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思慮
字數:4528 加入書籤
當然也有些臣子渾水摸魚,保持中立,兩派都不得罪,壓根不開口說話。
溫首輔一派的戶部侍郎王崇古伏地叩首,額頭幾乎快要磕出鮮血:
“非臣等敢違聖意,隻是昔年太宗追封孝端文皇後,乃因其本為嫡妻。
可劉才人生前位在寧妃之下,貿然追封,恐亂嫡庶之序,遭後世詬病!”
吏部侍郎徐恪恭緊隨其後:
“王侍郎口口聲聲禮法,可曾想過皇上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劉才人十月懷胎,分娩之痛,難道要皇上視而不見就是孝道?”
接著兩派的人頻頻下場對峙,氣氛一時緊張到極致,最後兩方險些擼袖子打起來。
昌泰帝則冷眼旁觀,隻在雙方快要上手時,這才出聲罵道:
“朝堂之上,成何體統!”
昌泰帝大步走下蟠龍階,玄色龍袍掃過滿地狼藉,目光如刀剜過爭執的朝臣:
“禦史台掌監察,戶部司錢糧,本該相輔相成。
如今卻似市井潑皮當街鬥毆,真是把大周和朕的臉麵丟盡了!”
皇帝猛地踹翻腳邊的奏匣,奏章如雪片散開:
“朕每日夙興夜寐批閱奏折,不是要看你們扯著嗓門吵架的!
來人!將這二人官服剝去,在宮門外跪足三個時辰!
若再有人在禦前失儀,今日便是榜樣!”
滿殿朝臣肝膽俱寒,方才還劍拔弩張的爭吵聲,瞬間化作死寂。
隻有衛辭低頭扯了扯嘴角,皇上罵的這兩個人可都是站在溫首輔那邊的人。
黃次輔的人他一個都沒罵,更別說了罰了。
溫首輔見狀自然不能視若無睹,當即就要站出來說話。
可昌泰帝卻一副氣到極致的模樣,罰完兩人直接甩袖而去。
直到官宦高呼“退朝”的聲音傳來,眾臣這才反應過來這就退朝了。
溫首輔見狀氣的頭頂冒煙,恨不能去追皇上。
黃次輔則是滿臉幸災樂禍,故意陰陽怪氣提醒溫首輔:
“溫大人,溫首輔,退朝了,咱們趕緊走吧。”
溫首輔聞言狠狠瞪了黃次輔一眼,冷哼一聲,也甩袖離去。
朝堂上大臣也跟著七七八八的往外走,衛辭隨著人流退至丹墀下。
回望金鑾殿上獨坐的身影,隻見正有太監將一卷奏章投入銅爐。
明黃的火焰舔舐著龍紋,將滿朝文武的揣測與不安盡數燒成青煙。
在朱紅宮門緩緩閉合的吱呀聲裏,衛辭背對著皇宮上了馬車。
同僚們的腳步聲在身後漸次散去,他掀開馬車查看外麵的情況。
有人臉上掛著笑意,表情輕鬆,有人神色嚴肅,愁容滿麵。
有人壓低聲音,低聲與身旁之人說著什麽。
還有人四處觀望,嘟囔著今日賣脆餅的怎麽沒來。
衛辭望著眼前的景象,可真是眾生百態。
太極殿飛簷上的銅鈴突然叮咚作響,驚起數隻寒鴉。
衛辭仰頭望去,九重宮闕在雪幕中若隱若現。
恍惚間竟不知這初雪是落在紫禁城,還是壓在了他的官袍上。
今日是他第一次上早朝,一頭霧水,什麽都不了解,他沒有表態還能說得過去。
若是明日還如此,必會引來皇上不滿了。
作為皇上親手提拔起來的官員,衛辭必然是要站在皇上這邊的。
別說眼下皇上隻是想追封生母,他就是想追封個男人為皇後,衛辭也要為他衝鋒陷陣。
不過衛辭這人做事一向喜歡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拿下。
他要好好想想,想出一個讓文武百官不敢再反對皇上追封劉才人為皇後的辦法。
衛辭坐在馬車中皺眉思索,王安駕車悠悠往家裏走。
路過街上看到有人在賣熱騰騰的包子,王安當即下車買了兩個。
然後鑽進車中遞給衛辭:
“老爺,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您先吃兩口包子墊墊。”
衛辭的思慮被王安打破,看著他送進來的兩個熱騰騰的包子,衛辭頓覺餓了。
接過王安手中的包子,衛辭問了一句:
“你吃過了嗎?”
王安點頭嬉皮笑臉道:
“早吃了,老爺您上朝的時候我就吃過了。”
衛辭吃了兩口包子,又想起王安至今沒成家。
之前在靜江的時候衛辭就想著王安年紀大了,也該娶個媳婦。
可他自己不願意,說是不想找靜江的姑娘。
王安看出自家老爺絕不是會久居靜江這等偏遠之地的人。
知道他早晚會回到京城,王安自然也就不願在靜江娶妻生子安家。
他還想攢錢在京中買個小院子,娶個京中的姑娘,然後生個兒子也送他去讀書呢。
衛辭早就放了王安的奴籍,如今他在衛辭身邊伺候那算是雇傭。
朝堂上的事衛辭暫時想不出,於是詢問起了王安的人生大事。
他想著王嬸在娘親身邊伺候多年,對於王安的婚事估計早該急了。
王安又不比自己小幾歲,尋常人似他這麽大早娶妻生子了。
“王安,現在咱們回京了,你可有心中中意的姑娘?
等母親和王嬸來京了,我好讓母親和王嬸去替你提親。”
正在外駕車的王安聽到自家老爺的話,頓時臉色一紅:
“老爺,這是…不急。”
衛辭輕歎一聲:
“還不急,你都多大了,恐怕王嬸都快急死了。”
王安悶悶的聲音穿過車簾傳入衛辭的耳中:
“我隻想好好伺候老爺,沒想那些別的。”
衛辭再次歎氣:
“傻話!難不成因為要伺候我就耽誤你一輩子。
等你成了家,置了宅子,若還想留在府裏,便依舊跟著我。
若想出去闖闖,我也撥些銀錢給你做營生。”
王安聞言咬著唇,眼眶漸漸泛紅。
衛辭卻接著道:
“你身邊也該有個知冷知熱的人,陪你好好過日子,生兒育女,也讓王嬸能含飴弄孫。”
聽著衛辭的話,王安想起當年自己的主家王家因為科舉作弊一夕破敗。
他與娘親被帶到市中插草售賣,最後是老太爺將他買回了衛家。
還說將來讓他伺候離家求學的少爺。
那時他與母親心中忐忑的很,又哪能想到今天的好日子呢呢。
現在想來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還真是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