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賽第二日

字數:8651   加入書籤

A+A-


    星辰艙的艙蓋緩緩閉合,楊龍眼前陷入短暫的黑暗,隨後巴黎清晨的光線如潮水般湧入視野。他眨了眨眼,睫毛掃過神經接駁頭盔的內襯,觸感真實得令人恍惚。鼻腔裏立刻捕捉到那股熟悉的氣息——塞納河畔特有的濕潤空氣,混合著酒店歐式早餐的黃油香氣。
    "係統時間615,比賽日第二天。"陸子浮的聲音從右側傳來,他已經在查看全息日程表,"冷展台布置9點開始,熱廚房環節下午2點。"他的眼鏡片上流動著數據,映出窗外剛剛亮起的天空。埃菲爾鐵塔的輪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塔尖刺破雲層的姿態,像一把指向蒼穹的廚刀。
    豆豆正在整理刀具箱,她將每把刀從綢布裏取出,對著光線檢查刃口。這個習慣從二十年前在當小美工時就養成了,那時她連一套像樣的數位筆都買不起。"組委會送來的食材清單有問題,"她頭也不抬地說,"鬆露少了200克,藍龍蝦隻有一隻。"
    砂時計聞言立刻從浴室衝出來,臉上還貼著麵膜:"什麽?我明明訂了三隻!"她抓起平板電腦就要撥號,麵膜隨著她誇張的表情皺成一團,"看本小姐不把組委會采購部罵到辭職!"
    "別急。"楊龍按住她的手,轉向貓頭鷹,"檢查下替代方案。"貓頭鷹沉默地點頭,已經調出了備用食材的3d模型——用鱈魚腩和黑蒜模擬藍龍蝦的口感,鬆露醬則用杏鮑菇萃取液增強層次感。他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飛舞,屏幕上快速計算出精確的調味比例。
    周卓老爺子坐在窗邊的扶手椅上,慢條斯理地擦拭著他那把祖傳的片鴨刀。刀身在晨光中泛著青藍色的冷光,刃口處有一道特殊的弧度,是常年磨刀形成的獨特印記。"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突然開口,川音濃重,"當年我在物資局當采購,一斤肉票能做出三斤的量。"
    豆苗噗嗤笑出聲,正想說什麽,房間門鈴響了。服務生推著餐車進來,上麵擺著精致的銀質餐蓋。"組委會的賽前早餐,"他彬彬有禮地揭開蓋子,"主廚特別囑咐,黃油可頌用的是aop認證的伊斯尼黃油。"
    可頌金黃酥脆的切麵在陽光下像某種地質剖麵圖,層次分明得能數出有多少層折疊。楊龍掰開一角,內裏的蜂窩結構完美得近乎刻意,熱氣裹挾著黃油香撲麵而來。他忽然想起成都早點攤上的軍屯鍋盔,同樣講究層數,隻不過用的是菜籽油和椒鹽。
    "刀工見真章。"周卓用筷子戳了戳配餐的冷切火腿,薄如蟬翼的肉片立刻卷曲起來,"這法國佬的片肉功夫,抵得上成都菜市場的王麻子。"
    早餐後團隊立刻進入備戰狀態。豆豆和豆苗負責冷展台的設計圖,母女倆頭碰頭地討論著雕刻方案,素描本上已經畫滿了蓮花與錦鯉的草稿。陸子浮在調試分子料理設備,液氮罐發出輕微的嘶鳴聲。砂時計則不知從哪裏搞來一套組委會的工作服,正對著鏡子練習法語口音:"pardon, je s "inspecteur des ingredients..."
