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十二個時辰

字數:9319   加入書籤

A+A-


    “好!”
    丁斐將先前抓住的那個烏延人帶了過來,當麵指認赤延菹,而後又分開詢問。
    “他確實是赤延菹。”
    “赤延陀對其十分信任,引為左膀右臂。”
    那烏延俘虜能被派下來接管涅縣城,自然也不是尋常士卒。
    身份無疑問,周徹便寫下一封文書交到對方手裏,並加上自己的大印。
    “我以信立世,必不相背。”
    赤延菹將東西收好,對周徹躬身一禮:“我相信殿下,隻是事關全族性命,山上投降者是怯戰之人,而不願投降者皆是亡命之輩。”
    “我兄長要解決問題,尚需時間。”
    周徹沉思片刻,道:“十二個時辰。”
    “這……太急了!”赤延菹道:“我們要徹底說服心向您的,才能對那些人下手!”
    “我沒有時間和你們在這耗了。”周徹搖頭,臉上神情深沉,叫人看不出喜怒:“否則,以我的兵力,哪裏需要招降呢?大可再炮擊十日,你們遲早會崩潰的。”
    “我也不做掩飾,你回去可以告訴你們的人,就說我之所以願行寬容,是因為急著去救太原百姓。”
    “如若不然,羊頭山上,萬眾皆粉!”
    “我會帶到!”赤延菹躬身退去,步伐匆匆。
    周徹看向賈道:“賈公認為,是真降還是假降?”
    “真。”賈道笑道:“假降無法給他們帶來半分好處,何必冒險呢?”
    來此談不上冒險,但漫天拋書和主動差人下山,是極為動搖軍心之事。
    山上本就士氣低落,沒有守將會在這時候拿軍心士氣開玩笑。
    “他們肯定想投降,隻是不敢。”那名烏延俘虜道。
    周徹看著他:“你接著說。”
    “大夏有規矩。”他麵露懼色:“雜胡降而複叛,百人以上貴族全部殺頭滅族;策應內亂者,夷其部族!”
    周徹點頭:“若你族來降,你也能活命。”
    此人大喜,連忙磕頭:“多謝殿下!”
    赤延菹見周徹的時間,山上的叛軍也坐到了一塊。
    並且,他們將鐵弗部王請了過來。
    “我看赤延陀已有懼戰之心。”
    “哼!這廝有退意,盼著周徹能寬恕他的罪孽,將屠刀舉起。”
    “天真!周氏父子,何其狠心,不可能會放過我們的!”
    “大王,您有何高見?”有人見鐵弗部王始終不言,便詢問他的意思。
    鐵弗部王道:“你們知曉的,我部曆來和大夏不和。如果赤延陀不聽話,那就殺了他!”
    “我也有此意!”有人拍腿,歎道:“奈何他是羊頭山最高將領,他手下兵馬眾多不說,哪怕我們能刺殺他成功,隻怕羊頭山頃刻間大亂,倒是成全了周徹。”
    “既如此……暫忍屈辱,同時穩住各部!”
    說話的人名為李建,是韓問渠的門生:“我去見我師,請他將赤延陀調走,將軍權轉交他人。”
    眾人思索一番,都覺得這個方法最為穩妥。
    李建沒敢耽誤,天還沒亮便加鞭而走。
    其他人則在軍中散播消息:
    一言大夏規矩之殘酷,曆來對叛黨雜胡之殘忍;
    二言西原之軍已抵太原,三日之內便能抵達羊頭山。
    至於三天西原人能不能到他們不在乎,但他們能保證三天之內,換掉赤延陀!
    同時,他們放緩態度,去接觸有意投降的各部,盡言周徹之殘酷好殺。
    “若周徹能破此山,何須招降?”
    “若他破不得此山,我們又何必投降?”
    “此離間恐嚇之計,意在亂我軍心,諸位切勿自誤!”
    有話說的更直接的,則道:“諸位或有走險之心,對我等拔刀,一則拔刀未必能勝我等,二則便是拔刀勝了我們,又未必不會死於周徹刀下,請三思之!”
    話說到這種地步,已經很直白了。
    再加上三日西原軍到的說法,讓打算投降的人再次搖擺起來。
    畢竟,他們是真的被漢人殺怕了……
    ——赤延陀洞營中。
    “十二個時辰?”赤延陀麵露難色。
    “我也說太急了。”赤延菹焦躁的抓了抓頭:“可他不聽我的,說他等不起。”
    “等不起的不隻是他。”赤延陀搖頭,歎道:“人心已變,再拖下去,隻怕其他人會對我先下手。”
    赤延菹一驚,猛地起身:“阿哥!要不我們直接策應周徹登山?”
