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

字數:8693   加入書籤

A+A-


    劉七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臨安。他不敢耽擱,立刻前往兵部侍郎張浚的府邸。張浚聽聞劉七是陳小榮派來的,且有重要消息稟報,便立刻接見了他。當劉七將羊皮紙和書信交給張浚後,張浚看完,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乾涼結盟,夾擊南宋,此事非同小可!” 張浚急忙進宮,將消息稟報給高宗趙不疑。
    趙不疑看完羊皮紙,嚇得渾身發抖,他沒想到南乾竟會與西涼結盟,更沒想到南宋已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張愛卿,你說我們該怎麽辦?” 趙不疑慌亂地問道。張浚躬身道:“陛下,如今唯有立刻釋放陳小榮,讓他回到越州主持防務,並派大軍增援越州,同時與盛唐重新結盟,共同抗擊乾涼聯軍。若再遲疑,後果不堪設想!”
    可就在此時,秦檜卻站出來反對:“陛下,陳小榮通敵之事尚未查明,若貿然釋放他,恐會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而且,盛唐與我朝已有嫌隙,如今再想結盟,恐怕難如登天。依臣之見,不如派使者前往南乾議和,答應南乾的條件,以換取和平。”
    “秦檜!你可知你在說什麽!” 張浚怒不可遏,“南乾向來言而無信,此次若再議和,隻會讓南乾得寸進尺,最終亡國!” 兩人在朝堂上爭執不休,趙不疑猶豫不決,一時間難以做出決定。
    與此同時,越州的局勢已愈發危急。周顯因未能抓住劉七,遷怒於陳小榮,下令將他從大牢中提出,準備押往刑場處決,以 “通敵” 的罪名斬立決。刑場上,陳小榮被綁在柱子上,周圍擠滿了圍觀的百姓。周顯站在高台上,大聲宣布:“陳小榮勾結盛唐,私吞軍糧,今日我奉旨將其處決,以儆效尤!”
    就在劊子手舉起屠刀的瞬間,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一名驛卒騎馬飛奔而來,手持高宗的聖旨,高聲喊道:“陛下有旨!即刻釋放陳小榮,恢複其越州知州之職,主持越州防務!不得有誤!” 周顯臉色煞白,他沒想到高宗竟會突然改變主意,釋放陳小榮。但聖旨在前,他不敢違抗,隻能下令將陳小榮鬆綁。
    陳小榮接過聖旨,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是張浚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的結果,也是南宋最後的希望。他立刻趕回州衙,召集越州的官員和將領,商議防務之事。“如今乾涼聯軍即將南下,越州兵力空虛,我們必須盡快加固城防,召集流民中的青壯參軍,同時派人前往盛唐,請求他們出兵支援。” 陳小榮對眾人說道。
    將領們紛紛表示讚同,開始各司其職,加固城防的加固城防,招募士兵的招募士兵。陳小榮則親自寫信給盛唐皇帝李新宇,請求盛唐出兵支援,並承諾若此次能擊退乾涼聯軍,南宋願意重新與盛唐結盟,共同抗擊南乾。
    半個月後,盛唐的援軍終於抵達越州。率領援軍的是盛唐的大將軍李光弼,他曾在太原之戰中大敗南乾軍,是盛唐著名的抗南乾將領。李光弼見到陳小榮後,開門見山地說:“陳大人,我朝皇帝已答應出兵支援,但也有一個條件 —— 此次抗擊乾涼聯軍,由我朝軍隊主導,南宋軍隊需聽從我朝的指揮。”
    陳小榮毫不猶豫地答應:“隻要能擊退乾涼聯軍,保衛越州百姓,我朝軍隊願意聽從李將軍的指揮。” 李光弼滿意地點點頭,開始部署防務。他將盛唐軍隊分為三部分,一部分駐守越州城外的製高點,一部分在鑒湖沿岸布防,還有一部分作為機動部隊,隨時支援各處。南宋軍隊則負責加固城防,運送糧草,協助盛唐軍隊防守。
    幾日後,乾涼聯軍果然抵達越州城下。南乾軍將領耶律不歌騎著馬,站在陣前,高聲喊道:“陳小榮,速速打開城門投降,否則我攻破城池後,定將你等斬盡殺絕!” 陳小榮站在城樓上,冷笑道:“耶律不歌,你勾結西涼,侵犯我大宋領土,今日我定要讓你嚐嚐我宋唐聯軍的厲害!”