    楊龍獨自走到陽台上。巴黎的晨霧正在散去,遠處聖母院的石像鬼漸漸清晰起來。他深吸一口氣,讓微涼的空氣充滿肺部。今天的比賽不同於昨日的單打獨鬥,而是真正的團隊作戰——冷展台要提前完成二十道雕刻與冷盤,熱廚房則要在三小時內完成五道主菜。這種強度即使對經驗豐富的他們也是挑戰。
    "想什麽呢?"豆豆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她遞過一杯冒著熱氣的龍井。茶葉在玻璃杯裏舒展的樣子,莫名讓人想起開水白菜綻放的瞬間。
    "我在想評分標準裏那個"環保實踐"附加分。"楊龍接過茶杯,指腹感受到恰到好處的溫度,"貓頭鷹發現往屆冠軍有78都在這方麵拿了滿分。"
    豆豆抿嘴一笑,從口袋裏掏出個小本子:"昨晚我研究了獲獎案例。"她翻開筆記本,裏麵貼著從雜誌上剪下的照片,"挪威隊用海藻替代塑料做裝飾,泰國隊則把廚餘垃圾做成肥料返還給當地農場。"她的指尖停在一張日本隊的照片上,"看這個——他們甚至計算了每道菜的碳足跡。"
    樓下突然傳來一陣騷動。日本隊的車隊正駛入酒店庭院,清一色的黑色豐田世紀,車門上印著"銀座 嵯峨野"的金色字樣。佐藤第一個下車,他今天穿著傳統的廚師羽織,背後"一心不亂"四個漢字用銀線繡成。隊員們兩人一組抬著長方形的漆器箱,動作整齊得像儀仗隊。
    "他們的冷展台道具。"豆豆眯起眼睛,"看尺寸應該是大型山水盆景。"
    楊龍注意到最後一個下車的年輕廚師特別小心地捧著個小箱子,即使隔著距離也能看出他的緊繃。"那應該是"勝負物","他想起昨天查閱的資料,"日本隊每屆都會帶一件傳世廚具,據說有把刀已經傳承了十代。"
    陽光完全驅散了晨霧,塞納河的水麵泛起碎金般的光斑。房間裏的爭論聲突然大了起來,砂時計和貓頭鷹似乎在討論醬汁的酸堿度問題。周卓用煙鬥敲桌子的聲音像定音鼓,瞬間平息了爭執。這種熟悉的嘈雜讓楊龍莫名安心,就像當年辰星剛創業時,十幾個人擠在會議室裏吵得麵紅耳赤的日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該出發了。"豆豆輕輕碰了碰他的手肘。
    會展中心今天比昨日更加熱鬧。媒體區的長槍短炮已經架設完畢,記者們圍著幾位明星評委做賽前采訪。楊龍看到貝爾納正對鏡頭展示他的評分表,老人用鋼筆圈出了"傳統純粹度"這一項,筆尖在紙上戳出個小洞。
    中國隊的操作台前擺著組委會補送的食材,鬆露確實少了一小塊,但多了瓶貼著手寫標簽的香料油。"克萊爾想辦法從評委休息室順來的,"砂時計得意地晃了晃瓶子,"杜卡斯的私人收藏。"
    冷展台環節的準備工作緊張而有序。豆豆負責的主體雕刻是個直徑兩尺的冬瓜盅,她手中的u型刀在瓜皮上流暢遊走,刻出的山水紋路深淺有致。豆苗和陸子浮在製作分子料理版的"熊貓湯圓",用黑芝麻糊和白巧克力做成仿生效果。貓頭鷹則沉默地組裝著可食用支架——他用藕粉和瓊脂打印出的微型亭台樓閣,能承受五公斤重量。
    "溫度太高了。"周卓突然出聲提醒。他正監督著砂時計熬製琉璃醬,老人的煙鬥指向糖度計,"超過121度就會結晶。"
    楊龍負責的是最關鍵的"百花爭豔"拚盤。二十四種不同的食材要雕刻成花卉形狀,每朵花的開放程度都有講究——荷花要半開,菊花要怒放,梅花則需含苞待放。他的刀刃在胡蘿卜、白蘿卜和心裏美之間切換,手腕的弧度始終保持不變。這套刀法是周卓在他二十歲生日那天傳授的,當時老爺子說:"手上穩不穩,看的是心裏靜不靜。"
