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九原士官學校與九原大學
字數:5155 加入書籤
劉昆特別設立了一個直屬軍區,親自兼任主將。
沒辦法啊,典韋與黃蝶舞現在還不能勝任一軍主將,無法獨當一麵,非得他親自兼任主將不可。
在意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後,劉昆與戲誌才以及種花部落的高層們經過無數次的討論與論證,終於製定出了種花部落的人才培養計劃。
劉昆仿效後世蔣校長,成立了一個九原士官學院。
他親自任院長,而戲誌才則擔任副院長。
專門為這所學院精心編製了各種軍事教材,旨在培養出未來的軍事精英。
得益於造紙廠帶來的精美紙張,雕版印刷術也順理成章地被劉昆拿了出來。
學院所需培訓用的教材,學生用的紙張都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印刷了這個時代流傳的兵法書籍,又綜合了各軍主將對於行軍打仗的理解和各種實戰案例,親自編寫了各種軍事教材。
學院的教育體係實現了理論與實戰並重,全方位地培養著每一位學員。
大門口赫然各貼著一行字:右邊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左邊則是“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這校訓,妥妥地抄襲了蔣校長的軍校,連模式都照搬得一絲不苟。
劉昆心中深深知道,蔣校長的這個學校出來的人,那可都是人中龍鳳,牛逼得緊。
他們培養了大批大批的傑出軍事政治人才,立下了許許多多汗馬功勞,藍星東大不少著名的將帥都是出自該校門下。
那所學校開創了新型軍事教育模式,既傳授軍事理論和技能訓練,還有政治、文化方麵的全方麵培育。
更為重要的是,蔣校長的學校還製定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軍事規章製度和訓練方法,對軍隊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些製度和訓練方法,奠定了軍隊堅實的根基。
讓士兵們不僅懂得如何戰鬥,更懂得如何遵守紀律、如何團隊協作。
而這個九原士官學院,雖然名字不同,但宗旨卻與蔣校長的軍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它專門招收各個戰區的能力和功勳卓著的年輕軍官,傳授漢家文化知識。
他們將是未來軍隊的中堅力量,是漢家文化的傳承者。
這裏將是這些年輕軍官們成長的搖籃,也是他們實現夢想的舞台。
在這裏,他們將接受最嚴格的訓練、最全麵的教育,最終成為真正的軍事政治人才。
自踏入學院門檻的那一刻起,每位學子的軍職與軍銜起點,皆被賦予為少尉排長。
待到畢業之後,根據他們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與卓越表現,在原有的軍職和軍銜上增加一級或者兩級。
選拔非常嚴苛,不問出身,不管你漢人、匈奴人、羌人,還是鮮卑人。
隻要心懷對首領布日古德、種花部落忠誠,家世清白。
從最底層的班開始,由推薦人層層作保。
環環相扣,出了問題,就會向這些擔保人問責。
最後由各戰區主將親自簽署命令,統一送到九原士官學院來深造。
即便選拔條件如此苛刻,但還是讓各個戰區的官兵和主將非常擁護。
這個世上最難得的就是人才,種花部落新創,人才極度匱乏。
劉昆推出的這個舉措,旨在幫助各個戰區培養精英人才。
這怎能不讓各個戰區的官兵和主將們擁護呢!誰還會嫌棄麾下人才多呢?
人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是國運興衰的基石。
於是,經過層層選拔,無數英才脫穎而出,匯聚了上千名種花部落的精英。
他們還可以攜帶家屬到九原,被安排到各個工廠工作,有豐厚的俸祿可拿。
或者賜予一定的田地、牛羊,足夠他們從此衣食無憂,生活富足。
對於富家子弟來說,這些待遇不算什麽。
但對於絕大多數貧苦出身的人來說,不亞於“鯉魚躍龍門”!
