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風光

字數:4615   加入書籤

A+A-


    四月底府試發案,百越是貧瘠之地,無論是童生還是秀才,錄取名額都比其他省府少的多。
    此次府試一共上榜十二名童生,卻有八人都出身普通。
    衛辭雖然有意錄取家境貧寒的學子,倒也沒有故意偏向。
    沒有真才實學,才識不能從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衛辭是絕不會硬著頭皮錄取的。
    之所以有那麽多出身普通的學子上榜,主要是出身普通的農家子若不是有點天賦,父母絕不會舍得花錢送他們讀書。
    他們家境貧困,深知自己讀書乃是舉全家之力,因此讀書也會更用功。
    有天賦又肯用功的學子,成績自然會比其他人好些。
    府試放榜後,衛辭知道這又是一波宣傳的好機會。
    他當即命底下的人請了舞龍舞獅隊,敲鑼打鼓的去中榜的學子家中報喜。
    在一些文風昌盛的地區,童生這個功名並不算什麽。
    很多地方衙門甚至不會派衙差報喜,即使有衙差報喜。
    那些人通常也是為了學子家中的打賞去的。
    靜江文風不盛,童生的含金量同樣不高。
    以前少有貧困學子能年少考中,即使考中給報喜衙差的賞錢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負擔。
    但現在衛辭改革了,他不僅讓衙門請了舞龍舞獅。
    還讓衙差統一換上賀喜的紅衣服,敲鑼打鼓的去給中榜的學子報喜。
    並提前叮囑報喜的衙差,接學子家中的賞錢最多不可超過六文。
    之所以定六文也是取六六大順的意思。
    給賞錢,喜錢,乃是當下的傳統,也是讓別人沾沾喜氣的意思。
    可是經過時代的演變,喜錢賞錢竟漸漸成了衙門小吏敲詐勒索的手段。
    聽說之前小吏前往中榜學子家中報喜,賞錢至少二兩起步。
    二兩銀子,對普通人來說能買幾百斤珍珠白米,夠一個三口之家好幾個月的開銷了。
    現在衛辭明文規定,衙差去中榜學子家中報喜,賞錢最高不能超過六文。
    凡超過六文錢的,多一文賞十大板,不怕被活活打死的就收吧。
    衛辭這個規矩一立,許多指望著去給學子報喜賺賞錢的小吏都十分頹喪。
    但沒人敢在衛辭麵前多說什麽,懷揣著滿腹的抱怨,他們還要穿上大紅衣裳。
    敲鑼打鼓的帶著舞龍舞獅隊招搖過市,一路走到每個學子家中報喜。
    當然衛辭也知道想要底下的人用心辦事,沒錢是萬萬不行的。
    因此看到分到給學子家中報喜的衙差垂頭喪氣的模樣,他又吩咐道
    “雖然你們拿不到學子家中的賞錢,但隻要你們差事辦的好。
    把此事宣揚的人盡皆知,讓老百姓看到中榜學子的風光。
    待你們回來後,本府自掏腰包,每人賞銀十兩。”
    此話一出,剛剛還頹廢不已的衙差們瞬間又興奮了起來。
    人活在世忙忙碌碌還不是為了那三瓜兩棗嗎。
    隻要有錢拿,不就是敲鑼打鼓的報喜嗎?
    他們保證敲的整個靜江所有的百姓都知道。
    這一天靜江的街道十分熱鬧,報喜的隊伍分為三隊,每隊要去四名學子家中報喜。
    他們一早出發,鑼鼓的聲音引來引來大量百姓前來觀看。
    在最前方敲鑼打鼓的衙差,隻要經過有人的地方,那必要三步一敲鑼。
    敲完鑼後,他還要高聲喊道:
    “賀,靈川縣,桃花鎮,馬家村馬子俊榮登乙醜年進學榜第四名。”
    他的身後還有衙差舉著寬大的牌子,牌子上用大字寫著中榜學子的名字及信息。
    再後麵是舞龍舞獅隊,一路喜氣洋洋,別提多熱鬧。
    圍觀的百姓哪裏見過這種場麵,七嘴八舌的議論紛紛
    “這是怎麽了?這麽熱鬧?誰家的喜事啊?”
    有人不解的問道。
    旁邊人回答他
    “那都是衙差,穿官靴,配官刀的,看不見嗎。
    聽說是童生榜發案了,這些衙差要去中榜的學子家中報喜的。”
    聞聽此言眾人都有些納悶
    “怎麽中個童生這麽風光?早知道我也送我兒子去讀書,讓他考個童生給我。”
    “這不是咱們知府大人重視讀書人嗎?聽說今年好幾個學子都是窮苦出身。
    以後咱們也能送孩子進學堂讀書了,有知府大人在,不愁有學識還考不上。”
    “可不是嗎,這也太風光了,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圍觀的百姓滿眼羨慕的看著眼前這個場麵。
    鑼鼓開道,衙差一路高聲報喜,還有舞龍舞獅隊跟著慶賀。
    一個人一輩子也難得有這麽風光體麵的時候。
    能經曆這麽風光的時刻,對很多百姓來說就是折壽二十年他們也心甘情願。
    衙差還在高聲報喜,路上有讀書人看到這一幕也是目瞪口呆。
    他們雖然都是讀書人,也知道知府大人看重學子,卻沒想到知府大人舍得下這麽大的血本。
    這一刻,凡看見這種場麵的學子,誰不希望自己將來也能這麽風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馬子俊家在靈川縣桃花鎮馬家村,距離頗遠。
    報喜的衙差隻在靜江城裏高喊了一路,待出了城到了渺無人煙的地方,他們自然就停止了,隻埋頭趕路。
    但隻要路過有村莊的人家,那鑼鼓必然要敲起來。
    誓要讓所有百姓都知道,讀書人是多麽的風光榮耀。
    與此同時,靈川縣桃花鎮馬家村,馬子俊正在修家中的雞窩。
    馬家村是靈川縣的一個小村子,村子裏的人也不富裕。
    往年辛苦一年,不耽誤每天吃不飽,也就是去年他們靜江換了新知府,帶著整個靈川縣種諸柘。
    他們馬家村也分到了點種植諸柘的名額,這才多掙了點錢,勉強過個好年。
    馬子俊的家在馬家村算是富裕點的,這主要源於他們家人丁興旺。
    馬子俊上頭有四個哥哥,四個哥哥都十分能幹。
    娶得嫂嫂也都是正經過日子的人,個個能下田幹活當勞力用。
    所以他們家每年在種完自家田的同時,還會租地主家的田來種。
    勞動力多雖然吃的多,但也幹的多,因此家中比別家富裕些。
    而馬子俊作為家中的幺兒,自小就十分聰慧,腦子特別好用,反應也快。
    俗話說,小兒子,大孫子,老人心中的命根子。
    馬子俊的父母對於馬子俊這個十分聰慧的小兒子自然看的跟眼珠子一般。
    更是在馬子俊漸漸長大提出想要讀書後。
    咬牙頂著兒媳婦的埋怨把他送進了學堂。
    喜歡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請大家收藏:()母子雙穿越,兒子是我的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