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藏書館

字數:3189   加入書籤

A+A-


    百越一向文風不盛,已經有幾十年沒出過進士了,就連舉人三年也隻能出十幾個。
    鄉試雖然是每個府的學子一同考試,然後從上千名秀才中取中。
    但府與府之間也是不同的,比如江南府,文風極盛,才子輩出。
    所以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參考的秀才有近五千人,取中的舉人也有近百名。
    徽州府也算不錯,每三年一次的鄉試正榜加副榜也有近百人左右。
    其中舉人名額在八十名左右,剩下十幾名是副榜。
    可百越地處偏僻,這裏的學子水平完全不能和江南或者徽州的學子比。
    說句難聽的,哪怕龐教諭這樣的舉人,水平都趕不上江南府的秀才。
    所以百越府的鄉試名額每次隻有十幾名,也沒有副榜一說。
    此地的舉人進京趕考參加會試,純屬給國家增加gdp,完全不可能金榜題名。
    所以府學的這些秀才以前最大的目標也不過是考個舉人,有做官的資格。
    完全沒什麽金榜題名的宏圖大願,他們連同進士都不敢想。
    自然也就得過且過,混過一天算一天。
    可現在衛辭來了,他自然不能再讓這些學子混日子。
    否則三年後他文風教化考核這一塊該怎麽辦?
    衛辭按照現代高三學生的作息時間與學習習慣,給靜江府學的學子們製定了校規。
    對於學子們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讀書,幾點練字都做了規定。
    懶散的人很難會主動去製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即使製定了他們也很難去完成。
    不過沒關係,衛辭可以給他們製定,並強製他們完成。
    衛辭在江南書院求過學,自然也清楚一個地方學子成績差,與教育資源也大有關係。
    舉個例子,同時有甲乙兩個考生,甲考生智商一百八,是真正的天才。
    可他身處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一輩子都沒聽說過什麽叫奧數。
    而乙考生智商都不到一百,但他身處教育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三歲就開始學奧數可。
    當甲乙兩個考生在十八歲相遇時,智商不足一百的乙考生,在奧數方麵自然能輕輕鬆鬆勝了智商一百八的甲考生。
    這一切不是源於甲不夠聰明,而是因為甲沒有學習奧數的條件。
    就像如今的大周科舉考試一樣,每三年一次的會試中。
    取中的新科貢士有百分之六十都是江南府的人。
    可以說江南一府能吊打大周其他所有的府。
    難道這是因為江南府的人比其他府的人更聰明嗎?
    衛辭從來不相信某個地區的人會更聰明。
    隻不過是因為江南教育資源豐富,那裏有最好的夫子,最豐富的書籍,以及最濃厚的教育環境。
    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江南府自然人才輩出。
    相比之下,百越的文風幾乎可以說沒有。
    在江南府,一個家庭隻要不到餓死的地步,都會湊錢培養家中最聰明的孩子去讀幾年書。
    可在百越,許多殷實的家庭,父母都不會想到讓孩子去讀書。
    衛辭將來自然會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
    但他首先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豐富一下百越的教育資源。
    在龐教諭的陪同下,他去參觀了靖江府學的藏書館。
    藏書館名為“館”,實則隻是一個很小的房間。
    牆角屋頂結滿了蛛網,書架上灰塵遍布,顯然已經很久沒人來過了。
    藏書館裏的藏書更是寥寥無幾,隻有十幾本。
    就這十幾本還不是什麽正經的聖賢書。
    保管的也極其差勁,有兩本都快被書蟲吃光了。
    龐教諭見狀也很尷尬,連忙對衛辭道
    “大人,我馬上找人來打掃。”
    衛辭來的太過突然,龐教諭要是知道衛辭會這麽快來府學,一定早就找人把府學上上下下打掃一遍了。
    衛辭也沒生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藏書館裏的書籍實在太少了,完全不利於學生增加知識儲備。
    他此次來靜江,倒是把這些年積攢的書全部帶來了。
    衛辭這麽多年筆耕不輟的讀書,目的自然是為了為官做宰,榮華富貴。
    但十幾年如一日的讀書下來,也早養成了每日都看書的習慣。
    所以此次來靜江,他自然習慣性的把自己所有的書籍都帶了過來。
    他的書有的是他有錢後買的,也有一些是他方麵自己在書店抄的。
    還有當年在江南書院的藏書館,每次看到好書他都會抄一本。
    因為古代書籍很貴,比如一本大儒注釋過的聖賢書,有的能賣到幾十兩銀子。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