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反對

字數:8709   加入書籤

A+A-


    但話又說回來,衛辭有這份衝勁和上進心,何掌院又很是欣慰。
    敢想敢做,野心勃勃,何掌院十分欣賞。
    且他還想著不經雕琢的寶玉會是真正的寶玉嗎?
    不經風雨的人才也不是真正的人才!
    衛辭固然有才華,不給他機會讓他成長,他又何時才能獨當一麵呢?
    因此何掌院猶豫起來,一時不知該支持還是拒絕。
    思索了好一會兒,最終他決定讓文源清來決定此事,他對衛辭道:
    “若你能說服你老師支持你前去,屆時我自會想辦法成全你。”
    衛辭聞言欣喜,他當然有把握說服老師。
    下值後衛辭直奔文家,他來的太快,比文源清還早一步到文家。
    在文家坐等了一會兒,才等到文源清回來。
    衛辭直奔主題,把想法跟文源清說了一遍。
    聽到徒兒說想要去荊州賑災,文源清十分驚訝。
    沒想到衛辭竟要趟這趟渾水,他立刻反對:
    “不可,如今你師祖跟太子一黨越來越親近。
    如今朝中大臣幾乎都看出來你師祖是鐵了心要跟著太子一條道走到黑。
    就算你前去荊州賑災,四皇子也不會信任你。
    為師更擔心有人渾水摸魚,把你永遠留在荊州。”
    文源清說的這些衛辭自然都有過考量,陳閣老眼下是非要把陳黨往太子的船上推。
    前段時間陳閣老的兒子還進了詹事府。
    詹事府管理東宮事務,包括教育,禮儀,文書等等。
    都是太子最堅實的依靠,是太子心腹中的心腹。
    陳閣老把兒子送進詹事府,就是明晃晃的告訴眾人,他是太子黨。
    文源清雖不滿老師這麽做,但他也無可奈何,他畢竟不是陳黨的領頭人。
    但陳閣老越是這麽做,衛辭自然越要跟他劃清界限。
    否則站著不動,隻會被拖死。
    但他又不能公然反抗,那隻會讓外人覺得他忘恩負義。
    衛辭這一路走來,得陳黨照拂良多,別的先不說,若無陳黨,會元之位花落誰家還不一定呢。
    所以如今衛辭縱然不想跟著陳閣老上太子的賊船,也不能太明目張膽。
    這次荊州賑災就是個極好的機會,就算他主動前去,外人也隻會以為他想借機立功,不會說他想要巴結四皇子。
    四皇子如今還不配做太子的對手,太子的對手是趙王。
    至於此去荊州凶險萬分,衛辭也不怕,所謂富貴險中求。
    機會難得,怎能因為有風險就放棄,那以後還能成什麽事。
    衛辭費盡三寸不爛之舌,各種分析利弊,終於讓文源清鬆口同意他前去荊州。
    接著便等著何家合理的把他安排進四皇子賑災的隊伍中。
    從衛家出來後天色已經有些暗了,衛辭心知回家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若讓娘親知道他要去荊州賑災,估計又是一番反對的言辭,但此事又瞞不得家裏人。
    回家後他沒立刻將此事說出來,讓父母和爺爺奶奶吃了頓安生飯後。
    衛辭才先將此事告訴了父母,聽到衛辭想去荊州賑災,爾雅臉色大變。
    如今京中誰人不知,荊州的百姓反了。
    爾雅也是得到這個消息才明白過來,為何秦妙清會將荊州大旱的事記得這麽清楚。
    原來荊州的百姓起義了,現在外麵傳的沸沸揚揚,說荊州起義的百姓高達近十萬。
    這麽多的反賊,朝廷還不能上來就壓製,總要先施恩招安。
    如此反複幾次,讓天下人都看清朝堂的態度,是反賊拒不接恩,然後再派大軍剿滅。
    現在朝廷不派軍隊,就這麽前去荊州賑災,前去的官員說不定就是有來無回。
    這麽凶險的事,爾雅怎麽讓衛辭前去以身犯險!
    “不行!我不同意!”
    爾雅堅決不許衛辭去賑什麽災。
    衛嶽也冷了臉色:
    “此事我和你娘想的一樣,你簡直胡鬧!
    我聽說皇上指派去荊州賑災的大臣,出了宮門就斷腿的斷腿,落水的落水。
    旁人都躲著此事,生怕沾上自己,怎麽就你還要往裏鑽?
