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黃初踐祚

字數:3434   加入書籤

A+A-


    陛下遵循古製,親厚和睦,比堯帝做得還好;法令寬宏,比周文王還要大度。因此,陛下施政還不到一年,人神和諧,皇天降下甘露,麒麟、鳳凰、龜、龍四靈出現;後土生長出靈芝草,湧出醴泉。虎豹鹿兔都變成白色,雉鳩燕雀的羽毛也變白了,連理樹、同心瓜、五彩魚等各種珍祥瑞物紛紛湧現。古人說:‘如果沒有大禹,我們恐怕都變成魚了!’同樣,如果沒有大魏,我們恐怕早已白骨遍野了。我們仔細查看了朝廷內外群臣前後的奏章,大家陳述陛下順應符命的內容,都列舉了河圖洛書的記載,依據天地間的祥瑞征兆,結合漢朝的誠意,表明天下四方的歸附之心,這一切真實而顯著,三王五帝的功績都比不上陛下。百姓的命運維係在魏國,民心歸向魏國的統治已經三十多年了,這是千年難遇的時機,萬年一遇的時刻。在這個時候,應該彰顯通達權變的胸懷,而不應拘泥於小節。如果再拖延不接受天命,那就是我們這些臣子的罪過了。我們已經著手建造舉行禪讓儀式的壇場,準備好禮儀,選好了吉日,將昭告昊天上帝,按照祭祀眾神的禮儀進行祭祀。祭祀結束後,我們會在朝堂上會合群臣,商議年號、曆法、服色等事宜,現在先向陛下上奏。”
    曹丕看到奏章後,再次下達指令說:“以前,大舜吃幹糧、啃野菜,本打算就這樣過一輩子,這也曾是我的誌向。等到他接受堯帝的禪讓後,穿上珍貴的裘衣,娶了堯帝的兩個女兒,就好像這些本就屬於他一樣,這就是順應天命啊。各位公卿大臣都認為天命不可抗拒,百姓的期望不可違背,我又怎麽能推辭呢?”
    庚午日,漢獻帝又一次向魏王曹丕發出冊詔。詔書中說:“昔日堯帝擁有與天相匹配的德行,肩負著統治天下的重任,可當他察覺到天命氣運已經轉移到虞舜身上時,便毫不猶豫地將帝位禪讓,就好像拋棄一件舊物一樣幹脆。如今,上天既然已經終結了我漢朝的命運,轉而眷顧北方的魏國,這帝皇大業,顯然要由大魏來繼承。我一直空守著皇帝的虛名,雖想效仿古代禪讓的大義,可回顧過往的種種,心中還是感到愧疚。而魏王您卻多次謙遜辭讓,這讓我十分擔憂。那些不推辭天子之位的人,是知曉天命、通達權變之人,虞舜、夏禹麵對禪讓,毫不遲疑地接受,所以他們的功勳流傳萬代,美名千古傳頌。現在,我派守尚書令侍中劉覬前去傳達我的旨意,希望魏王您能盡快登上皇位,順應上天和百姓的心意,也滿足我的殷切期望。”
    看到漢獻帝的冊詔後,尚書令桓階等人趕緊上奏曹丕:“如今漢朝讓您接受禪讓的命令已經下達了四次,可陛下您卻一直堅決推辭。我們覺得,上天眷顧陛下的聖德,大魏興盛的時運已然到來,這豈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據記載,周朝獲得天下,並非在甲子日牧野之戰那一天就確定了;殷商失去帝位,也不是在牧野之戰失敗的當天。所以《詩經》為商湯作序,追溯到玄王時期;敘述周朝曆史,從後稷出生講起。這說明一旦接受天命,就應當堅定地秉持德行。如今漢朝衰敗,國運已盡,日月星辰都顯示出征兆,史官也記錄下了這些應驗之事,老人們記得古代的占卜結果,百姓們的歌謠也都有所體現。陛下您順應天命接受禪讓,應當盡快前往舉行儀式的壇場,舉行祭祀天帝的柴燎大典。實在不應該再拖延皇位的交接,違背億萬百姓的期望。我們已經讓太史令挑選良辰吉日,本月二十九日就是個適合登上壇場接受天命的好日子。請陛下詔令三公和眾公卿,讓他們詳細擬定禮儀,另行上奏。”
    曹丕聽後,回應道:“可以。”就在這漢獻帝延康元年,眾人在繁陽修築了舉行禪讓儀式的壇場。庚午日,曹丕登上壇場,正式即位稱帝,文武百官在一旁陪同。儀式結束後,曹丕走下壇場,看著祭祀的烽火燃盡,完成了全部禮儀後返回。隨後,曹丕將年號由延康改為黃初,並大赦天下。
