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折讓
字數:4742 加入書籤
莫說呂寧,這一刻就連呂為先也懵了,不知道知府大人怎麽會來這一出。
呂寧?一個書沒讀多少,卻自視清高的蠢貨到底哪點入知府大人的眼了?
“大人,您…莫不是…莫不是在說笑吧?”
呂為先磕磕絆絆道。
隻是他想不通,衛知府要什麽樣的人才沒有?呂寧又能替他做什麽?
而且這麽好的機會給呂寧,那不是太便宜那小子了嗎?
他的兒子和孫子哪一點比呂寧差了?
衛辭聞言卻臉色一冷:
“怎麽?呂員外是覺得跟在本府身邊委屈了你的侄孫?”
看到衛辭臉色沉了下來,呂為先連忙陪笑:
“大人哪個話,呂寧能跟在大人身邊,得大人青眼,那是他三生有幸。”
說完他立刻轉頭對呂寧道:
“呂寧,還不趕緊來謝過大人。”
呂寧還如在夢中,整個人都有點暈暈乎乎,走路都跟踩在棉花團上一般。
在今天之前,他還是呂家人見人厭,不得長輩喜歡看重的小輩。
可今天以後,背靠知府大人,整個呂家有誰還敢看不起他?
難怪別人都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不枉他多年勤奮苦學,如今這不是什麽都有了。
呂寧激動興奮之下,直接給衛辭下跪磕頭道:
“多謝大人,以後大人若有吩咐,呂寧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衛辭看到這樣的呂寧微微一笑,然後讓他起來。
衛辭才不指望自視清高,實則沒什麽本事的呂寧能給他做什麽,呂家人又不是傻子。
呂寧有多少分量他們最清楚不過,呂寧要真是學富五車,隻是礙於商戶子的身份不能科考。
呂家就就是過繼,也會給他鋪一條路出來。
呂家人看不上呂寧,那是因為呂寧真的隻是表麵愛讀書,內裏一塌糊塗。
還天天自詡讀書人,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
甚至嫌棄呂家發家的生意銅臭,這樣的小輩,有人喜歡才怪了。
但就是這樣的呂寧,卻是衛辭千挑萬選選出來的。
他看重呂寧的一是他呂家人的身份,二是他自詡讀書人的作風。
呂寧沒啥能耐的事很多人都知道,衛辭卻偏選這樣的人帶在身邊。
也許呂家人現在一時看不透,但很快他們就會反應過來,衛辭就是在告訴所有人,他喜歡讀書人。
哪怕是不能參加科舉讀書人,他也一樣喜歡。
接下來四大家族的人隻要不傻,為了討衛辭歡心。
他們不僅會讓家族中的小輩在讀書一道更加用功,還要拿錢出來資助建設學堂。
靜江學風不盛固然是因為這裏的百姓在讀書一道看不上啥希望。
但也有學堂太少,他們想讀書也找不到地方的緣故。
將來有四大家族資助,多幾家學堂,總能讓更多的人有讀書的機會。
當然衛辭選呂寧最最重要的是他是呂家人,而呂家的產業包含很多酒樓,客棧。
呂寧好忽悠,衛辭隻是帶著他裝作巡查靜江百姓生活的樣子。
去了幾趟呂家的酒樓,客棧,然後發出感慨:
“讀書人矜貴,自然該與眾不同些。”
此言一出呂寧瘋狂點頭,這話深得他的心思,他也是這樣的認為的。
否則當初在呂家他就不會故作清高,看不起其他族人,還嫌呂家的生意有銅臭。
呂寧滿臉認可道:
“大人說得對。”
衛辭接著又道:
“可本府看很多酒樓客棧,對待讀書人與普通人竟沒有絲毫差別,實在讓人寒心。”
聞聽此言,呂寧頭點的更加厲害了,心道,可不是嗎,當初這些酒樓客棧的掌櫃看到身穿青衫,頭戴四方平定巾的他。
居然沒多大反應,一點也不尊重他,真是豈有此理。
知府大人果然不愧是狀元郎,跟他想的一模一樣。
呂寧道:
“大人,那都是些庸人俗人,又豈懂我等苦讀聖賢之書的尊貴處。”
聽到這話,衛辭唇角一僵,這些天他每每出來都帶著呂寧,對呂寧的水平已經在清楚不過。
就呂寧的讀書水平來說,連半瓶子水晃蕩都談不上。
也不知道他自視清高這股自信到底是哪來的。
不過這正好也是衛辭要的效果,當著呂寧的麵,他眉頭緊皺。
呂寧看他這樣立刻就想為他排憂解難,這段時間他跟著衛辭,自己在呂家的身份也跟著水漲船高。
就連呂祿那小子都對自己客客氣氣,他父母在呂家原也不起眼,現在也因為他揚眉吐氣。
這段時日的風光讓呂寧更加飄的同時。
也讓他意識到他必須更加抱緊衛知府的大腿,如此他才會有好日子過。
因此看到衛辭皺眉,他立即就上前獻計道:
“大人可能不知,這家酒樓正是呂家名下。
等我回頭就命呂家名下產業的掌櫃必須要尊重讀書人。
以後凡讀書人進呂家產業的店中花銷,皆折讓一半如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呂寧此話一出,衛辭當即讚賞的看了他一眼道:
“不錯,本府真沒看錯你。”
衛辭要得就是這個效果,一個社會若想讓某個職業尊貴起來,光靠宣傳和說可不行。
要讓百姓感受到,看到切實的實惠,讀書科舉將來固然能做官。
可靜江已經幾十年沒出過進士了,普通百姓誰會想著自己孩子就是那個打破傳統的天命之子。
他們隻會覺得讀書科舉根本不能當官。
雖說舉人也有做官的資格,可那是需要花錢打點的。
沒有錢鋪路,全國那麽多舉人,憑什麽給你分官?
所以在靜江普通百姓眼中,讀書做官這條路基本上已經堵死了。
做不了官他們也想過家中能出個秀才也不錯,將來能開書院教書。
也很受人尊重,掙錢還體麵,可惜這條路也被斬斷了。
靜江地處偏僻,知府是能在府試和院試上隻手遮天的。
再有才華的學子,知府不點你中,你也考不上童生和秀才。
原先是杜知府在,那是個貪財的,在靜江自然是誰給的錢多,他點誰中。
院試三年兩次,每次隻有不到三十個名額,以往都分給有錢的人家了。
那些出身普通的學子苦考多年,連個童生都難考上。
久而久之,普通百姓自然不願意花錢送孩子讀書了。
現在靜江的知府換成了衛辭,今年的院試他自然會點真材實料的學子。
可光靠這個還不夠,他還要讓普通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家裏出讀書人的好處。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