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明帝紀第九節
字數:3665 加入書籤
十二月壬子日,冬至來臨,曹叡在新建的圜丘舉行首次祭祀大典。這場祭祀儀式莊重肅穆,曹叡帶領一眾大臣,按照嚴格的禮儀程序進行祭祀,祈求天地神靈保佑魏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丁巳日,朝廷對襄陽地區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從襄陽郡分出臨沮、宜城、旍陽、邔邔,音其己反)四縣,設置襄陽南部都尉,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己未日,有關部門上奏,建議在京都為文昭皇後甄氏建立宗廟,以表達對她的追思和尊崇。同時,將襄陽郡的鄀葉縣劃分到義陽郡,進一步優化地方行政管理。
《魏略》記載:這一年,曹叡下令將長安的各種鍾虡、駱駝、銅人、承露盤等物件遷往洛陽。在搬運承露盤時,盤子折斷了,銅人又太重無法搬運,隻好留在霸城。之後,朝廷大規模開采銅礦,鑄造了兩個銅人,稱為翁仲,放置在司馬門外。還鑄造了黃龍、鳳凰各一隻,龍高四丈,鳳凰高三丈多,擺放在內殿前。又在芳林園西北角落堆起一座土山,讓公卿大臣們都去背土堆山,在山上種植鬆竹、雜木和各種花草,還捕捉了許多山禽野獸放在裏麵。《漢晉春秋》記載:曹叡遷移承露盤時,盤子折斷,斷裂的聲音傳出數十裏,銅人好像還流下了眼淚,所以就留在了霸城。《魏略》還記載,司徒軍議掾河東人董尋上書勸諫說:“我聽說古代的正直之士,為了國家敢於直言,不懼死亡。所以周昌曾把漢高祖比作桀、紂,劉輔把趙後比作婢女。天生的忠直之士,即使麵對白刃和沸水,也會勇往直前,這實在是為君主愛惜天下。建安以來,戰爭不斷,很多人戰死沙場,有的家庭甚至全家都死光了,即便有幸存者,也多是遺孤、老人和體弱之人。如果現在宮室狹小,確實應該擴建,但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不能耽誤農事,何況是製作黃龍、鳳凰、九龍、承露盤、土山、淵池這些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建造它們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建造宮殿的數倍。三公九卿、侍中尚書,都是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他們都知道這樣做不對,卻不敢進言,是因為陛下正年輕氣盛,他們害怕陛下發怒。如今陛下給群臣尊貴的地位,讓他們戴著冠冕,穿著華服,乘坐華麗的車子,使他們與普通人不同;卻又讓他們挖土堆山,弄得麵目漆黑,渾身是泥,衣冠不整,損害國家的形象去做這些無益之事,實在不應該。孔子說:‘君主按照禮儀任用臣子,臣子以忠誠侍奉君主。’沒有忠誠和禮儀,國家怎麽能存在!如果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上下溝通不暢,人們心中鬱結,就會導致陰陽失調,災害頻發,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就會趁機作亂,到時候誰還會為陛下直言進諫呢?又有誰會冒著生命危險向陛下進諫呢?我知道說出這些話肯定會死,但我覺得自己就像牛身上的一根毛,活著對國家沒什麽貢獻,死了也沒什麽損失。我流著淚寫下這些話,做好了赴死的準備。我有八個兒子,我死後,就隻能麻煩陛下照顧他們了!”董尋準備上奏時,先洗了澡,像是在為赴死做準備。奏書呈上後,曹叡說:“董尋難道不怕死嗎!”主管官員上奏要逮捕董尋,曹叡卻下詔不再追究。後來董尋擔任貝丘令,他為官清廉,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的正月,魏國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公孫淵公然反叛,自立為燕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這讓曹叡怒不可遏。為了維護魏國的威嚴,收複遼東失地,曹叡當機立斷,詔令太尉司馬懿率領大軍前去討伐公孫淵。
在出征之前,曹叡召見了司馬懿,君臣二人在宮中密談。曹叡神色凝重地問道:“依愛卿之見,公孫淵會用何種計策來應對你的大軍?”司馬懿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公孫淵若棄城而逃,此乃上策;憑借遼水天險抵禦我軍,算是中策;倘若龜縮在襄平城中死守,那他就隻有被我軍生擒的下場了。”曹叡微微頷首,繼續追問:“那你覺得他會選哪條路?”司馬懿分析道:“隻有明智且能準確權衡敵我形勢的人,才會預先舍棄一些東西,主動撤離。公孫淵並無這般見識與魄力,而且他必定認為我軍遠道而來,難以持久作戰,所以他定會先憑借遼水抗拒我軍,而後再退守襄平。”曹叡又關切地詢問:“此次出征,往返需要多久?”司馬懿自信滿滿地回答:“行軍需百日,攻城需百日,返程需百日,再加上六十日的休整時間,如此算來,一年時間足矣。”
