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改名換姓

字數:5137   加入書籤

A+A-


    1949 年的巴州,陽光似乎也被那壓抑而緊張的氣氛所影響,顯得有些黯淡無光。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仿佛整個城市都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國民黨的殘餘勢力在這座城市裏苟延殘喘,他們不甘心失敗,還在做著最後的掙紮。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巡邏的士兵,他們手持武器,麵容冷峻,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恐懼和不安。百姓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心中默默期盼著光明的到來。
    趙繼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一路輾轉,終於抵達了巴州。這座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城市,此刻卻成了他逃離困境的新起點,也是他追尋革命理想的希望之地。當他踏入巴州中學的校園時,一種異樣的感覺湧上心頭。這裏的一切都顯得那麽寧靜,與外界的喧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趙繼祖漫步在校園的小徑上,感受著那份難得的安寧。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他的視野中——吳老師。趙繼祖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經的師生情誼在這一刻被重新點燃,心中湧起的激動讓他幾乎無法言語。吳老師也注意到了趙繼祖,他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兩人快步走向彼此,緊緊地握著手,千言萬語都在這一握中傳遞。
    在那間略顯寒酸的教師辦公室中,趙繼祖與吳老師相對而坐,一場推心置腹的長談就此展開。吳老師聲淚俱下地講述著自己的遭遇,他被赤江縣黨部抓走,遭受了殘酷的盤查和毒打,最後被關押起來。由於沒有通共的確鑿證據,巴州府黨部書記長當機立斷,連夜帶人將他押解到巴州府審問。可到了巴州府,卻因查無實據,隻是對他訓斥了一番,便將他釋放,並重新安排到巴州中學任教。趙繼祖則向吳老師傾訴著自己的過往和對革命的憧憬,吳老師則如同一位慈祥的長者,靜靜地聆聽著,不時插上幾句溫暖的話語,給予他鼓勵和指引。當趙繼祖小心翼翼地詢問吳老師是否有途徑找到地下黨組織時,吳老師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風般和煦,卻又讓人摸不透他的心思,隻是對趙繼祖的經曆表示出由衷的敬佩和驚喜。
    趙繼祖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在這動蕩的歲月裏,吳老師一定隱藏著什麽秘密,也一定有門路幫助自己找到黨組織。趙繼祖激動地說道:“吳老師,我想去北方!那裏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在那裏我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他的聲音充滿了渴望和決心,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北方的土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吳老師專注地傾聽著趙繼祖的話語,不時地點頭,表示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學生遠大理想的讚賞,也有對當前局勢的慎重思考。待趙繼祖說完,吳老師沉思片刻,然後說道:“你的想法很好,趙繼祖同學。不過,現在的形勢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北方大軍已經做好了渡江的充分準備,即將南下全國來到我們這裏。當然我們這裏也同樣急需大量的人才,在這裏你同樣可以做出重要的貢獻。”
    趙繼祖聽了吳老師的話,如遭雷擊般愣住了,顯然沒有預料到局勢會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他猶如醍醐灌頂,很快就回過神來,理解了吳老師的深意。他深知,無論身處北方還是本地,隻要自己懷揣著堅定不移的信念,都能夠如燭火般照亮黑暗,貢獻自己的力量。吳老師緊接著說道:“我已經將你的想法如實地向我們領導做了請示,他們也如獲至寶般重視你的意願。不過,根據目前的形勢,他們認為你在本地猶如定海神針,也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趙繼祖頷首示意,表示心領神會。他斬釘截鐵地說:“吳老師,我明白了。無論身在何方,我都甘之如飴。”吳老師麵帶微笑,如沐春風般看著趙繼祖,對他的態度讚賞有加。他語重心長地說:“很好,趙繼祖同學。你的熱情似火,決心如磐石,是難能可貴的。相信在本地,你必定能夠馬到成功,但要謹遵安排。”
