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喪葬表演團

字數:5722   加入書籤

A+A-


    靈堂前已經圍滿了人,裏三層外三層的。
    念祭文的人繼續訴說著逝者對晚輩的疼愛與期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狠狠地敲在眾人的心坎上。
    你為人正直,鄰裏紛爭常請你調解,你秉公直言,眾人皆服;村中老弱有難,你主動幫扶,從未求回報。
    誰料病魔無情,自己臥病,家中老小日夜憂心。即便病痛纏身,你仍強撐笑顏,叮囑子女‘莫要爭吵,好好過日子’。如今生死相隔,再不能聽你教誨,望兄在天有靈,安息長眠。後輩定當謹記你的教誨,守望相助,光耀門楣。伏惟尚饗!”
    此時,陳大梅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放聲大哭起來,周圍的親人們也紛紛跟著落淚,哭聲顯得格外的悲涼,氣氛悲傷到了極點。
    祭文念完後,現場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隻有小姑的抽噎聲還在斷斷續續地響起。過了好一會兒,人群才開始慢慢有了動靜,大家紛紛上前安慰小姑和陳家的孩子們。陳嘉航深吸一口氣,強忍著悲痛,向念祭文的人道謝。
    這場祭文不僅僅是對陳大庚的緬懷,更是一次家族情感的凝聚,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親情的珍貴和家族傳承的重要。
    念完祭文後,劉賢富便安排陳大梅家的下祭隊伍去坐席。
    村裏幫忙的人熱情地引著他們前往早已搭好的露天席棚。席棚裏,八仙桌上已經擺滿了熱氣騰騰的菜肴。
    大碗的紅燒肉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油光;清蒸魚躺在盤中,身上鋪著翠綠的蔥段和金黃的薑片,散發著陣陣鮮香;還有那一大缽燉得軟爛的排骨,濃鬱的湯汁冒著香氣,光是聞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在這些菜肴之中,有一道豆花格外引人注目。豆花盛在白瓷大碗裏,白白嫩嫩的,顫顫巍巍,宛如剛剛凝結的雲朵,又似羊脂玉雕琢而成,細膩得沒有一絲瑕疵。
    在白瓷碗的旁邊,有一個小碗專為豆花準備的蘸料,極為吸睛。
    這蘸料的底色是一層精心調製的紅油,紅得透亮,仿若上好的紅寶石研磨出的汁液,在光線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紅油質地醇厚,卻並不黏稠,油珠圓潤飽滿,肆意地在碟中滾動,每一次的滑動都帶出一縷勾人的香辣氣息,瞬間就能刺激到人的嗅覺神經,引得人直咽口水。
    湊近仔細瞧,這紅油裏還藏著不少 “寶藏”。細碎的蔥花星星點點地散布其中,翠綠的色澤為整碟蘸料添了幾分清新,宛如春日裏破土而出的嫩苗,給濃鬱的香辣味注入了一絲自然的清爽。炸得金黃的花生米散落各處,它們顆顆飽滿,咬上一口,“嘎吱” 作響,那股醇厚的堅果香與紅油的香辣巧妙融合,豐富了口感層次。還有脆香的榨菜丁,它們或方或長,有著恰到好處的嚼勁,在口中咀嚼時,榨菜獨有的鹹香和爽脆為蘸料帶來別樣的風味,與紅油、蔥花、花欲米相互映襯,共同構成了這碟讓人欲罷不能的豆花蘸料 。
    夾起一塊豆花,往蘸料裏一蘸,豆花裹上紅油,再沾上花生米的香脆、榨菜丁的爽口和蔥花的清香,光是看著,就讓人食欲大增。
    下祭隊伍的人們緩緩走向各自的座位,人們還帶著祭文帶來的悲傷情緒,還沉浸在悲痛之中,眼神裏滿是哀傷。
    然而,當眾人的目光落在桌上那碗豆花和旁邊精心調製的蘸料時,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那白花花、顫巍巍的豆花,搭配著色澤誘人的蘸料,散發出的香氣鑽進每個人的鼻腔,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驅散了一些籠罩在心頭的陰霾。
    一位頭發花白五十多歲的男人,剛剛還沉浸在對逝者的追思中默默傷感,此時也不禁被豆花吸引,他微微探身,盯著那碟蘸料,眼中的悲傷漸漸被期待取代。幾個年輕人更是按捺不住,原本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彼此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驚喜。
    有人率先用筷子輕輕夾起一塊豆花,小心翼翼地在蘸料裏滾動,讓豆花均勻地裹滿紅油、沾上細碎的蔥花、金黃的花生米和脆香的榨菜丁。放入口中的瞬間,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原本低落的情緒一掃而空,含糊不清地說著:“這味道,太絕了!”
