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說戰便戰(二)中
字數:7337 加入書籤
“陛下,我等…… 我等會將陛下的話轉告給大王上(陛下、王上),三日之後,再給陛下答複。” 巴圖結結巴巴地說道,說完,便帶著其他使者和隨從,狼狽地逃離了太和殿。
看著他們倉皇逃竄的背影,李新宇的目光重新變得平靜。他轉過身,看向殿內的文武百官,沉聲道:“諸位愛卿,五國使者已走,三日之後,他們若不答應朕的條件,便會兵戎相見。從今日起,全軍進入戰備狀態,兵部立刻調兵遣將,加強邊境防禦;戶部籌備糧草,確保軍需供應;吏部選拔能臣,安撫地方百姓。朕要讓天下人知道,盛唐的威嚴,不容侵犯;朕要讓五國知道,說戰便戰,朕,無所畏懼!”
“臣等遵旨!” 滿朝文武齊聲跪拜,聲音震耳欲聾,如同山呼海嘯,響徹整個太和殿,也響徹了整個長安。
晨光透過菱花窗,灑在李新宇的身上,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他站在丹墀之上,目光望向殿外,仿佛能看到邊境的烽火,能聽到將士們的呐喊。他知道,一場大戰即將來臨,但他毫不畏懼 —— 因為他是盛唐的皇帝,是這片土地的守護者,他要用手中的劍,守護盛唐的每一寸土地,守護盛唐百姓的安寧,讓盛唐的光芒,永遠照耀天下!
紫宸殿內,鎏金銅爐裏燃著上好的龍涎香,煙氣嫋嫋升騰,卻驅不散殿中凝滯如鐵的氣氛。新帝李新宇端坐於龍椅之上,玄色龍袍上用金線繡就的五爪金龍栩栩如生,仿佛要掙脫衣料束縛,翱翔九天。他不過二十有三,登基才滿三月,眉宇間卻已褪去少年青澀,一雙深邃的眼眸如寒潭般沉靜,目光掃過殿下眾人時,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殿下兩側,文武百官垂手而立,大氣不敢出。左列首位是開國功臣之後、如今的兵部尚書秦瓊,他年近花甲,身形依舊挺拔,手握腰間佩劍劍柄,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右列首位的宰相房玄珍則麵色凝重,手中的象牙笏板幾乎要被他攥斷,目光時不時瞟向殿中那五個身著異域服飾的使者,眼神裏滿是警惕。
這五人,正是來自漠北北燕、西域西涼、遼東東遼、南方南宋以及南境南乾的使者。他們今日齊聚紫宸殿,名義上是來為新帝登基慶賀,可從他們踏入大殿那一刻起,那股毫不掩飾的傲慢與挑釁,便讓滿朝文武心頭火氣。
“盛唐新帝陛下,” 率先開口的是北燕使者巴圖,他身材魁梧,臉上留著濃密的絡腮胡,說話時聲音洪亮如鍾,帶著一股草原人的粗獷與蠻橫,“我北燕大汗聽聞陛下登基,特命我帶來賀禮。隻是,大汗還有一事不明,想向陛下請教。”
李新宇端起麵前的玉杯,輕輕抿了一口茶水,語氣平淡:“使者但說無妨。”
巴圖咧嘴一笑,露出兩排泛黃的牙齒,目光掃過殿內,帶著幾分輕蔑:“多年前,盛唐與我北燕定下盟約,約定以陰山為界,互不侵犯。可去年寒冬,盛唐邊境守軍卻越過陰山,搶奪我北燕牧民的牛羊,還殺了我族三名勇士。此事,陛下打算如何給我北燕一個交代?”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秦瓊猛地向前一步,怒聲喝道:“一派胡言!去年寒冬,分明是你們北燕騎兵多次襲擾我盛唐雲州邊境,殺我百姓,搶我糧草!我軍隻是正當防衛,何談越界搶奪?你這使者,竟敢在我盛唐朝堂上顛倒黑白,簡直豈有此理!”
巴圖絲毫不懼,反而梗著脖子反駁:“秦尚書好大的火氣!我北燕牧民世代在陰山腳下放牧,何時襲擾過你們盛唐?分明是你們盛唐想擴張領土,故意找借口挑起事端!今日若是陛下不給我北燕一個滿意的交代,我北燕十萬鐵騎隨時可南下,踏平你盛唐邊境!”