    在吳老師的精心謀劃下,趙繼祖順風順水地開啟了在巴州中學管理圖書的征程。這看似波瀾不驚的工作背後,實則隱藏著更為重大的使命——尋覓積極分子,並在暗中播撒進步思想的火種。為了保障工作的順利推進,同時守護自己和同誌們的安危,趙繼祖謹遵組織的旨意,從生吳死趙的傳奇故事中汲取智慧的甘霖,毅然決然地改名換姓為吳明信。這個嶄新的名字,猶如一道璀璨的光芒,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蛻變,更是他對吳老師的崇敬與感恩之情的熠熠生輝的映照。因為正是吳老師如明燈般引領他踏上了進步的康莊大道,為他指明了人生的航向。從那一刻起,吳明信仿若重獲新生。他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全身心地沉浸於新的使命之中,滿懷豪情地去迎接每一次艱難險阻的考驗。而巴州中學的圖書館,則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成為了他施展拳腳的重要陣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座圖書館相對安靜,是學生們汲取知識的寶庫,也是吳明信接觸進步青年的絕佳場所。每當有學生踏入圖書館的大門,吳明信都會熱情地迎接他們,耐心地傾聽他們的需求,並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為他們推薦合適的書籍。在這個過程中,吳明信不僅僅是一個圖書管理員,更是一位引導者和啟發者。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點燃了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激發了他們對革命思想的探索欲望。他精心地挑選了一些具有進步意義的書籍,並巧妙地將它們夾雜在推薦名單之中。這些書籍猶如點點繁星,照亮了學生們求知的道路。其中,魯迅的《呐喊》和《彷徨》如同一把利劍,刺破了封建禮教的黑暗;茅盾的《子夜》則像一麵鏡子,映照出社會的種種弊病。這些書籍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宛如火種一般,點燃了學生們心中對舊世界的不滿和對新生活的渴望。
    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吳明信始終保持著耐心。他認真傾聽著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和困惑,用溫和而堅定的語言引導他們去思考社會的現狀和未來的方向。他的話語如春風拂麵,溫暖而有力,讓學生們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漸漸地,一些思想敏銳、充滿激情的青年學生開始聚集在他的身邊。他們如同夜空中的流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這些學生常常在圖書館的角落裏,借著昏黃的燈光,低聲討論著國家的命運、人民的苦難,以及如何為改變這一切而努力。他們的討論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滋潤著每一個渴望知識和真理的心靈。
    吳明信深知,僅僅在校園內傳播進步思想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改變這個社會,就必須讓更多的人覺醒,讓希望的火種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燃燒。他開始充分利用課餘時間,以散步、訪友等看似平常的活動為掩護,深入到巴州的每一條大街小巷,與各行各業的人們進行廣泛的接觸。在茶館裏,他靜靜地坐在角落裏,傾聽著周圍百姓們對國民黨腐敗統治的抱怨和不滿。他會適時地插上幾句話,傳遞一些關於解放軍即將到來、人民即將翻身做主人的消息,讓人們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在工廠裏,他與工人們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況。他鼓勵工人們團結起來,勇敢地維護自己的權益,為迎接解放做好充分的準備。
    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吳明信所麵臨的危險也與日俱增。國民黨特務在巴州城如幽靈般四處遊蕩,他們像惡狼一樣,時刻警惕著任何可能的“異己”分子。吳明信與一位進步青年約定在一個隱蔽的地點進行秘密接頭。當他到達約定地點時,突然察覺到身後有一個可疑的身影在鬼鬼祟祟地跟蹤。他心中一緊,但表麵上卻強作鎮定,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他巧妙地改變了原定的路線,在錯綜複雜的小巷中穿梭。他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和冷靜的頭腦,時而快步疾走,時而故意在某個拐角處停留,讓特務摸不清他的真實意圖。經過一番緊張的周旋,吳明信終於成功地擺脫了特務的追蹤。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擦去額頭上的汗水,繼續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
    這次驚險的經曆並沒有讓吳明信退縮,反而如同一把火,燃燒起他內心深處的信念。他深知,越是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就越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在吳老師的直接指揮下,吳明信與其他教職員們緊密協作,宛如一個緊密咬合的齒輪,開始有條不紊地籌備迎接解放軍入川的各項工作。他們猶如地下的暗河,悄然建立起一個個秘密聯絡點,如同一座座燈塔,在黑暗中傳遞著重要的情報。同時,他們積極組織群眾,成立護廠隊和護校隊,猶如鋼鐵長城,守護著工廠和學校,防止國民黨殘餘勢力在撤離前進行瘋狂的破壞。