    這一聲讚歎仿佛是個信號,其他人也紛紛動起筷子。一時間,餐桌上響起此起彼伏的讚歎聲和碗筷碰撞聲。大家大口大口地吃著,每一口都充滿了對這美味豆花的喜愛。剛才還被悲傷氣氛籠罩的人們,此刻因為這道美味的豆花變得興奮起來,食欲大增。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他們心中的哀傷似乎也得到了些許慰藉。
    在青山村方圓百裏的村寨,吃豆花是喪事中別具一格的特色。在這片土地上,人們戲稱把人去世了說成 “吃豆花飯了”。這背後並非對逝者的不尊重,而是飽含著對生死的質樸理解與對生活的堅韌態度。
    對於本地的人來說,這豆花承載的不僅僅是美食的意義,更是與生死大事緊密相連的特殊符號。一位三十多歲的女人,眼中還留著剛剛祭文引發的淚花,她輕輕夾起一塊裹滿蘸料的豆花,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吃著吃著,她的思緒飄遠,想起了剛去世不久的父親。以往每一次參加這樣的喪事,都會有這道豆花,它就像是一種無聲的陪伴,見證著生命的離去與家族的延續。在她心裏,“吃豆花飯了”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平淡,卻飽含著對親人的緬懷和對生者的慰藉。每一次吃豆花,都是在和過去告別,也是在提醒著大家,生活還要繼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嘉航領著陳嘉斌和陳嘉禹,穿梭在人群中,不斷招呼著:“大家都別客氣,多吃點,照顧不周的地方還請海涵。”
    陳大梅被幾位婦女攙扶著走到主桌坐下,她的眼睛紅腫,神情依舊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隻是機械地被人安排著。身旁的婦女們一邊輕聲安慰,一邊往她碗裏夾菜,勸道:“大梅啊,吃點東西吧,別把身子餓壞了。” 陳大梅微微點頭,卻隻是勉強拿起筷子,輕輕撥弄著碗裏的飯菜,實在是沒有什麽胃口。
    其他下祭的人也都陸續入座,一開始,席上的氛圍有些壓抑,大家隻是默默吃著飯,偶爾低聲交談幾句。隨著時間推移,或許是熱乎的飯菜暖了身子,又或許是感受到了陳家眾人的誠意,氣氛逐漸有了些變化。有人開始回憶起陳大庚生前的趣事,輕聲的笑聲夾雜在碗筷碰撞聲中響起。
    “大庚叔以前啊,幫我家修屋頂,那技術叫一個嫻熟,還分文不收,真是個熱心腸的好人。” 一個年輕人感慨地說道。
    “是啊,有一次我家孩子調皮搗蛋,大庚叔還耐心地教導,比我這個當爹的都有辦法。” 另一個中年人附和著。
    這些回憶的話語,讓大家對逝者的思念愈發濃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原本沉重的氛圍。陳嘉航聽著這些話,心中滿是溫暖,他知道父親的善良和熱心被大家記在心裏,這也是父親留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場特殊的宴席中,親情和鄰裏情交織在一起,愈發深厚,仿佛在告訴人們,即便親人離去,但愛與溫暖永遠不會消失 。
    吃完飯後,陳大梅家的下祭隊伍在眾人的引導下,朝著特定的火堂走去。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鄉間的小道上,人們的身影在暮色中顯得有些模糊。
    火堂位於一處寬敞的空地上,巨大的篝火正熊熊燃燒著,火苗躥得老高,照亮了周圍的一片地方。火焰在風中肆意舞動,發出 “劈裏啪啦” 的聲響,火星子不斷往上冒,仿佛要衝破黑暗,與天上的星星匯合。
    下祭隊伍的人們陸續圍坐在火堂四周,火光照映在他們臉上,忽明忽暗,映照出每個人複雜的神情。剛剛的用餐讓大家的身體暖和了些,可此刻,麵對這熊熊燃燒的篝火,心中又湧起了別樣的情緒。
    陳大梅被扶到了靠近火堂的位置坐下,她雙眼依舊紅腫,呆呆地望著火焰,似乎在火焰中看到了哥哥的麵容。火堂的熱氣撲麵而來,可她卻感覺心裏依舊空落落的。周圍的人們偶爾輕聲交談幾句,聲音在火焰的呼嘯聲中顯得有些微弱。
    “這火堂啊,隻要是下祭,必須得有,看著這火,心裏就沒那麽怕了。” 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感慨地說道。
