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黃河血浪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祁連山口的風像灌了冰碴子,直往脖子裏鑽。李晟縮著脖子蹲在雪窩子裏,睫毛上結的冰碴子壓得眼皮發沉。他數著穀底移動的黑點,三百鐵鷂子的鎖子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像一群披著鐵皮的惡狼。
"趙大眼,把弩箭換毒鹽箭頭。"李晟壓低聲音,手在羊皮手套裏攥得發白。旁邊的老兵趙大眼往弓弦上掛箭,突然"哎喲"一聲——一支孔雀翎箭擦著他耳際釘進雪堆,翎毛上的金粉在白雪裏格外紮眼。
"狗日的盧家!"郭子儀啐了口帶冰碴的唾沫,把水囊重重摔在雪地上。這位老帥的鎧甲肩帶已經磨斷,用牛皮繩隨便係著,露出裏麵暗紅色的舊傷疤。"鹽工隊聽著!給陌刀抹醋!投石車換石灰罐,先砸馬!"
段秀實光著膀子衝進人群,古銅色的後背布滿刀疤,像張揉皺的牛皮。他抄起醋桶往陌刀上澆,褐色的醋液在刀身上滋滋冒煙,騰起的酸霧讓士兵們直皺眉頭。吐蕃鐵騎衝到百步之內時,王老五猛地拽動繩索,裝滿石灰的麻袋從崖頂滾落,在敵陣中炸開一片白茫茫的雲霧。
"殺!"李晟第一個躍出雪窩,陌刀劃破空氣的聲音像撕布。最前麵的戰馬被石灰迷了眼,前蹄騰空時,他的刀刃精準砍進馬腿關節,"哢嚓"聲混著馬的悲鳴,血漿噴得他滿臉都是。一個吐蕃百夫長舉著彎刀劈來,李晟側身避開,張老三趁機從馬腹下鑽出,毒鹽匕首捅進對方鎧甲縫隙,黑血頓時滲了出來。
戰場西北角突然傳來騷動,郭子儀轉頭望去,隻見一支冷箭擦著李晟頭盔飛過,釘在冰壁上的箭羽正是孔雀翎。"保護少將軍!"他怒吼著揮刀砍倒衝來的敵兵,餘光瞥見崖頂有個黑影一閃而過。
驪山地宮的冰壁上,水珠順著青銅鼎的雷紋往下淌,像流不完的眼淚。上官婉兒的手指停在鼎耳的凹槽處,指甲縫裏還沾著盧弈的毒血:"陛下,您看這凹槽,和梅妃的玉簪形狀是不是一樣?"
李琰的手懸在半空,猶豫片刻才解下貼身佩戴的羊脂玉簪。簪子插入凹槽的瞬間,鼎內傳來輕微的"哢噠"聲,仿佛千年機關終於轉動。阿史那雲舉著火把湊近,隻見鼎內壁刻著密密麻麻的粟特文,有些字跡已經被磨得模糊:"雙生非禍...河清則明..."
"河清?"婉兒突然劇烈咳嗽,靛藍色的血沫濺在冰麵上,像開了朵妖異的花。李琰伸手扶住她,掌心觸到她後背凸起的刀疤——那是三年前在洛陽,她為他擋下吐蕃刺客的一刀。
"報——!"陳玄禮的親兵連滾帶爬衝進地宮,身上的鎧甲還滴著運河的泥水,"揚州沉船裏找到蕭娘娘的鎏金耳璫,嵌在盧三郎屍首的眼窩裏!"
阿史那雲的狼牙鏈"嘩啦"纏住旁邊發抖的老太監,銀鏈倒刺劃破他衣領:"說!耳璫裏的磁石粉哪來的?"太監臉色慘白,褲襠濕了一片:"是...是韋妃娘娘給盧家的,她說...說能鎮住九鼎的地氣..."
揚州運河邊,腐臭味混著火油味熏得人睜不開眼。陳玄禮挽起褲腿,橫刀劈開纏住腳踝的水草,淤泥裏露出半截生鏽的鐵鏈。王老五突然從水裏冒出來,頭發上掛著水草:"大人!船底有鐵鏈連著炸藥,足足十幾箱!"
話音未落,對岸鬼麵將的箭樓裏傳來機械轉動的聲音。陳玄禮抬頭望去,隻見裹著蠱蟲的泥球被拍竿拋來,"砰"地砸在堤岸上,黑色的蟲群瞬間爬滿守軍的臉。張老三抱著石灰桶衝上去,蟲子鑽進他衣領,他卻咧嘴一笑:"龜兒子們,嚐嚐爺爺的石灰宴!"
