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烽煙再起

字數:5863   加入書籤

A+A-


    大理寺正堂的青銅獬豸像蒙著層暗褐色汙漬,像是幹透的血痂。楊國忠抖開黃綾卷軸時,燭火在他浮腫的眼皮上跳了三跳,金線繡的五爪金龍被映得扭曲變形,倒像是條盤在詔書上的毒蛇。
    "顏大人,"他故意把卷軸往案頭傾了傾,翡翠扳指敲得黃綾沙沙響,"當年您在平原郡當差時,怕是對這道手諭熟得很吧?"
    顏真卿的朱筆懸在《大理寺斷案錄》上空,墨珠"啪嗒"砸在"鹽鐵案"三字上,洇開團烏紅。他盯著詔書上"鹽鐵專營,特許權宜"八個飛白體,指甲不自覺掐進掌心——那筆鋒疲軟拖遝,分明是玄宗晚年沉迷丹藥、手抖時的字跡。
    "李侍郎,"左首旁聽席突然響起衣料摩擦聲,禦史中丞盧弈的鐵胎官靴碾過青磚,"您說自己奉旨行事?"他袖中滑出半截斷箭,三棱箭頭還沾著暗褐色膏體,"那這箭簇上的西域狼毒,也是先帝默許的?"
    堂下站著的李峴猛地抓住桌沿,蜀錦官服繃出褶皺:"盧大人血口噴人!鹽鐵專營乃國家大政,某不過..."
    "砰!"盧弈拍案震得茶盞跳起,斷箭"當啷"滾到顏真卿腳邊:"某今早去亂葬崗扒開三具屍體,心口都中了這種毒箭!死者衣內藏著範陽商隊的通關文牒,您還要抵賴?"
    就在這時,堂外傳來拖拽重物的聲響。四個衙役抬著個焦黑的人形物件衝進正堂,那人身子一顛,懷中掉出塊生鏽的鐵牌,"範陽軍監"四個字被磨得發亮。
    "水...水..."焦黑的嘴唇哆嗦著,突然咳出口黑血。顏真卿端詳著這是揚州鹽場的灶戶王老五,半月前他曾遞過狀紙,說鹽井裏撈出過死老鼠。
    "別急,慢慢說。"顏真卿起身要拿案頭的茶盞,楊國忠卻搶先一步踢翻——青瓷盞碎成八瓣,露出底下壓著的《鹽鐵令》抄本。
    王老五渾濁的眼睛突然瞪大,枯瘦的手指抓住盧弈的官靴:"崔...崔乾佑...在鹽井...撒了白粉末...弟兄們喝了水,七竅流血..."他喉間發出咯咯聲,指甲在青磚上劃出五道血痕,就此斷了氣。
    楊國忠突然輕咳兩聲,指尖摩挲著詔書邊緣:"既然是範陽軍監的人證,那此事怕是牽連..."
    "楊相莫非想包庇範陽?"盧弈猛地轉身,腰間獬豸佩飾撞在獬豸像上,發出清越鳴響,"去年河西軍報說,範陽輸送的軍械銘文有誤,導致弩機斷裂三十架!今日又有人證直指崔乾佑投毒,這背後怕是..."
    "夠了!"楊國忠甩袖時帶翻了燭台,火苗舔上詔書邊緣。顏真卿眼疾手快,抄起硯台潑出墨汁,火舌"滋啦"聲中蜷成青煙,詔書右下角已燒出焦洞,恰好漏出"節度使"三字殘跡。
    堂外突然傳來更夫敲梆子聲:"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這聲音拖得老長,驚起簷下群鴿。顏真卿望著撲棱棱的鴿群,突然想起去年在平原郡,也是這樣的暮春天氣,他收到過一封匿名信,信裏用鹽粒在紙上撒出"範陽有異"四個字。
    京兆府死牢的磚縫裏滲著黑水,劉禹錫用碎瓷片刮開《鹽鐵論》封皮時,指甲縫裏嵌滿黴斑。三天前,他在刑部大牢見到了瀕死的韓愈,那老頭臨死前塞給他這本書,還抓著他手腕在掌心畫了個圈——現在他才明白,那是北鬥七星的形狀。
    "啪嗒",瓷片劃破封皮,露出夾層裏的薄絹。劉禹錫湊近牆上的火把,絹麵上暗紅的斑點突然顯出輪廓:七顆圓點連成鬥狀,瑤光星位正對著絹角"鹽鐵"二字。他心跳加速,想起上個月在太學講學時,曾聽學子們議論,天寶三載安西軍繳獲過波斯商人的密信,用的是星辰定位法。
    "哐當",隔壁牢房傳來鐵器撞擊聲。劉禹錫趕緊把薄絹塞進草席,就見獄卒提著燈籠經過,光影在牆上投出猙獰的影子。他摸到懷裏的翡翠耳墜——這是今早從蘇小小遺物裏找到的,那姑娘前天吊死在獄中,死前一直攥著這耳墜念叨"安西"。
    耳墜突然"哢嗒"裂開,露出米粒大小的銅輪,輪緣刻著些歪扭的紋路。劉禹錫屏住呼吸,將銅輪對準薄絹上的北鬥圖,緩緩轉動。銅輪邊緣的粟特文與絹上血點重合時,竟拚出"太原軍器監"五個漢字!
