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告狀

字數:4286   加入書籤

A+A-


    爾雅陪著周三娘說了一天的話,又在農莊用了飯。
    直到下午快要的離開的時候,這才不得不向周三娘說起了青鸞青風的情況。
    青風的情況很好,她性格本就強硬,婆家對她又很好。
    她生了兩兒一女,已經當了婆婆,也有了小孫子。
    兒子和兒媳婦對她都很孝順,因為日子舒心,她胖了很多,如今算是個胖老太太。
    爾雅在章陽縣見她的時候都怕她高血壓,沒忍不住還叮囑她要少吃點糖和油。
    青風也很掛念周三娘,言語之間提及想讓周三娘回章陽縣,她給周三娘養老的意思。
    以前青風還要顧及公婆,所以不好意思說要給自己母親養老。
    現在她公婆都去世了,她兒子媳婦又孝順,她也想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幾年。
    爾雅回京她還托爾雅給周三娘帶了不少東西。
    周三娘聽到小女兒過的這麽好十分欣慰。
    對於青風想接自己回章陽縣她也有過一瞬間的動心。
    她這一輩子就兩個女兒,對於女兒她也十分想念。
    可略微思索了下,周三娘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眼下這個時代沒有兒子在女兒給父母養老的說法。
    衛嶽雖然是周三娘的繼子,但在當下人看來繼子也是兒子。
    是兒子就要給父母養老,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女兒給父母養老,會被外人戳脊梁骨的,還會被人猜測是兒子不孝。
    古人就是這點好,雖然重男輕女,更看重兒子。
    但真到養老頂事的時候他們也真的隻指望兒子。
    不會從小偏心兒子,家產都給兒子,等到養老了卻去指望閨女。
    從某種方麵來說,也算權責分明。
    兒時不給你某些權利,同樣長大了也不讓你背負某些責任。
    周三娘自然不想一把年紀了,還被外人指指點點。
    她眼下過的很好,身邊好幾個人伺候著,還有蕊娘陪她說話聊天。
    她每天養花種菜也有自己的事做,住在農莊還清閑。
    爾雅和衛嶽隔三差五來看她,衛辭休沐有空的時候也會來看望她。
    她沒有什麽不順心的地方,何必還給兒子女兒添麻煩呢,再說了將來她總要埋在衛家的。
    因此周三娘左思右想還是拒絕了青風的提議。
    這輩子她隻盼著等著年紀再大些,身體不好了。
    爾雅和衛嶽送她回章陽縣,讓她再見兩個女兒一麵。
    然後把她和衛木匠埋在一起,她就心滿意足,再無任何遺憾了。
    說完青風的事,周三娘又問起青鸞的情況。
    說實話對於青鸞,爾雅知道的不多,因為這次回去她壓根就沒見到青鸞。
    回到章陽縣後,她給青鸞和青風都送了禮,青風第二天就去了宋家拜訪她。
    可青鸞卻連個回信都沒有,一副不想往來的模樣。
    爾雅和衛嶽又不是上趕著的人,再說了青鸞和衛嶽也沒血緣關係。
    要不是看在周三娘的份上,爾雅還不樂意給她送禮呢。
    她既然不想搭理爾雅和衛嶽,爾雅和衛嶽也沒熱臉貼冷屁股的習慣。
    但為了安撫周三娘爾雅還是派人打探了李家的消息。
    青鸞的公婆已經去世多年,李家也分家了。
    公婆去世加上分家,青鸞頭上也沒了磋磨她的人。
    再加上李家也算有點家底,分出來的青鸞日子好過了很多。
    雖然唯一的兒子從小養在婆婆手下,對她不是很親近,但也算敬重。
    兒子兒媳對她也還不錯,從某種方麵來,青鸞的日子也算揚眉吐氣了。
    她終於熬了出來,如今日子過的還可以。
    自然也就不想理衛家這個她覺得以前在她最苦的時候沒給她搭把手的娘家。
    爾雅挑挑揀揀,隻挑的好的跟周三娘說。
    周三娘知道青鸞也熬了出來也為大女兒高興。
    如此一來,她更沒什麽不放心的了。
    日頭過了晌午,西斜的光透過槐樹葉,在泥地上篩下碎金。
    爾雅看時間差不多了,便起身跟周三娘告辭。
    周三娘送她到農莊外,看她上了馬車,嘴上還叮囑著:
    “路上慢些,別著急。”
    爾雅點頭應下,鬆柏駕馬車離開了。
    這幾日平平安安還沒回皇家書院上課,馬車向城中駛去。
    衛辭從內閣值房下值回家比爾雅還早一些。
    一回家他就往書房裏鑽,推開書房門後卻發現平平也在。
    他正站在紫檀木書案旁,手裏捏著本翻得卷了邊的《算經十書》。
    衛辭看到平平有些驚訝,他們兄弟倆是有自己的小書房的,今天怎麽跑到自己這來了。
    “怎麽沒跟你弟弟一起溫書?”
    說著衛辭解下腰間玉帶,隨手遞給進喜。
    平平抬頭看到父親進來了,小臉繃得緊緊的,沒了往日的嬉皮笑臉反而有些嚴肅:
    “父親,兒子是來跟您說安安的事。”
    衛辭難得看到平平一本正經的模樣,忍不住失笑:
    “哦?你倒說說,他怎麽了?難不成闖禍了?”
    衛辭到書案邊坐下,眼神中還帶著笑意。
    “不是闖禍。”
    平平搖搖頭,聲音低了些,
    “是安安近來總捧著本《九章算術》看。
    還說先生講的‘方田’‘粟米’太簡單,他自己琢磨出了更簡便的算法。
    方才我去他房裏,見他在算西市米價與漕運損耗的賬,說想試試能不能算出更省糧的法子。”
    其實安安以前就對算術很感興趣。
    後來在章陽縣經過明遠小表叔的介紹,又結識了一個叫陳默的算術天才。
    從那以後他對算術更加狂熱了,之前為了童試,他還收斂點。
    如今已經成了秀才,他就無所顧忌了,每天看書都在研究算術。
    平平是覺得他現在都耽誤讀正經書的時間了。
    他勸了安安好幾次,可安安總說他心中有數。
    平平怕這樣下去安安走了“歪路”,隻能來找父親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