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襄樊之戰

字數:3766   加入書籤

A+A-


    夏四月,天子為了進一步彰顯曹操的特殊地位,特許他使用天子旌旗,出入時如同皇帝一般,要清道戒嚴。五月,曹操下令修建泮宮,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六月,曹操任命軍師華歆為禦史大夫。《魏書》記載:此時開始設置衛尉官。秋八月,曹操下令說:“從前伊摯伊尹)、傅說出身低微,管仲曾是齊桓公的敵人,可他們都被重用,成就了一番偉業。蕭何、曹參原本隻是縣吏,韓信、陳平背負著受辱的名聲,遭受他人的嘲笑,最終卻能輔助成就王業,聲名流傳千載。吳起貪戀兵權,甚至殺妻來表明忠心,散盡家財求取官職,母親去世也不回去奔喪,然而他在魏國時,秦人不敢向東侵犯;在楚國時,三晉不敢向南圖謀。當今天下,難道就沒有品德高尚卻埋沒在民間的人嗎?有沒有果敢勇猛、臨敵奮力作戰的人呢?那些文職俗吏中,有沒有才能出眾、資質優異,可以擔任將領或郡守的人呢?還有那些雖背負著受辱的名聲、被人嘲笑的行為,甚至不仁不孝,卻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呢?大家要各自舉薦所知道的人才,不要有所遺漏。” )
    冬十月,天子再次給予曹操特殊待遇,允許他使用冠冕上有十二條旒的王冠,乘坐金根車,由六匹馬駕車,並設置五時副車。同時,立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確定了魏國的儲君之位。
    此時,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等人屯駐在下辯,試圖拓展勢力。曹操得知後,派遣曹洪前去抵禦。
    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漢朝的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發動叛亂,攻打許都,火燒丞相長史王必的軍營。《魏武故事》記載曹操的命令:“長史王必,是我創業初期就追隨我的官吏。他忠誠能幹,勤勉做事,心如鐵石,是國家的優秀官吏。之前一直沒有給他應有的職位,就如同舍棄良馬不騎,卻匆忙去尋找其他馬匹。所以現在任命他,讓他擔任長史,依舊統領事務。” )王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得知叛亂後,迅速組織力量進行討伐,成功斬殺了叛亂者。《三輔決錄注》記載:當時有個京兆人金禕,字德禕,他認為自己家族世代為漢朝臣子,從金日磾討伐莽何羅開始,家族的忠誠就十分顯著,曆代都有名節。他看到漢朝國運將盡,認為還能再度複興,於是憤然起兵,與耿紀、韋晃、吉本以及吉本的兒子吉邈、吉邈的弟弟吉穆等人合謀。耿紀字季行,年少時就有美名,曾擔任丞相掾,曹操十分敬重他,後來升遷為侍中,擔任少府。吉邈字文然,吉穆字思然,他們認為金禕慷慨有金日磾的風範,又與王必交好,便想利用這層關係。他們計劃殺死王必,挾持天子攻打魏國,向南與劉備呼應。當時關羽勢力強盛,而曹操在鄴城,留下王必掌管軍隊,督察許都事務。吉文然等人率領雜役和家僮一千多人,趁夜火燒城門,攻打王必。金禕還派人做內應,王必肩部中箭。王必不知道攻擊者是誰,因為平時與金禕關係很好,便逃向金禕家。夜裏他呼喊金禕的字“德禕”,金禕家人不知道是王必,以為是吉文然等人,便錯誤地回應:“王長史已經死了嗎?你們的事情成功了!”王必於是改道逃往別處。另一種說法是:王必想投奔金禕,他的帳下督對王必說:“今天發生這樣的事,誰知道該投奔誰呢?”於是扶著王必逃往南城。天亮時,王必還活著,吉文然等人見大勢已去,紛紛散去,叛亂因此失敗。十幾天後,王必最終因傷勢過重而死。《獻帝春秋》記載:朝廷收捕耿紀、韋晃等人,準備將他們斬首。耿紀呼喊著魏王曹操的名字說:“真恨我沒有自己拿定主意,竟然被這些人耽誤了!”韋晃則不停地叩頭、捶打臉頰,直到死去。《山陽公載記》記載:曹操聽說王必死訊後,大怒,召集漢朝百官到鄴城,下令救火的站左邊,不救火的站右邊。眾人以為救火的肯定無罪,都站到了左邊;曹操卻認為“不救火的人未必是幫助叛亂,救火的人才是真正的賊寇”,於是將站在左邊的人全部殺掉。)
    建安二十三年,天下局勢依舊動蕩不安,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曹操麾下的軍隊在不同戰場上展開了激烈拚殺。
    這一年的三月,曹洪在戰場上大顯身手,成功擊敗吳蘭的軍隊,斬殺了其部將任夔等人。吳蘭的軍隊遭受重創,士氣低落。緊接著,張飛、馬超見勢不妙,無奈撤離,逃往漢中。而在陰平,氐族首領強端抓住時機,斬殺吳蘭,並將其首級傳送出去,這一戰果進一步削弱了劉備的勢力。
