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龍脈迷局
字數:4566 加入書籤
太極殿的金磚吸飽了百年龍氣,踩上去帶著微溫。顏真卿將偽璽殘片按在禦案上時,掌心蹭到塊暗褐色痕跡——那是去年吐蕃使者獻寶時潑的酥油茶,至今未擦淨。燭火在殘片斷口遊走,將"天授"二字映得扭曲,倒像是爬在玉上的兩條青斑蛇。
"陛下,這殘片裏的磁石..."他的手指叩了叩青玉,發出空響,"與潼關截獲的磁石車材質相同,皆出自範陽磁州。"
李琰的指尖停在蟠龍斷角處,鎏金護甲刮過玉麵,發出細碎聲響。這位剛登基的皇帝突然冷笑,目光轉向階下的楊國忠:"楊相國當年兼管少府監,負責重鑄宮廷玉器,對此物該很熟吧?"
楊國忠的紫袍繡著金線蟒紋,此刻卻皺得像團隔夜冷飯。他腰間的魚符牌晃得厲害,翡翠墜子"當啷"撞在禦案上:"陛下明鑒!臣確實奉旨修繕武周舊物,但這磁石..."
"報——!"殿外傳來金吾衛的喊聲,鐵靴在丹陛上敲出急響,"潼關守軍截獲二十輛輜車,車內全是磁石!押運者持有...持有東宮六率腰牌!"
"砰!"李琰拍案震得燭台歪斜,蠟油潑在《貞觀政要》扉頁。太子李亨慌忙跪下,蟒袍膝蓋處已磨得發白:"兒臣絕無此事!定是範陽賊子偽造腰牌..."
"夠了!"高力士突然開口,蒼老的聲音像塊浸了水的棉絮,"老奴今早翻了《太宗實錄》,貞觀十八年修驪山行宮時,挖出過九根青銅柱,柱身刻著"鎮龍鎖脈"四字..."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禦案後的《山河社稷圖》,"如今範陽大張旗鼓修祭壇,怕是要破我大唐龍脈。"
顏真卿猛地抬頭,想起劉禹錫在獄中提到的《括地誌》殘卷。他昨夜在鴻臚寺查過檔案,武德年間確實有術士進言,稱燕山為"華夏龍脈分支",需以磁石鎮之。
桑幹河的冰麵像麵破鏡子,裂縫裏滲著青黑色的毒鹽水。郭子儀的白馬踩碎最後一塊薄冰時,對岸回紇騎兵的鎖子甲正結著新霜,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放弩!"他的令旗揮得帶風,三百架弩車同時震顫。浸過毒鹽的箭簇破空而出,"噗"地紮進最前排胡騎的肩甲。中箭者發出慘叫,傷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潰爛,黑血順著甲縫往下淌,在冰麵上燙出滋滋白煙。
回紇可汗的金刀劈斷第二支箭,刀刃卻黏上層青黑物質。他驚覺這是揚州毒鹽的特性,剛要勒馬後退,上遊突然傳來山崩般的轟鳴——王老五帶著鹽工炸開了上遊冰壩。
"快跑!"胡騎中有人用粟特語大喊。泛黃的洪峰裹著冰塊、毒鹽塊、還有昨夜凍死的牲畜屍體,排山倒海般壓下來。冰麵承受不住衝擊,"哢嚓"聲此起彼伏,無數騎兵連人帶馬墜入毒水。
郭子儀舉起單筒望遠鏡——這是當年在安西繳獲的大食物件,鏡筒上還刻著波斯文。他看見回紇可汗在親衛簇擁下往東岸逃,馬鞍上掛著半幅範陽軍旗,狼頭繡紋被毒水浸得發皺。
"大帥,俘虜招了!"親兵押著個渾身濕透的胡兵過來,那人凍得嘴唇發紫,指著北方群山,"範陽...要在燕山...修祭壇,用磁石...斷龍脈..."
郭子儀的手指捏緊望遠鏡,鏡筒邊緣的齒痕硌得掌心生疼。他想起高仙芝生前說過,秦始皇曾在燕山用磁石築台,名曰"吸龍台",傳說能吸走地力。如今安祿山重修此台,怕是要借"龍脈轉移"的噱頭蠱惑人心。
京兆府地牢的蚊蟲比往日多了幾倍,劉禹錫用碎瓷片在牆上刻燕山地貌時,胳膊上已經被叮出十幾個包。啞巴斥候蹲在旁邊,用稻草擺出北鬥七星陣,每根草莖上都沾著地牢的黴灰。
"天寶三載,"他終於開口,嶺南口音裏混著安西軍的粗獷,"我們在蔥嶺剿匪,繳了卷龜茲古卷。上麵畫的祭壇,和這七星陣一模一樣。"他用稻草指著"天樞星"位置,"這兒要埋屬金之物,用來破地脈。"
劉禹錫的指甲掐進掌心,想起韓愈臨死前在他掌心畫的北鬥。他摸出懷裏的密碼輪,轉到"危宿"方位時,聽見牆磚裏傳來細微的"哢嗒"聲。
"幫我頂住門。"他對斥候說,同時用肩膀撞向牆麵。牆磚突然鬆動,露出個僅容一人通過的暗格,裏麵飄出股陳年老紙的黴味。
暗格裏躺著半卷《括地誌》,封皮上的"貞觀二十年"字樣已模糊不清。劉禹錫小心翼翼翻開,泛黃的紙頁上,魏征的批注赫然入目:"燕山有秦皇斷龍石,以磁石鎮之,可斷王氣轉移之虞。"他再往下看,瞳孔猛地收縮——配圖正是安祿山正在修建的七星祭壇!