    會場另一側,日本隊的冷展台已經初具規模。佐藤正在調試一個精致的枯山水沙盤,白沙代表海浪,黑色的可食用碳粉勾勒出山巒輪廓。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艘用鮪魚赤身雕成的漁船,魚肉天然的紋理恰似木紋,船帆則是半透明的米紙,上麵用食用金粉寫著俳句。
    "他們用的是"守破離"。"豆豆小聲解釋,"守傳統,破常規,離束縛。"她指了指沙盤邊緣的微型人物雕像,"看那個釣魚的老者,是用單塊豆腐雕出來的。"
    中午的短暫休息時,克萊爾帶來了最新情報:"意大利隊在做威尼斯狂歡節主題,用了三公斤可食用金箔;挪威隊的海鮮塔有1.5米高;美國隊..."她壓低聲音,"他們的分子料理球會爆炸出煙花效果,據說申請了特殊許可。"
    楊龍嚼著三明治,目光掃過對手們的作品。法國隊的埃菲爾鐵塔完全由奶酪壘成,新加坡的辣椒螃蟹造型用了兩百隻蝦殼拚接。這些作品與其說是食物,不如說是裝置藝術。他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百花拚盤,突然覺得過於傳統。
    "還有四十分鍾。"陸子浮提醒道,他正在用鑷子調整最後幾片可食用花瓣的角度。
    周卓不知何時走到了日本隊的展台附近,老爺子假裝路過,實則在觀察他們的醬料調配。佐藤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僅沒有遮掩,反而做了個"請"的手勢。兩位大師隔著語言障礙用廚藝交流,周卓指了指他們的山葵研磨器,佐藤立刻雙手奉上。這種同行間的尊重,讓楊龍想起武俠小說裏的高手過招。
    最後的衝刺階段,豆苗突發奇想,把原本作為底座的冰雕換成了透明的水晶糕。"這樣能從下麵打光,"她興奮地解釋,"花瓣的紋理會投影在桌麵上!"貓頭鷹立刻調整了燈光方案,砂時計則貢獻出準備用來補妝的金粉,輕輕灑在幾朵"牡丹"的花蕊處。
    當時鍾指向兩點,主持人的聲音響徹全場:"冷展台環節——結束!請各位退後,評審即將開始!"
    楊龍摘下廚師帽,後腦的頭發已經濕透。他們的作品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冬瓜盅裏是栩栩如生的蜀山水景;百花拚盤下光影流轉;分子湯圓組成的熊貓竹林旁,微型亭台裏甚至坐著個正在煮茶的"老翁"——那是周卓用麵團捏的自畫像。
    評委們手持評分板緩步走來。貝爾納在冬瓜盅前停留了整整三分鍾,用放大鏡檢查雕刻的細節;杜卡斯嚐了顆"湯圓",驚訝地挑了挑眉;山本雄二則對水晶糕的透光性表現出濃厚興趣,甚至蹲下來觀察地麵的光影效果。
    "技術分應該穩了。"陸子浮小聲分析,"但創意分可能輸給美國隊的爆炸球。"
    評委席的聚光燈下,山本雄二的白發像一團蓬鬆的雪,在燈光中幾乎透明。老人伸出布滿老人斑的手,指尖懸在冬瓜盅上方一厘米處,沿著雕刻的紋路緩緩移動,卻沒有真正觸碰。這個動作帶著近乎虔誠的謹慎,仿佛麵前不是食物,而是某種易碎的藝術品。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老人突然用帶著濃重日語口音的中文念道,手指停在冬瓜上微縮的劍門關浮雕處。他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全場,引來一陣驚訝的私語。"三十年前,我在成都見過類似的雕刻,但沒這麽..."他頓了頓,似乎在搜尋合適的詞匯,"...沒這麽有呼吸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貝爾納湊過來,他的山羊胡幾乎要戳進冬瓜盅裏:"這個紋理...是用什麽工具做的?u型刀?v型刀?"
