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泄密

字數:4412   加入書籤

A+A-


    不過此人比自己大五六歲呢,應該早就中舉人了吧。
    誰料程佑安卻告訴他:
    “還真沒有,孟舟行本來應是三年前參加鄉試的,若無意外,他早該中榜了。
    可三年前,就在鄉試開考的前幾天。
    他好好的走在大街上,硬是被憑空而落的花瓶砸到了頭。
    險些命都丟了,鄉試自然也沒去考。
    後來休養了大半年才恢複過來。
    有了他這個前車之鑒,現如今那些酒樓二層窗台都不擺花瓶了。”
    衛辭聞言頓時有些陰謀論,他覺得孟舟行被花瓶砸到頭可能不是真的意外。
    果然,程佑安接著又道:
    “其實不止是孟舟行,那年不少有名的學子都遭到了意外沒能參加鄉試。
    現如今全跟咱們擠一塊來了,今年的鄉試可是真的腥風血雨。
    這都怪那些不思努力讀書,專想著歪門邪道的鼠輩,敗壞我輩讀書人的名聲不說。
    還害得我要跟那麽多天之驕子一同參加鄉試,真是豈有此理!
    聽說今年那些人又想舊技重施,有學子到郊外道觀拜文昌帝君,都被人從山上推下來了。
    還有學子在聚會中吃了不幹淨的東西,現在還起不來床呢。
    這眼看離鄉試開考沒幾天了,這幾個中招的學子恐怕又要再等三年了。”
    程佑安的話倒是讓衛辭眼睛一亮。
    他本來還想著若是不參加今年的鄉試應該找什麽借口。
    畢竟他都千裏迢迢從江南回來了,若是不參加鄉試,而後麵鄉試又出了問題,那他這行為不也引人懷疑嗎?
    現在程佑安的話,倒是給他提供了新的思路。
    若是他確定不參加鄉試後,裝作被人害了中招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接著衛辭自己也去街上轉了轉。
    為免像孟舟行一樣被人砸頭,他特意避開酒樓茶樓這種地方。
    可能是害人的招數已經被眾人熟知,一些鼠輩不敢再輕舉妄動,衛辭倒是沒遇到什麽危險。
    但他在書店轉悠時卻被人盯上了,衛辭剛從書店出來。
    一個賊眉鼠眼,舉止可疑的人就在人少的地方攔住了他,還詢問他可是今年鄉試的考生。
    衛辭自然已經報了名,鄉試去不去他雖還沒想好。
    但名字該報還是要報,省的被人看出貓膩。
    攔住衛辭的人在得知衛辭是今年鄉試的考生後。
    當即就神秘兮兮的告訴衛辭,他有今年鄉試考題的真題。
    還問衛辭要不要買,兩千兩一份,不是真題包退錢。
    衛辭聞言都驚呆了,第一反應是這算是古代科舉詐騙吧。
    前世他曾聽一些報考律師證,會計證的同學說過。
    每年考這些證書前都會接到詐騙電話,說是有真題,兩千塊一門。
    還真有不少人被騙,關鍵是騙了他們也不敢報警。
    一是沒達到詐騙立案金額,二是張不開口跟警察說這些。
    衛辭沒想到古代也有,還敢這麽堂而皇之的在大街上找學子交易。
    要知道科舉舞弊可是掉腦袋的事,還真有人要錢不要命啊。
    衛辭忍不住詢問此人:
    “你知道科舉舞弊是要掉腦袋的嗎?”
    沒想到此人卻一臉理所當然的回答:
    “所以啊,我這收你兩千兩也不算貴,畢竟我可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在幫你。
    要知道一旦你考中舉人,就有機會當官老爺了。
    到時候這兩千兩還不是十天半個月就掙回來了。”
    衛辭聞言還真是無言以對,他當即拒絕道:
    “你找別人吧,我沒興趣。”
    誰知那人一看他要走還急了,連忙從袖子中抽出一張白紙拿給衛辭看:
    “公子別走啊,你走了我保你會後悔的。
    你先看看這題,我保證你在考場上看到的題跟這一模一樣。”
    那人拿著手中的白紙往衛辭眼前放,衛辭想不看都不行。
    他瞥到白紙上寫著,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這句話出自論語的述而篇第七。
    意思是孔子同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別人唱的很好,必定讓他再唱一遍,然後自己跟著唱。
    如果衛辭在考場上看到這道題,那他就要先破題,破題就是整篇文章的總結。
    比如我們用“以善歌為鑒,論君子之學與從善之道”來破題。
    首先是要肯定孔子麵對優秀事物的學習態度,用善歌之喻,突出學習與借鑒的重要性。
    孔子聽到好聽的歌聲,去聆聽,去品味,去學習。
    那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好的知識,也要學習孔子的這種態度,反複鑽研,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其中精髓。
    其次就要更進一步寫“合之”。
    遇到了好的知識,我們不能隻知道學習模仿,還要在模仿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創新。
    再後要從自身往家國方麵進行延申,比如孔子的這種學子態度,正是他倡導“君子所學”的體現。
    而君子所學不止是知識,還可以是道德修養,人格完善的追求。
    這種追求正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最後就要上價值,寫孔子這句話不僅是個人成長的需要,也是國家進步繁榮的基石。
    如果每個人都能秉持君子所學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道德修養,那就是在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這樣來一篇策論就形成了,不過這種考題是最基礎的,放在鄉試中就是送分題。
    真正能體現鄉試難度的還是截搭題。
    所謂截搭題就是將兩句不同的話,各自截下來一半搭到一起。
    比如君夫人陽貨欲,乍一看十分香豔,但其實君夫人出自論語季氏。
    原文是:“異邦之人亦曰君夫人”。
    意思是異邦人也稱她為君夫人。
    君夫人是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正妻的稱呼。
    這一稱呼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禮製和等級觀念。
    而陽貨欲則出自論語陽貨第十七的第一句。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這裏“陽貨”是一個人名,他想要見孔子,但孔子沒有見他。
    將這兩句搭到一起,看上去驢頭不對馬嘴,還讓人想入非非。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