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募捐

字數:8771   加入書籤

A+A-


    與秦妙清說完話後,衛辭立刻告辭。
    一出茶館他就忍不住思索了起來,今日秦妙清這事做的沒頭沒尾,讓衛辭一時有些琢磨不透。
    若是她是真的一片善心想要幫助荊州百姓所以大方捐糧,衛辭還真有點不信。
    就連她托衛辭處置什麽她在荊州的糧食。
    衛辭都覺得她不是真心想要讓自己來辦。
    不然她又怎會這麽輕易被自己說服。
    但她今天這一手衛辭的確又沒看透她到底想幹什麽。
    由於雙方思維的差異,衛辭完全想不到這世上會有人無聊到演場戲隻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善良。
    不過衛辭雖然搞不懂秦妙清的想法,但有一點他是看懂了的。
    那就是秦妙清想在四皇子或自己麵前,捐一批糧食給荊州的百姓。
    對比,衛辭完全不覺得秦妙清是真的想做好事,所以捐糧。
    不是衛辭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而是荊州賑災這個事,之前已經來過一次了。
    幾個月前太子前往荊州賑災,秦妙清若是真可憐荊州百姓,那時為何無動於衷?
    怎麽不見她跑到太子麵前捐糧?
    太子在朝中勢大,秦妙清卻真有善心,她完全可以找太子。
    不僅能幫助荊州百姓,還能在太子麵前刷好感度,這明明是一舉兩得事。
    除非她提前知曉太子會侵吞賑災款。
    可就算她提前知曉此事,之前太子賑災她不捐糧食,如今四皇子賑災反倒開始捐,她為何不怕得罪太子呢?
    衛辭隻能猜測,她心中知道太子很快就要倒台。
    所以哪怕太子眼下看來再如日中天,她也絲毫不把太子放在眼裏,甚至會下意識忽略她。
    忽略太子,卻要向四皇子示好。
    再加上她之前下意識提醒娘親,避著四皇子妃的生意,不要得罪四皇子妃。
    如今衛辭幾乎可以八成確定,秦妙清認為四皇子將來貴不可言!
    所以,四皇子真的會是那條真龍嗎?衛辭一邊思索一邊回家。
    衛辭這種人很難全心全意的相信別人,他隻相信自己的判斷。
    哪怕秦妙清的所作所為近乎明著告訴他,四皇子前途不可限量。
    衛辭還是會通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觀察,自己的判斷做事。
    秦妙清的所作所為,在他這裏隻具有參考價值。
    衛辭回到家裏發現爾雅與何琇瑩已經給他收拾好了行李。
    衛辭在家中又待了一天,第二天就踏上了前往荊州的路程。
    衛辭離開家以後,京中的日子倒也平和。
    何琇瑩出了孝期,也能出門應酬了,爾雅頓覺壓力輕了點。
    就是她每每出門,稍不留意就會遇到秦妙清。
    每次見到她,爾雅也都笑著跟她說話,依舊一副很喜歡她的模樣。
    秦妙清有時候是真的看不懂,衛辭的母親明明表現的很喜歡她。
    為什麽從來沒考慮過讓自己做她的兒媳婦,她比何琇瑩差哪了?
    論出身,論相貌,論對衛辭的心,秦妙清都覺得自己遠遠強於何琇瑩。
    憑什麽最後嫁給衛辭的卻是何琇瑩!
    殊不知,爾雅心中也在納悶,為什麽秦妙清還常纏著她?
    衛辭都成親了,為什麽她還不死心?
    就算她再瘋,靖南王府又不會瘋,她跟衛辭根本就不可能。
    靖南王再怎麽說也不會把閨女嫁給一個六品小官,哪怕是庶女!
    尤其是衛辭現在已經成婚了,她和衛辭就更不可能了,這個秦妙清究竟在想什麽?