    "用的是自製的斜口刀。"豆豆輕聲回答,從工具包裏取出一把造型特殊的刻刀,刀刃呈四十五度斜麵,"我父親設計的,專門對付冬瓜的纖維結構。"
    山本雄二接過刻刀,在指尖轉了個圈,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啊!所以花瓣邊緣才有這種羽毛狀的質感!"他指向一朵牡丹的細節處,那裏的確有著普通直刃無法雕刻出的細膩紋理。老人轉身對其他評委解釋:"中國雕刻講究"刀隨形走",這把刀的傾斜角度正好順應冬瓜纖維的生長方向。"
    杜卡斯在本子上快速記錄,金絲眼鏡滑到了鼻尖:"技術分我給滿分,但創意呈現..."他瞥了眼美國隊那邊正在冒煙的分子球,"...稍顯傳統。"
    "傳統?"山本雄二突然提高音量,嚇得旁邊一位女評委差點掉下評分板。老人指向水晶糕底座投射出的光影:"看這個!用食物本身的光學特性創造動態效果,比那些靠化學反應的噱頭高明多了!"他的手指順著光路移動,地麵的花瓣影子隨著角度變化微微顫動,確實有種奇妙的生命力。
    貝爾納蹲下身,突然驚呼:"老天!這些影子組成的圖案..."他掏出手機拍下地麵的光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局部!"這個發現立刻引來更多評委圍觀,連一直冷著臉的韓國評委都忍不住湊過來看。
    "不僅如此。"山本雄二從口袋裏取出老花鏡戴上,指向百花拚盤邊緣的一圈小花,"這些"茉莉"是用什麽做的?"
    "雞胸肉茸和山藥泥。"豆苗回答,"用分子凝膠定型後雕刻的。"
    老人點點頭,轉向其他評委:"嚐一嚐,注意觀察橫切麵。"當貝爾納用叉子小心分出一小塊"茉莉"時,內部呈現出完美的漸變結構——從中心的花蕊到外層的花瓣,質地從緊實到鬆軟過渡得不著痕跡。
    "三層複合凝膠技術..."杜卡斯喃喃自語,眼鏡片上反射著驚異的光,"這需要精確到秒的溫度控製。"
    山本雄二已經在評分板上寫下數字,他故意側身讓附近的攝像機拍到——味道4850,呈現3030,技術1515,衛生55。總分98,是目前全場最高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附加分欄寫的評語:"將千年飲食美學與現代食品科學完美融合。"
    這個評分引來一陣騷動。美國隊的主廚皺起眉頭,意大利隊的助手們交頭接耳,韓國隊的區域更是爆出明顯的噓聲。楊龍聽到有人用韓語嘀咕:"??????????????..."中國菜都是從韓國傳過去的...)他轉頭看去,正好對上韓國主廚金敏哲挑釁的目光。對方不僅沒有避讓,反而故意提高音量:"泡菜和烤肉都是韓國的文化遺產,中國人隻會模仿。"
    周卓的煙鬥在操作台上重重一磕,但還沒等他開口,山本雄二已經踱步到韓國隊的展台前。老人盯著他們的"傳統九折板"看了一會兒,突然用流利的韓語說道:"金師傅,您用的辣椒粉是中國產的還是韓國產的?"這個看似平常的問題讓金敏哲瞬間漲紅了臉——眾所周知,辣椒原產美洲,16世紀才經中國傳入朝鮮半島。
    會場一陣低笑。山本雄二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回到中國隊的展台前,繼續對著麥克風點評:"去年在成都,我嚐過楊師傅的"開水白菜",那道菜的清鮮程度讓我重新思考了"原味"的定義。"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全場,"今天這個百花拚盤,則展示了中國廚師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
    這番話讓評委席陷入短暫的沉默。杜卡斯和貝爾納交換了個眼神,默默調整了自己的評分。隻有韓國隊的區域還在小聲議論,但已經不敢那麽明目張膽。
    日本隊的操作台前,佐藤依然保持著武士般的站姿,連廚師服的褶皺都一絲不苟。他身後,山本悟麵無表情地磨著一把刺身刀,刀刃與磨刀石摩擦的聲音規律得像心跳。當楊龍的目光掃過去時,黑衣廚師突然停下動作,刀尖在空氣中畫了個微妙的弧度——不是挑釁,更像是劍客比試前的禮節。
    "冷展台評分結束!"主持人的聲音打破微妙的氣氛,"中國隊暫時領先,日本隊、美國隊緊隨其後!熱廚房環節一小時後開始,請各隊做好準備!"
