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會試
字數:4441 加入書籤
翻過年又到了三年一次的會試,京城中很快到處都是各省來赴考的學子。
皇家學院的休沐日,爾雅帶著平平安安回家。
安安看著掀開車簾看著滿大街都是書生打扮的舉子,忍不住問爾雅:
“祖母,這些人都快要考試了,怎麽還有閑心逛街呢?”
爾雅順著車簾縫隙往外瞧,街對麵的書鋪前擠著不少青衫學子。
有的踮腳看簷下掛的闈墨選本,有的蹲在石階上翻刻本。
連街角賣茶湯的攤子旁,都有兩個舉子捧著茶碗論《春秋》,倒真不像急著趕考的模樣。
她笑著捏了捏安安的臉蛋:
“傻孩子,他們也不一定是閑逛,而是在做考前的功課呢。”
安安眨眨眼,看向平平:
“功課?大街上能做什麽功課?”
平平聞言忍不住敲了下安安的頭:
“呆子!你以為考試就隻是悶頭背經書?
鄉試,會試主要考的是策論,這俗話又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所以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考官的喜好才是關鍵!
就說今年的主考官李尚書,他最看重文章裏有實策。
哪怕辭藻樸素些,隻要說的是能落地的法子,就容易得高分。
但三年前的主考官王大人就不一樣,他是翰林出身。
偏愛對仗工整、引經據典的,你寫得太直白,他反倒覺得粗陋。”
說著平平頓了頓,又指向街角那兩個論《春秋》的舉子:
“你看他們爭得麵紅耳赤,說不定就是在猜今年主考官的心思。”
爾雅在一旁聽著,笑著補充:
“平平說得對。這會試就像給人做衣裳,料子好是基礎。
可總得知道穿衣人的身量、喜好,才能做得合身。”
平平點點頭,又看向安安:
“考前臨時抱佛腳背幾句經書又有多少用。
這些老舉子都懂,倒不如花功夫打聽清楚主考官的文風。
以及曆任奏疏裏的關注點,甚至他當年考科舉時寫過什麽文章,這些才是‘對症下藥’的法子。”
正說著,車外傳來書鋪掌櫃的吆喝:
“李大人早年在任上寫的《勸農策》刻本到了!要的公子抓緊!”
話音剛落,就見幾個舉子擠著往鋪子裏衝,連鞋被踩掉了都顧不上撿。
安安也不傻,他剛剛隻是一時沒想到,後來平平一說他就懂了。
但眼下真看到學子瘋搶李尚書的《勸農策》。
又聽說那薄薄幾頁紙要五兩銀子,還供不應求。
安安還是看得目瞪口呆,平平看著那些學子瘋搶的模樣也忍不住吐槽:
“五兩銀子,這也太黑了,爹怎麽不去做會試主考官呢?多賺錢啊。”
這些書鋪眼下賣的這些有關李尚書的作品,都要跟李尚書分紅的。
而且還是李尚書拿大頭,這也是心照不宣的規矩。
爾雅聽聞平平的話,忍不住罵道:
“你個小財迷,你爹要是去當主考官,難不成就為了賣書賺銀子啊。”
平平伸手打開一旁的小抽屜,從小抽屜裏拿出一塊芙蓉糕塞到自己嘴裏,嘟囔道:
“有銀子不賺白不賺。”
安安還在看到外麵學子們瘋搶《勸農策》的場景。
最後不由得感慨道:
“他們搶的哪裏是什麽《勸農策》,分明是在搶‘考題線索’呢。”
爾雅輕輕拍了拍安安的手背,望著窗外那些為了前程奔波的身影,輕聲道:
“所以說,讀書既要下死功夫,也得懂活道理。
這些舉子千裏迢迢來京城,可不是隻帶了經書來的,還帶了顆會琢磨的心呢。”
安安點點頭,再看那些在街上穿梭的青衫身影。
忽然覺得他們腳步裏的匆忙,比悶在屋裏讀書更讓人心裏發緊。
原來一場考試要做的功課,從來不止在書頁裏。
……
會試放榜那日,京城倒春寒居然又飄了場細雪。
馬子俊揣著那張寫著“第三十七名”的貢士榜單,在正陽門大街上站了半個時辰。
他指尖凍得發僵,卻總覺得那朱筆字跡燙得能燒穿宣紙。
他來京已有三月。
從靜江府啟程時,行囊裏隻裝著三身漿洗得發白的棉布長衫、一捆經卷。
還有當年衛大人在靜江時親筆題的“力學不倦”四字條幅。
那是在靜江府學時,府學裏的老教授轉贈的。
說衛大人調離靜江前,特意為府學裏最有出息的幾個學子各題了字,他是其中之一。
此刻風卷著雪沫子打在臉上,馬子俊又想起十二年前的那個午後。
那天沒有今天這麽冷,他站在雞籠旁喂雞。
屋裏母親和嫂嫂爭吵得聲音尖利的快要刺破他的耳朵。
那年他剛剛考完縣試、府試,家裏的積蓄被他拖的隻剩幾個銅板。
他羞愧,心虛,難過,可卻不想放棄讀書。
但事實卻告訴他,他不能再讀下去了。
就是他想繼續讀,就是父母願意跟哥嫂爭到底,家裏也沒錢給他讀書了。
他把牙齦咬出了血,就在他想著告訴父母兄嫂,他以後再不讀書時。
院外忽然傳來“咚咚”的鑼聲,還有衙差報喜的喊聲。
他至今記得母親慌裏慌張撩起圍裙擦手,跑到院門口打開大門時。
看見一群穿著皂衣的差役捧著個紅布包裹。
身後跟著個戴方巾的吏員,正對著門楣貼“童生及第”的紅紙。
那是他平生第一次那麽風光,父母眼中的榮耀,鄰裏眼神裏的欽羨,讓他一瞬間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嫂嫂原本板著的臉,也一瞬間樂開了花。
尤其是在聽到靜江知府衛大人賞了他二十兩銀子時,笑的嘴都咧到了耳朵根子後麵。
父母激動的說不出話,隻是拉著他的手,滿眼驕傲。
那二十兩銀子,後來母親分了五兩給嫂嫂貼補家用。
剩下的全換了筆墨紙硯和府學的束修,他的學業才得以繼續。
進府學那日,他又聽說衛大人不僅給新童生發賞銀,還設了“月課獎”。
每月月考得優等,便能得得到獎學金,若是季度考榜首,獎學金更多。
他便是靠著這些獎銀,還有衛大人向府學捐贈的書本,在衛大人調離靜江的第四年考中了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