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祭文
字數:6083 加入書籤
待劉賢富說完,陳嘉航便說道:“二舅,需要做什麽,你直接說,我一切照辦就是了!”
劉賢富點了點頭說道:“你小姑下祭的人隊伍)到了之後,不能立刻就來祭奠,他們隻能在路上等著,等著主人家去接,而這去接的人,隻能是你們本家的孝子去接!”
“那具體需要哪幾人去接呢?”陳嘉航問道。
劉賢富說道:“本家的孝子你和你妹妹,但是,你們兄妹二人恐怕忙不過來,到時候就叫上你大伯家的陳嘉禹和陳嘉斌兩兄弟吧!”
陳嘉航點了點頭,說道:“二舅,就按你安排的去做!”
但是,劉賢富畢竟是多年的老管事了,知道由於陳嘉航年輕,難免顧此失彼,辨不清事情的輕重緩節,便說道:“嘉航,為了保險起見,這個事現在就要落實好,小琪那裏倒是沒關係,但是,陳嘉禹和陳嘉斌那裏,你要親自去給他們說!”
頓了頓劉賢富又說道:“陳嘉禹和陳嘉斌這倆孩子倒是關係,就怕他們的爸爸王巧姐不願意,故意找茬!”
陳嘉航倒是沒有想到這一層,皺眉問道:“二舅,那我們該怎麽辦呢?
劉賢富說道:“這樣吧,你現在就去找陳嘉禹和陳嘉斌,給他們說清楚這件事,至於他們的父母那裏,我去說!咱們分頭行動!”
按照劉賢富的安排,陳嘉航找到陳嘉禹和陳嘉斌,給他們說了接姑姑家下祭人員的事情,陳嘉禹聽說要跪在地上迎接,有些打怵,朝錢的時候的經曆讓他有些害怕。
陳嘉禹臉色有些難看,猶豫著說道:“大哥,要一直跪在地上迎接,我可受不了,朝錢的時候,我跪得太久了,現在膝蓋都還是痛的。”
陳嘉航拍了拍陳嘉禹的肩膀,說道:“嘉禹,我理解你的顧慮,這跪在地上迎接確實不好受,我心裏也犯嘀咕呢。可你想想,咱們家就嘉斌、嘉琪,你我四人,我們不去迎接,誰去迎接,我們不能讓村裏人看咱們的笑話啊!”
陳嘉禹微微低下頭,似乎在猶豫,陳嘉航繼續說道:“而且這也是咱們這邊的規矩,大家都看著呢。要是咱們不按規矩來,別人會怎麽說?咱不能讓別人看咱們家的笑話,讓小姑也尷尬啊。咱們作為本家的孝子,就得把該盡的責任盡到。”
陳嘉禹知道,這件事是不能推掉的,便說道:“話是這麽說,可真要一直跪著,我心裏還是有點怕。”
陳嘉航笑了笑,說道:“嘉禹,別害怕,到時候我們都陪著你一起跪。咱們互相也能有個照應。再說了,時間也不會太長,很快就過去了”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陳嘉斌開口了:“哥,嘉航哥說得有道理。咱們是兄弟,不能在這時候掉鏈子。而且大家都去做的事,咱們要是不做,確實不合適。”
陳嘉禹看了看陳嘉斌,又看了看陳嘉航,歎了口氣說道:“行吧,你們都這麽說了,我也就不推脫了。那就按規矩辦,咱們一起去接小姑家下祭的人。”
陳嘉航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便一起等待著小姑家下祭隊伍到來的那一刻,準備以最誠摯的心意完成這場迎接儀式 。
同時,劉賢富找到王巧姐時,她正坐在院子裏擇菜。劉賢富直接找了一張凳子,在王巧姐的對麵坐下。
王巧姐知道,劉賢富的到來,肯定是為了陳嘉航家的事來的,準沒什麽好事,所以,態度比較冷漠。
劉賢富可不管她這些,說道:“他大嬸,在擇菜呀!”
王巧姐鼻孔“嗯”了一聲,算是答應了。
劉賢富說道:“他大嬸,看來今天很不開心嘛,是誰招惹你了!”
王巧姐眉頭一皺,半開玩笑的說道:“是你招惹我了!”
劉賢富哈哈一笑,說道:“不會是我來你家,你就不高興了吧!”
出於情麵,王巧姐隻能說道:“怎麽會,他二舅,你是客人,當然我是歡迎的!”
