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團委書記

字數:5719   加入書籤

A+A-


    在 1955 年的驚蟄時節,陽光透過雲層灑在赤江縣赤洪鄉的大地上。吳明信靜靜地站在共青團辦公室的窗前,凝視著遠方的梯田。
    窗外,那片廣闊的梯田如同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現著大自然的壯麗和人類的勤勞。但在這片田野上,稀稀拉拉的幾個身影顯得格外孤單。這些身影在田間勞作,他們的動作顯得有些遲緩,似乎對這片土地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熱情。
    土地改革已經結束三年了,但青年們似乎對留在土地上勞作失去了興趣。他們更願意去縣城尋找臨時工作,渴望體驗不同的生活。這種現象讓吳明信感到十分憂慮。
    "吳書記,"團委幹事周建軍抱著一疊報表走了進來,打斷了吳明信的沉思。"這是關於各村青年團員流失情況的最新統計報告。"周建軍將報表遞給吳明信,語氣有些沉重。
    吳明信接過報表,仔細翻閱著。他的眉頭漸漸皺起,臉上露出憂心忡忡的神色。這些數據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青年團員的流失不僅影響了團組織的工作,更可能對整個鄉村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周建軍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吳明信。他知道吳明信此刻的心情,因為他自己也對這個問題深感擔憂。周建軍,這位周明遠的孫子,當年那個修複標語的年輕人,如今已經成長為全鄉最年輕的團支部書記。
    "建軍,你認為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呢?"吳明信抬起頭,看著周建軍,詢問道。
    周建軍稍微遲疑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該如何措辭,然後才慢慢地開口說道:“大家普遍都覺得,種地這種事情是沒有什麽前途可言的。我記得我爹曾經跟我講過,在當年那個時候,紅軍來到了我們這裏,實行了土地分配的政策。這個政策可真是太好了啊,讓每家每戶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這樣一來,大家就都能夠保證有基本的溫飽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那麽多的人積極響應號召,紛紛加入到紅軍的隊伍當中去。”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突然間,窗外傳來了一陣嘈雜的爭吵聲。這聲音吸引了吳明信的注意力,他不禁好奇地探頭向窗外望去。隻見在不遠處的佛爾岩上,幾個戴著鮮豔紅領巾的小學生正圍繞著岩上的標語展開激烈的討論。
    “這字是我爺爺刻的!”其中一個男孩滿臉自豪地大聲宣稱道。
    “你瞎說!我爺爺說這是國民黨人刻的!”另一個孩子顯然不願意示弱,立刻反駁道。
    吳明信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由得一緊。他意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曆史的真相正在逐漸被人們遺忘。而這些年輕的一代,他們不了解曆史真相,會以訛傳訛。新一代年輕人更需要一個新的精神坐標,來指引他們前行的道路。吳明信心裏想著這個問題,直到夜晚似乎也沒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萬籟俱寂,隻有鄉團委的會議室內,一盞煤油燈發出的微弱光芒在黑暗中搖曳。這微弱的光芒將與會人員的影子投射在了斑駁的土牆上,仿佛在訴說著他們內心的迷茫與不安。吳明信,這位充滿激情的書記,決定召開這個會議,一是傳達貫徹全國共青團會議精神,一是解決青少年的精神崇拜問題。他站在會議桌前,手中緊握著一本《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文件》。他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然後緩緩展開手中的文件,聲音堅定而有力地說道:“同誌們,團中央向我們發出了號召,要求我們組建青年突擊隊,去開墾那些荒蕪的土地,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
    他的話音未落,紅星農業社的社長王翠蘭便打斷了他。王翠蘭的臉上透露出一絲憂慮,她歎了口氣說道:“吳書記,你說的這些都很好,但是現實情況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一心往縣城跑,都想離開這個窮地方,誰還願意留在這裏搞什麽突擊隊呢?”