    夏四月,代郡、上穀地區的烏丸族無臣氐等人發動叛亂,妄圖打破現有的局勢。曹操得知後,立刻派遣鄢陵侯曹彰前去平叛。曹彰勇猛善戰,他率領大軍迅速出擊,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果敢的決策,成功將叛軍擊敗,維護了地區的穩定。《魏書》記載曹操下令:“去年冬天,疫病肆虐,百姓深受其害,死傷眾多。如今軍隊在外征戰,開墾的農田減少,我對此深感憂慮。現下令,對於吏民中的老弱病殘者給予照顧:女子年滿七十歲以上,沒有丈夫和子女;或者年齡在十二歲以下,失去父母和兄弟;以及雙目失明、雙手無法勞作、雙腳不能行走,且沒有妻子、兒女、父兄和產業的人,官府要終身供給糧食。年幼者到十二歲為止,若貧窮無法維持生計,官府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借貸。家中有九十歲以上需要贍養的老人,免除家中一人的徭役。”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六月,曹操著眼長遠,為自己的身後事做出安排。他下令:“古代人埋葬,必定選擇貧瘠的土地。我規劃在西門豹祠西邊的高地作為壽陵,利用高地作為墓基,陵墓不封土堆,也不種樹。按照《周禮》,塚人掌管公墓之地,諸侯葬在王墓左右前方,卿大夫葬在後麵,漢朝製度稱之為陪陵。那些公卿大臣、各位將領中有功之人,死後應該陪葬在我的壽陵周圍。要擴大陵園的範圍,確保能夠容納足夠多的陪葬者。”秋七月,曹操整軍備戰,隨後決定西征劉備。九月,曹軍抵達長安,在這裏積蓄力量,準備與劉備展開一場大戰。
    然而,就在曹操籌備西征之際,冬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人突然發動叛亂。他們扣押了南陽太守,裹挾當地官吏和百姓,據守宛城,公然與曹操對抗。起初,曹仁奉命征討關羽,屯兵樊城。得知宛城叛亂的消息後,當月曹仁便奉命回師,率軍包圍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曹仁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攻破宛城,並展開屠城。他斬殺了侯音,成功平定了這場叛亂。《曹瞞傳》記載:當時南陽地區的百姓苦於徭役,侯音於是抓住太守東裏袞,與當地官吏、百姓一起造反,並與關羽聯合。南陽功曹宗子卿前去勸說侯音:“您順應民心,發動大事,遠近之人無不響應。但扣押太守,這是叛逆行為,沒有好處,為何不把他放了呢?我和您一起努力,等曹公的軍隊趕來時,關羽的援兵也到了。”侯音聽從了他的建議,釋放了太守。宗子卿卻趁夜越城逃走,與太守收集剩餘的百姓,包圍侯音。恰好曹仁的軍隊趕到,共同消滅了侯音。)
    與此同時,夏侯淵與劉備的軍隊在陽平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交鋒。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夏侯淵不幸被劉備的軍隊殺害,這一噩耗讓曹軍士氣受挫。三月,曹操親自從長安出發,經斜穀進軍。曹軍占據險要之地,直逼漢中,很快便抵達陽平。劉備憑借險要地勢頑強抵抗,雙方陷入僵持。《九州春秋》記載:當時曹操想要退兵,下達指令“雞肋”,下屬官員都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主簿楊修卻立刻整理行裝,旁人驚訝地問他:“你怎麽知道要退兵?”楊修說:“雞肋這東西,丟棄吧覺得可惜,吃起來又沒什麽肉,用它來比喻漢中,就知道大王想要退兵了。” )
    夏五月,曹操見短期內難以攻克劉備,且軍隊消耗巨大,於是決定率軍撤回長安,暫時休養生息,等待新的戰機。
    秋七月,曹操冊封夫人卞氏為王後,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家族地位。此時,荊州戰場局勢緊張,關羽的勢力不斷擴張,對曹操構成了巨大威脅。曹操派遣於禁前往樊城,協助曹仁抵禦關羽。然而,八月時,漢水突然泛濫,洪水淹沒了於禁的軍隊。於禁兵敗被俘,關羽乘勝追擊,將曹仁圍困在樊城。情況危急之下,曹操趕忙派徐晃前去救援。
    九月,相國鍾繇因西曹掾魏諷謀反一事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世語》記載:魏諷字子京,是沛人,他具有迷惑眾人的才能,在鄴都頗具影響力,因此鍾繇征召他為官。曹操大軍尚未返回時,魏諷暗中勾結黨羽,還與長樂衛尉陳禕謀劃襲擊鄴都。還沒到約定的日期,陳禕心生恐懼,向太子曹丕告發了此事。曹丕下令誅殺魏諷,受牽連而死的有數十人。王昶在《家誡》中提到“濟陰魏諷”,但這裏說他是沛人,具體情況不詳。)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