    咱家也沒窮到讓你拿命去賭什麽前程,此事說什麽我也不同意。”
    衛辭早就猜道爹娘會是這個態度,但他決定了的事,那他就一定要做。
    “爹,娘,老師和何掌院已經同意了,他們都支持我前往荊州。
    且此次有四皇子坐鎮,不會有危險的,皇上還能不管自己的兒子嗎?”
    無論衛辭說什麽爾雅都斷斷不許:
    “四皇子坐鎮又怎麽了,上次去荊州賑災的還是太子呢,還不是狼狽逃回京中。
    兒子,你想立功娘不反對,但為何非要選荊州呢?君子不立危牆下的道理你不懂嗎?”
    衛嶽也一唱一和接著道:
    “你的老師和何掌院也是被你說服的吧。
    甭管你和他們說了什麽,在爹娘這都沒用,我們絕不同意此事。”
    衛辭歎了口氣,爹娘不同意那就不談了。
    反正他們也不在朝中為官,等旨意下來,屆時他們再反對也沒用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衛辭一向十分聽話,所以爾雅這次大意了,她以為衛辭絕不會忤逆她的意思。
    誰曾想兒大不由娘,衛辭如今在她麵前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
    對此爾雅極其生氣,連話都不想跟他說了。
    何琇瑩也十分不讚成丈夫此舉,她不明白衛辭為何要如此急功近利。
    有何家在,將來丈夫的前程自會一片坦途,何須要去荊州這樣的地方拚搏呢?
    衛辭眼瞅著就這兩天他就要收拾行李前往荊州。
    娘親卻氣的跟自己冷戰,無論他說什麽都不回應。
    自己若是就這樣離開還不知道她要氣多久,隻好小心賠罪。
    他在街上買到了一隻會說“恭喜發財”的八哥,拿回家送給爾雅和衛嶽,討父母歡心。
    爾雅本來是生氣衛辭不聽話,自作主張。
    但同時他又明白兒大不由娘,衛辭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的。
    他在事業上有野心,想去拚搏也不是一件錯事。
    兩種想法交織在她的腦海中,讓她極其煩躁。
    直到衛辭拿著八哥小心翼翼的來哄她開心,爾雅突然就心軟了。
    衛辭馬上就要離開京城前往荊州,接下來一路還不知要受多少罪。
    如今她又如何好意思,讓他在走之前還憂心爹娘還在生他的氣呢,瞬間她就什麽都不想計較了。
    衛嶽也不想生兒子的氣,但他完全不能放心兒子一人前去荊州。
    他就這麽一個兒子,萬一有個什麽不好,讓他如何能接受。
    所以衛嶽左思右想,最後決定要與衛辭一同前去荊州。
    聽到衛嶽的話後衛辭傻眼了,他連忙阻止:
    “爹,不行!我是去辦公差,這如何能行!”
    沒想到衛嶽卻道:
    “你放心,我不跟在你身邊,朝廷在民間征召了許多人前往荊州送糧,屆時我混進去,跟你們一起走。
    而且此去荊州,一是我實在不放心你去這麽危險的地方,二也是你有所不知,據你爺爺所說,咱們的老家就在荊州一代。
    我也是借機想要尋找衛氏族人的消息,起碼能把族譜找回來。”
    衛辭聞言立刻道:
    “衛氏族人和族譜我可以趁機尋找,但爹你決不能去荊州,你這是再給我添亂!”
    衛嶽聞言要氣不打一處來,正要再說些什麽,爾雅就拉住了他:
    “兒子說的對,你就不要添亂了,他好歹是朝廷命官,前去荊州有軍隊保護。
    你有什麽?且咱們一家子在京中,爹娘年紀大了,我和琇瑩都是女眷。
    你跟著兒子去了荊州,家裏有個什麽事可怎麽辦?”