這種優厚的待遇,不僅極大地鼓舞了這些精英們的士氣與鬥誌,更讓他們對種花部落產生了深厚的歸屬感與忠誠。
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與責任,願意為部落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多年以後,那些從九原士官學院走出的學員,絕大多數都已蛻變成為了劉昆麾下的骨幹將才。
他們身經百戰,智勇雙全,對劉昆忠貞不渝。
在劉昆橫掃八荒、一統天下的征途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致力於鍛造軍事精英人才的同時,劉昆並沒有忽視文官體係的培育。
於是,九原大學應運而生。那些不得誌的儒生、種花部落功勳子弟等都成了第一批學生。
步入九原大學那莊嚴宏偉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塊巍峨的石碑。
其上鐫刻著古樸而有力的四行大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不僅是學校的精神圖騰,更是對每一位學子寄予的厚望——超越傳統儒家經典的束縛,轉而探索算術、民生等更為實用的治國方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所學校不專門教授儒家經典,反而是教授算術、民生等治國之道。
在戲誌才的建議下,劉昆專門成立了一個情報機構“校事府”。
這個機構迅速擴展,培養並發展出數萬探子。
對外,宛如一張無形的網,密布在大漢朝的每一個角落,乃至遼闊的大草原,為種花部落刺探軍情,搜羅天下英才。
對內,“校事府”監視著各軍將官、各地官員的一舉一動,專門查辦那些貪腐成性、私通外敵的敗類。
值得一提的是,劉昆終於派人將賈詡一家從武威郡姑藏城接到了九原城。
這老小子還不願意,但被隨行的種花部落精英把刀架在了全家人的脖頸上時,終於屈服了。
在一路擔驚受怕的行程中,賈詡一家終於安然抵達了九原城。
劉昆為了表達誠意,不僅親自賠罪,還授予賈詡“校事府”主官、大校軍銜的顯赫職位。
麵對如此厚待,這隻老狐狸終於轉嗔為喜。
盡管聖主的這套做法顯得極其下作,但賈詡轉念一想,一來就授予如此重要的職務,這讓他還能說什麽呢?
賊船都已經上了,再想下來已經絕不可能,他隻能一條路陪著劉昆走到黑了。
果然,老毒物不負“毒士”之盛名,略施小計,便挑起了東、中、西三部鮮卑的無休止內鬥。
尤其是那些毗鄰種花部落的陰山、狼山周邊的拓跋部、柯部等鮮卑部落,更是深受其害。
當探知拓跋部與柯部之間錯綜複雜的恩怨糾葛後,老狐狸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無數個毒辣計謀頓時就出台了。
在他主導下,種花部落暗中扶持柯最,極力促進兩族間的貿易往來,以此增強柯部的實力。
同時,他運用各種手段,在拓跋部與柯部之間不斷製造矛盾,讓他們陷入激烈的爭鬥之中。
與拓跋甘那個狡猾的老狐狸相比,柯最更是如同被賈詡牽著鼻子走的傀儡。
結果,拓跋部與柯部在相互廝殺中日漸衰敗,人口和實力迅速減弱。
而他們之間那解不開的仇恨,更是讓他們無法自拔。
這兩部鮮卑人因內耗而疲憊不堪,再也無力、也沒有心思南下與種花部落爭鋒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曲意逢迎種花部落,生怕這個強大的惡鄰會對他們不利。
劉昆則在他們兩邊巧妙周旋,互不相幫,隻專注於自己的生意。
除了珍貴的鋼鐵不賣之外,他敞開供應美酒、茶葉、精鹽等奢侈品。
在將這兩個部落的漢人奴隸全部換光之後,他又打起了他們馬匹、牛羊的主意。
估計用不了幾年時間,這兩個部落就無需種花部落出兵,自己就會因內耗和資源的枯竭而麵臨滅族的命運。
老毒物的計謀真是狠辣至極,讓人不禁為這兩個部落的未來感到擔憂。
同時也讓劉昆、戲誌才等高層暗自敬佩不已,這老毒物確實無比厲害。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