“放肆!” 李新宇猛地一拍龍椅扶手,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殿內瞬間安靜下來。他目光銳利地盯著巴圖,“北燕使者,朕登基以來,一直秉持睦鄰友好之道,不願輕易動武。可你竟敢在朕的朝堂上威脅朕,還編造謊言汙蔑我盛唐將士,你真當我盛唐無人,不敢與你北燕一戰嗎?”
巴圖被李新宇的氣勢嚇得後退了一步,但很快又穩住心神,硬著頭皮說道:“陛下何必動怒?我隻是實話實說罷了。若陛下不願給交代,那也無妨,反正我北燕有的是鐵騎,到時候戰場上見真章便是!”
就在這時,西涼使者站了出來。他身著錦緞長袍,頭戴尖頂皮帽,臉上帶著虛偽的笑容:“陛下息怒,巴圖使者性子耿直,說話難免有些衝,請陛下不要見怪。不過,我西涼也有一事想與陛下商議。近年來,盛唐與西域的商路時常受阻,許多西涼商人在盛唐境內遭到劫掠,貨物被搶,人也被殺害。我西涼可汗希望陛下能加強對商路的保護,並且賠償我西涼商人的損失。否則,我西涼將斷絕與盛唐的貿易往來,同時聯合西域其他部落,共同對付盛唐。”
李新宇冷笑一聲:“史羅斯使者,你這話更是可笑。盛唐境內的商路一直由官府派兵保護,從未出現過大規模劫掠之事。倒是你們西涼商人,常常在商路中偷稅漏稅,甚至走私違禁物品。至於你說的商人被劫掠,朕看恐怕是你們西涼內部有人自導自演,想以此為由向盛唐索要好處吧?至於斷絕貿易往來,朕倒要看看,沒了盛唐的絲綢、茶葉和瓷器,你們西涼的日子能好過到哪裏去!”
史羅斯臉上的笑容僵住,語氣也變得強硬起來:“陛下如此不識抬舉,那可就休怪我西涼不客氣了!西域乃我西涼地盤,若是盛唐不肯妥協,我西涼定讓盛唐嚐嚐西域鐵騎的厲害!”
緊接著,遼東東遼使者高延壽、南方南乾使者蒙舍龍以及東遼使者小野次郎也紛紛開口,各自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高延壽要求盛唐歸還遼東半島的三座城池,否則東遼將出兵攻打遼西;蒙舍龍則索要盛唐嶺南地區的大片土地,還要求盛唐每年向南方詔繳納十萬兩白銀的 “保護費”;小野次郎更是狂妄,竟要求盛唐開放沿海十座港口,允許東遼商人在盛唐境內自由經商,且不向盛唐繳納任何賦稅,否則東遼將派遣水師攻打盛唐沿海州縣。
五國使者你一言我一語,言辭越來越傲慢,態度越來越囂張,仿佛盛唐已是他們砧板上的魚肉,任他們隨意宰割。滿朝文武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請戰,秦瓊更是直接拔出佩劍,大聲說道:“陛下!這些蠻夷使者太過分了,竟敢如此羞辱我盛唐!臣請命,率領大軍出征,教訓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蠻夷,讓他們知道我盛唐的厲害!”
房玄珍也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五國使者狼子野心,顯然是早有預謀,今日齊聚朝堂,就是想試探陛下的虛實,逼迫陛下妥協。若是陛下今日退讓一步,他們日後必定會得寸進尺,後患無窮。臣以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盛唐應當拿出強硬態度,讓他們知道我盛唐並非好欺負的!”
李新宇看著殿下群情激憤的文武百官,又看了看那五個依舊一臉傲慢的使者,緩緩站起身來。他走到龍椅前,目光掃視著殿內眾人,聲音鏗鏘有力:“諸位愛卿說得沒錯,五國蠻夷,欺朕年輕,欺我盛唐新君剛立,竟敢在朕的朝堂上耀武揚威,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簡直是欺人太甚!”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堅定:“朕自登基之日起,就立下誓言,要守護盛唐的每一寸土地,保護盛唐的每一位百姓,不讓任何人欺辱我盛唐!今日,五國使者在此挑釁,朕若退讓,何以麵對列祖列宗,何以麵對天下百姓?”
“北燕想要一戰,朕便陪他們戰!西涼想斷絕貿易,朕便讓他們嚐嚐失去盛唐貿易的苦果!東遼想要城池,朕便讓他們知道,我盛唐的城池,不是那麽好搶的!南乾想要土地和白銀,朕便讓他們明白,我盛唐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白銀更是不會給他們一分!東遼想要開放港口還不納稅,朕便讓他們的水師有來無回!”
