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春光三重奏
字數:6240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二百一十七章·春光三重奏》
第一章:古寺晨鍾裏的平仄
暮春的霧氣還未完全散去,煜明的青衫已沾了些許露水。他站在雲麓山腳下,望著蜿蜒向上的石階,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袖中那張素箋——上麵是昨夜推敲至三更的半闕《春光好》。
"煜明!"
清亮的呼喚聲打破晨霧的靜謐。轉身時,隻見林硯之抱著一卷線裝書,沿著石階小跑而來,墨藍色的腰帶在風中揚起,恍若一抹流動的夜色。此人是煜明相交十載的摯友,雖比他小兩歲,卻對詞律有著驚人的悟性,尤其擅於將山水靈氣融入詞作。
"昨夜又在琢磨《春光好》?"硯之瞥見他指尖的紙角,挑眉一笑,"聽說這詞牌原是唐教坊曲,當年梨園弟子執金鈴、舞霓裳,唱的便是"春光明媚"的調子。"
煜明點頭,將素箋展開:"你看這前半闋,"晨曦照,曉鍾鳴。踏苔行",總覺得"踏苔行"三字少了些禪意。"
二人邊說邊往山上走,石階縫隙裏的青苔被晨露浸潤,踩上去簌簌有聲。轉過一道彎,忽然聽見隱約的鍾聲從密林深處傳來,如同一滴清水墜入深潭,驚起幾縷鳥鳴。抬頭望去,半座古寺正從蒼鬆翠柏間露出飛簷,簷角銅鈴在微風中輕輕搖晃,仿佛在為這春日的晨曲打著節拍。
"就用"踏苔輕"如何?"硯之忽然駐足,指著石階上被露水洇濕的苔痕,"輕字既合仄韻,又能襯出古寺的幽靜,比"行"字多了份小心翼翼的心境。"
煜明眼睛一亮,迅速掏出腰間的狼毫筆,在素箋背麵寫下修改後的句子。剛寫完,一陣山風掠過,卷著幾片新綠的竹葉落在紙頁上,恰好遮住"鳥啼輕"三字。兩人相視而笑,這偶然的"留白",竟像是大自然在替他們潤色詞句。
進入寺中,香爐裏的青煙正嫋嫋升起,與晨光交織成一片朦朧的薄紗。煜明望著殿門旁斑駁的楹聯,忽然想起《春光好》的格律:雙調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這種明快的節奏,本就適合描繪清晨的靈動,可如何將禪意融入其中?
"心向禪音塵念遠,意空靈。"硯之忽然低吟出聲,手指輕輕叩擊著殿前的石欄,"若在下闋加入禪音的意象,是否能讓整首詞更有層次感?"
煜明閉上眼睛,試著將晨曦、鍾聲、苔痕、香煙等意象串聯起來。此刻,遠處的鳥鳴忽然變得清晰,又漸漸淡去,如同平仄韻律中的抑揚頓挫。他猛地睜開眼,提筆在素箋上寫下最後兩句,墨汁未幹,便被硯之一把奪過:
"妙啊!"心向禪音塵念遠,意空靈",這"空靈"二字,竟把整個意境都托起來了。"少年人的眼中泛起光亮,如同發現新墨的書童,"不過我倒覺得,前句的"向"字稍顯刻意,改為"聽"字如何?"心聽禪音塵念遠",更有身臨其境之感。"
晨霧漸散,陽光透過古柏的枝葉,在青石板上織出一片碎金。煜明望著硯之眼中跳動的光斑,忽然想起十年前初次相遇的場景——也是這樣的春日,他在市集的舊書攤前翻找詞譜,硯之蹲在一旁,手裏捧著半塊芝麻糖,忽然指著書中的《春光好》說:"這個詞牌名真好聽,像含著一口蜜。"
"就按你說的改。"煜明笑著收回筆,將素箋小心折好,收入袖中,"走,去寺後那眼泉邊坐坐,我帶了新製的龍團茶,正好配這晨露。"
第二章:水鄉槳影中的情韻
三日後,兩人乘舟南下,去尋訪硯之的姑母家所在的水鄉。船行至中流,煜明推開艙窗,隻見兩岸柳絲低垂,如綠色的簾幕般掠過水麵,偶爾有一兩隻水鳥驚起,在平靜的波心畫出幾圈漣漪。
"溪流緩,石橋橫。柳絲縈。"硯之斜倚在船頭,用竹筷敲著茶盞,低聲吟誦,"上次在古寺填了晨景,這次該寫寫水鄉的午光了。"
煜明取出隨身攜帶的《詞林正韻》,翻到"庚青韻"一頁:"水鄉的妙處,在於動靜相生。你聽——"他忽然噤聲,側耳傾聽遠處傳來的槳聲。那聲音由遠及近,先是隱約的"吱呀",繼而變得清晰可辨,每一聲都像是落在水麵上的音符。