    耶律不歌大怒,下令攻城。南乾軍士兵推著雲梯,朝著城牆衝來,西涼軍隊則在一旁射箭掩護。城樓上的宋唐聯軍奮勇抵抗,弓箭、滾石、熱油紛紛朝著南乾軍士兵砸去,城下瞬間堆滿了屍體。李光弼親自指揮盛唐軍隊,利用火炮轟擊南乾軍的陣地,南乾軍士兵死傷慘重,不得不暫時撤退。
    接下來的幾日,乾涼聯軍多次攻城,但都被宋唐聯軍擊退。耶律不歌見越州久攻不下,心中焦急,決定改變戰術,派一部分軍隊繞過越州,進攻臨安,逼迫宋唐聯軍回援。李光弼識破了耶律不歌的計謀,派陳小榮率領南宋軍隊駐守越州,自己則率領盛唐的機動部隊,追擊南乾軍的迂回部隊。
    陳小榮深知責任重大,他親自登上城牆,指揮南宋軍隊防守。南乾軍趁機再次攻城,攻勢比以往更加猛烈。城牆上的南宋士兵傷亡慘重,城牆也被南乾軍的火炮轟出了幾個缺口。就在這危急關頭,劉七率領流民組成的義軍趕來支援,他們手持簡陋的武器,衝向南乾軍士兵,與南乾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流民義軍的加入,給南宋軍隊注入了新的力量。陳小榮見狀,親自率領一隊士兵,從城門殺出,與南乾軍展開巷戰。戰場上,刀光劍影,血流成河。陳小榮手持長槍,奮勇殺敵,身上多處受傷,但他依舊堅持戰鬥,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
    與此同時,李光弼率領的盛唐機動部隊在臨安城外與南乾軍的迂回部隊相遇。李光弼利用地形優勢,將南乾軍引入一處山穀,然後下令封鎖山穀兩端,用火炮和弓箭轟擊南乾軍。南乾軍士兵被困在山穀中,進退兩難,死傷無數。耶律不歌得知迂回部隊被圍,大驚失色,不得不下令撤軍,回援迂回部隊。
    陳小榮見南乾軍撤退,立刻率領宋唐聯軍追擊。南乾軍腹背受敵,軍心大亂,士兵們紛紛潰逃。宋唐聯軍乘勝追擊,斬殺南乾軍士兵數萬人,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糧草。耶律不歌帶著殘兵敗將,狼狽地逃回南乾,西涼軍隊也隨之撤退。
    越州保衛戰取得了勝利,越州百姓歡呼雀躍,紛紛走上街頭,慶祝勝利。陳小榮和李光弼站在城樓上,看著歡慶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這場勝利,不僅保衛了越州,也為南宋爭取了喘息的機會。
    戰後,陳小榮派人將勝利的消息稟報給高宗趙不疑,並再次請求與盛唐重新結盟。趙不疑收到消息後,大喜過望,立刻派使者前往盛唐,與李新宇商議結盟之事。李新宇見南宋有抗南乾的決心,且宋唐聯軍在越州保衛戰中配合默契,便答應了重新結盟的請求。兩國簽訂盟約,約定共同抗擊乾涼聯軍,平分南乾的領土。
    陳小榮因在越州保衛戰中立下大功,被高宗召回臨安,任命為兵部尚書,負責全國的軍事防務。他回到臨安後,積極改革軍事製度,加強軍隊的訓練,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同時,他還與盛唐保持密切聯係,協調兩國的軍事行動,為抗擊乾涼聯軍做準備。
    然而,南乾和西涼並未善罷甘休。他們在越州保衛戰中遭受重創,但仍有很強的實力。耶律不歌回到南乾後,積極整頓軍隊,準備再次南下。西涼也在暗中擴充兵力,等待時機。南宋和盛唐麵臨的形勢依舊嚴峻,一場更大的戰爭即將爆發。
    陳小榮站在臨安的城樓上,望著北方,心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他知道,未來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他絕不會退縮。他將帶領南宋軍隊,與盛唐聯手,共同抗擊乾涼聯軍,保衛中原的故土,恢複大宋的河山。
    越州保衛戰結束後三月,陳小榮奉高宗之命,再次出使盛唐都城汴梁。此次出行,他不僅要敲定宋唐聯軍南征的具體部署,更要解決兩軍糧草調配的爭議 —— 自盟約重啟,盛唐始終以 “南宋戰力較弱” 為由,要求南宋承擔七成糧草供應,這對剛經曆戰亂的南宋而言,無疑是沉重負擔。
    汴梁城的秋意比江南更濃,朱雀大街兩側的梧桐葉已染成金黃,卻擋不住街頭士兵們急促的步伐。盛唐將全國精銳集結於汴梁周邊,城牆上新增的火炮陣列泛著冷光,處處透著備戰的緊張。陳小榮一行剛到驛館,便被盛唐樞密使郭子儀請往樞密院,不同於上次的輕視,此次郭子儀竟親自在府門外等候,隻是眉宇間的凝重難掩。
    “陳大人,越州一戰,你以流民義軍破南乾軍隊,這份膽識,郭某佩服。” 郭子儀引著陳小榮步入議事廳,廳內已坐滿盛唐將領,目光齊刷刷落在陳小榮身上,有讚許,更多的卻是審視。主位上,盛唐皇帝李新宇身著戎裝,比去年相見時多了幾分銳氣,他開門見山:“今日請陳大人前來,是要定南征之策。我朝計劃下月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光弼將軍率領,從太原攻南乾西京大同;另一路由我親自領兵,直取南乾南京開封。宋廷需派五萬兵馬,從江淮北上,牽製南乾東路軍,同時將糧草準時運至汴梁糧倉,此事能否辦到?”