李新宇的聲音越來越洪亮,每一句話都像一顆炸雷,在紫宸殿內回蕩:“朕今日在此宣告,五國若敢來犯,我盛唐便說戰便戰!朕將親率大軍,禦駕親征,蕩平所有來犯之敵,讓天下人都知道,我盛唐天威不可犯,盛唐雄風永流傳!”
話音落下,殿內一片寂靜。五國使者臉上的傲慢笑容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驚與恐懼。他們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盛唐新帝,竟然如此強硬,如此有氣魄,絲毫沒有被他們的威脅嚇倒。
秦瓊率先反應過來,他單膝跪地,手中佩劍拄地,大聲說道:“臣秦瓊,願隨陛下出征,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臣房玄珍,願為陛下籌措糧草,輔佐陛下平定蠻夷!”
“臣等願隨陛下出征,誓死保衛盛唐!”
滿朝文武紛紛單膝跪地,齊聲高呼,聲音震耳欲聾,充滿了對新帝的敬畏與忠誠,也充滿了對戰勝五國蠻夷的信心。
李新宇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熱血沸騰。他知道,一場大戰即將來臨,但他毫不畏懼。他堅信,有如此忠誠勇敢的文武百官,有強大的盛唐軍隊,有天下百姓的支持,盛唐一定能夠戰勝五國蠻夷,再創盛唐輝煌!
他抬手示意百官起身,目光再次投向五國使者,語氣冰冷:“你們都聽到了,這就是我盛唐的態度。限你們三日內離開長安,回去告訴你們的可汗、國王,若是想戰,我盛唐隨時奉陪!若是不想戰,就乖乖收斂你們的野心,不要再打我盛唐的主意!否則,一旦開戰,我盛唐定讓你們國破家亡,後悔莫及!”
五國使者麵麵相覷,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他們知道,今日之事已無法挽回,這位年輕的盛唐新帝,遠比他們想象中更加強硬,更加不好惹。巴圖張了張嘴,想再說些什麽,卻被李新宇銳利的目光嚇得把話咽了回去。最終,五人隻能狼狽地躬身行禮,轉身退出了紫宸殿。
看著他們倉皇離去的背影,李新宇的眼神變得更加深邃。他知道,這隻是開始,五國絕不會輕易善罷甘休,一場席卷盛唐邊境的大戰,已經迫在眉睫。但他無所畏懼,因為他是盛唐的新帝,他要守護這片土地,守護他的子民,讓盛唐的旗幟,永遠飄揚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五國使者離開後,紫宸殿內的氣氛依舊緊張。李新宇回到龍椅上坐下,目光掃過文武百官,開口說道:“諸位愛卿,五國使者雖然已經離開,但他們的威脅絕非空話。北燕、西涼、南宋、南乾、東遼,這五國分處我盛唐東西南北四方,若是他們真的聯合起來,同時向我盛唐發難,後果不堪設想。今日召集諸位,就是想與大家商議一下,我盛唐應當如何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危機。”
房玄珍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五國雖然表麵上看似團結一致,實則各懷鬼胎。北燕想要奪取我盛唐北方邊境的土地和資源;西涼則看重與盛唐的貿易利益,同時也想在西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東遼一直覬覦遼東半島,妄圖稱霸東北;南乾地處南方,實力相對較弱,此次不過是想趁火打劫,撈取一些好處;東遼則是想通過控製沿海港口,獲取更多的利益,同時也想在東亞地區樹立自己的威信。他們之間並沒有真正的信任和共同的目標,隻是因為都想從盛唐身上獲取利益,才暫時聯合起來向陛下施壓。”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因此,臣建議,陛下可以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派人去遊說西涼和南乾,向他們闡明利害關係。西涼若是斷絕與盛唐的貿易往來,損失最大的其實是他們自己,陛下可以承諾給予西涼一些貿易上的優惠,前提是他們不再與其他四國聯合,並且不再向盛唐提出無理要求。南乾實力弱小,陛下可以一方麵對其進行威懾,讓他們知道與盛唐為敵的後果,另一方麵也可以給予他們一些小恩小惠,讓他們放棄與其他四國的合作。隻要能爭取到西涼和南乾,剩下的北燕、東遼和東遼就容易對付多了。”
秦瓊聽完,皺了皺眉,說道:“房宰相的想法固然不錯,但臣以為,西涼和南乾這些蠻夷,向來是見利忘義,反複無常。我們即便給予他們一些好處,他們也未必會真心與我盛唐合作,說不定還會趁機獅子大開口,提出更多無理要求。而且,若是我們對他們過於妥協,反而會讓他們覺得我盛唐軟弱可欺,日後更加肆無忌憚。臣以為,對付這些蠻夷,還是應該以武力震懾為主。我盛唐國力強盛,軍隊精銳,隻要陛下下令,臣願意率領大軍,先平定北燕,再收拾其他四國,讓他們知道我盛唐的厲害!”