散騎常侍何曾聽聞此事後,向曹叡上表進諫:“臣聽聞先王製定法規,必定周全審慎。任命官員時會設置副手輔助,出兵作戰時會安排監軍,派遣使者時會配備副使,臨敵交戰時會安排參禦。這都是為了充分集思廣益,防範各種突發狀況。在危險艱難之際,副手能助力主帥;主帥遭遇意外,副手也可及時頂上,以此鞏固防線,深謀遠慮。漢朝時也遵循此製,如韓信伐趙,張耳為副手;馬援討越,劉隆為副將。這些先例皆記載於史冊。如今司馬懿奉命討伐公孫淵,率領數萬步騎,路途遙遠且險阻重重,長達四千多裏。雖說憑借陛下的天威,或許能不戰而勝,但敵人也可能潛藏逃走,拖延時間。戰爭勝負難料,歸期不定。人非金石,為長遠計,應當給司馬懿安排副手。如今北方邊境的將領和司馬懿所統領的部下,名位相當,沒有明確的主次之分,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恐怕難以相互製衡。居安思危,乃聖人所戒。陛下應挑選威望高、經驗豐富的大臣名將,給予優厚的待遇,派去司馬懿軍中,戰時共同謀劃,平時作為副手。如此,即便出現意外,也能確保軍中指揮不中斷,便可高枕無憂了。”據《毋丘儉誌記》記載,當時朝廷任命毋丘儉作為司馬懿的副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月癸卯日,曹叡任命大中大夫韓暨為司徒,期望他能在新的職位上為朝廷分憂解難。然而,就在癸醜日,夜空出現了奇異的天象,月亮先是靠近心宿的距星,之後又逼近心宿中央的大星。在古代,天象異常往往被視為吉凶的預兆,這一現象引發了人們的種種猜測和擔憂,仿佛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夏四月庚子日,剛擔任司徒不久的韓暨不幸去世。韓暨為官勤勉,他的離世讓朝堂眾人深感惋惜。壬寅日,朝廷對地方行政區劃進行了一係列調整,從沛國劃出蕭、相、竹邑、符離、蘄、銍、龍亢、山桑、洨洨音胡交反)、虹虹音絳)十縣,設立汝陰郡;將宋縣、陳郡的苦縣都劃歸譙郡;又把沛、杼秋、公丘、彭城豐國、廣戚這五個縣合並,成立沛王國。庚戌日,曹叡為了彰顯皇恩,穩定民心,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乙亥日,詭異的天象再次出現,月亮又一次靠近心距星,接著侵犯心宿中央大星。這種頻繁出現的異常天象,讓百姓們人心惶惶,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猜測著這一係列天象背後的深意。《魏書》記載,戊子日曹叡下詔說:“從前漢高祖開創帝業,光武帝實現漢室中興,他們一心鏟除殘暴勢力,功績顯赫,四海皆知。但如今他們的陵墓卻破敗不堪,連孩童和牧童都在上麵踐踏,這絕非我大魏尊崇前朝、承接漢統的本意。現在下令,在漢高祖、光武帝陵墓四周百步範圍內,禁止百姓耕種、放牧和砍柴。” )
六月,朝廷對漁陽郡進行了調整,撤銷狐奴縣,重新設立安樂縣。
秋八月,邊關烽火又起。燒當羌王芒中、注詣等人,悍然發動叛亂。他們的鐵騎在邊境肆虐,燒殺搶掠,百姓們苦不堪言。涼州刺史得知消息後,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集結諸郡兵力,向叛軍發起了進攻。在激烈的戰鬥中,涼州刺史身先士卒,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最終,他們成功斬殺了注詣,暫時平定了這場叛亂,讓邊境百姓稍稍鬆了一口氣。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癸醜日,夜空中出現了一顆彗星,它拖著長長的尾巴,出現在張宿附近。這一異常天象,讓人心生不安。《漢晉春秋》記載,史官驚慌地向曹叡奏報:“張宿對應的是周朝的分野,而洛陽與周朝淵源頗深,這顆彗星恐怕預示著洛陽將有災禍降臨。”曹叡聽後,憂心忡忡,趕忙下令舉行各種禳禱儀式,希望能借助神靈的力量,消除這場潛在的災禍。《魏書》記載,九月,蜀國陰平太守廖惇也趁機反叛,他率領軍隊,攻打善羌侯宕蕈的營地。雍州刺史郭淮得知後,立刻派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率兵前去討伐。郭淮信心滿滿地上書說:“王贇、遊奕已經分兵,從山的東西兩麵夾擊,將賊軍包圍,打敗他們指日可待。”曹叡卻認為:“兵勢最忌分散。”於是趕緊下詔,讓郭淮命令遊奕把各營中不是處於關鍵位置的兵力撤回,集中占據有利地形。然而,詔書還沒送到,遊奕的軍隊就被廖惇打敗,王贇也不幸被流箭射中,當場身亡。)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