    還有靖南王妃,為何到現在都沒有給秦妙清定下人家?還能讓她一個未出閣的女子經常出門。
    整的爾雅現在都不喜歡出門閑逛了,就怕遇到秦妙清要演戲。
    與秦妙清又演了一場戲後,爾雅找借口離開,去了長隆街道。
    說起來還是托秦妙清的福,自從她提過一次長隆街道後,爾雅就在這裏買了兩個店鋪。
    一個跟王夫人合開綢緞莊,一個租了出來。
    本來這條街道的人流量倒也說不上多好。
    直到前段時間,長隆街道上中央的地方有一座茶樓。
    茶樓的主人別出心裁,請來一位十分漂亮的琵琶女。
    那女子色藝雙絕,聲名遠揚,引得茶樓人流如織,整條街道的商戶都跟著受益。
    爾雅與王夫人的綢緞莊也跟著賺了不少。
    最近爾雅和王夫人也愛到這條街上多走動。
    查完店鋪,爾雅轉頭就去了生意極好的茶樓,她也來聽曲。
    真別說,琵琶女的琵琶還真有點功夫,連爾雅這種不懂琵琶的人都聽的十分入神。
    人也長的十分漂亮,哪怕放到現在都能去混娛樂圈。
    爾雅慢悠悠聽她彈完一曲,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正準備離開。
    不曾想那琵琶女彈完琵琶,站起身朝聽曲的客人行了一禮後,突然開口說話了,她朗聲道
    “諸位貴客,想必大家也都聽說了今年荊州大旱的消息。
    如今的荊州赤地千裏,田土皸裂,莊稼顆粒無收,昔日沃野,如今滿目荒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啼饑號寒,甚至易子而食,慘狀令人不忍直視。
    小女正是荊州人氏,從荊州逃難到京城,幸得悅來茶樓掌櫃的收留。
    讓我在此賣唱過活,今日我尚且還有一口飯吃。
    可荊州無數百姓隻能吃土吃泥,甚至活活餓死。
    小女心有不忍,想為家鄉盡一份綿薄之力,卻無奈人微力薄。
    隻能求諸位貴客可憐可憐荊州的百姓,望大家慷慨解囊,捐出部分錢糧給荊州。
    悅來茶樓的老板願意無償將諸位的捐贈派馬車送到荊州百姓手中。
    小女相信此舉必能拯救無數百姓的生命,亦可彰顯諸位的仁善之心。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還請大家發發慈悲之心,小女在此拜謝可。”
    說完琵琶當眾下跪,向眾人磕了個頭。
    她口才不錯,咬字清晰,說話時雙眼含淚,眉頭輕皺。
    美人垂淚,最能惹人憐惜,更何況她一番話不為自己,句句隻為荊州受災的百姓說話。
    一時間倒也叫眾人又愛又憐,許多人都被她說的紛紛要慷慨解囊。
    爾雅沒想到古代也有這樣的當眾募捐,她還挺稀奇。
    等那琵琶女說完募捐的說辭後,悅來茶樓的掌櫃也站了出來。
    說了一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漂亮話。
    然後主動掏出五百兩銀票,表示這是他悅來茶樓捐給荊州的銀錢。
    待今日募捐完畢,就將所有錢財換成糧食送往荊州。
    並且他還表示募捐僅代表著一份心意,捐多捐少不重要,有這份心就是最好的。
    悅來茶樓這一手十分漂亮,看到茶樓的老板如此有誠意,眾人也都被帶動,大家都開始掏錢。
    因為衛辭如在荊州賑災的緣故,爾雅本就對荊州的事比較上心。
    所以她也拿出了二十兩銀子捐了。
    募捐結束後,悅來茶樓的老板說了一堆感謝的話。
    對於沒有捐錢的客戶他也不多說什麽,捐款本就不能強製。
    但對於捐款的客戶,無論捐多捐少,他都送了一壺茉莉花茶,一視同仁。
    悅來茶樓為荊州募捐的事很快傳揚了出去。
    眾人都感歎悅來茶樓的掌櫃有善心,對於千裏之外的荊州也願伸手幫忙。
    從這以後悅來茶樓的名聲更大了,生意也更加紅火。
    與此同時,遠在荊州的衛辭正在荊州監督官員實行以工代賑。
    荊州遲遲不下雨,隻靠朝廷接濟,多少糧食也不夠吃。
    衛辭與四皇子來到此地後,先是嚴查了貪官。
    然後每天將災民安排去挖溝渠,引水源灌溉土地。
    災民隻要好好幹活,不僅每天管飯,還有微薄的銅錢拿。
    百姓們有了飯吃,又有錢掙,本來人心惶惶的荊州,瞬間安定了下來。
    接著衛辭又命人在民間散播,四皇子不打算追究出於無奈,快要餓死,被迫成為反賊的百姓。
    許多為了活下來,不得已做了反賊的百姓。
    在看到朝廷賑災糧下來,百姓有了吃的,還能去給官府挖溝渠賺錢。
    頓時沒有了造反的心思,隻是他們怕被朝廷清算,所以不敢離開。
    現在又聽說隻要他們棄惡從善,四皇子不追究他們的罪名,立刻放下武器,偷偷跑回了老家。
    擔驚受怕幾日,眼見真的沒人來抓他們,頓時都鬆了一口氣。
    荊州的亂象很快被安撫下來,根本沒用到軍隊出手。
    四皇子等人又在荊州待了一段時間,等他離開荊州那一天,不知怎的,天空竟飄起了細雨絲。
    雖然這雨絲不大,但也足以讓百姓們奮興起來。
    荊州已經有差不多一年沒下過雨了,偏偏在四皇子離開這一天下,這是老天都感動了。
    此次荊州賑災,百姓本就對四皇子印象極好,現在更是對他奉若神明。
    從此以後,荊州的百姓都堅定的認為四皇子乃是天命所歸,受上天偏愛。
    比起什麽貪汙他們賑災款的太子,四皇子才配當這大周的君王!
