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筷子

字數:3805   加入書籤

A+A-


    姬茹嫚覺得厲夏這個方法不錯,既然你不願意做事,那就拿著鞭子在後麵趕著好了。
    於是開啟起草詔書,儒家也是一個大家,說跳過他們也不可能,沒有儒家的話,可能稷下學宮容納百家的含金量也會大大降低。
    “爹爹,我也要讀書學習。”
    估計是王後等人跟敏敏說過類似的話,她還真的記住了。
    見厲夏這麽高興,也嚷嚷著要學習,然而她實在是太小了,即使她想要學習,厲夏也不舍得啊。
    “你還小,等你長大一點了再讀書學習。”
    然而敏敏就是不斷的撒嬌,甚至威脅厲夏,以後再也不親他了,也不讓他親自己了。
    在得到了無數的保證之後,才開始心滿意足下來。
    而在厲夏哄女兒的時候,姬茹嫚也把詔書擬好了,厲夏看了一遍沒發現錯誤,立刻蓋上了章。
    有了姬茹嫚幫忙,厲夏的壓力頓減。
    甚至都不需要他去看上書,隻需要聽就可以了。
    起草詔書更不用他操心,姬茹嫚也會處理的好好的,他隻需要確認一下,蓋章之類的就完成了。
    他感覺讓姬茹嫚參與朝政,實在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了,要不然的話,他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
    怪不得那些帝王,總會出現後宮幹政,宦官幹政,或者組建內閣之類的,不是他們想找一個幫手,實在是事情太多,權力太集中,一個人根本就處理不完。
    他又不是三頭六臂的類型,即使沒有後宮幹政,沒有宦官幹政,也會出現其他人的幹政,這是避免不了的。
    好在他和姬茹嫚的利益一致,也能夠壓製住姬茹嫚,不擔心出現什麽問題。
    至於未來會不會埋下隱患,這就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事情了,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而且世界是變化的,沒有什麽萬能的政策。
    就連聖人的主張,都有可能不適應時代,更不要說朝廷的政策了。
    就像古代,你禁止了後宮幹政,那就出現了宦官。你禁止了宦官,還會出現內閣一家獨大…
    這類事情是屢禁不止的,主要還是看當時的掌權者能不能看清楚局勢,做出適當的改正。
    以前看曆史,大家怪文人,怪那些黨爭。
    然而真要說責任,還是當權者的責任,不出現張三,也會出現李四去幹政,隻要當權者不改變,根本就改變不了結局。
    “這份還是禮司的上書,想要全國推廣筷子,並且給筷子撰寫了一份禮儀意義。”
    這個時代的筷子,厲夏可以說是有專利的,因為王宮流行筷子,就是厲夏的傑作,不過厲夏並沒有推廣。
    不是不推廣,實在是沒有用處,根本就用不到,尤其是平民,用到的概率極低的。
    富人吃飯一般都是吃幹的,例如吃肉的話,一般做法也很單一,那就是烤熟放點鹽巴。
    這樣一來,直接上手就可以拿著吃了。
    想要精細一點,也會把烤好的肉切成片,吃的時候旁邊放點鹽,直接蘸鹽巴吃。
    富人吃幹的,所以用不到筷子。
    窮人才吃帶湯的。
    湯一般都是帶糠的,吃多了拉不出屎來。
    不過吃湯有勺子,而不是用筷子。
    反正帶湯的都是用勺子,沒有炒菜之類的,所以根本用不到筷子,沒有筷子發揮作用的機會,自然不會產生筷子這種工具。
    但是厲夏不太適應用手吃飯,他又不是窮的吃不起,他可是大王,自然有一些追求。
    用手抓著吃野蠻不說,也不幹淨啊,根本就沒有食欲,他創造出來了筷子。
    不僅如此,他還讓人打造了銅鍋,讓人進行炒菜,味道雖然跟上一世天差地別,但是在這個時代就是有先進性的。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整個王宮都流行筷子,甚至傳出了王宮,王都也有不少人在學習用筷子,一時間,用筷子成了新的時尚。
    畢竟厲夏就是整個王國最大的頂流,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國家方方麵麵,這可能就是為何要求名人起到帶頭作用吧。
    那些名人一舉一動,雖然有可能是小事,但是造成的後果可能很大,有很多人可能會學習。
    就像是公眾人物抽煙一樣,本身不犯法,可是你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其他人學習。
    厲夏用筷子,那麽炎國人知道了,肯定會跟著學習的啊。
    不過這也僅僅限於王都,還是那句話,底層人根本就用不到筷子,隻要飲食習慣改變不了,那麽結果也肯定改變不了的。
    厲夏從未想過去推廣筷子文化,畢竟這對於底層人民來說,有點花裏胡哨,根本就不實用。
    然而沒有想到,禮司竟然還把這件事單獨給拿出來,希望可以全國推廣筷子。
    對於筷子之類的東西,厲夏采用的是順其自然的想法。
    能夠流傳出去,那就說明大家確實需要筷子,如果無法流行出去,那就說明筷子不適合這個時代人的生活方式。
    刻意去引導推廣,完全沒有必要。萬一用不上被推廣,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原本簡單的生活方式,反而變得複雜起來。
    原本喝水,大家端起來直接喝了。結果非要流行筷子,不能用筷子去喝水吧,這不是讓生活方式變得複雜化了嘛。
    這個例子確實有點極端,但是厲夏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有需要自然會流行出去,沒有需要強行推廣,隻會帶來負麵情況。
    禮司的速度倒很快,這麽快就把筷子編進了禮製當中。
    但是不管怎麽說,筷子這事確實比儒家找的磕頭實用多了,儒家可以找到很多禮製的事例,偏偏選中了厲夏最反感的磕頭。
    突然感覺,禮司比儒家還挺合格的,這麽快就把筷子收進了禮製當中,怪不得禮製可以一直占據統治地位,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以後用筷子,都成了一種禮了。
    這一點厲夏不反感,隻要能夠方便人們就行,他需要考慮的是,百姓真的需要嗎?
    浪費人力物力去推廣,到底值不值得呢?
    厲夏已經很久沒有接觸百姓了,對於百姓需要什麽,他還真的有點脫節了。
    喜歡人族崛起之崢嶸百家請大家收藏:()人族崛起之崢嶸百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