“巧姐啊,今天來找你有點事兒商量。嘉航小姑下祭的隊伍到了,按規矩得本家孝子去接,我想著讓嘉禹和嘉斌也去搭把手。” 劉賢富開門見山地說道。
王巧姐一聽,手裏的菜瞬間停了下來,臉色也沉了下去,沒好氣地說:“劉管事,這可不行。我家倆孩子平日裏幹活就累,哪經得起這折騰?跪地上迎接,多遭罪啊!萬一凍出個好歹來,誰負責?”
劉賢富不慌不忙,耐心解釋道:“巧姐,我理解你心疼孩子,哪個當媽的不心疼自己娃呢?可這是村裏多年的老規矩,咱不能壞了規矩不是?大庚在世的時候,對你們家也沒少照顧,現在他走了,孩子們去盡盡孝,也是應該的。”
王巧姐卻不以為然,哼了一聲說:“照顧歸照顧,可這也不是讓我兒子遭罪的理由。村裏那麽多本家的人,為啥非得找我家嘉禹和嘉斌?”
劉賢富微微皺眉,語氣嚴肅了幾分:“巧姐,這話可就不對了。嘉禹和嘉斌是正兒八經的本家孝子,這接下祭的事,他們躲不掉。要是因為你不同意,讓別人說你們家不懂事、沒規矩,傳到外麵去,對孩子們的名聲也不好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見王巧姐還是一臉不情願,劉賢富放緩了語氣,語重心長地說:“巧姐,你也知道,我在村裏當管事這麽多年,一直都是為大家著想。這次的事兒,我也是反複思量過的。孩子們去參與這個儀式,也是在積攢福報。以後他們在村裏行走,大家看他們這麽懂事守規矩,也會高看一眼。再說了,就跪那麽一會兒,能有多累?你就當是為了孩子們的將來,讓他們去,行不行?”
王巧姐沉默了好一會兒,心裏雖然還是有些不樂意,但劉賢富在村裏威望頗高,他說的話也確實有幾分道理。她歎了口氣,無奈地說:“唉,劉管事,看在你的麵子上,我就同意了。但你可得跟嘉禹他們說,要是太累了,就別硬撐著。”
劉賢富笑著點頭:“巧姐,你放心,我肯定交代好。你這通情達理的,以後有啥事兒,盡管找我!” 說完,劉賢富起身告辭,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他知道,這場祭祀的準備工作又順利推進了一步。
接近十一點,鄉間土路上揚起細碎的塵土,第一批前來祭奠的親朋好友陸續抵達。陳嘉航早已候在路口,經過這一段時間每天風裏來雨裏去,他的臉已經變成了古銅色,此刻在陽光下泛著汗珠,看上去很健康。
對麵走來一位五十歲上下的男人,陳嘉航便快步迎上去,手掌緊緊握住對方的手,熱絡的打著招呼,從褲兜掏出香煙,遞給對方一支,並熱情的讓對方到後麵去坐。
身後的老槐樹下,幫忙的嬸子們正踮腳往竹籃裏碼放供品,有冒著熱氣的小米粥,還有黃紙疊的元寶。
收賬的地方,李老師戴著老花眼鏡,鋼筆尖在紙頁上沙沙遊走,記錄著每一份禮金的數目。
忽然遠處傳來鞭炮聲,陳嘉航手搭涼棚望去,隻見小姑家的下祭隊伍正繞過村口的曬穀場,向這邊走了過來,他連忙轉身拍了拍蹲在地上捆紮草繩的堂弟陳嘉斌,說道:“快叫上嘉禹,咱們該去接人了。”陳嘉琪這時也趕了過來。
劉賢富正背著手指揮幾個年輕人擺放香案,見陳嘉航兄弟妹三人整肅衣襟,便沉聲叮囑:“等會兒跪下去別慌,等引路人撒完五穀再起身。嘉禹,你膝蓋要是撐不住就悄悄挪挪,別硬扛著。”
陳嘉航一一記在心裏,說完,他們便向前方走去,此時隊伍已行至丈前,排頭的引路人捧著銅盆,盆中燃著紙錢,騰起屢縷青煙,裹著草木灰撲在眾人臉上。
陳嘉航喉頭一緊,餘光瞥見陳嘉禹攥緊的拳頭在微微發抖,便不動聲色地往他身邊靠了靠,用肩膀替他擋住迎麵而來的風。
這個時候剛好是日頭最毒的時候,曬得人腦袋生疼,曬穀場上的麻雀撲棱著翅膀掠過香案,然後便飛向了遠方。
引路人神情肅穆,緊跟在引路人身後的,是小姑家的一眾孝子賢孫。他們個個身著白色的喪服,腰間係著粗麻製成的孝帶,臉上表情非常莊重。
小姑走在中間,被幾個婦人攙扶著,她頭發淩亂,眼神空洞,嘴裏還不時發出悲戚的哭聲,如同一把把銳利的刀,割在眾人的心尖上。陳嘉航看著小姑如此悲痛的模樣,眼眶不禁紅了起來,心中湧起一陣酸澀,小姑和父親的關係一直都很好,父親的離開,小姑非常的痛苦。