    不僅如此,他們還像一群勤勞的蜜蜂,暗中收集各種物資,為解放軍的到來編織一張堅實的後勤保障網。平靜的表麵下,暗流湧動。一天深夜,萬籟俱寂,吳明信突然接到特委的緊急任務。國民黨的一支殘部,猶如餓狼,計劃在巴州城外的一座橋梁上安置炸藥,妄圖以此阻礙解放軍的前進。情況萬分危急,猶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吳明信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與幾名青年組成行動小組,如同一支離弦之箭,趁著夜色的掩護,摸黑前往那座橋梁。
    他們如同鬼魅一般,在夜幕的掩護下,躡手躡腳地穿梭於敵人的崗哨之間。月光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他們緊張而專注的麵容。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敵人的警覺。終於,他們找到了炸藥的藏匿之處。那是一個隱蔽的角落,被層層偽裝所掩蓋,但他們憑借著敏銳的觀察力,還是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吳明信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然後開始運用他平時所學的爆破知識,小心翼翼地拆解炸藥。他的手微微顫抖著,額頭上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但他的動作卻異常精準,沒有絲毫的猶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顯得格外漫長。周圍的空氣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氛,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驚天動地的爆炸。吳明信和他的朋友們並沒有被恐懼所吞噬,他們相互配合,默契十足,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拆除工作。終於,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他們成功地拆除了炸藥。當最後一根引線被剪斷時,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勝利,更是對他們勇氣和毅力的考驗。
    隨著解放軍渡江南下的消息不斷傳來,巴州城內的革命氣氛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愈發濃烈。吳明信和其他朋友們感受到了這股熱潮,他們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爭分奪秒地將解放軍即將解放巴州的消息傳遞給每一個人。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將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散布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街頭巷尾,人們竊竊私語,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百姓們得知後,紛紛自發地組織起來,有的準備食物和物資,有的則幫忙清理道路,為解放軍的到來做好準備。
    整個巴州城都沉浸在一種興奮和期待的氛圍中,人們翹首以盼,等待著那曆史性的一刻的到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解放軍的先頭部隊猶如鋼鐵洪流般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巴州城。街道兩旁人山人海,熱情的群眾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他們揮舞著色彩斑斕的自製旗幟,歡呼著、雀躍著,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仿佛一顆顆璀璨的星辰。吳明信站在人群中,看著那整齊劃一的隊伍,心中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海,充滿了自豪和喜悅。他深知,自己和朋友們的心血沒有付諸東流,這座城市終於迎來了鳳凰涅盤般的新生,而他們也將在嶄新的曆史時期,繼續為構築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新局麵而拚搏奮進。
    從趙繼祖到吳明信,他不僅完成了一次身份的蛻變,更是在進步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在那段暗無天日的歲月裏,他宛如夜空中的一顆孤星,與無數朋友們並肩作戰,匯聚成了一道劃破黑暗、照亮巴州的堅定力量。秦巴山區全部解放後,吳老師搖身一變,成為巴州解放委員會的群工組長,同時也是黨組織川北特委的成員。吳明信也成為黨組織信任的骨幹分子被派往赤江縣,投身於波瀾壯闊的土地改革運動。
    喜歡愛恨無情請大家收藏:()愛恨無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