    赤延陀苦思時,外麵有人來報:“將軍,鐵弗部移營至我軍後!”
    “他這是什麽意思!”赤延菹驚怒。
    “很簡單,我敢直接策應六皇子登山,他就會仗著刀兵之利,先行斬我。”赤延陀深深吐了一口氣:“不過倒也不必太擔心,一旦我身死,羊頭山便有崩潰之險。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敢亂來。”
    “你負責聯絡六皇子,我和其餘各部聯絡,先說服他們。”
    赤延菹用力點頭:“好!”
    ——晉陽城。
    快馬往來奔馳不斷。
    押送民夫錢糧耗時長,但單馬往來還是很快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包司才身死當天,韓問渠便得到了消息。
    即便消息再具體,具體到赤延陀並非見死不救,實不能救——中樞重臣撫軍時死在前線,還是很難不讓韓問渠這個當大王的生疑。
    更何況,他現在正處大下風。
    人心思變, 才是正常的不對嗎?
    他對赤延陀起了疑心,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他手中無人可用,換掉赤延陀,其他人能做得更好麽?
    好在,今日來了一則喜訊:西原來人了!
    來的是呼延豹和宇文族的王子以及該族一名驍將。
    宇文族王子名拔都,使粗鐵槍一杆,被稱為西原冠代之雄。
    將名汗魯,持一根熟鐵棍,身高九尺有餘,重三百二十斤,號稱有舉鼎之力。
    在西原二十四王族中,當數宇文族人最少。
    但這一族武風極盛,強武輩出,雖然人少,依舊躋身王族前列,鮮有敢與之爭鋒者。
    前番王頡截殺,使宇文族高層罹難,激怒了宇文拔都。
    固他親騎前來,點名要殺王頡,為族中貴人複仇。
    “王頡在逃!”
    韓問渠恨得咬牙切齒。
    他已知悉王氏族人冒死給周徹傳信,才導致這位六皇子發狂猛攻,使羊頭山數日間岌岌可危。
    而王頡本人帶著剩下幾個王氏子弟,領著並州百姓……和他的人打遊擊!
    在襲擊了幾處叛軍駐點後,王頡對百姓進行了基礎武裝。
    麵對叛軍的圍追堵截,王頡拖著壟長的難民隊伍,和韓問渠苦苦周旋。
    為了撲殺王頡,韓問渠身邊的戚威、齊浩文以及鬼方胡已悉數遣出。
    好在,幾日周旋下來,難民中的持兵壯丁幾乎折損殆盡。
    王頡用兵無方?
    當然不是。
    百姓在逃,看似二三十萬人,實則持兵者不過幾千人。
    這幾千人完全沒有過對陣經驗,亦未經過操練,每每遭到襲擊,隻能留下一部分持兵男丁,其餘人接著跑。
    而留下的持兵男子,除了在略作阻擋後身死,根本沒有其他可能。
    “我親去斬他!”宇文拔都道。
    “大王!老師!”
    這時,李建趕到了。
    他一路換馬狂奔而來,片刻未歇,以致於走路步伐都有些踉蹌:“周徹攻勢太猛,赤延陀有投敵之心!”
    “什麽!?”
    韓問渠大駭,麵色蒼白:“大原軍尚未至,若羊頭山失,如何是好?”
    呼延豹眉一沉:“不行!羊頭山無論如何都得堅持住,最多十日,我們的騎兵便能抵達!”
    “哪還能堅持十日。”李建氣喘籲籲:“若我師不施為,隻怕一兩日間,周徹就要跨軍破山了!”
    韓問渠急的徘徊數步,問:“你們是何打算?”
    “必須換掉赤延陀。”
    “好,聽你們的!”韓問渠拍板,又對呼延豹道:“為穩軍心,請宇文王子與將軍同往羊頭山。以大原和王子之威望,方可穩定軍心。”
    宇文拔都雖想殺王頡,但也知事有輕重,答應下來。
    “王頡雖是領著百姓逃竄,但若置之不理,恐成氣候。”韓問渠又道。
    不要太多,隻要讓王頡喘口氣,整頓出個千把……甚至幾百敢廝殺的部隊,他從後而發,突襲羊頭山,便有可能釀成大禍!
