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燈影詞魂
字數:3426 加入書籤
雲麓詞心錄·第二百二十六章.燈影詞魂
第一章 絳燭籠香故人來
臘月廿三的雪粒子打在雲麓山的青瓦上,沙沙作響。煜明剛把最後一幅春聯貼上木門,轉身就見子墨頂著一頭碎雪闖進來,藏青色棉袍上沾著半片紅燈籠的碎屑。
"快看我帶了什麽!"子墨抖落肩頭的雪,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裏麵是兩隻細竹骨架的絳燭籠,籠身蒙著半透明的朱紅紗,"西街老胡家的手藝,說你去年念叨了一整年。"
煜明接過燭籠,指尖觸到紗麵的紋理,像觸到宣紙上未幹的胭脂。案頭的銅爐正煨著龍涎香,煙氣繚繞中,燭籠的影子投在窗欞上,與外麵飄落的雪花疊成奇妙的圖案。"去年在秦淮河看燈,見船娘提的就是這樣的籠子,"他忽然輕吟,"‘紅袖輕擁絳燭籠,朱顏映月韻無窮’——子墨你瞧,這紗籠映著月光,可不就是詞裏的景象?"
子墨湊到窗邊,雪光映得他眉眼清亮:"要說‘佳人淺笑韻情濃’,還得看今晚的燈會。"他指向山下漸次亮起的燈火,"西街的吳小姐說要扮作洛神提燈,你猜她會不會穿那身石榴紅的褙子?"
煜明笑而不語,轉身從書案下搬出個木箱,裏麵全是曆年收集的燈彩圖譜。最上麵放著張泛黃的紙,是去年在蘇州抄錄的《上元燈彩記》。"你看這頁,"他指著圖中提燭籠的仕女,"明代畫師筆下的佳人,衣袂與燈影同搖,和‘燈影搖紅添秀色’竟是一般意境。"
雪漸漸停了,山下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子墨忽然抓起燭籠:"走!去西街看紮燈師傅做兔子燈,聽說今年用了琉璃眼睛。"兩人踩著薄雪出門時,煜明回頭望了眼窗上的燭籠影,忽然覺得這冬夜的清寒,都被這一點朱紅暖透了。
第二章 燈市千重映詞心
雲麓山下的西街已被燈籠映成一條紅海。煜明和子墨擠在人群裏,鼻尖縈繞著糖瓜、炒貨和脂粉的混合香氣。臨街的鋪子前,紮燈師傅正將竹篾彎成鯉魚形狀,旁邊的小姑娘舉著走馬燈,燈影裏的武將正追著呂布轉圈。
"快看那邊!"子墨拽著煜明往巷口跑,隻見三五個姑娘立在垂花門下,每人手中都提著不同的燈彩。為首的吳婉兮穿著石榴紅褙子,鬢邊插著支點翠步搖,手中絳燭籠的光映得她麵頰似醉:"煜明公子,子墨先生,可願猜猜奴家的燈謎?"
煜明望著她鬢邊晃動的燈影,忽然想起《西江月》裏的句子:"‘紅袖輕抬賀歲,紅顏淺笑迎春’——吳小姐這盞燈,可是應了‘紅燈高掛巷紛紜’?"
婉兮掩唇而笑,步搖上的珍珠簌簌作響:"公子好才思。"她側身讓開,隻見門廊下懸著十數盞雲母燈,每盞燈上都貼著紅箋燈謎。子墨眼尖,指著一盞兔子燈念道:"‘秀發隨風飄漾,佳人望處情真’——這不是煜明兄前日填的句子嗎?"