陳嘉航率先帶頭,帶著陳嘉琪、陳嘉斌和陳嘉禹,整齊地跪在地上。地麵的泥土有些冰冷,透過單薄的褲子,涼意迅速傳遍全身,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有絲毫的退縮。
陳嘉禹的膝蓋本就因為之前朝錢的經曆還隱隱作痛,此刻更是疼得厲害,但他此刻卻緊咬著牙關,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與塵土混合在一起,顯得狼狽又堅強。
陳嘉航用眼角的餘光看到陳嘉禹的模樣,心裏很是感動,暗暗在心裏為他加油打氣,同時悄悄調整了一下姿勢,讓自己能更好地給陳嘉禹一些支撐。
引路人來到他們麵前,停下腳步,開始不緊不慢的撒五穀。每一粒五穀都仿佛帶著特殊的意義,落在地上。
陳嘉航等人靜靜地跪在那裏,眼睛緊緊盯著引路人的一舉一動,大氣都不敢出。周圍的氣氛壓抑而凝重,除了小姑的抽泣聲和引路人撒五穀的聲音,聽不到其他任何聲響。
撒完五穀後,陳嘉航等人按照規矩,緩緩起身。陳嘉航走上前去,握住小姑的手,哽咽著聲音說道:“小姑,您一路辛苦了,請節哀。” 小姑看著陳嘉航,嘴唇顫抖著,想說些什麽,卻隻是又痛哭起來。陳嘉琪也走上前,抱住小姑,輕聲安慰著。陳嘉斌和陳嘉禹則站在一旁,呆呆的看著小姑。
在眾人的簇擁下,小姑家的下祭隊伍緩緩朝靈堂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白幡隨風飄動,發出 “簌簌” 的聲響,仿佛是逝者在訴說著什麽。
小姑請了一位很厲害的人念祭文。隻見此人一襲黑色長袍,手持祭文,緩緩踱步至靈堂前的桌案旁,身姿挺拔,神情莊重,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讓人信服的威嚴。周圍的嘈雜聲在他出現的那一刻,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瞬間按下靜音鍵,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輕輕展開祭文,微微仰頭,聲音低沉而有力地開始念誦。那聲音仿佛有一種特殊的魔力,穿透了每個人的心靈。起初,語調平緩,像是在講述著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將逝者生前的點點滴滴,那些平凡日子裏的溫暖瞬間、辛勤勞作的身影,一一展現在眾人眼前。
嗚呼吾兄,音容宛在,然陰陽兩隔,再難相見。憶兄生平,艱辛備嚐。幼年家貧,卻勤勉向學,雖未得登科入仕,然學識品德,皆為鄉鄰所讚。及長,成家立業,為撐起家庭重擔,風裏來,雨裏去,田間勞作,不辭辛苦;農閑時,更外出謀事,隻為多添幾兩銀錢,讓家人衣食無憂。
陳嘉航靜靜地站在一旁,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和父親相處的往昔,那些一起勞作、一起聊天的畫麵在腦海中不斷閃過,淚水再次模糊了他的雙眼。
隨著祭文的推進,念誦者的聲音漸漸激昂起來,抑揚頓挫間,情感愈發濃烈。
家中諸事,兄皆悉心操持。修房造屋,親力親為,一磚一瓦,皆凝心血;養育子女,言傳身教,教吾等為人處世之理,育吾等正直善良之性。嘉航幼時頑劣,常惹事端,兄未曾疾言厲色,而是耐心教導,引其走上正途;嘉琪年少體弱,兄關懷備至,尋醫問藥,不辭辛勞,隻為女兒能安康成長。嘉斌、嘉禹入學求知,父省吃儉用,供其學費,望兒輩能學有所成,出人頭地。
他念到陳大庚為家庭無私奉獻、在困難麵前不屈不撓的過往時,陳嘉斌和陳嘉琪的胸膛也跟著微微起伏,心中湧起對這位逝去父親的無限敬意和深深懷念。
喜歡羽念春時好請大家收藏:()羽念春時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