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先驅夙願
字數:5279 加入書籤
肖英帶領著運輸隊,每個人的肩頭都扛著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這支隊伍穿梭在前線上那激烈交火的戰場以及後方相對寧靜但同樣忙碌的營地之間。
他們所承擔的任務至關重要且異常艱巨,一方麵需要將維持生命和支撐戰鬥的寶貴糧食、彈藥源源不斷地送往戰火紛飛的前沿陣地;另一方麵,還必須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身負重傷的英勇戰士們穩妥地護送回位於後方的總醫院,以確保這些受傷的英雄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這條連接前後方的道路漫長而崎嶇,山巒高聳入雲,路途遙遠無盡頭。途中布滿了荊棘和險阻,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危險。盡管如此艱難,但運輸隊始終保持著急速前進的步伐,不敢有絲毫懈怠。即便是這樣爭分奪秒地趕路,完成一次往返行程也至少需要耗費三到四天的時間。
在這段充滿艱辛的旅程中,每邁出的一步都凝聚著他們對於革命事業堅定不移的信仰,以及對並肩作戰的戰友們那份深深的情意。他們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意義重大,哪怕再苦再累,也絕不能停下腳步。
往往經過幾天的奔波勞累,當他們抬著傷病員,拖著幾乎已經精疲力竭的身軀抵達總醫院的時候,卻突然感受到一股令人不安的氣氛迎麵撲來。這種不祥的氣息仿佛一層厚重的陰霾,無聲無息地籠罩住了整座總醫院,讓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憂慮和恐懼。
在那寧靜的醫院後山,也就是雄偉壯闊的大成寨的山腳之下,赫然增添了一排排嶄新的墳墓。這些墳塋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猶如整齊的方陣,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令人心生敬畏。仔細一數,竟然足足有 251 座!每一座墳墓都承載著一段英勇無畏的故事,因為這裏安息著 851 名紅軍烈士的英靈。
然而,這還僅僅隻是一部分。在那個專門用於集中安葬烈士的墓地區域,數量更是多得驚人。那裏的墳墓總數竟然超過了一萬多座!難以想象,如此眾多的英烈們在此處沉睡,他們曾經都是鮮活的生命,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可惜的是,由於傷勢過重等原因,他們未能在醫院得到完全的救治,最終隻能永遠長眠在這片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地方。
這些紅軍官兵們,雖然在革命事業尚未取得全麵勝利之時就已壯烈犧牲,但他們無疑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勇敢鬥士。他們用自己滾燙的熱血染紅了腳下這片土地,為後來者鋪平了道路,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麵對此情此景,主持總醫院工作的章政委不禁熱淚盈眶。這位從上海藝術學校畢業的女學生,毫不猶豫地組織起各方力量,全力修建烈士墓。她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藝術才華和內心深處對於烈士們深深的敬仰與懷念之情融入到了整個墓園的設計理念之中。經過精心構思和反複打磨之後,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墓園顯得莊重肅穆,氣勢恢宏。每一處細節都仿佛在訴說著烈士們生前的英勇事跡,讓前來瞻仰祭奠的人們無不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以及對先烈們由衷的敬意和緬懷之情。
走進墓園,槍炮造型的裝飾物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它們猶如沉默的衛士,靜靜地矗立在那裏。這些栩栩如生的槍炮裝飾,似乎在向每一個前來瞻仰的人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激勵著後來者繼承先烈的遺誌,繼續為偉大的革命事業奮勇拚搏。