    聽到爾雅這話,衛嶽這才閉嘴,衛辭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荊州亂象頻出,起義軍十分瘋狂,燒殺搶掠,鬧得整個荊州人人自危。
    這種情況若是爹跟著到了荊州,衛辭到時候定要憂心的吃不下睡不好。
    安撫好家中,衛辭又叮囑程佑安與章和,幫他看顧著家中長輩。
    雖說京城安穩,不會有什麽大事,但衛辭還是要叮囑朋友幫忙。
    程佑安與章和自然義不容辭答應了,隻是兩人也搞不明白,衛辭為何早摻和到荊州的事中。
    估計整個翰林院都不明白衛辭到底咋想的。
    衛辭對此也沒多解釋,他隻知道,此行他不會後悔就是。
    尤其是臨行前一天,衛辭從街上過,居然遇到了秦妙清的侍女攔路。
    秦妙清邀他到茶館一敘,衛辭本不想與她孤男寡女獨處一室。
    但秦妙清的侍女提及了當初幫助衛辭躲過青州科舉舞弊案的事。
    說衛辭還欠了她的人情,秦妙清都這麽說了,衛辭隻好前去見她。
    秦妙清約見衛辭的地方是一家茶樓,衛辭被侍女引著走進雅間。
    雅間內秦妙清正在喝茶,聞聲抬頭看到站在門口的衛辭時,她當即展顏一笑
    “衛公子,快坐。”
    衛辭心中警惕,麵上倒還平靜,他下意識不想跟秦妙清獨處太久,因此上來就直奔主題
    “不知秦姑娘尋我來有何吩咐?姑娘曾於我有恩,從前一直沒機會報答一二,倒也是我心中的遺憾。”
    聽到衛辭的話秦妙清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我知道衛公子人品貴重,是知恩圖報的人。
    今日邀公子前來,也的確是有事相求。”
    衛辭微微頷首
    “姑娘請說。”
    秦妙清笑顏如花
    “聽說公子即將要啟程前往荊州賑災。
    實不相瞞,幾個月前我曾往荊州運送了一批糧食。
    那時著實不曾想到荊州會鬧什麽旱災。
    現下既已知曉荊州百姓民不聊生,我雖為女子,卻也想為荊州盡一份心。
    所以,我想將自己在荊州的那批糧食盡數交於公子處置,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聽到秦妙清的話後衛辭有些詫異,他真沒想到秦妙清還有這份心。
    隻是就算她真心想幫荊州百姓,為何不如找四皇子?他們是堂兄妹,不是更好說話嗎?
    “此事秦姑娘托四皇子來辦豈不更名正言順?也好叫朝廷知道姑娘的功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妙清自然知道此事找四堂兄辦是最合適的。
    她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討好四皇兄的機會。
    今天秦妙清特意來找衛辭,真實原因根本不是把荊州的糧食交給衛辭處置。
    她當初之所以大量往荊州運糧,一是提前知道荊州大旱,百姓缺糧,想要掙點錢。
    二是提前討好四堂兄,在四堂兄還未崛起時就向他示好。
    至於今天來見衛辭,假意說什麽把糧食交給他處置。
    不過是讓他知曉自己的憂國憂民之心,不似普通閨閣女子,隻知風花雪月。
    她知道衛辭這個人做事最有分寸,如今他已經成婚,定不會想和她一個未出閣的女子有太多牽扯。
    所以當聽到自己的請求時,定會先拒絕,讓自己去找四堂兄來辦此事。
    如此一來,秦妙清便能既討好了四堂兄,又讓衛辭看到了自己的善良與格局。
    再加上是衛辭說服自己去找的四堂兄,兩人一來一回,有商有量的同時還拉近了距離。
    平時他都沒什麽借口找衛辭單獨說話,正所謂見麵三分情,總不見麵,她都怕衛辭把她忘了。
    秦妙清想的很好,在聽到衛辭建議自己把荊州的糧食交給四皇子時,她也順勢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道
    “衛公子有所不知,我與四堂兄相處不多,不知為何總有些怕他。”
    聽到秦妙清這話衛辭又道
    “後宅女子之間更好說話,秦姑娘也可將此事告知四皇子妃,由四皇子妃與四皇子溝通此事。”
    秦妙清卻歎了口氣
    “公子有所不知,四堂嫂最愛禮佛,她半年前就陪著太後娘娘到金光寺禮佛去了,至今未歸。”
    這事衛辭還真不知,他一個翰林院的微末小官,哪裏會知曉皇子妃的去向。
    但他還是拒絕道
    “我與姑娘到底男女有別,又怎比姑娘與四皇子乃是血脈親人好說話呢。
    且姑娘一片善心,四皇子若是知曉也隻有高興的。”
    話說到這秦妙清知道也差不多了,她也不是真心想托衛辭
    “衛公子說的對,男女有別,此事倒是我想的不夠妥當。
    今日勞煩公子走一趟,又得公子提點,妙清不勝感激。”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