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恭賀
字數:4924 加入書籤
當晚衛辭在公署留到很晚。
次日卯時,奉天殿的晨鍾撞了七下,百官按品級站定。
衛辭站在吏部官員的隊列裏,眼角餘光瞥見內閣的位置空了一個,心裏便有了數。
昌泰帝升座後,先宣布準了賀閣老的乞休。
又說了些“賀卿輔政十載,勞苦功高”的話,殿內氣氛肅穆,連呼吸聲都輕了些。
“隻是內閣輔臣需得賢能之士填補。”
昌泰帝帝的目光掃過群臣,最後落在吏部這邊:
“黃克庸薦吏部侍郎衛辭,言其"六元及第,經世濟民,可輔政務"。
衛辭,你可願入閣?”
衛辭出列,撩袍跪倒在金磚地上,額頭抵著微涼的地麵:
“臣願意,臣衛辭叩謝陛下隆恩!”
他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顫意,卻字字清晰:
“臣本微末,蒙陛下拔擢於寒素,掌吏部之責,又忝侍東宮,每一日皆沐聖恩。
今陛下不以臣年輕資淺,垂詢入閣之願,臣唯有肝腦塗地,以報聖躬!”
說著衛辭頓了頓,額頭再次輕叩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臣雖不才,願以六元初心為尺,以百越吏治為鑒。
入閣後必恪盡職守,票擬務公,輔陛下安邦濟民,不敢有半分懈怠!”
昌泰帝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命人宣布早已寫好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吏部侍郎衛辭,性行端方,才猷敏練。
昔守百越,興利除弊,民懷其德。
今掌銓選,公明不阿,士服其公。
兼侍東宮,師道嚴謹,太子賴其教。
今特擢為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讚機務。
欽此。”
誥命展開時,朱紅的\"製誥之寶\"玉璽印在絹帛上,晃得人眼生花。
衛辭伏在地上,聽著自己的心跳聲撞在殿柱上,嗡嗡作響。
他終於走到了這一步,文淵閣,那裏案上堆著天下的奏章,牆上掛著先朝閣老的題字。
他年少時在翰林院當修撰,路過那裏也和其他官員一樣,總會多看兩眼。
如今,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踏進去。
“臣......叩謝陛下天恩。”
衛辭接過誥命,指尖觸到冰涼的卷軸,抬眼看見黃首輔站在班首朝他微微點頭。
太子站在禦座旁,穿著杏黃色的太子袍,偷偷朝他彎了彎嘴角。
退朝後,同僚們的道賀聲裹著春日的風湧過來。
衛辭笑著拱手,說著“同喜”“謬讚”的話,語氣平穩得像隻是得了份尋常差事。
可隻有衛辭自己知道,他胸腔裏那團氣翻湧得厲害。
年少時的夢想終於跨進了一大步,他微微垂著眼,掩去眼底的亮。
入閣隻是第一步,文淵閣裏還有位次。
次輔、首輔,那才是真正能攥住筆,替天下斟酌利弊的地方。
回府後,衛辭屏退下人一頭紮入書房,獨自坐在案前。
案上還放著剛寄來不久,說平平、安安得了童生的家信。
他提筆蘸墨,信紙鋪開時,手腕竟微微發顫:
“父親母親膝下敬稟:
今日蒙陛下恩,擢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讚機務。
憶昔離鄉赴百越,母親曾言‘為官當不負民,亦不負心’,兒時刻不敢忘。
今雖入中樞,仍當如在靜江時,謹守本分。
平平、安安既已得功名,可令其安心讀書。
待秋涼院試過後,兒即刻遣人接母親與孩兒們來京。
臨書倉促,不盡所言,唯願父親母親康泰。
兒辭敬上。”
寫完疊好,衛辭喚來進喜:
“用快馬寄去徽州,務必親手交到老夫人手上。”
進喜應聲退下,書房裏又剩他一人。
他拿起那卷誥命,輕輕展開,陽光透過窗欞落在\"製誥之寶\"上,朱紅的印泥仿佛活了過來。
他要走的路還長,可此刻,他確確實實站在了起點。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青州府衙。
李知府正捏著一封從京裏遞來的密信,手指關節泛白。
“大人,這衛大人竟真入閣了?”
貼身小廝站在一旁,聲音裏帶著不敢信。
李知府放下信,端起茶盞抿了口,茶水涼了都沒察覺。
他今年四十二,比衛辭還大一歲。
當年衛辭去百越當知府時,他還在別處做通判。
心中還曾幸災樂禍,大周第一位六元郎又如何。
居然被趕去了百越那等窮苦之地,誰承想,不過十多年。
人家從邊陲知府一路做到了內閣大學士,成了正兒八經的閣老。
而他還在青州知府的位置上打轉,就這還是沾了前任楊知府突然倒台的光。
李知府心中五味雜陳,其實自從他升任青州知府以來,就一直聽說過衛辭將來遲早會入閣。
卻沒想到這說入閣就入了,李知府喃喃自語:
“他是大周開國以來第一位六元及第的進士,本就不是凡人。
當年他在靜江,硬是把靜江連年欠收的稅銀翻了數倍,百姓都要給他立生祠。
那時我就知道,這號人物遲早要飛。”
李知府雖然嘴上這麽說,心中實際也是酸澀的
倒是小廝湊上前來提醒:
“大人,咱們接到消息可比衛家人快,這也是個機會。\"
李知府眼睛一亮,猛地放下茶盞。
對啊,如今衛閣老的父母雙親和一雙兒子可全在青州住著呢。
想來他們接到消息定是要比他慢的。
這麽好的消息他怎能不親自去通知衛家人,也好借機拉進關係呢。
“快!”
李知府站起身,快步往內院走,
“去庫房挑禮!要重禮!但不能俗!”
小廝連忙跟上:
“大人,要挑些什麽?”
“把那套成化窯的茶具取出來,還有去年收的那幅沈周的《江南春早圖》。
再備十斤上好的阿膠,衛老夫人年紀大了,用得上。”
李知府邊走邊吩咐,腳步都帶風,
“再讓準備一套上好的筆墨紙硯,給衛家那兩個中了童生的小公子。”
小廝應著“是”,又問:
“大人,咱們就去衛家?”
李知府換上一身簇新的官袍,對著銅鏡理了理玉帶:
“現在就走!”
衛家老宅的院門被輕輕叩響。
周升過來開門,見是李知府還帶著兩個挑著禮盒的小廝,連忙躬身:
“大大人?您怎麽來了?\"
李知府臉上堆著笑,親自上前扶著周升的胳膊:
“周管家快請起,我是來給衛老太爺和宋老夫人賀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