墓園的中心是墓碑,在兩米多高在的墓碑正中央,"紅四方麵軍英勇烈士之墓"幾個正楷大字蒼勁有力,宛如鋼鐵鑄就一般。熟悉的人一眼就可看出那是章政委的筆跡,她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書寫下了對英烈們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墓碑的左右兩側,分別精心雕刻著手槍和紅星圖案。手槍代表著紅軍戰士們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他們手握鋼槍,衝鋒陷陣,毫不畏懼敵人的槍林彈雨;而那顆閃耀的紅星則象征著紅軍戰士們對革命理想的執著堅守和不懈追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墓碑的上方,章政委匠心獨運地將黨徽設計成了朝下的樣式。這一獨特的設計蘊含著深刻且特殊的意義——"黨徽低垂,全黨同悲"。它意味著黨始終銘記著這些為國家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兒女,全黨上下都為烈士們的離去而悲痛不已。同時,這也讓長眠於地下的紅軍戰士能夠清晰地看到這個象征著希望與信仰的標誌,感受到黨的關懷與溫暖。而對於後來的人們來說,這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讓大家深刻領悟到烈士們的巨大犧牲以及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
為了能夠完美地書寫出墓碑上那意義非凡的題字,章政委的心情激蕩不已,以至於身體都微微顫抖起來。她特意吩咐旁人打來一桶清澈甘洌的井水,並將自己的雙手緩緩浸入水中,任由清涼的井水浸泡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仿佛隻有如此這般,才能徹底洗去塵世間的嘈雜紛擾,使得自己那顆原本躁動的心逐漸平靜下來,變得愈發純粹、空靈,從而更好地向英勇無畏的烈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她終於從井水中抽出那雙已經被浸潤得近乎透明的雙手時,小心翼翼地用一塊柔軟潔淨的毛巾輕輕擦拭著,直至每一根手指、每一處掌心都不再有絲毫水漬殘留。緊接著,她深吸一口氣,然後穩穩地握住手中那支飽蘸墨汁的毛筆,眼神專注而堅定,仿佛此刻全世界就隻剩下她和眼前這塊即將承載著無盡敬意與追思的墓碑。
隻見她手腕輕轉,筆觸如行雲流水般在碑麵上揮灑開來,沒有一絲停頓或猶豫,短短片刻之間,一行行蒼勁有力、飽含深情的字跡便躍然於石碑之上。那每一筆每一劃,都傾注了章政委對烈士們深深的緬懷與敬仰之情。
與此同時,不遠處正有一隊技藝精湛的石匠們忙碌著。他們手持著章政委精心繪製的設計圖紙以及剛剛完成的碑文拓印本,正在四下尋找合適的石料準備鏨刻。趙懷中的大哥趙懷華,這位經驗豐富的石匠正帶領著幾名年輕的徒弟認真研究著碑文的雕刻細節。
突然,其中一名小徒弟指著一個較為複雜的字問道:“師傅,您看這個‘馬區’字,筆畫可真多啊!這麽難刻,要不還是由您親自來吧?”趙懷華聞言湊上前仔細端詳了一番,眉頭微皺說道:“不對呀,這哪裏是什麽‘馬區’字呢?我看它應該隻是單獨念作一個字吧。這樣,你趕緊去請教一下那邊的先生,問問到底該怎麽讀、怎麽刻。”小徒弟不敢怠慢,連忙一路小跑來到站在一旁的先生麵前,恭敬地詢問道:“先生,請問這個像‘馬區’一樣的字念啥?又該怎樣雕刻才好呢?我們都覺得它太難處理啦。”
先生慢聲細語道:“此乃一馬一區兩字組合的一個字,僅需念作一個‘區’。左邊的‘馬’,其上三橫一豎,恰似馬頭,那一個大彎,宛如馬之身軀,下方四點,仿若馬之四足。右邊這‘口’字,少了一豎,內裏包著三個口,亦代表三位已逝之人。與上方‘先’字,連起來念,便是‘先驅’。意即我們在此建立墓地,安葬諸多已逝之先驅,好使後人永遠銘記他們,祭祀他們。肖英率運輸隊至此停歇,聽到先生一番解釋,頓時愰然大悟,忙說道:‘我們先來祭祀他們。’便在墓地前燒紙焚香,磕頭作揖,隨隊而來的運輸隊黨明金與其子光銘,亦隨之燒紙焚香,磕頭作揖,向紅軍先烈們致以祭奠。
區委書記年文仲站在不遠處,靜靜地看著人們完成祭祀儀式後,大聲喊道:“黨明金!我知道你認字兒不少,這邊寫字隊正好還缺一個人手,你過去幫忙吧。一來可以協助那些石匠師傅們鏨刻標語,二來要是有需要寫字的時候,你也能頂上。”聽到這話,黨明金連忙應道:“好嘞,年書記!那我都要寫些啥呀?”說著,他快步走到年書記跟前。
