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種花部落新軍製與軍銜

字數:5657   加入書籤

A+A-


    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就到了光和五年暮春。
    劉昆來到這個時代也有了兩年了,從當初十五歲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
    就在去年年底,鮮卑人大舉入侵涼州、幽州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檀石槐暴斃之後,他的兒子和連繼任單於之位。
    但此人非常貪財好色,自身才幹和治理能力遠遠不及他父親。
    他率軍侵入了涼州的北地郡,竟然被當地守軍射殺於亂軍之中。
    於是,引發了鮮卑人更大的騷亂。
    眾人擁立和連幼子騫曼,而和連兄長之子魁頭不服,也自立為單於。
    兩人之間爭鬥不休,紛紛以正統的單於自居。
    於是乎,中、西、東三部鮮卑紛紛看樣,都各自為政,擁兵自重,不再聽從兩個單於的命令了。
    這讓原本鐵板一塊的鮮卑四分五裂,紛爭不斷,根本就無暇南下,讓大漢朝有了一個短暫的安寧時間。
    早段時間,拓跋甘派人來和劉昆接洽,想要換回被俘的拓跋杲和一眾鮮卑貴族。
    拓跋甘不忍族弟羈留種花部落,遂答應了劉昆的獅子大張口。
    其實,劉昆隻是開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歸還十萬被鮮卑人擄走的漢家男女。
    拓跋甘實在拿不出這麽多人,經過討價還價,最終歸還了近三萬的漢人奴隸!
    剩餘部分,都折算成了牛羊和戰馬,這才將勞作了三個多月的拓跋甘和一眾鮮卑貴族歸還了回去。
    對於劉昆來說,這幾十名鮮卑貴族俘虜根本算不得什麽。
    他要的是人口,能換回來三萬被擄走的漢人男女,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三萬被解救出來的漢人男女對劉昆的種花部落感恩戴德,除了極少數人遠走故鄉之外。
    那些家破人亡,和家人已經失散的人都留了下來,劉昆將他們編入了種花部落戶籍。
    給他們分發了足夠的田地、牛羊、種子,讓他們從事耕種。
    三萬人被分散在前套平原、後套平原,成為了種花部落的居民,並在這裏開枝散葉,為種花部落建設出了一個塞外江南來。
    當然,三萬人遠遠不夠,劉昆把目光放到了大漢朝。
    他利用甄家龐大的影響力,積極收攬流民。
    隻要肯來雁門,一路均有人專門接待,保證他們能安然遷徙過來。
    光靠甄家還是不夠的,為此,他對大漢其他州的代理商開出了巨大讓步。
    隻要把人拉到雁門來就行,劉家會在原本的份額上給予相當的優惠。
    靠著這種方法,兩年來劉昆前前後後從全國各地遷徙了近五十萬人口。
    極大地充實了河套平原的人口,讓種花部落更加地穩固了起來。
    當然,如果這些事讓他陳留劉家出麵,肯定會引起朝廷的注意。
    但能取得本州代理商權的,幾乎都是本州最大的世家。
    買賣人口就能節省天價資金,這讓他們欣喜若狂。
    對於這些,劉昆根本就不在意。
    相比於人口,這些錢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自從在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紮根下來之後,他種花部落的糧食已經能做到自給自足了。
    而且,自己三個生產基地生產的美酒、香皂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整個大漢,根本就不愁銷路。
    九原出品的貨物都集中到了雁門郡廣武,從這裏發向全國,一切都合理合規。
    精鹽、宣紙都由甄家代為銷售,根本就讓人無法查出產地來。
    因為這些產品隻有劉昆的幾個工廠才能生產,其他人想仿冒都做不到。
    如今種花部落占據了並州除了太原郡、上黨郡所有的郡縣,治下人口也達到了兩百萬之多。
    種花部落的正規軍在十五萬左右,為了有別於大漢朝軍製,劉昆別出心裁地采用了新穎的編製。
    其實也算不了什麽,他隻不過是沿用了藍星東大種花家的子弟兵軍製而已。