    "老劉,放風了。"獄卒的木棍敲在鐵欄杆上。劉禹錫趕緊把銅輪藏進袖口,跟著隊伍挪到天井。春日的陽光刺得他眯起眼,就見那個總在牆角用石子刻字的啞巴囚犯,又在地上劃拉著什麽。
    那囚犯見劉禹錫看過來,突然抓起一把石子,在地上擺出三個歪歪扭扭的字:"太原危"。他枯瘦的手指在"太"字上反複摩挲,突然抓起劉禹錫的手,在他掌心刻了道橫線——那是"大"字的寫法。
    劉禹錫渾身一震。去年冬天,他在集賢院整理檔案時,曾見過一份天寶十年的軍報:太原軍器監上報,庫存硫磺莫名少了十噸。當時主管此事的,正是如今在範陽任職的崔乾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河古渡口的晨霧像團濕棉花,粘得人喘不過氣。回紇可汗的金刀劈斷第三輛糧車轅木時,戰馬突然發出哀鳴,前蹄踉蹌著跪倒在地。
    "渾邪!"可汗抱住愛馬的脖子,就見那畜生口鼻湧出白沫,腹部劇烈抽搐。親衛剖開馬腹,混著草屑的毒鹽簌簌掉落,在黃沙上燙出滋滋青煙——那鹽粒中央呈青黑色,正是範陽特有的"雪花鹽"。
    "唐狗!"可汗的金刀挑起車簾,卻見對麵渡口突然揚起煙塵。五十騎玄甲軍踏破薄霧,最前方的白馬之上,郭子儀抬手摘去兜鍪,銀須在風中飄得筆直。
    "可汗且慢動怒。"他揮手擲出個牛皮水囊,"某昨夜讓人從揚州鹽場毒井取了水,您不妨給戰馬試試。"
    可汗狐疑地接過水囊,灌進戰馬口中。片刻後,那馬突然打了個響鼻,抽搐漸漸平息。回紇軍陣中響起驚呼,可汗的臉色從鐵青轉為青白:"你們...自相殘殺?"
    郭子儀雙腿一夾馬腹,坐騎踏水而過淺灘:"範陽送來的毒鹽,某讓人在裏麵摻了甘草末。"他身後,朔方軍士兵推出三百架弩車,箭匣開合間閃過幽藍光芒,"至於這些弩箭,箭頭蘸的是毒鹽熬的晶——遇血即化,見肉封喉。"
    可汗手按刀柄的指節發白,目光掃過那些弩車:"你想怎樣?"
    "很簡單。"郭子儀從鞍袋裏掏出卷羊皮紙,"這是範陽節度使寫給您的密信,說要借道回紇,夾擊太原。"紙張在風中嘩啦作響,"若可汗肯與大唐聯手,某願以河西馬場三十匹汗血寶馬為聘。"
    回紇軍陣突然騷動,幾個部落首領交頭接耳。可汗盯著郭子儀腰間的金魚袋,突然仰天大笑:"好個郭令公!當年在靈武,你單騎見我時,可曾想過有今日?"他揮手命人收起金刀,"不過某有個條件——毒鹽之事,必須讓天下人知道是誰在搗鬼。"
    郭子儀勒轉馬頭,望著南岸漸漸散去的霧靄:"明日午時,某會讓揚州鹽工在運河邊演示製鹽。至於幕後黑手..."他嘴角揚起冷笑,"自然要留給長安的禦史們慢慢審。"
    揚州城的天還沒亮,鹽工張老三的銅鑼已敲得震天響。他赤著腳跑過青石板路,褲腿還沾著昨夜曬鹽時的鹽粒,每跑一步都簌簌掉落。
    "弟兄們!去城隍廟集合!"他的嗓子喊得發啞,想起三天前病死的小兒子——那孩子喝了官井的水,斷氣時嘴唇紫得像茄子。
    三千灶戶很快聚在城隍廟前,有人扛著曬鹽的木鏟,有人舉著劈柴的陌刀,將轉運使衙門圍得水泄不通。門樓上的私兵剛要放箭,就見人群後推出十架黑漆漆的水龍車,車身上貼著"揚州鹽幫"的紅紙條。
    "讓崔乾佑出來!"王老五的堂兄王大麻子舉起塊毒鹽,"老子們曬了一輩子鹽,竟要被他的毒鹽害死!"