隻見年書記從衣兜裏掏出一張紙來,遞給黨明金。那張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標語口號,字跡工整有力。黨明金接過紙張,仔細一看,上麵寫著:“平分土地”“爭取蘇維埃中國”“擁護紅軍”“打倒軍閥”“打土豪分田地”“國民黨是帝國主義的走狗”等等。這些充滿力量和激情的話語讓黨明金心中湧起一股熱流,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就這樣,黨明金帶著年幼的兒子黨光銘一同加入了寫字隊。光銘雖然年紀尚小,但卻十分懂事乖巧,像個小大人似的跟在父親身邊忙碌著。他一會兒給幹活的大人們端茶遞水,一會兒又跑去幫忙煮飯收碗,小小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之中,忙得不亦樂乎。而黨明金則與其他幾位一起,認真地守護著用於固定石料的繩索,以防無關人員靠近,從而保障石匠師傅們的安全。
十餘位石匠猶如坐在籮筐中的勇士,從懸崖頂被徐徐吊下。懸崖如刀削般陡峭,下方是深不可測的山穀,山風如怒獅般咆哮而過,吹得籮筐似秋千般左右搖晃。石匠們緊緊抓住籮筐邊緣,臉上寫滿了緊張與專注。他們一手如握鐵錘,一手似執鋼釺,一錘一鑽地敲打著石岩。每一下敲擊,都如流星劃過天際,伴隨著石屑如煙花般飛濺,在寂靜的山穀中回蕩著清脆的聲響。他們準備在石壁上刻下一條“國民黨是帝國主義的走狗”的石刻標語,當他們在石壁右側按標語寫好“國民”二字時,懸崖以外的遠處,傳來了另一個不同的聲音。
川陝省委宣傳部劉部長遙望著凝視著,心中暗自思忖,覺得標語字數過多,若鐫刻於崖壁之上,恐難顯壯觀之態,亦無法展露磅礴氣勢。於是,他麵色凝重地對縣委書記等人說道:“中共中央在《致紅四方麵軍的信》中明確指出:‘赤化四川之任務迫在眉睫,橫亙於你們麵前……你們身負偉大使命,全黨皆矚目於你們,當積極采取進攻之路線,於鞏固既有陣地之基礎上,奮力爭取蘇維埃率先在四川全省之勝利。中央向你們及紅四方麵軍全體戰士致以最熱烈之革命敬禮。’根據這個指令,我認為應將‘赤化全川’確立為土地革命時期開創、鞏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之戰鬥目標。將標語內容更改為‘赤化全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部長的指示迅速傳來,石匠們立即修改。起初,石匠們宛如初涉懸崖的雛鳥,對這種在懸崖上作業的方式頗感不適,身體如風中殘燭般隨著籮筐的晃動而難以保持平衡,手中的工具也如頑皮孩童般不聽使喚。然而,他們並未輕言放棄,而是憑借著如鋼鐵般頑強的毅力和如鬼斧神工般精湛的技藝,如魚得水般逐漸找到了節奏。他們的手臂因長時間揮動錘子而酸痛難耐,仿佛被千萬隻螞蟻啃噬,但他們僅僅稍作休憩,便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夏日的陽光恰似熊熊燃燒的烈焰,熾熱無比,如利箭般直射在懸崖上,石匠們的麵龐和身軀皆被汗水浸得濕漉漉的。他們的肌膚被曬得猶如黑炭,有的甚至開始蛻皮,宛如蛇類蛻皮一般,但他們卻全然不以為意,心中唯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盡快完成石頭刻字,讓革命的精神如星辰般永遠閃耀流傳。而當夜幕降臨,氣溫驟降,山穀中彌漫的寒意恰似冰冷刺骨的寒風,無孔不入。
天夜暗黑下來,石匠們回到簡陋的窩棚裏休憩,第二天清晨,他們又如勤勞的蜜蜂般早早地起身,繼續埋頭苦幹。黨光銘凝視著這些辛勤的石匠,眼中充滿了欽佩之情,他雖然年幼,但也深知他們正在從事一項偉大而崇高的事業。曆經十餘天的艱難雕琢,一幅流芳百世的紅色標語“赤化全川”終於在沙溪河兩岸展露真容。這四個大字猶如鋼鐵般堅硬,氣勢磅礴,仿若一座巍峨的山峰,即使在數十裏外也能清晰可辨。一個多月後,當縣委傅書記領著省委宣傳部劉部長前來驗收時,他們遠遠地佇立著,凝望著這令人震撼的石刻標語,臉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傅書記不禁伸出大拇指點讚:“這石刻標語必將與世長存,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一代又一代人為革命理想拚搏奮進的道路!”
喜歡愛恨無情請大家收藏:()愛恨無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