    陳小榮心中一緊,五萬兵馬已是南宋可調動兵力的三成,而糧草供應更是難題 —— 越州戰後,江南糧庫空虛,若強行征集,恐引發民變。他定了定神,拱手道:“陛下,五萬兵馬我朝可湊齊,但糧草供應需容我辯解。江南近年遭水災、戰亂,百姓已無餘糧,若承擔七成糧草,恐難按時交付。依臣之見,可按兩軍兵力比例分攤,宋唐各擔五成,同時開放兩國邊境互市,南宋以絲綢、茶葉換取盛唐糧食,既解燃眉之急,也能長久保障軍需。”
    話音剛落,廳內便響起議論聲。盛唐將領秦昊猛地拍案:“陳小榮,你這是故意推諉!越州一戰若不是我朝援軍,南宋早已丟了半壁江山,如今讓你們多擔些糧草,竟還討價還價!” 秦昊是盛唐主戰派核心,素來輕視南宋,此番話瞬間點燃火藥桶,幾名將領紛紛附和,指責南宋 “忘恩負義”。
    陳小榮毫不退讓,直視秦昊道:“秦將軍此言差矣。宋唐結盟,本是平等合作,而非一方依附另一方。越州之戰,我朝流民義軍傷亡逾萬,江南百姓捐糧捐錢,亦付出巨大代價。若隻談盛唐之功,不提南宋犧牲,何來‘盟約’可言?” 他從懷中取出江南糧價清單與流民安置冊,遞至李新宇麵前:“陛下可看,江南糧價已漲至戰前三倍,多地出現人吃人的慘狀。若強行征糧,恐激起民變,屆時不僅糧草難供,南宋內部動蕩,反而會拖累南征大計。”
    李新宇翻看清單,眉頭越皺越緊。郭子儀見狀,適時開口:“陛下,陳大人所言有理。糧草之事若處理不當,確實會動搖根基。臣以為,可先按五成比例分攤,同時派官員前往江南,協助南宋疏通糧道,開放互市之事也可試行。” 李新宇沉吟片刻,最終點頭:“就依郭樞密使所言。陳大人,五萬兵馬與糧草需在下月十五日前抵達汴梁,切勿延誤。” 陳小榮鬆了口氣,躬身應下,卻未察覺秦昊眼中閃過的冷光。
    離開樞密院,陳小榮即刻派人回南宋傳信,催促兵馬與糧草籌備,自己則留在汴梁,協調糧草運輸路線。按照約定,南宋糧草將從江淮經黃河水運至汴梁,盛唐需派船隊護送。可三日後,負責護送的盛唐將領卻突然換成了秦昊的部將吳謙 —— 此人素來蠻橫,與秦昊一樣敵視南宋,陳小榮心中隱隱不安,卻也隻能叮囑隨行的南宋糧官小心應對。
    半月後,陳小榮接到急報:糧船行至黃河中段時,遭 “水匪” 襲擊,三船糧草被劫,兩名南宋糧官遇害。他急忙趕往汴梁碼頭,隻見歸來的糧船傷痕累累,船夫們驚魂未定,南宋糧官李福渾身是血,跪在地上哭訴:“陳大人,那些根本不是水匪!他們身著盛唐軍服,行動有序,分明是故意劫糧!吳謙將軍不僅不阻攔,反而率軍退至下遊,眼睜睜看著糧船被劫!”