石灰與蟲屍炸開綠色的煙霧,陳玄禮趁機大喊:"點火船!"十艘浸滿桐油的舊船被砍斷纜繩,順著水流撞向敵艦。火光衝天而起時,李晟帶著玄甲騎兵從側麵殺出,陌刀劈斷拍竿的木頭基座,碎片飛濺中,他挑飛了鬼麵將的頭盔。
"你到底是誰?!"陳玄禮的橫刀抵住對方咽喉,卻在看清那張臉時倒吸一口涼氣——整張臉布滿燒傷的疤痕,右耳缺了半隻,正是三年前在長安街上見過的盧家護院。
"想知道真皇子在哪?"那人咧嘴一笑,露出染血的牙齒,"就在你天天見的人身邊..."話未說完,他突然咬破藏在舌下的毒囊,身體抽搐著倒進運河。
太極殿內,吐蕃使者跪在金磚上,膝蓋磨出血痕。他捧著的金盤裏,孔雀翎圍著一卷羊皮紙,邊緣還沾著未幹的血:"讚普臨終前讓小人轉告大唐皇帝,真皇子在..."
"砰"的一聲,楊國忠突然栽倒在地,袖中掉出個鎏金耳璫。上官婉兒用銀簪挑起耳璫,隻見裏麵的磁石粉末簌簌掉落:"相國可知,蕭淑妃這耳璫是宇文愷特製,專門吸你袖中的磁粉毒針?"
殿門突然被撞開,段秀實渾身是血,手裏拎著個鎏金匣:"陛下!盧氏祠堂暗格裏找到的!"匣中是《氏族誌》殘頁,字跡雖舊卻清晰:"韋妃天寶元年購漠北女奴,此女肩有龍尾胎記,貌類蕭淑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琰的手指顫抖著扯開上官婉兒後領,淡青色的龍尾胎記蜿蜒在肩胛之間,形狀竟與《禹貢》地圖上的黃河源頭分毫不差。滿朝文武嘩然,殿外突然傳來傳旨官的高喊:"黃河清了!黃河清了!"
渾濁的黃河水此刻竟泛著碧色,郭子儀騎著白馬踏過淺灘,馬蹄濺起的水花清澈見底。對岸的吐蕃大營裏傳來陣陣騷動,狼旗被砍倒,新豎起的唐字旗下,論欽陵的首級掛在轅門上,眼珠圓睜,死不瞑目。
"郭伯伯快看!"李晟指著河麵。陽光下,水底隱約映出九尊青銅鼎的影子,鼎耳噴出的水霧在天空中形成模糊的地圖輪廓。李琰懷中的嬰兒突然咯咯笑起來,小手伸向黃河上遊的方向——那裏,正是上官婉兒肩頭胎記的位置。
阿史那雲縱馬衝入敵陣,狼牙鏈卷著吐蕃降表,銀鈴在風中作響:"論欽陵的部將反了!他們願歸順大唐!"她將酒囊甩給李琰,牛皮囊上係著草原的同心結,"三壇葡萄釀,換你大唐一個永不犯我草場的承諾!"
地動山搖中,長安城最後一道地裂縫緩緩合攏,裂縫裏滲出的金色泥漿漸漸凝固,像是大地愈合的傷疤。夕陽西下,段秀實站在潼關之巔,染血的陌刀插在城牆上,刀柄的紅綢被風吹得獵獵作響,像一麵永不褪色的戰旗。
李琰望著遠處的黃河,水清如鏡,倒映著天際的火燒雲。上官婉兒站在他身側,耳墜上的明珠輕輕晃動,映出她眼底複雜的神色。他想起今早太液池的白鵝突然齊鳴,水麵泛起的漣漪中,隱約浮現出蕭淑妃的臉——與婉兒竟有七分相似。
"陛下,"婉兒輕聲說,"河清了,可人心呢?"
李琰沒有回答,隻是握緊了腰間的傳國玉璽。他知道,盧家的陰謀雖暫時挫敗,但五姓七望的根係仍深植於大唐的骨髓。運河底下的炸藥、前隋的鎧甲、還有那神秘的雙生子傳說,都像埋在暗處的刀子,隨時可能再次出鞘。
而他,必須成為掌控這把刀的人。
夜幕降臨,黃河水依舊清澈,仿佛一場短暫的奇跡。李晟坐在岸邊,清洗陌刀上的血汙,刀光映出他年輕的臉龐。遠處,郭子儀正和段秀實說著什麽,偶爾傳來低沉的笑聲。阿史那雲騎著馬掠過,披風在身後揚起,像一隻展翅的鷹。
上官婉兒望著奔流的河水,手指輕輕撫過肩頭的胎記。她想起地宮石壁上的粟特文,"雙生非禍",或許命運早已寫下注腳。而她,無論是不是真皇子,都早已將自己的命與這亂世拴在了一起。
更夫的梆子聲從遠處傳來,驚起一群水鳥。李琰轉身走向皇宮,靴底踩過岸邊的碎石,發出細碎的聲響。他知道,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在朝堂,在市井,在每個人的心裏。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