    按照《獻帝傳》的記載:辛未日,魏王曹丕再次登上壇場接受禪讓,公卿、列侯、諸將,還有匈奴單於以及從四方前來朝賀的數萬人都在一旁陪位。曹丕舉行燎祭,祭祀天地、五嶽、四瀆,他虔誠地宣告:“皇帝臣曹丕,謹用黑色公牛祭祀,昭告偉大的天帝:漢朝曆經二十四代帝王,享國四百二十六年。到如今,四海百姓困苦不堪,三綱無法確立,金、木、水、火、土五星運行錯亂,各種祥瑞卻紛紛顯現。推算曆數的人,依據古代的方法進行推斷,都認為漢朝的氣數已在這一代終結。所有這些祥瑞,都顯示出百姓和神靈的意願,表明漢朝已經走到盡頭,而魏國接受天命的符兆已然出現。漢朝皇帝認為神器應當授予我,他效仿虞舜,將帝位禪讓給我。我敬畏天命,雖知這是吉兆,但不敢有絲毫懈怠。朝中的三公九卿、六官之長,還有在外的將士,以及四方蠻夷的首領,都說:‘天命不可推辭拒絕,皇位不可長久空缺,群臣不可沒有君主,政務不可無人統領。’我恭敬地順應天象,怎敢不接受這一使命。用龜甲占卜,得到大橫之兆;用《連山》《歸藏》《周易》這三易進行筮占,都得到變革的卦象。我謹慎地選擇良辰吉日,與群臣登上壇場,接受皇帝璽綬,並向您這位偉大的神靈祭告。希望神靈保佑,賜予永久的吉祥,滿足百姓的期望,讓魏國世代享有福祚。”祭告完畢後,曹丕下詔給三公:“上古時期開始有君主的時候,必定推崇以恩義教化百姓,以此來美化風俗,百姓們順從教化,刑罰也就擱置不用了。如今我繼承帝王的基業,將延康元年改為黃初元年。接下來要商議更改曆法,變換服色,更改徽號,統一音律、度量衡,遵循土德的氣運,大赦天下。除了犯有斬首之罪的人,其他那些按規定不應該赦免的罪行,全部赦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丕完成登壇受禪的儀式後,心情複雜又感慨,他回過頭來,看著身邊簇擁的群臣,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舜帝和禹帝接受禪讓的事,我現在算是徹底明白了。”
    《搜神記》裏提到,春秋時期宋國大夫邢史子臣對天道有著深刻的洞察。周敬王三十七年,景公滿心疑惑地向邢史子臣詢問:“天道會有什麽吉凶征兆呢?”邢史子臣掐指一算,認真地回答:“五年後的五月丁亥日,我將會死去;我死後五年的五月丁卯日,吳國將會滅亡;吳國滅亡五年後,您也會去世;而在您去世四百年後,邾國將會統治天下。”讓人驚奇的是,之後發生的事情竟然都和他說的一模一樣。這裏所說的“邾王天下”,有人認為指的就是魏國的興起。因為邾國的國姓是曹,魏國的皇室也姓曹,魏國的曹氏一族據說就是邾國的後人。不過,其中提到的時間卻有些出入,不知道是邢史子臣當初推算的時候出了差錯,還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在記錄和流傳的過程中出現了謬誤,真相已然難以考證,隻留下這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供後人揣測、遐想。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癸酉日,曹丕做出一係列重要舉措。他將河內郡的山陽邑劃出一萬戶人家,用來供奉漢獻帝,封其為山陽公。允許山陽公繼續沿用漢朝的曆法,用天子的禮儀進行郊祀,向朝廷上書時不用自稱臣下。若是京都的太廟舉行祭祀活動,還要把祭肉賜給山陽公。同時,曹丕封山陽公的四個兒子為列侯。
    在追尊先人的事情上,曹丕追尊祖父太王為太皇帝,父親魏武王曹操為武皇帝,尊王太後為皇太後。為了籠絡人心,他還下令賜給男子每人一級爵位,對於那些作為父親繼承人的男子以及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努力耕種的人,賜給二級爵位。此外,曹丕將原漢朝的諸侯王改封為崇德侯,列侯改封為關中侯。把潁陰的繁陽亭升級為繁昌縣,對其他官員的封爵和職位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提升。
    在官職製度方麵,曹丕進行了一係列更改,將相國改為司徒,禦史大夫改為司空,奉常改為太常,郎中令改為光祿勳,大理改為廷尉,大農改為大司農。同時,對郡國縣邑的設置也做了許多變動。他還重新授予匈奴南單於呼廚泉魏國的璽綬,賞賜給他帶有青色車蓋的車、皇帝專用的乘輿、寶劍以及玉玦。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