    陳小榮心頭一震,立刻前往樞密院找郭子儀。剛到府門外,便見秦昊與吳謙並肩走出,秦昊冷笑:“陳大人這是來告狀的?不過是些水匪劫糧,竟要驚動樞密院,南宋怎如此不堪?” 陳小榮強壓怒火:“秦將軍,糧船遇襲時,吳謙將軍的船隊就在附近,為何不救援?況且‘水匪’身著盛唐軍服,此事定有蹊蹺,還請郭樞密使徹查!”
    郭子儀將陳小榮請入府中,歎道:“陳大人,實不相瞞,秦將軍已向陛下進言,稱是南宋糧官私通水匪,監守自盜。陛下雖未輕信,但朝中非議頗多,若無證據,恐難徹查。” 陳小榮深知秦昊是要借此破壞盟約,若不能自證清白,不僅糧草之事會被刁難,南征大計也可能泡湯。他沉思片刻,道:“郭樞密使,能否借我一隊人馬?我親自前往事發地,定能找到證據。”
    次日,陳小榮帶著二十名親信,沿黃河逆流而上。行至事發水域,岸邊蘆葦叢中仍留有打鬥痕跡,他命人仔細搜尋,終於在一處淺灘發現幾具 “水匪” 屍體 —— 他們的軍服雖被塗改,但領口處仍繡著盛唐禁軍的徽記,腰間還掛著秦昊部將的令牌。陳小榮心中一喜,正欲帶人將屍體帶回汴梁,突然聽到一陣馬蹄聲,吳謙率領數百騎兵疾馳而來,堵住了他們的去路。
    “陳小榮,竟敢私闖禁地,還想偽造證據汙蔑我朝將領,今日定要將你拿下!” 吳謙手持長槍,下令進攻。陳小榮等人雖奮勇抵抗,但兵力懸殊,很快便被逼至黃河邊。危急時刻,遠處傳來一陣號角聲,郭子儀率領禁軍及時趕到,喝止了吳謙:“吳將軍,陛下有旨,命你即刻回營待查,不得阻攔陳大人!” 吳謙臉色煞白,隻得悻悻撤軍。
    回到汴梁,陳小榮將 “水匪” 屍體與令牌呈給李新宇,真相大白。李新宇震怒,下令將吳謙革職查辦,秦昊也因 “治軍不嚴” 被訓斥。經此一事,李新宇對陳小榮多了幾分信任,南征部署得以繼續推進。可陳小榮深知,秦昊等主戰派並未善罷甘休,未來的阻礙恐怕隻會更多。
    距離南征僅剩十日,汴梁城外的聯軍大營已集結二十萬兵馬。宋唐將領每日召開軍事會議,敲定戰術細節,可分歧卻在此時凸顯 —— 盛唐計劃集中兵力直取開封,一舉摧毀南乾在中原的統治中心;而陳小榮則認為,南乾東路軍仍駐守山東,若貿然進攻開封,恐遭東路軍偷襲,建議先派部分兵力牽製山東南乾軍隊,再全力攻打開封。
    “陳小榮,你這是畏敵怯戰!” 軍事會議上,秦昊再次發難,“我朝大軍已備好,隻需一舉拿下開封,南乾必亂,山東南乾軍隊不足為懼!你南宋軍隊本就戰力薄弱,若分兵牽製,隻會分散兵力!” 南宋將領張憲立刻反駁:“秦將軍此言太過自負!山東南乾軍隊有五萬之眾,若不牽製,待我軍攻打開封時,他們從背後突襲,後果不堪設想!”
