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明帝紀第五節

字數:3623   加入書籤

A+A-


    而在京邑,也發生了一件怪事。有個無名之人,食量驚人,一頓能吃下十個人的飯,久而久之,竟胖得無法行動。他的父親曾在遠方擔任長吏,後來搬家到了這個縣。當地的故舊出於情義,輪流供給他食物。可這一供,就是一兩年,一個鄉的人都因此變得節儉起來,生活也越發拮據。
    另外,太原也傳來一則奇聞。有人挖開一座墳墓,打開棺材後,竟發現裏麵有個活生生的婦人。眾人驚訝不已,將她帶出與她交談,發現她確實是個活人。人們把她送到京師,可詢問她的身世時,她卻一無所知。再看那墳墓上的樹木,估摸已有三十年的樹齡。這婦人究竟是在地下活了三十年,還是突然出現在棺材裏,恰好被挖墓之人撞見?一時間,眾說紛紜,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此事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春二月乙未日,天象出現異常,太白星竟然侵犯了熒惑星。這一罕見的天象,讓人們心中隱隱不安,仿佛預示著即將有大事發生。癸酉日,曹叡看到刑罰過於嚴苛帶來的弊端,下詔道:“鞭刑本是用來懲戒官員的怠慢,但近來卻有許多人無辜喪命。從今往後,減輕鞭杖之刑的懲處力度,並將其明確寫進法令之中。”曹叡希望通過此舉,讓刑罰更加公正合理,避免無辜之人受罰。
    三月庚寅日,一則沉重的消息傳來——山陽公劉協去世了。曹叡聽聞後,立刻換上素服,為山陽公發哀。他深知山陽公的地位特殊,於是派遣使者持節,前去主持辦理山陽公的喪事。己酉日,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曹叡下詔大赦天下,希望以此為國家帶來祥和之氣。
    然而,禍不單行。夏天四月,一場可怕的瘟疫在魏國蔓延開來,百姓們深受其苦,街頭巷尾彌漫著痛苦的呻吟和悲傷的氣息。與此同時,崇華殿也遭遇了一場大火,熊熊烈火將這座宮殿吞噬,化為一片廢墟。曹叡痛心不已,丙寅日,他趕忙詔令有關部門,用太牢之禮祭祀文帝廟,祈求祖先庇佑,消弭災禍。曹叡還追諡山陽公為漢孝獻皇帝,下令按照漢朝的禮儀安葬他。
    曹叡身著素服,帶領群臣為山陽公痛哭哀悼。他派遣使者持節,讓司徒太常和洽前去吊祭,又命大司空大司農崔林監護喪事。曹叡下詔說:“五帝的事跡已經太過久遠,但孔子極力稱讚堯、舜那偉大的功績,認為禪讓是大聖之人才能成就的美事。山陽公深知漢朝的天命已盡,於是禪位給文皇帝,順應了天命。先帝讓山陽公沿用漢朝的曆法,用天子之禮祭祀天地祖先,上奏事情不用稱臣,這就如同舜侍奉堯一樣。從前堯去世的時候,天下人都像失去了父母一樣悲痛,停止一切音樂活動,彰顯出喪葬之禮與王者相同。可如今,有關部門上奏說山陽公的喪禮比照諸侯王的規格,這哪裏是古代的遺製,又怎能是先帝的本意呢?現在,追諡山陽公為漢孝獻皇帝。”
    曹叡又讓太尉用太牢之禮祭祀文帝廟,祭文裏寫道:“我聽聞,禮就是要追本溯源、遵循古製,不能忘記最初的根本。所以前代的君主,都尊崇尊貴之人,親近親族。如今山陽公臥病不起,最終離世,有關部門建議按照諸侯王的規格辦理喪禮。但我想到,山陽公當年知曉天命已不在漢朝,便將皇位禪讓給我朝先帝,尊奉我朝先帝為天下之主,這是如同堯帝禪讓般的美德。黃初年間,先帝接受禪讓後,讓山陽公在其封國沿用漢朝正朔,祭祀天地祖先的禮樂製度也都依照漢朝舊製,這也是舜、禹時期的大義。追溯過往,皇位傳承有序,先帝的謙讓美德無人能及。為人子者,繼承先人的誌向和教誨就是孝;為人臣者,順應天命、恭敬地傳承先帝的旨意就是忠。所以《詩經》裏說‘不是急於施行自己的謀略,而是追行孝道’,《尚書》裏也說‘前人接受天命,後人不能忘記其大功’。我怎敢不遵循這些美好的典製,來告慰皇考的在天之靈呢?如今,追諡山陽公為孝獻皇帝,冊封並賜予璽紱。命司徒、司空持節吊祭並監護喪事,光祿、大鴻臚為副手,將作大匠、複土將軍負責營造陵墓,設置百官群吏,車旗服章、喪葬禮儀,全部依照漢朝的舊例辦理;喪葬所需的費用,都由大司農負責供給。讓山陽公的嫡孫桂氏鄉侯劉康,繼承山陽公之位,以延續漢朝的統緒,使其永遠作為魏國的賓客。”