"屋舍傍河臨水,槳波聲。"煜明喃喃自語,筆尖在紙上落下,"這句先記下,待看到更妙的景致再潤色。"
船靠岸時,正是午後時分。姑母家的小院臨河而建,推開後門便是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巷,空氣中飄著若有若無的酒香。硯之深吸一口氣,眼睛忽然亮起來:"是桃花釀!去年我來的時候,姑母剛埋了三壇在紫藤花下。"
話音未落,一位鬢角插著玉簪的中年婦人掀開竹簾,笑著招手:"硯之來了?快進來,你姑丈剛從酒窖裏搬了新釀。"
酒過三巡,兩人帶著微醺的醉意走出小院。陽光斜斜地照在巷子裏,將青石板上的水窪映成一片碎銀。遠處,一艘小船正緩緩劃過石橋下的橋洞,船頭的漁夫哼著小調,船尾的竹簍裏裝著剛捕的鮮魚,鱗片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巷裏酒香飄漫,船頭日影微明。"煜明扶著石牆,看著硯之踉蹌的腳步,忽然笑出聲來,"醉眼朦朧中看這景象,倒比清醒時更有詩意。"
硯之忽然停住腳步,指著河麵上的光影:"你看那船頭的日影,像不像一片融化的金箔?還有這酒香,"他伸手輕揮,仿佛要抓住空氣中的香氣,"若能把嗅覺寫進詞裏,才算真本事。"
煜明沉思片刻,提筆在隨身攜帶的絹帕上寫下:"巷裏酒香飄漫,船頭日影微明。"寫完後,他將絹帕遞給硯之:"嗅覺雖難具象,但可以借動作來表現。比如"醉"字——沉醉水鄉春景裏,忘歸程。"
硯之擊掌叫好,卻因用力過猛險些摔倒。煜明連忙扶住他,兩人靠在石橋的欄杆上,望著河麵上漸漸西沉的太陽,忽然都沉默下來。遠處,不知誰家的窗子裏飄出琵琶聲,彈的正是《春光好》的調子,婉轉的旋律與槳聲、水聲交織在一起,竟像是從時光深處流淌出來的古曲。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合作填詞嗎?"硯之忽然開口,聲音裏帶著幾分醉意,"那時你剛教我認平仄,我們在你家的小花園裏,對著一池荷花填《如夢令》,結果押錯了韻腳,被你父親笑了整整三日。"
煜明想起往事,不禁莞爾:"後來你偷偷買了《詞韻簡編》,躲在柴房裏背了整夜,第二天眼睛腫得像桃子。"
"因為我想追上你啊。"硯之的聲音忽然低下來,"你總是那樣從容,好像天生就該與詞為伴。而我......"他頓了頓,望著河麵上漂過的落花,"我隻覺得,和你一起填詞的時候,連時光都變得溫柔了。"
暮色漸濃,姑母家的燈籠已經亮起。煜明輕輕拍了拍硯之的肩膀:"走吧,先回去醒酒,明日一早還要去看海上的日出呢。"兩人互相攙扶著往回走,身後的槳聲依舊潺潺,如同一段未寫完的詞句,在夜色中緩緩流淌。
第三章:海濱暮色中的絕唱
破曉時分,兩人雇了一輛馬車,沿著海岸線向東南方向行駛。五月的海風帶著鹹澀的氣息,吹開煜明的衣襟,露出裏麵半舊的詞稿本。硯之伸手替他按住紙頁,卻瞥見其中一頁寫著:"霞雲染,海風柔。暮潮收。"
"原來你早有打算。"硯之挑眉一笑,"這闋該是寫黃昏的海濱了?"
煜明點頭:"昨日在水鄉,聽船家說此處的落日極美,雲霞會像染了胭脂的綢緞。你可知,《春光好》的後段四句兩平韻,最適合描繪這種漸入佳境的景致。"
馬車在沙灘邊停下時,太陽正懸在海平麵上方,將整片天空染成橙紅色。兩人脫了鞋襪,踩著柔軟的沙子向海邊走去。潮水剛剛退去,淺灘上留下許多貝殼和海螺,在陽光下閃著微光。遠處,幾艘晚歸的漁船正緩緩駛來,船帆被夕陽染成金色,宛如一片浮動的雲霞。
"遠岸晚帆歸影,映金流。"硯之彎腰撿起一枚扇形的貝殼,在手裏輕輕摩挲,"這"金流"二字用得妙,既寫了波光,又暗含時間的流動。"
煜明沒有說話,目光緊緊盯著海天交界處。此刻,太陽正一點點沉入海麵,周圍的雲霞由橙紅漸變為絳紫,如同有人在天空中打翻了胭脂盒。他忽然想起去年冬日,兩人在雲麓山的閣樓裏烤火填詞,硯之曾說:"最動人的景致,往往在晨昏交界之時,如同詞中最精妙的轉折。"
"漫步淺灘沙軟,遙觀天際紅綢。"煜明輕聲吟誦,筆尖在詞稿本上落下,"硯之,你看那雲霞,像不像一匹被風吹皺的紅綢?"