    雙方爭執不下,李新宇看向郭子儀與陳小榮,等待兩人表態。郭子儀沉吟道:“陛下,陳大人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山東南乾軍隊雖不如我朝精銳,但突襲之患不可不防。依臣之見,可派兩萬騎兵,由秦將軍率領,前往山東牽製南乾軍隊,主力部隊仍按原計劃攻打開封。” 秦昊聞言,臉色鐵青 —— 他本想率軍參與主攻,立下定國之功,如今卻要被派去牽製偏師。
    陳小榮看出秦昊的不滿,補充道:“秦將軍若能牽製住山東南乾軍隊,便是大功一件。待攻克開封後,我朝願將繳獲的南乾珍寶,分三成給秦將軍的部隊。” 秦昊眼中閃過一絲動搖,卻仍不甘:“若我去了山東,開封之戰的功勞豈不全歸他人?” 李新宇見狀,沉聲道:“秦將軍,南征是為恢複中原,而非爭功奪利。若你不願前往,朕便另派他人。” 秦昊不敢違逆,隻得悻悻領命。
    可誰也沒想到,秦昊雖領命,卻暗中做了手腳。他率兩萬騎兵離開汴梁後,並未前往山東,而是故意放慢行軍速度,還派人向山東南乾軍隊透露聯軍動向。陳小榮得知後,心急如焚 —— 若南乾軍隊提前知曉計劃,不僅牽製任務失敗,攻打開封的主力部隊也會陷入險境。他立刻向李新宇請命,親自前往山東,督促秦昊出兵。
    李新宇猶豫再三,最終同意:“陳大人,此事就交給你了。務必讓秦昊按計劃牽製南乾軍隊,切勿延誤南征大計。” 陳小榮領命,即刻率輕騎追趕秦昊。此時的他並不知道,這一去,不僅要麵對秦昊的刁難,還要遭遇南乾的伏兵,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前方等待著他。
    第十六章 絕地反擊
    陳小榮率輕騎追了三日,終於在山東境內追上秦昊的部隊。此時秦昊正駐軍於一座小鎮,每日飲酒作樂,絲毫沒有進軍的打算。陳小榮闖入營帳,見秦昊正與部將猜拳,怒聲道:“秦將軍,陛下命你牽製山東南乾軍隊,你卻在此飲酒作樂,若誤了南征大計,你擔待得起嗎?”
    秦昊斜睨著他,不屑道:“陳小榮,這裏是我軍營地,輪不到你一個南宋使者指手畫腳。山東南乾軍隊早已察覺我軍動向,如今固守城池,我若貿然進攻,隻會損兵折將,不如在此休整,等待時機。” 陳小榮知道他是故意拖延,拿出李新宇的手諭:“陛下有旨,若你拒不進兵,便革去你的兵權,由我暫代指揮。你若再拖延,休怪我不客氣!”
    秦昊見手諭,臉色驟變,卻仍不甘示弱:“你不過是個南宋使者,怎敢指揮我朝軍隊?若你能打贏南乾軍隊,我便聽你的!” 陳小榮毫不退讓:“好!明日我便率軍攻打南乾軍隊駐守的濟州城,若我能破城,你需按計劃牽製南乾軍隊;若我不能,任憑你處置!”
    次日清晨,陳小榮挑選五千精銳,直奔濟州城。濟州城南乾軍隊守將耶律亮早已接到秦昊密報,設下伏兵,待陳小榮部隊入城後,立刻關閉城門,四麵圍攻。宋軍陷入重圍,傷亡慘重,張憲也身負重傷。陳小榮沉著指揮,命士兵依托街巷抵抗,同時派人突圍,向秦昊求援。
    可秦昊卻在營中坐視不理,部將勸他出兵,他卻冷笑道:“讓他吃些苦頭也好,免得以為我朝軍隊好指揮。” 直到日落時分,濟州城內的宋軍已不足兩千,陳小榮也多處受傷,仍堅持戰鬥。就在此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 —— 郭子儀竟親自率軍趕來,他得知秦昊拖延軍情,擔心陳小榮出事,便星夜馳援。
    郭子儀的援軍一到,戰局立刻逆轉。南乾軍隊腹背受敵,耶律亮隻得率軍突圍,濟州城被攻克。秦昊見郭子儀到來,再也不敢囂張,隻得低頭認錯。郭子儀怒斥秦昊:“若不是陳大人拚死抵抗,若不是我及時趕到,濟州之戰早已慘敗,南征大計也會毀於你手!陛下若知曉,定斬不饒!”
    經此一事,秦昊雖未被革職,卻也收斂了許多,乖乖按計劃牽製山東南乾軍隊。陳小榮雖受傷,卻也用行動贏得了盛唐將士的尊重。回到汴梁後,李新宇親自探望陳小榮,感慨道:“陳大人,此次若不是你,南征恐難成行。宋唐結盟,有你這樣的使者,是兩國之幸。”
    陳小榮躬身道:“陛下過獎。臣隻是做了分內之事,南征成功,還需兩國將士同心協力。” 此時的他,心中雖仍有擔憂,卻也多了幾分信心 —— 隻要宋唐能摒棄分歧,攜手抗金,恢複中原故土,或許並非遙不可及。而一場決定四國命運的南征之戰,也即將在開封城外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