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裁定
字數:4258 加入書籤
黃首輔撚著胡須,目光在衛辭和李嵩之間轉了轉。
最終卻不知怎麽想的還是沒開口,就連沈思之也是低垂著眉眼沒有表態。
衛辭見狀卻沒有氣餒,而是心中一動。
這兩人的態度讓衛辭心中有了一個猜測。
也許陛下昨天不讓太子監國,是在釣魚。
想到此,衛辭頓時對推趙猛上位更有把握了。
李閣老還在不依不饒,呂閣老也時不時的幫腔。
兩人與衛辭吵的不可開交,衛辭這次也沒有態度強硬懟的兩人說不出話。
而是向奉天殿的方向拱手道:
“兩位閣老德高望重,在下辯不過,但兵部尚書關乎國本。
既然咱們各執一詞,不如還是請陛下定奪吧。”
李閣老聞聽此言與呂閣老對視一眼,兩人眼中具有得意之色,他們早等著這句話。
在兩人看來,陛下病重歸病重,卻素來清明,絕不可能讓趙猛這種粗人掌管兵部。
呂閣老撚著胡須點頭:
“衛大人這話在理,此事本就該由陛下聖裁。”
呂閣老勝券在握,昨日陛下駁回太子監國的請求。
約摸就是覺得太子年幼,不堪重任,陛下有了換儲的心思。
否則皇上病重,太子監國乃是常理,陛下為何不肯?
還不是怕自己身體撐不住,太子又年幼,將來鎮不住局麵,朝堂生亂。
陛下隻要還想這天下緊緊握在秦家人手裏,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已經成年的大皇子或二皇子登基。
不多時,五人便跟著內侍來到昌泰帝的寢殿。
一股濃重的藥味撲麵而來,昌泰帝斜靠在龍榻上。
臉色蒼白得像張宣紙,連呼吸都帶著細微的喘息。
他聽到衛辭推舉趙猛為兵部尚書,渾濁的眼睛裏果然閃過一絲不悅。
輕輕咳嗽兩聲道:
“趙猛性子太烈,又不善文墨,恐難掌兵部全局。”
李閣老聞言立刻上前一步,聲音放得柔和卻字字清晰:
“陛下聖明!趙猛行事魯莽,無所顧忌,這樣的人怎能做一部尚書。
恐怕他連兵部有哪些流程都不清楚,臣以為,周侍郎沉穩持重,更適合此職。”
李閣老的話音剛落,衛辭便跟著也上前一步,躬身答道:
“陛下,趙猛雖不善文墨,卻在邊關駐守十幾年,打過的大小戰役更是不計其數。
與打仗一事,恐怕朝中沒人比他更熟悉。
至於兵部流程,有侍郎輔佐,何愁不成?
眼下北境不穩,正需要趙猛這樣能鎮住軍心的人。”
呂閣老連忙跟上反駁衛辭的話:
“陛下,衛大人此言差矣,行軍打仗與執掌兵部根本是兩回事!
趙猛在邊關能領兵,可兵部掌全國軍政調度,上要擬章程、下要核糧草,哪一樣離得開案頭功夫?”
他越說越急,
“去年北境軍糧遲發,趙猛竟直接帶親兵闖了戶部糧倉。
若讓他掌兵部,日後再這般衝動行事,豈不是要讓各部互生嫌隙?
周侍郎在兵部當差九年,從主事做到侍郎,糧草調度、軍械清點的流程爛熟於心。
去年就是他補上了北境糧道的漏洞,這樣的人才能讓兵部安穩運轉啊!”
說著,呂閣老偷偷瞥了眼昌泰帝的神色,見陛下眉頭微蹙,又趕緊補充:
“臣並非質疑趙將軍的戰功,隻是尚書一職,需得‘穩’字當頭。
眼下陛下龍體欠安,朝堂更容不得半分差錯。
若用了趙猛,萬一他一時意氣用事,耽誤了軍國大事,臣等萬死難辭其咎啊!”
這番話既捧了周侍郎,又暗指衛辭選人不顧朝堂安穩。
連“陛下龍體”都搬了出來,可謂字字誅心。
李閣老在旁連忙點頭附和:
“呂大人說得極是!兵部是國之柱石,絕不能交給隻會逞匹夫之勇的人。
臣也覺得周侍郎合適,還請陛下三思!”
衛辭卻沒有急著跟呂閣老和李閣老爭執。
隻垂著眼觀察陛下的神色,連一絲一毫都不放過。
果然,在李、呂二人反複提及“合適人選”時,昌泰帝的眼神悄悄冷了下來?
手指在錦被上輕輕敲擊,那是他不耐煩時的習慣動作。
衛辭心中越發了然,陛下從來沒動過換儲的念頭。
昨日駁回太子監國,不是對太子不滿,嫌棄太子年幼。
而是在釣魚,在給太子鋪路,他要知道他病重期間,可有人動了別的心思。
呂閣老和李閣老按理來說不該看不出來陛下的心思。
可陛下突然重病,還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樣驚到了兩人。
也讓他們有了別的心思,他們年齡都大了。
衛辭又極受陛下看重,他還是太子的老師。
若是陛下崩逝,以衛辭的地位很可能越過他們,坐上次輔的位置。
兩人這是著急了,加上昨日陛下對太子監國的駁斥。
讓他們看到了一絲新的希望,這才急著反對增加太子的勢力。
完全忘了伴君如伴虎,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今天才輕而易舉就在陛下麵前露了心思。
李、呂二人還在喋喋不休,黃首輔和沈思之也老神在在的站在後麵後麵,仿佛今天這場爭論跟他們沒關係。
就在這時昌泰帝突然抬手打斷,聲音雖虛弱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夠了。”
寢殿瞬間安靜下來,連窗外的風聲都清晰可聞。
昌泰帝看向衛辭,眼神依舊淩厲:
“衛卿,你可還堅持推舉趙猛?”
衛辭依舊躬身回答:
“陛下,臣堅持。”
這次他連原因都不說了,昌泰帝的目光掃過臉色微變的李、呂二人:
“既如此,傳朕旨意,擢升趙猛為兵部尚書,即刻走馬上任。”
此話一出,李閣老和呂閣老如遭雷擊,僵在原地說不出話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陛下竟然真的選了趙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