煜明湊近看時,見紅箋上的字跡娟秀,正是婉兮的手筆。燈影在紙麵上晃動,"情真"二字仿佛也跟著活了起來。"去年元夜在杭州,"他忽然開口,"見斷橋邊有女子提燈尋梅,那時就想,若把燈影與人影寫進詞裏,該是何等風致。"
正說著,街角忽然爆發出喝彩聲。眾人擁過去時,見幾個少年正放著"葡萄架"燈,千百盞小燈串成藤蔓形狀,在夜空下流轉如星。子墨掏出筆記本,借著燈影飛快地寫著什麽,煜明瞥見紙上躍出"年味濃濃不盡"的句子,忽然覺得這熙攘的人潮,都成了詞裏的注腳。
第三章 除夕圍爐話童歡
年三十的爆竹聲剛過五更,煜明就被一陣喧鬧驚醒。推開窗,隻見子墨領著三個穿紅襖的孩童在院子裏堆雪人,最小的阿桃正把一串糖葫蘆插在雪人的鼻子上。
"煜明兄快看!"子墨撣掉肩頭的雪,手裏舉著個走馬燈,"這是阿桃他爹從景德鎮帶來的,燈影裏有《西遊記》!"說著點燃燈芯,孫悟空的剪影便在紙屏上騰躍起來,逗得孩子們咯咯直笑。
廚房裏飄出臘肉的香氣,煜明想起昨夜守歲時寫的《清平樂》:"‘紅燈高掛,童稚歡聲乍’——你瞧阿桃他們,比詞裏寫的還熱鬧。"他指著廊下掛著的紅燈籠,雪落在燈罩上,映得光色越發柔和。
子墨往爐子裏添了塊炭,火星劈啪濺起:"記得小時候在鄉下,除夕夜裏我娘總把銅錢包在餃子裏。"他忽然壓低聲音,"剛才阿桃說,他爹今年在燈會上贏了個會敲鼓的泥人。"
正說著,阿桃舉著個油紙包跑進來:"煜明哥哥,子墨哥哥,嚐嚐我娘做的糖年糕!"金黃的年糕上撒著桂花,熱氣氤氳中,煜明看見阿桃袖口的補丁被燭光照得發亮。"‘滿桌珍饈香飄灑,窗外煙花如畫’,"他輕聲念道,"其實最香的,是這人間煙火氣。"
暮色漸濃時,阿桃的爹娘提著鯉魚燈來接孩子。臨走前,阿桃把泥人塞給煜明:"送給哥哥,敲鼓的時候像過年!"煜明握著泥人,聽著孩子們一路的笑鬧聲消失在雪巷深處,忽然覺得這小小的院落,裝下了整個除夕的溫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四章 燈影詞魂共歲除
元宵前夜,雲麓山落了今年最後一場雪。煜明和子墨將收集的燈彩擺在畫室裏,絳燭籠、兔子燈、走馬燈在雪光中交相輝映,宛如置身琉璃世界。
"你看這盞紗燈,"子墨指著角落裏的六角燈,"還記得去年在揚州,那個賣燈的老漢說,每盞燈都有自己的魂。"他拿起案頭的詞稿,"‘佳人望處情真’——其實情真的何止佳人,是這一盞盞燈,照著人間的團圓。"
煜明將阿桃送的泥人擺在燈旁,燭光裏,泥人的鼓槌仿佛正在敲打。"除夕那晚我忽然明白,"他望向窗外的雪夜,"我們寫‘童稚歡聲’,寫‘年味濃濃’,不是為了附庸風雅,是想把這些快要消失的暖,都收進詞裏。"
子墨忽然起身,從行囊裏取出個錦盒:"看我給你帶了什麽——秦淮河的燈影箋。"雪白的宣紙上印著淡青色的燈影暗紋,風吹過時,仿佛能聽見畫舫的欸乃聲。"用這紙寫《浣溪沙》,該是怎樣的韻致?"
煜明提筆蘸墨,燭光在筆尖流轉。當"新春佳節意融融"落在燈影箋上時,窗外忽然響起第一聲元宵的爆竹。兩人相視而笑,都聽見了那聲爆竹裏,藏著的千盞燈的回響。
後來子墨在筆記裏寫道:"上元夜與煜明兄觀燈,見燭籠映雪,詞魂與燈魂共舞。方知古人‘東風夜放花千樹’,寫的不是燈,是千萬顆向往溫暖的心,在歲月裏明明滅滅。"
而煜明則將那盞絳燭籠掛在窗前,直到春雪消融。每當暮色四合,籠中的燭光便會透過朱紅紗麵,在案頭的詞稿上投下細碎的影,像極了那個雪夜,子墨肩頭落著的、半片紅燈籠的碎屑——那是時光饋贈的、永不褪色的詞心。
喜歡雲麓詞心錄:白雲著請大家收藏:()雲麓詞心錄:白雲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