    砂時計立刻開始清點食材,她的美甲在冷藏箱上敲出急促的節奏:"藍龍蝦沒問題,鬆露也夠用,就是藏紅花..."她突然壓低聲音,"我懷疑被誰動過手腳,顏色比昨天淡了。"
    貓頭鷹已經取出便攜式光譜儀,對著香料掃描:"紫外線反應異常,可能摻了薑黃粉。"他的聲音依然平靜,但太陽穴處的青筋微微凸起。
    "用備用方案。"楊龍簡短地決定,"把海鮮高湯換成菌菇底,突出鬆露的本味。"這個臨時調整意味著要重新設計整道菜的味型結構,但團隊沒有一絲猶豫——豆豆立刻開始修改醬汁配方,陸子浮調整火候參數,豆苗則翻出之前準備的應急香料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有周卓站在原地沒動,老爺子的目光一直追隨著山本雄二離去的背影。"那老家夥,"他突然開口,"舌頭還是那麽毒。"這話聽著像批評,但楊龍注意到師父嘴角微微上揚——這是對真正對手的尊重。
    休息區的長桌上,各國廚師三三兩兩坐著補充能量。意大利隊分享著自家做的意大利麵,法國隊則優雅地品著紅酒。中國隊這邊,豆苗正往麵包上抹老幹媽,引得鄰桌的挪威隊員直瞪眼。
    "第二輪主題是"融合"。"陸子浮翻看賽事手冊,"要求使用至少三種法國本土食材,並體現本國烹飪哲學。"
    砂時計嚼著麵包含混不清地說:"簡單!把鵝肝醬塞進麻婆豆腐不就完了?"
    "那樣會變成災難。"豆豆搖頭,"鵝肝的肥膩會蓋住豆瓣醬的鮮辣。"她拿出素描本,快速畫著草圖,"我想試試分層呈現——底層是傳統麻婆豆腐,中層用鵝肝做慕斯,頂層是炸過的鬆露脆片。"
    楊龍接過草圖,在上麵添了幾筆:"中層再加一道檸檬凍,解膩的同時銜接上下風味。"他轉向貓頭鷹,"溫度控製在56度,讓豆腐和鵝肝慕斯同時達到最佳口感。"
    正當他們討論時,佐藤帶著日本隊從旁邊經過。兩隊人目光相接,空氣中仿佛有無形的刀光劍影。佐藤微微頷首,用帶著關西口音的英語說:"期待你們的熱菜。"他的措辭禮貌,但眼神銳利如刀,"特別是...改良後的版本。"
    這句話明顯暗指剛才的臨時調整。楊龍正要回應,廣播裏突然響起刺耳的鈴聲:"熱廚房環節準備開始!請各隊就位!"
    會場裏的氣氛瞬間緊繃起來。刀具出鞘的聲音,爐灶點火的聲響,還有此起彼伏的指令聲交織在一起。楊龍係緊圍裙帶子,指尖觸到內袋裏的老照片——那是辰星團隊最艱難時期的合影,當時他們連辦公室租金都快付不起了。照片邊緣已經泛黃,但每個人的笑容依然明亮如初。
    "記住,"周卓的聲音從身後傳來,老爺子難得地嚴肅,"火候差一分,味道差十裏。"
    楊龍係緊圍裙,指尖觸到別在內袋裏的老照片——那是辰星團隊第一次獲獎時的合影。無論今天結果如何,他們都已經用最精湛的技藝,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廚藝的故事。
    "熱廚房環節——"主持人的聲音陡然提高,"開始!"
    五個灶台同時點燃的聲響,像是一曲交響樂的前奏。
    喜歡遊戲時空的第二次告白請大家收藏:()遊戲時空的第二次告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