    衙門大門"吱呀"開了條縫,崔乾佑的幕僚探出頭來:"爾等刁民,敢聚眾鬧事?信不信本官..."
    "放!"王老五的遺孀李嫂子大喊一聲。十架水龍同時噴出水柱,卻是棕紅色的濃醋——這是鹽幫秘傳的"破鹽術",專破官鹽中摻的雜物。
    驚呼聲中,官倉的鹽垛遇酸板結,表層鹽粒簌簌滑落,露出裏麵黑黢黢的鐵礦砂。人群頓時炸開了鍋,張老三抄起木鏟劈開另一垛鹽,裏麵竟埋著成箱的陌刀,刀鞘上赫然刻著"範陽軍器"字樣。
    "狗官拿鐵礦砂充鹽!"不知誰喊了一嗓子,憤怒的人群撞開府庫大門。堆積如山的鎧甲、弩機、火藥桶在晨光中泛著冷光,最上麵的軍旗一角掀開,露出"安"字繡紋——正是安祿山的私軍旗號。
    "清君側!誅國賊!"王大麻子舉起一麵軍旗,旗角掃過燭台,火苗"騰"地躥上帷幔。濃煙中,有人敲響了城樓上的警鍾,"當當"聲驚起群鴉,民變的火焰順著運河水,向上下遊迅速蔓延。
    當陳玄禮的金吾衛趕到時,漕運碼頭已飄起上百麵白幡,上麵用豬血寫著"還我清白誅滅範陽"。一個十四五歲的小鹽工站在船頭,手裏揮舞的不是兵器,而是根插著毒鹽塊的竹竿——那鹽塊中央,隱約能看到半截指甲蓋大小的狼毒草根。
    醉月樓的廢墟還在冒煙,焦木味混著脂粉香,熏得陳玄禮直皺眉。他用橫刀挑起半塊波斯地毯,底下露出塊青石板,縫隙裏滲著暗紅液體——蘇小小就是在這裏被燒死的,臨死前死死護著個鎏金匣。
    "大人,找到了!"親衛的刀尖戳進石板縫,撬起塊三尺見方的暗格。鎏金匣躺在裏麵,表麵刻著纏枝紋,鎖孔周圍有新鮮的撬痕,顯然蘇小小曾試圖打開它。
    陳玄禮用刀鞘敲開匣蓋,撲麵而來的血腥味讓他眯起眼。匣內躺著枚寸許高的玉璽,蟠龍紐缺了左角,底座用小篆刻著"天授萬象"四字。隨行的老宦官突然撲通跪下,額頭撞得青磚咚咚響:"這...這是武周偽璽!當年則天皇後廢中宗時,用的就是這方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玄禮的手指撫過缺角處,觸感粗糙——那是被利器砍過的痕跡。他突然想起上個月搜查王鉷書房時,見過一本《則天實錄》,扉頁上用朱砂批注:"垂拱四年,製受命寶,龍首微左傾"。眼前這玉璽的蟠龍,正是向左偏著腦袋。
    "公公可知,蘇小小為何拚死護著這東西?"他轉頭問老宦官,卻見對方臉色慘白,盯著玉璽底座發抖。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天授萬象"四字的筆畫間,竟刻著細小的粟特文,排列方式與盧弈今早呈上的範陽密信暗號一致。
    遠處突然傳來馬蹄聲,一個傳令兵滾鞍下馬,膝蓋在碎石上磕出血:"急報!太原府今早遭範陽軍突襲,守將李獻忠開城獻降!"
    陳玄禮猛地握緊玉璽,缺角處紮得掌心生疼。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密報,說太原軍器監的硫磺庫突然起火——現在看來,那不是意外,而是為了掩蓋轉移軍火的痕跡。再聯想到劉禹錫在獄中破譯的"太原危",還有郭子儀提到的範陽密信,這盤棋的脈絡漸漸清晰:
    二十年前,當武周偽璽重現江湖時,某個幕後黑手就開始布局。他們利用鹽鐵專營聚斂錢財,通過軍械走私擴充兵力,再用毒鹽挑起邊患,最後以"清君側"為名,妄圖複製武周代唐的舊事。而蘇小小、韓愈、王老五這些人,不過是棋盤上的棄子,用來掩蓋真正的野心。
    "備馬。"陳玄禮將玉璽揣進懷裏,橫刀在晨霧中劃出冷光,"通知郭子儀,立刻揮師太原。再派人去京兆府大牢,提審劉禹錫——某要聽聽,那個酸秀才到底還知道多少秘密。"
    當他翻身上馬時,廢墟中突然吹過一陣風,卷起半片燒焦的詩稿。陳玄禮瞥見上麵的字跡:"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那是楊炯的《從軍行》,墨跡未幹,仿佛預示著更大的風暴,正從範陽方向,向長安滾滾而來。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