    會議室裏頓時陷入了一片沉默,與會人員麵麵相覷,似乎都對這個問題感到無奈。就在這時,一個充滿熱血的聲音突然打破了沉默。
    周建軍,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這時猛地站了起來,目光炯炯地看著吳明信,聲音中充滿了決心:“吳書記,我願意參加青年突擊隊!隻要能夠讓我們腳下的土地增產,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願意付出一切努力!”
    他的話語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黑暗的夜空,讓在場的人們都為之一震。周建軍的堅定態度仿佛給了大家一絲希望,會議室裏的氣氛也因此變得稍稍活躍了一些。畢竟十來個合作社的團支書都是本鄉本土的,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和子女,出外謀生,也還是多有不便。孤身一人背井離鄉,人地兩生疏,恐怕也難掙到錢哦!很多人在權衡利弊以後,最終還是決定就地發展,組建青年突擊隊,建設家鄉。
    散會之後,吳明信送走大家,獨自一人緩緩地往回走,不知不覺間來到了佛爾岩下。在皎潔的月光映照下,“平分土地”四個大字在岩石上顯得格外醒目,仿佛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那字刻得很深,筆畫間透露出一種蒼勁和力量,在月色的映襯下,閃爍著青色的光輝。吳明信靜靜地站在那裏,凝視著這四個大字,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回到辦公室,他從口袋裏掏出筆記本,借著燈光,開始認真地撰寫起《關於在赤洪鄉開展“紅色青年墾荒隊”的實施方案》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光荏苒,三天的時間轉瞬即逝。二十名充滿活力的青年團員們,背著他們的鋪蓋卷,興高采烈地聚集在了那麵寫有“平分土地”的標語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和對未來的憧憬。周建軍肩上扛著一麵鮮豔的紅旗,旗麵上繡著“向荒地進軍”五個閃閃發光的金字。他站在隊伍的最前麵,身姿挺拔,英姿颯爽。
    吳明信站在隊伍前,目光堅定地看著這群熱血青年。他深吸一口氣,然後高聲喊道:“出發!”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這支充滿朝氣的隊伍如同一股洪流,浩浩蕩蕩地向著鷹嘴崖後山進發。他們的步伐整齊而有力,仿佛要征服那片荒蕪的土地。
    在鷹嘴崖後山,有三百畝荒廢已久的梯田。這些土地在土改時期因為一些糾紛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如今,它們將成為這群青年團員們奮鬥的戰場。
    在那片荒涼的凹陷地平麵上,墾荒隊的帳篷孤零零地矗立著,仿佛是這片荒蕪土地上唯一的生命跡象。每天黎明還未破曉,吳明信就已經帶領著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們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他們不畏艱辛,用炸藥炸開堅硬的石頭,修建起一道道水渠,為這片貧瘠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機。其中,周建軍這個聰明伶俐的青年更是引人注目。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發明了一種被大家稱為“土法爆破器”的簡易裝置。這個裝置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竹筒裝填火藥,然後通過引爆來炸開板結的土地,為後續的耕種鋪平道路。
    就在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勞作時,技術員林曉梅從縣農技站匆匆趕來。她手裏緊緊握著一包雙季稻種,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吳書記,”林曉梅氣喘籲籲地喊道,“我帶來了雙季稻種……”林曉梅,這位畢業於川大農學院的高材生,放棄了城市裏的舒適生活,自願來到農村,一心想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推廣農業新技術。盡管她總是戴著一副潔白的手套,但吳明信注意到,她的指甲縫裏卻總是沾著泥土,這無疑是她對工作全身心投入的最好證明。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三個月,梯田裏終於迎來了生命的綻放——綠油油的稻苗如同一層層綠色的波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這是青年突擊隊員們辛勤勞作的結晶,也是大自然的饋贈。
    終於,收割的日子來臨了。唐明蘭懷著滿心的期待和喜悅,小心翼翼地捧著那金黃的稻穗,仿佛它們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她激動得熱淚盈眶,聲音顫抖地說道:“我活了六十歲,頭一回見這麽好的穀子啊!”這簡單的一句話,卻飽含著她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和對豐收的無限感慨。
    這個好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周邊的鄉鎮。人們紛紛趕來,想要親眼目睹這令人驚歎的景象。而在佛爾岩下,吳明信抓住這個機會,組織起了“青年夜校”。他用紅軍當年刻下的標語作為教材,激勵著年輕一代:“當年紅軍刻下這四個字,是為了讓我們有飯吃。現在,我們要刻下新的字——‘科學種田’!”
