吹滅燭火,任月光漫進屋子,聽著他筆下的沙沙聲,忽然明白,所謂詞心,原是將平凡歲月裏的每聲蟬鳴、每粒麥香、每次相視而笑,都釀成永不褪色的詩行。
    晨露未曦時,煜明站在荷塘邊,看素秋在采蓮船上剝蓮子。她昨夜說“要把新蓮子曬幹,給書院的孩子們做解暑湯”,此刻晨光裏,她的倒影碎在荷葉間,像朵開在水中央的白荷。他忽然想起《采蓮曲》裏未寫完的句子,筆尖未落,卻見她抬頭望來,指尖彈來顆濕潤的蓮子,帶著清甜的苦——原來這人間情愛,正如這蓮子,苦甜交織,卻讓人甘之如飴。
    遠處,麥田在晨風中輕晃,像是在告別昨夜的星辰。而有些故事,卻在這麥浪與蟬聲的交織裏,漸漸釀成更醇厚的詩酒——就像煜明詩稿裏的字跡,每一筆都浸著時光的露水,每一句都藏著素秋的笑靨,在雲麓山的晨昏交替中,永不凋零。
    本章以芒種時節的麥田勞作與夏夜荷塘為背景,融入《芒種行》《田間詩畫》《荷塘夜話》等詩詞意象,通過收割麥穗、草棚避雨、荷塘畫蜻蜓等場景,將農事活動與情感交流自然結合。文中蟬蛻、麥餅、蜻蜓等細節呼應前文,既延續“以景寄情”的風格,又注入煙火氣息,展現二人在平凡歲月中以詩心觀照生活的默契。末段蓮子的“苦甜交織”暗喻情感的深厚,為後續章節埋下“共品人間滋味”的伏筆,保持了“詞心融於生活”的核心脈絡。)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