    就這樣,荊州成為了四皇子最忠誠的擁護。
    回京以後,皇上更是龍顏大悅,四皇子此次賑災辦的漂亮。
    皇上直接封四皇子為安郡王,從此以後四皇子也是正經的王爺了。
    另外此次前去賑災的官員全都官升一級。
    衛辭由從六品翰林修撰,成了正六品翰林侍讀。
    從此以後,他也有資格在禦前行走侍奉。
    無論怎麽說升官都是一件好事,衛辭剛進去翰林院不到兩年就官升一級。
    還是用這種大家都無可挑剔的方法升職。
    翰林院的眾人也沒想到此次荊州賑災,四皇子還真能做的這麽漂亮。
    大家都避之不及的一件事,最後居然完美解決,去的人都跟著吃肉喝湯。
    眼見衛辭就這麽升官,眾人都十分眼紅,個個開始後悔當初沒有跟衛辭一起去。
    想當初剛傳出消息,聽說衛辭主動請求前去荊州賑災,翰林院的眾人還都以為他腦子被門擠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今在看,大家隻能感歎,怪不得人家是六元郎,起碼眼光比他們好的多。
    衛辭安全從荊州回來,又成功升了官,總要慶祝一下。
    他雖然並不想擺什麽宴席,但時下規矩就是如此。
    衛辭不想搞什麽例外,整的一副寵辱不驚的模樣。
    別人怎麽樣,他怎麽樣就是。
    不過就算是想入鄉隨俗,衛辭也不想弄的人聲勢浩大。
    他隻想請幾個親近的朋友和親戚吃頓飯即可。
    何琇瑩知道丈夫的心思,頓時把這活攬了過來,表示她來辦。
    爾雅也很高興,沒想到兒子這麽快就升官了。
    看到妻子和母親都這麽興奮,衛辭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用完飯閑來無事時,他找到爾雅,詢問她
    “娘,我這次升官不能讓你的敕命也跟著升一級,你會失望嗎?”
    爾雅怎麽可能會失望,衛辭能平安從荊州回來對她來說就已經很滿足了。
    如今他又升了職,爾雅高興都來不及,何來失望呢。
    爾雅告訴衛辭
    “隻要你平平安安的,娘永遠都不會失望!哪怕永遠做個庶人娘都不失望。”
    爾雅怕是自己曾經的話給了衛辭壓力。
    衛辭知道娘親永遠不會對自己失望,無論他做什麽母親都是最先支持的一個。
    哪怕是這次去荊州,母親並不想讓他去,跟他冷臉也冷不了幾天還是妥協了。
    他很感謝上天,這輩子賜給他的父母是這樣的。
    母親總覺得衛家沒什麽背景,為幫不了他的仕途而覺得對不住他。
    但其實衛辭寧願要一對沒什麽勢力,但一心想著他,愛著他的父母。
    他有心想抱一抱爾雅,感謝母親對自己的付出,可他年紀已經大了,早過了撒嬌的年紀。
    最終他隻說了一句
    “娘,謝謝你和爹。”
    爾雅聽到兒子這麽說還挺不好意思。
    其實她才該感謝衛辭,感謝他這麽省心,這麽爭氣。
    感謝他讓自己覺得做父母是一件愉快的事。
    如果她的兒子不是衛辭,是個真正的白紙嬰兒,那她一定會做父母做的這麽開心。
    說不定也不會覺得養兒子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衛辭從小到大,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讓她省了不知多少事。
    所以爾雅一直覺得,是她應該感謝衛辭做了她的兒子。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