    更讓人震驚的是,周建軍的二爺爺周明方,竟然是一位秘密農會的會員。他曾經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裏,冒著巨大的風險為紅軍運送糧食,為革命事業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當吳明信找到正在試驗場裏忙碌地嫁接果樹的周建軍時,他激動地告訴他:“建軍,你爺爺當年早逝,但你二爺爺周明方並不是地主,而是我們的同誌!”這個消息對於周建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震撼。他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吳明信,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聽到這個消息,周建軍如遭雷擊,手中的嫁接刀像失去了控製一般,“當啷”一聲掉落在地,發出清脆的聲響。
    那個夜晚,月色如水,周建軍和吳明信悄然來到了佛爾岩深處。四周靜謐無聲,隻有他們的腳步聲在山間回蕩。在一塊隱蔽的岩壁前,他們停下了腳步。借著微弱的月光,他們看到岩壁上的彈痕,雖然曆經歲月的洗禮,但痕跡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提醒他們千萬不要忘記曆史。
    周建軍凝視著字跡和彈痕,心中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情感。他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紅軍戰士在這裏刻字和戰鬥的情景,那是怎樣的一種場麵和心境啊!
    春節的赤洪鄉,萬人大會在佛爾岩下隆重召開。吳明信站在主席台上,他身後的岩壁上,新刻的“科學種田”標語與舊標語並列展示,組成了“平分土地 科學種田”八個醒目的大字。
    “鄉親們,”吳明信展開手中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聲音洪亮地說道,“我們要在十年內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責任!”台下的人們激動不已,掌聲如雷,響徹雲霄。
    周建軍作為青年突擊隊的代表,走上主席台,宣讀了他們的倡議書:“我們要讓每寸土地都長出黃金!”他的話語鏗鏘有力,充滿了信心和決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會結束後,人群漸漸散去,林曉梅卻留了下來。她走到吳明信麵前,目光堅定地說:“吳書記,我申請加入墾荒隊。”
    “你不回城嗎?”吳明信一臉驚訝地看著眼前的姑娘,似乎對她的決定感到十分意外。姑娘微微一笑,緩緩摘下了那副潔白的手套,露出了她那雙因長時間勞作而略顯粗糙的手掌。她輕輕撫摸著手上的老繭,仿佛在感受著這片土地帶給她的印記。“我想明白了,”姑娘的聲音堅定而有力,“這裏才是我的戰場。”
    深夜,萬籟俱寂,吳明信獨自一人站在崖邊,眺望著山下那星星點點的燈火。那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顯得格外耀眼,就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雖然渺小,但卻充滿了生機與希望。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夜晚的涼風拂麵而過。他知道,這片土地正在經曆一場重生,不僅僅是土地的重生,更是一代人精神的覺醒。
    歡騰的元宵佳節剛剛過去,吳明就收到了兩個消息。其中一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讓他心情鬱悶至極。原來,他前年遞交的入黨申請書,直到今年初才被黨支部書記組織討論。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書記不僅給他提出了許多需要改正的意見,還決定繼續對他進行半年的考察,之後再考慮是否發展他入黨。
    另一個消息卻讓吳明有些喜出望外。他被告知將被調往赤洪區擔任團委書記。原來的區團委書記是南下幹部,在山西運城做過鄉團委副書記,到赤洪區任團委書記五年了,此次上調直接任赤江縣團委書記。赤洪區是赤江縣的派駐機構,負責管理藥洪、瓦洪、興洪、長洪、久洪和赤洪這六個鄉的團委工作,同時下轄五十個團支部,擁有五百多名共青團員。這裏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組織架構也相當龐大。他匆匆忙忙交接了工作,帶著滿腹不解到赤洪區團委上任了。
    喜歡愛恨無情請大家收藏:()愛恨無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