“秦尚書此言差矣!” 戶部尚書杜如晦站了出來,說道,“如今我盛唐剛剛經曆皇位更替,雖然陛下登基後局勢已經穩定,但百姓還需要時間休養生息,國庫也需要時間充實。若是此時大規模出兵,與五國同時開戰,必定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利於盛唐的長遠發展。而且,北燕、東遼等國地處偏遠,氣候惡劣,我軍長途奔襲,後勤補給困難,勝算未必有想象中那麽大。房宰相的分化瓦解之策,雖然看似溫和,但卻是目前最穩妥、最有利於盛唐的策略。”
“杜尚書說得有道理,但也不能完全放棄武力準備。” 兵部侍郎李靖開口說道,“臣以為,我們可以一方麵派使者去遊說西涼和南乾,爭取他們的支持或者中立;另一方麵,也要加強邊境的防禦,調遣精銳部隊前往北方、遼東、南方和沿海地區,做好隨時應戰的準備。一旦遊說失敗,或者五國率先出兵,我軍也能迅速做出反應,不至於陷入被動。同時,我們還可以在朝堂上公開招募勇士,擴充軍隊,向天下人展示我盛唐的決心和實力,讓五國不敢輕易來犯。”
李新宇認真聽著眾人的發言,時不時點頭,心中逐漸有了主意。他開口說道:“諸位愛卿的意見都有道理。房宰相的分化瓦解之策,是解決此次危機的關鍵;秦尚書和李侍郎的武力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朕以為,我們可以雙管齊下,一方麵派使者前往西涼和南乾,進行遊說;另一方麵,加強邊境防禦,做好應戰準備。”
他看向房玄珍,說道:“房宰相,遊說西涼和南乾的事情,就交給你負責了。你要挑選得力的使者,讓他們帶上朕的國書,前往西涼和南乾,向他們的可汗、國王闡明利害關係。告訴西涼可汗,隻要他們願意與我盛唐繼續保持友好的貿易往來,不再與其他四國聯合,朕可以答應他們,降低西涼商人在盛唐境內的稅率,並且在商路沿線增派兵力,保護他們的商人安全。告訴南乾國王,若是他們放棄與其他四國的合作,不再向盛唐提出無理要求,朕可以賞賜他們一些絲綢、茶葉和瓷器,並且允許南乾使者每年來長安朝貢,加強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但同時也要警告他們,若是他們執迷不悟,繼續與我盛唐為敵,朕必將派大軍征討,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房玄珍躬身領命:“臣遵旨!臣一定挑選最合適的使者,盡快前往西涼和南乾,爭取完成陛下交給的任務。”
李新宇又看向秦瓊和李靖,說道:“秦尚書,李侍郎,邊境防禦和軍隊準備的事情,就交給你們兩位了。秦尚書,你負責調遣北方和遼東的軍隊,加強雲州、朔州、遼西等地的防禦,密切關注北燕和東遼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們有出兵的跡象,立刻向朕稟報,同時做好應戰準備。李侍郎,你負責調遣南方和沿海的軍隊,加強嶺南、福建、浙江等地的防禦,防範南乾和東遼的進攻。另外,你還要在朝堂上公開招募勇士,擴充軍隊,挑選精銳之士,組建一支機動部隊,隨時準備支援各個邊境地區。”
秦瓊和李靖齊聲領命:“臣遵旨!臣定不辱使命,守護好盛唐的邊境,為陛下分憂!”
李新宇又看向杜如晦,說道:“杜尚書,後勤補給是軍隊作戰的關鍵。你要負責籌措糧草、軍械和銀兩,確保邊境軍隊的物資供應。同時,你還要安撫好國內百姓,穩定物價,避免因為戰爭而影響百姓的生活。”
杜如晦躬身說道:“臣遵旨!臣一定竭盡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確保前線軍隊沒有後顧之憂。”
“好!” 李新宇滿意地點點頭,“既然各位愛卿都已經明確了自己的任務,那就盡快行動起來。時間緊迫,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朕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共同應對這場危機,守護好我盛唐的江山社稷,讓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