話音未落,忽然一陣強風襲來,卷起沙灘上的細沙,打得人睜不開眼。煜明連忙用手護住詞稿本,卻見硯之忽然指著遠處的海麵,大聲喊道:"快看!"
隻見一輪紅日已大半沉入海中,剩下的小半輪如同一塊燒紅的鐵,將周圍的雲霞染得透亮。更妙的是,一朵形狀奇特的雲恰好飄到紅日上方,遠遠望去,竟像是有人手持紅綢,在天幕下舞出一個飄逸的弧度。
"暮色海濱詩意滿,醉雙眸。"硯之的聲音裏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就用"醉雙眸"作結如何?既寫了景色醉人,又暗含"一雙人"的妙意。"
煜明一愣,抬頭看向身旁的摯友。此刻,硯之的臉上被夕陽染成緋紅色,眼中倒映著漫天雲霞,竟比任何詩詞都要動人。他忽然想起這十年間的種種:一起在雪夜圍爐論詞,一起在春日踏青尋句,一起為一個韻腳爭得麵紅耳赤,又一起在月光下相視而笑。原來最動人的詞心,從來不是孤芳自賞,而是有人能與你共賞雲霞,同品春秋。
"就按你說的定。"煜明輕聲說,海風拂過他的鬢角,將紙頁上的墨香帶向遠方。此時,落日已完全沉入海中,天際的紅綢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漫天星鬥。兩人並肩坐在沙灘上,聽著海浪輕拍岸邊的聲音,仿佛在聽一首大自然譜寫的《春光好》。
"煜明,"硯之忽然開口,聲音裏帶著少見的鄭重,"以後我們每年春天都填一闋《春光好》吧,就像今天這樣,走到哪裏,就把春天的故事寫到哪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煜明轉頭看他,發現少年人的眼中映著星光,如同撒在詞箋上的碎鑽。他伸手拍了拍硯之的肩膀,沒有說話,卻在心裏默默記下了這個約定。遠處,歸帆的燈火漸次亮起,如同散落人間的星辰,與天上的星河遙相呼應。
終章:詞心錄裏的春光
三個月後,雲麓山的楓葉開始泛紅。煜明坐在閣樓裏,鋪開一張素白的宣紙,準備將春日裏的三首《春光好》輯入《雲麓詞心錄》。窗外,硯之正抱著一壇新釀的菊花酒拾級而上,腰間的玉佩隨著步伐輕輕晃動,發出清脆的聲響。
"先別急著寫序。"硯之推門而入,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你看這是什麽?"他從袖中取出一卷畫軸,緩緩展開——竟是那日在海濱觀日落時,一位老畫師為他們畫的速寫。畫中,兩個身著青衫的少年並肩立在沙灘上,身後是漫天雲霞,腳下是蜿蜒的海岸線,遠處的歸帆正披著餘暉駛來。
煜明望著畫中的景象,忽然想起《春光好》的格律:雙調四十一字,不多不少,正好裝下春日裏的三段時光。而身旁的這個人,既是解語花,亦是同路人,在平仄韻律中與他互為知音,在山水煙霞裏與他共築詞心。
"就叫《春光三重奏》吧。"硯之斟了兩杯酒,將其中一杯推到煜明麵前,"一奏古寺禪心,二奏水鄉情韻,三奏海濱絕唱,合起來,便是我們的十年光陰。"
煜明舉杯輕抿,菊花酒的清香混合著墨香,在唇齒間散開。他提起狼毫筆,在宣紙上落下第一行字:"雲麓之下,有友如硯,與吾共赴春光三約......"窗外的風穿過楓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是大自然在為這篇詞心錄輕輕和聲。
暮色漸濃,閣樓上的燭火次第亮起。兩個身影映在窗紙上,時而舉杯對飲,時而俯首論詞,時而揮毫疾書。在這方小小的天地裏,時光仿佛被調慢了節奏,每一個字、每一句詞,都浸潤著春日的陽光、古寺的鍾聲、水鄉的槳影和海濱的雲霞。
當最後一闋《春光好》的墨跡幹透時,硯之忽然指著窗外笑道:"看,月亮升起來了。"隻見一輪圓月正從雲麓山後升起,將滿地楓葉染成金色,如同撒了一層碎金的詞箋。煜明望著月光下的摯友,忽然明白:所謂詞心,從來不是孤獨的追尋,而是有人能與你在平仄中同行,在春秋裏共振,於千萬人中,聽見彼此心底的詩意回響。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