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說服田豐

字數:3539   加入書籤

A+A-


    兩人循聲望去,隻見一隊人影自長廊盡頭緩緩行來。
    為首之人年約三旬,身著一襲玄色錦袍,腰間懸著青鋒玉帶,步履沉穩如山嶽,眉宇間透著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之氣。
    他身後簇擁著數名將領,皆身披鎧甲,神情肅穆,威風凜凜。
    獄卒早已嚇得魂飛魄散,顫抖著雙手推開那扇鏽跡斑斑的監牢鐵門。
    田豐倚牆而立,衣衫雖破舊,卻依然整潔如初。
    發髻微亂,卻不失其風骨。
    他抬眼望去,隻見那青年大步踏入牢中,目光如炬,笑意溫和。
    竟似春風拂麵,不帶半分殺伐之氣。
    他不認識此人,但身旁的沮授卻身子一震,眼中掠過一絲驚濤駭浪。
    十多年前,沮授還是廣年縣令時,曾與此人有過一麵之緣。
    那時,那人不過是一介小小太守,卻談吐清雅,識見高遠,言必稱社稷蒼生,不涉私利權謀。
    如今再見,那人已是執掌天下兵權的大將軍。
    “公與先生,咱們又見麵了!”劉昆聲音清朗,如玉磬輕擊,回蕩在狹小的牢室之中。
    沮授急忙整衣下拜:“授見過大將軍!”
    劉昆快步上前,雙手穩穩托住其臂,溫聲道:“公與先生,你我舊識,何須行此大禮?當年廣年一席話,至今猶在耳邊。今日重逢,豈是尋常際會?”
    他說得真摯,眼中竟有微光閃動,仿佛舊日風雪中的知己重逢。
    隨即,他轉首看向田豐,目光溫和卻不失銳利,似能穿透人心。
    他微微一笑,拱手道:“想必這位便是名滿河北、忠直敢諫的田元皓先生?久聞先生高義,今日得見,實乃本侯三生有幸。”
    田豐垂眸不語,嘴角微抿,如枯鬆立雪,冷峻而孤傲。
    他身形瘦削,雙頰凹陷,顯然久囚牢中,飲食不繼。
    然而他的脊梁挺直如劍,未曾有半分佝僂。
    許褚立於劉昆身側,見田豐如此無禮,頓時虯髯怒張,眸光如電。
    他最是尊敬大將軍,見不得有人如此輕慢於他。
    於是,許褚按劍大喝道:“腐儒!大將軍親臨相待,爾竟敢倨傲不禮,莫非真以為這牢獄是你清談之地不成?”
    牢中空氣驟然凝滯,連燭火都仿佛顫抖了一下。
    劉昆卻輕輕抬手,製止了許褚的憤怒,動作無比從容和自然。
    他望著田豐,語氣依舊平和:“仲康,退下。元皓先生乃當世名士,氣節凜然,豈是你一句‘腐儒’便可輕辱?他不言,自有其不言之由;他不拜,亦有其不拜之誌。本侯敬他,正是敬這份不肯折腰的風骨。”
    此言一出,不止許褚怔住,連張合、高覽、顏良、文醜等人皆心頭震動。
    他們曾聽聞大將軍寬厚待士,今日親見,方知所言非虛。
    田豐終於抬眼,目光如刀,直刺劉昆:“劉昆,你禍亂朝綱,有如當年董卓。某田豐此生忠於袁氏,生死無悔。要殺要剮,悉聽尊便!若要田某歸順於你,那是癡心妄想!”
    話音未落,牢中寒氣更甚,仿佛連空氣都被這錚錚之語凍結。
    劉昆卻不惱,反而朗聲一笑道:“元皓先生果然剛烈!可你可知,你所忠之‘袁氏’,是否仍配得上你的忠義?”
    他緩步上前,距田豐僅三步之遙,目光如炬:“你曾為禦史,因十常侍亂政而憤然辭官,隻為不與奸佞同流。你歸韓馥,因其尚守州土;後事袁紹,因其舉義兵以清君側。可袁本初呢?袁氏四世三公,本應匡扶漢室,濟民為國。可此人外托忠義之名,內行割據之實。私刻玉璽行僭越之舉,棄漢室正統如敝履。他可曾真正想過天下黎民?想過漢室江山?”
    劉昆聲音漸沉,卻字字如錘,敲在人心:“你田元皓忠的是‘袁氏’,還是‘道義’?若忠於人,那人已死,忠亦成空;若忠於道,今日本侯執掌朝綱,奉天子以令不臣,修律法以安百姓,興屯田以濟饑民,整軍旅以禦外患——哪一件不是你在冀州時日夜所盼之事?”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田豐眼中那一絲動搖,繼續道:“你說本侯篡權?可本侯自領大將軍,執掌朝綱以來,未曾擅殺一士,未曾奪民一粟。本侯廢除苛捐,遣使巡行各州,察冤獄、賑災荒。治下萬民感念恩情,非因權勢,而因活命之恩。你若不信,可隨本侯出此牢獄,親眼看一看這天下,是否比袁本初的河北治下更見生機?”
    田豐呼吸微滯,手指微微顫抖。
    他一生清廉自守,最恨權臣誤國。
    可眼前之人,言行舉止,竟與他心中“忠臣良將”的模樣如此契合。
    劉昆又轉身指向沮授道:“本侯聽說,當日公與先生曾勸袁紹‘速歸河北,固本安民’,卻被棄如敝履。而今我軍能下河北,皆因袁本初當初之昏聵。”
    沮授默然不語,劉昆的一席話,句句都捶在他的心頭之上。
    劉昆回身,朝田豐深深一揖,懇切道:“元皓先生,本侯不是要你背叛過去,而是請你與本侯一同,完成你未竟之誌。天下紛亂已久,百姓流離失所。若你我攜手,或可再造太平。你若仍執意赴死,昆不敢強留;但若肯出山,本侯願以禦史大夫左丞之位相待,共理朝政,如何?”
    牢中寂靜無聲,唯有燭火輕輕跳動,映照在田豐蒼老卻堅毅的臉上。
    良久,他緩緩閉目,一滴清淚自眼角滑落,無聲墜地。
    再睜眼時,他整衣正冠,雙膝緩緩跪地,聲音沙啞卻清晰如鍾:“田豐……願效犬馬之勞,輔佐大將軍,共扶漢室,安天下蒼生!”
    劉昆大喜,親自上前扶起,眼中竟有熱意:“得元皓先生相助,天下何愁不治!”
    窗外,烏雲漸散,一縷晨光破霧而出,灑入了陰暗潮濕的監牢之中。
    照亮了斑駁的牆壁,也照亮了兩位亂世奇才相視而笑的臉龐。
    自此,河北智士盡歸長安朝廷。
    天下大勢,也因朝廷大軍收複冀州與兗州而悄然易軌。
    而這段牢中對談,亦被後人傳為“一語定乾坤,片言收名士”的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