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溪穀苔痕印心箋
字數:4524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八十四章 溪穀苔痕印心箋
暮春的風裹著新葉的清芬漫過雲麓山,煜明站在書院簷下,看簷角銅鈴在晨光裏搖曳,恍惚又想起三日前在峽穀遇見的那汪清泉。案頭宣紙未幹,半闕《溪穀伴行》的草稿擱在硯台旁,墨痕裏洇著苔綠色的回憶——那是她鬢角沾著的蕨類嫩芽顏色,在幽藍的山光裏格外清亮。
“明哥兒,該出發了。”窗欞外傳來輕喚,素秋提著竹編食盒立在紫藤花下,月白衫子上落著兩三片淡紫色花瓣。煜明忙將詩稿收進檀木匣,瞥見匣底還躺著去年秋日在蘆葦蕩拾的雁羽,羽根處微微泛黃,卻仍帶著彼時斜陽的溫度。
二人沿著青石階往穀底走時,晨露尚未散盡。素秋忽然指著岩壁上垂落的綠蘿輕笑:“還記得前年在鷹嘴崖,你說‘峭壁夾川映碧空’,結果腳滑踩濕了鞋,偏要說是溪水濺上來的?”煜明耳尖發燙,那日他確實被她眸中倒映的流霞晃了神,才沒留意腳下青苔。此刻看她發間沾著的露珠,忽然想起《峽穀情旅》裏“光影落肩添雅趣”的句子,原來所謂雅趣,從來都是眼前人比景更動人。
行至溪澗轉彎處,忽有清越鳥鳴劃破寂靜。素秋駐足凝視溪麵,見薄雲浮光在水麵織成碎銀,不禁輕吟:“碧溪潺潺映天光,風拂青絲意韻長。”這是煜明去年寫的《溪畔情瀾》,彼時她正倚著溪邊老樹讀書,山風掠過發梢,他抬眼便撞見這樣的畫麵——溪水倒映著天光雲影,她垂眸時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陰影,連風都似在溫柔地繞著她打轉。
“那時你總說我分心,”素秋指尖掠過溪水,涼潤的觸感漫上掌心,“其實你握筆的姿勢比字帖還好看。”煜明望著她指尖濺起的水珠在陽光下化作虹影,忽然記起那日自己明明在臨摹《蘭亭序》,卻總忍不住在紙邊畫她的側影,被她發現時,宣紙右下角已攢了七八幅小像,發間都簪著他臆想的山花。
溪穀漸深,苔痕在石麵上織成青碧的錦緞。素秋忽然指著前方驚呼:“快看!”隻見兩株老楓相對而生,枝椏在溪麵上方交織成天然的拱廊,陽光穿過新葉間隙,在石徑上投下銅錢大小的光斑。煜明忽然想起《溪穀伴行》裏“相牽漫步苔痕路,共賞斜穿葉隙光”的句子,此刻兩人的影子被光斑碎成跳動的金箔,他忽然握住她的手,帶她踩進那片光影斑駁的小徑。
“當心青苔。”他的提醒未落,素秋忽然踉蹌,竟撞進他懷裏。發間的木樨香混著溪水的清冽湧來,煜明聽見自己心跳如鼓,恍若那年在桃花渡口,她撐著油紙傘轉身,花瓣落在她肩頭,他竟忘了要遞上的詩箋。“你呀,總像個冒失鬼。”他低笑,指尖輕輕替她摘去發間的楓葉,卻發現她耳尖紅得比楓葉還豔。
行至正午,二人在溪畔巨石上鋪開食盒。素秋取出青瓷盞,斟上昨夜新製的薄荷茶,淡綠的茶湯裏浮著兩朵未謝的桅子花。煜明忽然從袖中取出折枝筆——那是用溪穀裏的山竹自製的,筆杆上還刻著“素秋”二字。“昨日夢見你在蘆葦蕩寫詩,醒來便想補全那半闕。”他蘸著茶汁在石麵上寫,墨痕未幹便被溪水漫過,卻在素秋眼中蕩起漣漪。
“林影參差添逸趣,山風繾綣訴情腸。”素秋念著石麵上漸漸淡去的字跡,忽然握住他的手。那年在蘆洲,秋風卷著絮雪般的蘆花,他為她描眉時筆尖微顫,說“蘆洲風絮叩心欞”,原來所有的風花雪月,終究是為了此刻——溪水在腳邊低吟,山鳥在枝頭相和,他們的影子倒映在水麵,像兩尾交纏的遊魚,在時光的溪流裏永不分離。
午後忽有細雨飄落,二人躲進岩穴。素秋望著洞口垂落的雨簾,見雨絲在溪麵激起細小的漩渦,忽然想起去年在寒山寺,他們也曾這樣共賞夜雨,聽鍾聲在江麵蕩開漣漪。“你說‘愛意如詩夢裏藏’,”她望著煜明被火光映暖的側臉,“其實詩裏藏的,從來都是你看我時的目光。”
煜明忽然從行囊裏取出羊皮紙,那是他連夜繪製的溪穀圖。嶙峋的峭壁旁,兩株並蒂蓮般的身影相攜而行,石徑上點綴著光斑與苔痕,溪水用細銀線勾勒,轉角處藏著半闕未寫完的詩。“本來想等生辰時送你,”他聲音漸低,“可此刻看著雨絲,忽然怕時光太快,想把所有的瞬間都畫下來。”