    相比大漢軍製的伍、什、屯、曲、部,劉昆決定還是采用種花家的軍製和軍銜。
    因為種花家的軍製和軍銜已經非常成熟了,完全可以拿來借鑒。
    種花家的軍製,由班、排、連、營、團、旅、師、軍組成,采用“三三製”。
    也就是說,一個班12個人,設一個班長和副班長。
    老兵為一等兵,新兵為二等兵。
    班長為中士,副班長為下士。
    班長負責戰鬥的執行和戰術指揮,副班長從旁協助。
    一旦班長犧牲,或者不在班裏,就由副班長代理行事職責。
    三個班組成一個排,排長和副排長各一人,主要任務是負責區域防禦和戰術指揮。
    一個排還配備了兩名醫卒,加上正副排長,大約有四十個人。
    排長為少尉,負責戰鬥的執行和戰術指揮,副排長為上士從旁協助。
    三個排組成一個連,編製人數在一百二十多人左右。
    還專門配備了一名指導員,營一級叫教導員,團以上統統叫政委,軍銜與各級長官同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他隻管士兵和將官的政治思想工作,掌管軍功核定。
    與連長同為上尉,副連長為中尉。
    三個連組成一個營,加上其他人員,編製人數在四百人左右。
    營長與配備的教導員同為少校,副營長為上尉。
    三個營組成一個團,加上其他人員,編製人數在一千五百人左右。
    團長與政委為上校,副團長為中校。
    三個團組成一個旅,加上其他人員,編製人數在五千左右。
    旅長和政委同為大校軍校。
    兩個旅組成一個師,加上其他人員,編製人數在一萬左右。
    到了師級,師長和政委同為少將軍銜,正式跨入了將級行列。
    三個師組成了一個軍,加上其他人員,編製人數在三萬左右。
    指導員、教導員、政委主要是向官兵們輸灌向偉大的布日古德聖主、種花部落效忠的思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為誰而戰!
    平日裏也掌管部隊軍法,軍功核定,類似於軍正一職,和軍正又有一些區別。
    其實,正是後世軍製借鑒了流傳的軍正製度,才有了指導員、教導員、政委。
    他們不直接參與戰術、戰鬥的實施,隻有對部落聖主無比忠心耿耿的人才能擔任。
    從旅師級開始,還增設了參謀長一職,級別和軍銜等同或者略低主官一級。
    類似軍師一職,負責整理戰鬥信息,為主官提供資料並提出建議經主官授意,向下麵單位布置具體的戰鬥任務。
    而連、營、團增設作戰參謀一職,職責等同參謀長,叫法不同而已。
    軍長與政委同為中將軍銜,如今就隻有幾個戰區主將領了中將軍銜。
    北方戰區關羽為中將軍銜,編製人數在三萬,目前駐守前套平原雲中縣。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北方戰區人數已經達到了兩萬多人。
    但劉昆考慮到他防區任務重,於是便給了他三萬的編製。
    東方戰區高順為中將軍銜,編製人數三萬,目前駐守定襄縣。
    加上張遼所部一萬人馬,基本上也發展到了三萬左右。
    西方戰區程普為中將軍銜,編製人數三萬,目前駐守大成塞。
    他麾下人馬比較少,兩萬還不到,但劉昆還是給了他三萬的編製,讓他放手擴軍。
    南方戰區徐榮為中將軍銜,編製人數三萬,目前駐守上郡治所膚施。
    他麾下兵馬發展最快,已經達到了四萬多人。
    因為他所轄的地盤最大,沒有這麽多軍隊,根本就無法維持穩定。
    鑒於這種情況,劉昆特別給他增加了一萬的編製,比其他戰區多出了一萬。
    中部戰區主將,不出意外地話,劉昆還是提拔了張遼。
    如今十七歲的張遼,有勇有謀,在高順麾下完全已經成長了起來。
    如今中部戰區缺少一名獨當一麵的主將,典韋武道修為雖強,卻是無法勝任主將一職。
    劉昆思來想去,在與戲誌才交換了意見之後,還是屬意張遼。
    於是,種花部落最年輕的中將就出爐了。
    張遼從東方戰區調離,統領兩萬餘精騎駐守美稷城,隨時策應四方戰區。
    戲誌才也來到了九原,這裏氣候宜人,比美稷城要好上許多。
    華佗的醫學院也搬遷到了九原城,讓他如願以償地可以盡情解剖屍體,給傷兵做手術了。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