    在本地的喪葬風俗裏,火堂有著特殊的寓意,它象征著溫暖與守護,能為逝者照亮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路,也能給生者帶來慰藉和力量。
    年輕人則好奇地盯著火焰,時不時撿起一根小樹枝,伸到火裏去,看著樹枝被點燃,然後迅速抽回手。他們雖然對這種喪葬風俗早已習以為常,但每次身處其中,仍會被這神秘而莊重的氛圍所感染。
    陳嘉航在人群中穿梭著,給大家遞上茶水。他看著圍坐在火堂邊的眾人,心中感慨萬千。這場喪事讓他深刻體會到了親人和鄰居們的凝聚力,也明白了這些傳統風俗對於大家的重要性。火堂的火焰越燒越旺,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也仿佛將大家的心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所有人都在這團火焰的陪伴下,共同緬懷逝者,感受著親情與家族的力量,默默度過這個悲傷而又莊重的夜晚。
    正當眾人沉浸在火堂帶來的複雜情緒中時,一陣悠揚卻又帶著絲絲哀傷的嗩呐聲遠遠傳來。聲音如泣如訴,像是在訴說著逝者未盡的心願,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陳大梅請的喪葬樂隊來了。
    隻見走在最前麵的是兩位吹嗩呐的師傅,他們臉頰鼓起,腮幫子隨著吹奏的節奏一收一鼓。嗩呐發出的聲音時而高亢激昂,如悲風怒號,仿佛要衝破這黑夜的寂靜;時而低沉婉轉,似低聲吟泣,讓人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他們身著黑色的傳統服飾,腰間係著紅色的綢帶,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肅穆。
    緊跟其後的是拉二胡的樂手,他端坐在椅子上,被人緩緩抬著前行。他微微眯著眼,身體隨著旋律輕輕晃動,手中的琴弓在琴弦上熟練地推拉。二胡那獨特的音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與嗩呐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編織出一張悲傷的網,將眾人籠罩其中。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他心底流淌出來的,飽含著對逝者的追思。
    打大鼓的師傅們步伐沉穩,手中的鼓槌有節奏地敲擊著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沉悶的鼓聲如同重錘敲擊著大地,也敲擊著人們的心靈。鼓聲震得空氣都微微顫抖,給這哀傷的氛圍增添了幾分莊重和肅穆。他們的額頭布滿了汗珠,卻絲毫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專注地沉浸在演奏之中。
    除了這些傳統的喪葬樂器演奏者,隊伍裏還有幾位準備才藝表演的人。其中一位豔麗、畫著濃妝的女子,拿著無線話筒,開始報幕。
    隨著豔麗且畫著濃妝的女子報幕完畢,三位穿著暴露的女子走上臨時搭建的場地。她們身著緊身短裙,裙擺短得幾乎遮不住關鍵部位,領口開得極低,一舉一動都毫不掩飾地展示著性感。她們的妝容同樣濃烈,誇張的眼影、鮮豔的口紅,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有些刺眼。
    暴躁的音樂響起,她們開始舞動起來,動作極盡搔首弄姿之能事。扭腰擺臀間,刻意展現出撩人的姿態,眼神肆意地掃過台下的眾人,帶著一種別樣的誘惑。周圍頓時圍滿了人群,不時發出一陣哄笑聲,三個女子也更加賣力的表演著。
    然而,在不遠的長凳上,幾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忍不住小聲嘀咕起來:“這都什麽呀,在大庚的喪禮上弄這些,太不像話了。” “就是,喪事該有喪事的樣子,怎麽能搞這種東西。”
    大多數的年輕人,雖然表麵上有些不好意思地別過頭,但眼神還是會時不時地飄向舞台,偷偷打量著。孩子們則被家長趕緊捂住眼睛,不讓他們看到這樣的場景。陳大梅原本沉浸在悲痛中的臉上,此刻也閃過一絲慍怒,她強撐著身子想要站起來製止,卻被身旁的人趕緊扶住。
    喜歡羽念春時好請大家收藏:()羽念春時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