    “王頡就交給我了。”宇文汗魯道。
    ——晉陽以東地區。
    王頡帶著百姓隊伍在逃竄。
    在第一次行動時,他便是直奔羊腸道的。
    奈何,敵人也跟著行動了,甚有相當兵力繞到了羊尾關和王頡中間。
    使得王頡欲東不能。
    無奈之下,他隻能帶著百姓不斷和叛軍周旋。
    王頡有兩個想法,一是繼續拖下去,直拖到周徹來援;二是晃開叛軍,尋機會再突羊尾關。
    隻要西原人還沒來,隨著羊頭山局勢愈發緊張,韓問渠可調用的兵力會越來越少。
    事實上,也是如此。
    韓問渠對百姓的追逐,從最開始的十幾路並出,到現在隻以主力圍剿。
    當前,負責追殺王頡的主要有三股敵人:
    晉太尉戚威部;
    晉司徒齊浩文部;
    鬼方胡騎兵。
    此刻,王頡正在定曲縣一帶——此地位羊尾關西北部、晉陽之東北。
    “兄長。”
    有負責帶領百姓竄逃的王氏子弟過來:“戚威帶人追上來了。”
    “跟的可真緊啊。”王頡歎了一口氣,目光看向南邊:“羊頭山那邊有動靜嗎?”
    “沒有聽到消息……”對方搖頭,又說:“現在局勢太亂了,想要獲取消息很困難,或許事情比我所想的樂觀。”
    “但願吧。”王頡收回目光:“糧食和還能戰鬥的男人還有多少?”
    “不夠了,再拖下去死的人更多。”又一人走了過來。
    巨大的壓力,數十萬人命背在身上,使這些年輕人數日之間已是滿臉倦容。
    他們臉上青春盎意消失了,或許此生都不會再出現。
    “今天是最後一天。”
    後來的那人道:“拖到明天,我們……百姓們連羊尾關都衝不出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有活路的從來不是他們。
    他們有武藝、有戰馬、有兵甲,在混亂的並州完全可以來去自如。
    如果不帶上這些鄉親,他們不會身入死劫。
    “將人都叫來吧。”
    “是。”
    片刻後,有二三十人聚攏。
    其中,王氏子弟隻剩五人。
    其餘的,是從百姓中擇出的壯丁首領——這些人,現在算是王頡麾下的‘高層’。
    失妻喪子的王大郎,便在當中。
    王頡以刀為筆,指地作畫:“這是我們,這是戚威所部,他很快便會咬上來。”
    “稍後,我們分出少數人在此,阻擊戚威。”
    “此人雖無能,卻很謹慎,未必會輕出,在你們失敗後,我才有機會突襲他。”
    說到這,王頡目光掃過眾人:“有問題嗎?”
    需要誘敵,在這樣的劣勢之下,基本有死無生。
    可眾人早已習慣了,當下無人退縮。
    “在退了戚威之後,我們將剩下還能打的人分成兩路。”
    “一路擇可戰者半數,再帶上萬餘男丁,往西南方向行進,直撲晉陽城。”
    “韓問渠膽小,我等雖已勢弱,但他見我此勢,必然回防。”
    “趁這時候,其餘人立刻往東南,直插羊尾關去。”
    說到這,王頡扶膝而起:“行動吧!”
    半個時辰後,戚威率部抵達。
    一名王氏子弟和王大郎幾人為首,領兩百餘人設伏於此。
    戚威先頭部隊也不多,隻有千餘。
    別小看千餘人,對於臃腫無秩序的難民而言,稍一衝擊,便可使其潰散。
    奈何難民始終有王頡護著,讓戚威他們施展不開虐菜神通。
    “又是被拋下送死的!”
    等這兩百人衝出,戚威冷笑。
    其子戚整提著槍躍躍欲試:“父親,讓我帶人上吧。”
    “你想死嗎?”戚威喝了一聲,道:“誰知道王頡有沒有留下!若是撞上他,你哪還有活路可言?”
    戚威也是武人出身,說一句弓馬嫻熟是絕對不過分的。
    可這貨對自己認知非常清晰……或許也是王頡在並州凶名實在太大,他身處陣中,周圍都是披甲的騎兵。
    你從外麵看,連他人都找不著!
    留下的眾人,在經過最開始的抵抗後,逐漸敗了。
    原因很慘痛——他們太弱了!
    連飯都吃不飽,所謂甲衣無非是東拚西湊撿來的。
    敢留下來,是因向前看不到生路,向後看到的是死去親人。
    滿腔仇恨,胸藏深悲,又何懼死?
    可在真正麵對軍陣的重重包圍後,情緒終究改變不了肉身。
    他們能做到的,隻是不曾屈膝投降,而是麻木尋死。
    掄著刀, 撞上槍頭!
    喜歡請,卸甲!請大家收藏:()請,卸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