"原來如此..."斥候的鐵鏈敲在磚牆上,"磁石屬金,燕山屬木,金克木,這是要斷大唐的木德王氣!"他突然抓住劉禹錫的手腕,"你瞧這祭壇紋路,和咱們在揚州沉船裏看見的磁石排列是不是一樣?"
劉禹錫渾身發冷。揚州運河的沉船底部,那些磁石確實擺成了北鬥形狀,而現在安祿山的祭壇,正是要將整個燕山化作"吸龍台",通過磁石陣列吸走地力,再借偽造的"祥瑞"宣稱"天命歸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揚州城外的蘆葦蕩在夜風裏沙沙作響,張老三的匕首抵著韓七爺的咽喉,能聞到這人嘴裏的酒氣和劣質煙油味。老漕梟的獨眼在月光下泛著賊光,瞟向河心那個不停旋轉的漩渦。
"說!鐵砂藏哪兒了?"張老三的袖口還沾著毒鹽,蹭在韓七爺脖子上,劃出道紅印。
"疼疼疼!"韓七爺趕緊擺手,"今夜子時,龍王廟前的第三棵柳樹下...不過你們得小心,那兒有..."
他話沒說完,遠處突然傳來犬吠。張老三抬頭望去,就見陳玄禮的金吾衛舉著火把,沿著河岸搜過來。李嫂子帶著鹽工從蘆葦叢裏鑽出來,手裏提著浸過醋的麻袋——那是用來破磁石的土法子。
"下水!"王老五的堂兄大喊一聲。三十個鹽工潛入水中,摸到沉船底部的鐵鏈時,都倒吸口涼氣——這些鐵鏈竟用磁石相連,組成巨大的北鬥圖案,船底還吸著成堆的孔雀石,正是範陽用來煉毒鹽的原料。
"撬開艙門!"張老三的刀插進木板縫,突然聽見水底傳來"嗡嗡"聲。他抬頭看向水麵,就見月光下,沉船突然劇烈震動,鐵鏈互相碰撞,發出金屬共鳴。
"不好!這是磁石陣啟動了!"李嫂子驚呼。話音未落,沉船突然爆炸,衝天的水柱裏夾雜著碎木片和孔雀石粉末。張老三被氣浪掀翻,在水裏掙紮時,看見一塊石碑從河底升起,上麵的"燕代之地,當出帝王"八字,竟與範陽祭壇的偽碑字跡一模一樣。
燕山主峰的積雪被火把映成血色,安祿山裹著狐裘站在祭壇中央,肥大的手指捏著塊磁石,看著工匠將它嵌入北鬥七星的"搖光"位。
"小心點!"史思明的鞭子抽在走神的工匠背上,"陛下要在子時祭天,誤了吉時砍頭!"
工匠們戰戰兢兢地調整磁石角度,突然有人驚呼:"紋路刻反了!搖光星該朝東南,這怎麽朝西北?"
"廢物!"安祿山抬腳踹翻工匠,磁石滾到祭壇邊緣,差點掉下去。他喘著粗氣看向史思明,卻見這人臉色慘白,盯著祭壇中央的凹槽。
"陛下,"史思明的聲音發抖,"這祭壇是按徐福海圖建的,可海圖上的北鬥...是倒影!"
安祿山猛然回頭,看向祭壇四周的青銅鼎。十二尊鼎身上的《禹貢》圖,竟與郭子儀繳獲的地圖方向完全相反——本該在東南的揚州,被標在了西北。
"不可能..."他喃喃自語,突然聽見地底傳來悶響,像是有什麽龐然大物在深處挪動。祭壇表麵出現裂痕,熱氣夾雜著硫磺味冒出來,新刻的"大燕"碑文"哢嗒"裂成兩半。
"報——!"山下傳來斥候的喊聲,"唐軍點燃烽火台,是...是太宗皇帝平突厥時用的三長兩短暗號!"
安祿山眼前一黑,差點栽倒。他想起去年冬天,一個雲遊道士曾對他說:"龍脈者,民心也。若以詭術奪之,必遭天譴。"此刻看著腳下裂開的祭壇,他終於明白,自己費盡心機造的"天命",不過是堆用磁石和岩石砌成的沙塔。
"殺!"他突然拔出腰間佩刀,砍向最近的工匠,"都怪你們這些廢物!壞了孤的大事!"刀刃落下時,祭壇突然劇烈傾斜,所有磁石同時發出尖嘯,在地動山搖中飛向天空。
遠處的烽火台上,王老五將最後一捆狼糞扔進火塘。三長兩短的狼煙升上夜空,那是當年李世民與李靖約定的勤王信號。他摸出懷裏的毒鹽塊,上麵還沾著兒子的血——這東西曾害死無數百姓,如今卻成了點燃大唐反擊的引子。
郭子儀在桑幹河畔望見狼煙,嘴角揚起冷笑。他轉頭對親兵說:"傳令下去,全軍開拔。讓安祿山好好看看,什麽才是真正的"龍脈"——不是磁石擺的破陣,而是這萬裏河山,和誓死保衛它的萬千子民。"
夜風卷著雪粒撲來,吹開他衣襟,露出裏麵半舊的明光鎧。鎧麵上"貞觀"二字的刻痕雖已模糊,卻在火光中隱隱發亮,如同不滅的星辰。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