素秋接過畫卷,見角落處還畫著隻振翅的雁,正是去年秋天那隻誤闖入書院的傷雁。那時煜明日日為它敷藥,直至它痊愈南飛,如今想來,有些羈絆,早在相遇時便已注定——就像這溪穀的溪水,繞過高山,穿過密林,終究要在某個晨光熹微的時刻,與另一股清泉匯聚,共赴江河。
雨停時,暮色已染透山穀。二人沿著溪澗往回走,暮蟬在葉間鳴唱,驚起歸巢的山雀。素秋忽然停步,指著溪麵驚呼:“快看!是螢火蟲!”隻見點點流螢從蘆葦叢升起,掠過水麵時,竟與溪中的星光倒影相映成趣。煜明忽然想起《溪畔情瀾》的末句“愛若繁花夢也香”,此刻流螢似夢,溪水似歌,而身邊人眼中倒映的璀璨,比任何星辰都更讓他心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行至山半腰,素秋忽然駐足回望。溪穀在暮色中漸成剪影,唯有溪水泛著微光,像條銀鏈纏繞著青山。“明哥兒,你說多年後,我們會不會忘了這溪穀的模樣?”她的聲音裏帶著些許悵惘。煜明卻輕輕搖頭,牽起她的手放在自己心口:“不會的。你看,這裏早把每片苔痕、每縷溪光,還有你每次笑時的酒窩,都刻成了詩。”
回到書院時,新月已上東牆。煜明取出硯台,將今日的見聞研成墨汁。素秋倚在案邊,看他筆尖遊走,忽然發現新寫的詩裏,藏著無數細碎的光影:苔痕路上的相牽,岩穴裏的火光,流螢掠過的溪麵,還有她鬢角沾著的楓葉。原來所謂詞心,從來不是堆砌辭藻,而是將彼此的時光,釀成可以下酒的詩句。
夜深時,素秋翻開煜明的詩稿,見新添的《溪穀行吟》旁注著小字:“與卿共踏苔痕路,方知光陰可成詩。”窗外,春風穿過回廊,將簷角銅鈴搖成細碎的清響,像極了溪穀裏溪水漫過青石的聲音。她忽然明白,所謂雲麓詞心,原是山水為箋,情意為墨,而他們,正在彼此的生命裏,寫下最動人的篇章。
案頭的薄荷茶還冒著熱氣,素秋望著煜明熟睡的側臉,忽然想起初見時他遞來的詩箋,那時的少年還帶著書卷氣的羞怯,如今卻能在溪穀裏為她描下整個春天。她輕輕替他蓋上薄被,見月光透過窗欞,在他眉梢鍍上銀邊,像極了今日溪麵躍動的光斑。
夜色漸深,雲麓山在薄霧中沉睡。溪穀的溪水仍在流淌,帶著落花與星光,奔向不知何處的遠方。而有些故事,卻在這流淌的時光裏,漸漸沉澱成永不褪色的詞心——就像煜明詩稿裏的字跡,即便墨痕會淡,情懷卻永遠如新。
本章融入《峽穀情旅》《溪畔情瀾》《溪穀伴行》等詩詞意境,通過煜明與素秋的溪穀之旅,將自然景觀與情感互動交織,以細節畫麵承載詩詞意象,使“情”與“景”在行走中自然融合。文中多次以詩詞呼應場景,如青苔路對應“苔痕路”,流螢對應“愛若繁花”,既保留傳統詩詞的雅致,又賦予現代情感的細膩,展現二人在時光中以詩為橋的心靈契合。末段以溪水喻時光,暗合“愛意如詩夢裏藏”的永恒,為後續章節埋下“詞心與歲月同輝”的伏筆。)
七言律詩)峽穀情旅
峽穀情旅 峭壁夾川映碧空,幽林滴翠韻無窮 。清流奔湧千波秀,佳侶相攜一徑通 。光影落肩添雅趣,風香盈袖醉情衷 。此間共賞山川美,歲月悠悠愛意濃 。
溪畔情瀾 碧溪潺潺映天光,風拂青絲意韻長。相牽笑靨融佳景,對望柔情溢淺塘 。葉影婆娑添蜜意,林聲婉轉訴衷腸 。此間歲月情深處,愛若繁花夢也香 。
溪穀伴行 翠穀幽深映日光,清溪奔湧韻悠長。相牽漫步苔痕路,共賞斜穿葉隙光。林影參差添逸趣,山風繾綣訴情腸 。此間歲月同遊處,愛意如詩夢裏藏 。
七言律詩)峽穀情旅
峽穀情旅
峭壁夾川映碧空,幽林滴翠韻無窮 。
清流奔湧千波秀,佳侶相攜一徑通 。
光影落肩添雅趣,風香盈袖醉情衷 。
此間共賞山川美,歲月悠悠愛意濃 。
溪畔情瀾
碧溪潺潺映天光,風拂青絲意韻長。
相牽笑靨融佳景,對望柔情溢淺塘 。
葉影婆娑添蜜意,林聲婉轉訴衷腸 。
此間歲月情深處,愛若繁花夢也香 。
溪穀伴行
翠穀幽深映日光,清溪奔湧韻悠長。
相牽漫步苔痕路,共賞斜穿葉隙光。
林影參差添逸趣,山風繾綣訴情腸 。
此間歲月同遊處,愛意如詩夢裏藏 。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