    於是,曹叡頒布冊封詔書,詔書中寫道:“唉,從前漢朝遭遇災禍,董卓這個逆臣作惡多端,燒毀京城,劫持天子。當時天下大亂,各路奸雄紛紛崛起。漢獻帝從西京長安出發,輾轉多地,一心想平定天下,最後到了洛陽。後來又聽從賢能之人的建議,遷都許昌,依靠著武皇帝曹操。從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八年,曆經多年征戰,曹操率領的軍隊消滅了各路敵人,天下終於太平。漢獻帝感激曹操的功勞,就給魏國加封土地。到了文皇帝曹丕的時候,他聖明睿智、品德高尚,遠近的百姓都歸附他,不同風俗的人也都向往正義。文皇帝順應天命,繼承皇位,一切都符合規矩,也讓天下人心服口服。後來,文皇帝接受漢獻帝的禪讓,登上皇位。現在我繼承了這份大業。聽說以前堯帝,在任用了賢能的八元、八愷之後,還沒有處置那些壞人,直到讓舜掌管百事,才使得百事順利進行,國家內外都安定了下來。堯帝把皇位禪讓給舜,自己退位,所以他的品德在眾多帝王中是最高尚的,功勞也被後人銘記。從那時到現在,曆經了很多朝代,時間過去了很久,如今大漢和大魏順應天命,完成了朝代的更替。我想到漢獻帝壽命不長,我要遵循先帝的遺願,根據古代的典章製度,追封他一個尊貴的諡號,來彰顯他的美德,讓這份榮耀流傳千古。如果漢獻帝在天有靈,也會欣慰的。唉,真是讓人悲痛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月壬申日,是山陽公下葬的日子。葬禮在山陽國舉行,陵墓名為禪陵,還專門設置了園邑。曹叡親自為其送葬,他身著錫衰弁絰之服,哭得悲痛萬分。在這場葬禮之後,劉康正式嗣立為山陽公,繼續延續著山陽公這一脈在魏國的特殊地位。
    就在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穀,在渭南屯兵紮營。一時間,局勢劍拔弩張,魏國上下皆感受到了撲麵而來的緊張氣息。曹叡得知消息後,即刻詔令司馬懿率領各路大軍前去抵禦。在詔令中,曹叡胸有成竹地說道:“卿隻需堅守營壘,憑借堅固的防禦挫敗蜀軍的銳氣。他們前進受阻,後退又尋不到戰機,長久停留糧草必然耗盡,四處擄掠又一無所獲,屆時必定退兵。待其退兵之時,我軍以逸待勞,乘勢追擊,此乃全勝之道。”
    諸葛亮見司馬懿堅守不出,心中焦急,於是想出了一條計策。他多次派遣使者送去書信,不僅言辭挑釁,還送去了巾幗婦人的服飾,試圖以此激怒司馬懿,引他出戰。司馬懿果然被激怒,心中燃起熊熊怒火,當即就要點兵出戰。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辛毗手持符節趕來,宣讀曹叡的詔令,嚴令司馬懿及軍中將士不得出戰。司馬懿無奈之下,隻得強壓怒火,放棄出戰的念頭。
    待心情稍平,司馬懿見到諸葛亮的使者時,並未詢問軍事情況,而是關心起諸葛亮的日常生活。他問道:“諸葛公平日裏飲食如何?每日事務可繁忙?”使者回答道:“諸葛公每日早起晚睡,軍中處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務,他都要親自過問,而每日進食不過數升。”司馬懿聽後,心中暗自思忖,說道:“諸葛公如此操勞,身體怕是支撐不住了,他還能堅持多久呢?”
    五月,天空中出現了奇異的天象,太白星竟然在白晝現身。這一異常現象讓百姓們惶恐不安,紛紛猜測這是上天的某種警示。與此同時,孫權也不甘示弱,親率大軍進駐巢湖口,目標直指合肥新城。他還派遣陸遜、孫韶各率領一萬多人,分別向淮河、沔水一帶進軍。一時間,魏國的東部邊境也陷入了危機之中。
    六月,征東將軍滿寵得知敵軍來犯,迅速進軍抵禦。滿寵深知合肥新城的困境,他向曹叡建議放棄新城的防守,將敵軍引至壽春。然而,曹叡卻有著不同的見解,他說道:“昔日漢光武帝派遣軍隊長途奔襲,占據略陽,最終成功擊敗隗囂。先帝在東邊設置合肥防線,南邊堅守襄陽,西邊鞏固祁山,敵軍每次來犯,都在這三座城下铩羽而歸,就是因為這些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即便孫權全力攻打新城,也必定無法攻克。朕已下令讓諸將堅守,朕將親自率軍出征。待朕趕到之時,孫權恐怕早已逃走了。”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