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與沮授的會談

字數:4679   加入書籤

A+A-


    待到圍觀的眾人漸漸散去,原本喧鬧的縣衙大堂也逐漸恢複了平靜。
    沮授正準備轉身回到後堂去處理其他事務,就在他剛邁出幾步之時,一個身影忽然出現在大堂門口。
    原來是高進,他手持一張精致的名帖,走到一旁的衙役身前,將其輕輕遞了過去。
    那衙役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反應過來,急忙伸手接過名帖。
    他匆匆掃了一眼,心中不禁一緊。
    於是絲毫不敢怠慢,趕忙小步快跑至沮授麵前,雙手恭敬地呈上名帖。
    沮授本來已經轉過身去,聽到身後衙役急促的腳步聲,下意識地停下腳步,回頭看去。
    當他看到衙役手中的名帖時,眼神微凝,伸出手接了過來。
    仔細端詳片刻之後,他緩緩抬起頭來,朝著堂下望去。
    與此同時,站在堂下的劉昆臉上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同樣將目光投向了上方的沮授。
    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交匯,瞬間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短暫的對視過後,沮授率先打破沉默,衝著劉昆微微地點了點頭,表示打過招呼。
    隨後,他低下頭,輕聲對身旁的衙役吩咐了幾句什麽。
    那衙役連連點頭應是,然後迅速退到一旁。
    安排好一切之後,沮授再次抬眼看向劉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神色。
    接著便緩緩站起身來,邁著沉穩的步伐朝著堂後的方向走去,身影漸漸消失在了門扉之後。
    那名衙役趕緊小步跑過來,對劉昆拱手道:“劉公子,縣令老爺有請後堂敘話,請隨小的來。”
    劉昆點了點頭,讓高進等人在這裏等候,他就跟著這衙役進了後堂。
    廣年縣衙,後堂。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一片斑駁的光影。
    室內陳設簡樸,卻透著一股淡雅的書香氣息。
    幾卷竹簡隨意地攤在案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
    沮授此時已經換上了一襲灰藍色儒生長袍,衣袂翩翩。
    他身材修長,麵容俊朗,眉宇間透著一股儒雅之氣。
    目光深邃而睿智,仿佛能洞悉一切。
    舉手投足間,盡顯文人氣質。
    這是劉昆一進門,所看到的沮授。
    沮授見到一位身著一襲淡青色長袍的少年,緩步而入,步履沉穩。
    他的麵容清秀,眼眸中透著深邃的智慧。
    沮授見了,心中不禁暗自讚歎:好一個翩翩少年郎,果然氣度不凡。
    劉昆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溫和的微笑,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風範。
    沮授不敢怠慢,他從拜帖上就得知了這位不凡少年的來曆,連忙起身相迎。
    但見劉昆輕輕拱手向沮授行了一禮,聲音清朗地說道:“陳留劉昆,見過沮先生。”
    沮授微微一笑,同樣施禮道:“授,見過劉公子!”
    兩人分賓主落下,早有侍立一旁的仆人端上了香茗。
    劉昆笑道:“久仰沮先生大名,未曾得見尊顏。今日沮先生斷案之巧妙,真令昆大開眼界啊!”
    沮授撫須笑道:“劉公子謬讚了,些許急智,上不得台麵。”
    說實話,如果讓劉昆來斷此案,不見得會比沮授更高明。
    管中窺豹,足以說明沮授才智過人。
    兩人最初隻是圍繞著那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案子展開交談,但隨著話題的逐漸深入和拓展,他們之間的交流愈發廣泛起來。
    不知不覺間,話題已經從天南地北的奇聞異事,到高深莫測的儒學經典延伸至世間萬象、人生百態。
    沮授起初還能鎮定自若,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內心深處的驚訝之情愈發難以抑製。
    這位劉公子所展現出的淵博學識實在令他刮目相看,其涉獵範圍之廣簡直超乎想象。
    無論是對天地自然規律的洞察,還是對儒家思想精髓的領悟。
    無論是對各地風土人情的了解,還是對曆史興衰變遷的見解,都讓沮授深有感觸。
    盡管在某些經史典籍的研究上,劉公子或許稍顯遜色。
    但每當他發表觀點時,總是以獨特的視角和新奇的立意讓人眼前一亮。
    那些話語雖然初聽之下有些離經叛道,但細細品味之後,卻又不得不承認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智慧。
    沮授不禁暗自思忖:自己向來以博學多才自居,平日裏與人論道也鮮少遇到敵手。
    可今日與這劉公子一番暢談下來,才發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此人不僅學識過人,思維更是敏捷活躍,實乃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可沮授又怎會知道,劉昆在穿越之前,從事的正是這種舞文弄墨的工作。
    要知道,曆經了後世那個信息大爆炸時代洗禮的人,什麽樣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言論沒有見識過?
    就這樣,這二人越談越是投機,彼此之間頗有一番相見恨晚之感。
    到得後來,他們甚至開始以兄弟相稱了。
    而就在此時,當聽到劉昆不過才年僅十六之時,沮授不禁大吃了一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心中暗自思忖著:“真真是難以想象啊!在這世上,居然還有如此驚世駭俗的人才存在?”
    緊接著,兩人的話題不知怎麽地就轉到了當今大漢王朝北方局勢上頭來了。
    雖說也不知道究竟是出於何種緣故,這並州暫時還未出現胡人揮師南下大肆劫掠百姓之事。
    但那幽州和涼州可就沒這麽幸運嘍!隻見一大批如鮮卑、烏桓以及羌人等外族部落,猶如潮水一般紛紛越過邊境線。
    肆意地燒殺搶掠,簡直是壞事做盡,無所不為。
    涼州和幽州兩地位於邊疆地帶的漢族民眾遭此浩劫,以至於當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苦不堪言。
    即便是像沮授這樣足智多謀之士,絞盡腦汁也未能參透這並州在今年得以幸免胡人大舉入侵劫掠的真正緣由所在。
    然而,對於這一切,劉昆心中跟明鏡兒似的.
    如果不是他們種花部落突然崛起,並橫亙在並州北方前線充當了堅實的屏障。
    恐怕並州早就陷入烽火連天、餓殍滿地的慘狀之中了。
    想到此處,劉昆不禁長歎一聲:“公與兄,如今我大漢的邊關之地,那些胡人頻繁地入侵騷擾。而且這些家夥生性殘暴,所到之處盡是燒殺搶掠,簡直就像一群毫無人性的野獸一般!小弟在雁門駐守期間,日夜不敢懈怠。勤操士卒,修繕兵器鎧甲,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就連睡覺都不卸甲,頭枕著兵刃,這才守住了邊疆防線。”
    聽到劉昆這番話,對麵之人麵露驚訝之色。
    問道:“哦?劉賢弟不是出身陳留劉家嗎?”
    劉昆微微一笑,回應道:“承蒙當今陛下厚愛,小弟於今年年初有幸得授雁門郡太守一職。”
    沮授頓時驚愕萬分,他慌忙從座位上起身站立,就要向劉昆躬身施禮。
    畢竟,一郡太守乃是二千石的高官,更何況還是鎮守邊疆要地的太守,手中握有重兵。
    相比之下,自己不過隻是一個區區六百石俸祿的小小縣令罷了。
    兩者之間地位懸殊之大,怎能不讓沮授感到震驚呢?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