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後妃傳三
字數:2178 加入書籤
文昭甄皇後,中山郡無極縣人,是魏明帝曹叡的母親,漢朝太保甄邯的後代,家族世代有人擔任二千石的官職。她的父親甄逸,曾任上蔡縣令。甄皇後三歲時父親便去世了。《魏書》記載:甄逸娶常山張氏為妻,生下三個兒子和五個女兒:長子甄豫,早年夭折;次子甄儼,被舉為孝廉,官至大將軍掾、曲梁縣令;三子甄堯,也被舉為孝廉;長女甄薑,次女甄脫,三女甄道,四女甄榮,小女兒就是甄皇後。甄皇後於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出生。每當她睡覺時,家中人仿佛看到有人拿著玉衣蓋在她身上,大家都覺得很奇怪。甄逸去世後,甄皇後更加思念父親,內外親屬都覺得她非同一般。相士劉良為甄皇後及兄弟們看相,劉良指著甄皇後說:“此女貴不可言。”)
甄皇後從小到大,不喜歡嬉戲玩耍。八歲時,外麵有藝人表演馬上雜技,家中姐妹們都登上閣樓觀看,隻有她不去。姐妹們感到奇怪,問她原因,她回答說:“這難道是女子應該看的嗎?”九歲時,她喜歡讀書,一看到文字就能認識,還經常使用哥哥們的筆墨紙硯。哥哥對她說:“你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難道想當女博士嗎?”她回答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德女子,沒有不學習前代成敗得失來作為自己鑒戒的。不讀書,怎麽能了解這些呢?”
後來天下大亂,加上饑荒,百姓們都賣掉金銀珠玉等寶物。當時甄皇後家中儲存了很多糧食,便用糧食購買了大量寶物。甄皇後十多歲時,對母親說:“如今世道混亂,多買寶物,百姓本沒有罪過,但懷藏璧玉就可能招來災禍。而且周圍的人都饑餓困乏,不如把糧食拿出來賑濟親族鄰裏,廣施恩惠。”全家人都認為她說得對,於是聽從了她的建議。《魏略》記載:甄皇後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她悲痛過度,超過了常禮。她侍奉寡嫂非常謙恭恭敬,承擔家中的勞苦事務,撫養甄儼的兒子,十分慈愛。她的母親性格嚴厲,對待兒媳們有固定的規矩,甄皇後多次勸諫母親說:“哥哥不幸早逝,嫂嫂年輕守節,隻留下一個兒子,從大義上來說,對待她應當像對待兒媳一樣尊重,愛護她應當像對待女兒一樣親切。”母親被她的話感動得流淚,便讓甄皇後與嫂嫂同住,日常起居都在一起,姑嫂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
建安年間,袁紹為次子袁熙聘娶了甄氏。後來袁熙外放任職幽州,甄氏便留在鄴城侍奉婆婆。曹操平定冀州後,曹丕在鄴城納甄氏為妾,對她十分寵愛,甄氏為曹丕生下了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魏略》記載:袁熙在幽州時,甄氏留在鄴城侍奉婆婆。鄴城被攻破後,袁紹的妻子劉氏和甄氏一起坐在大堂上。曹丕進入袁紹府中,看到劉氏和甄氏,甄氏因害怕而將頭伏在婆婆膝上,劉氏則雙手拍打自己。曹丕說:“劉夫人為何如此?讓新媳婦抬起頭來!”劉氏於是捧起甄氏的頭讓她抬起臉,曹丕仔細一看,發現甄氏容貌出眾,不禁讚歎。曹操聽說後,便為曹丕迎娶了她。《世語》記載:曹操攻破鄴城時,曹丕先進入袁尚府中,看到一位披頭散發、滿臉汙垢的女子,流著淚站在袁紹妻子劉氏身後。曹丕詢問,劉氏回答:“這是袁熙的妻子。”甄氏隨後整理發髻,用巾帕擦拭麵部,露出絕世姿容。曹丕離開後,劉氏對甄氏說:“不用擔心被殺了!”甄氏於是被曹丕納為妾室,深受寵愛。《魏書》記載:甄氏受寵越重,卻越發謙遜。她對後宮中受寵的妃嬪加以勸勉,對不受寵的則給予安慰教誨。每次宴飲時,她常常勸曹丕說:“從前黃帝子孫繁盛,是因為妻妾眾多,才得以延續國祚。希望陛下廣納賢淑女子,以充實子嗣。”曹丕心裏很讚賞。後來曹丕想休掉任氏,甄氏向曹丕求情說:“任氏出身名門望族,品德和容貌都比我等優秀,為何要休掉她呢?”曹丕說:“任氏性格急躁不溫順,多次對我心懷不滿,所以要休掉她。”甄氏流淚堅持請求說:“我蒙受陛下的寵愛,眾人皆知,若任氏被休,必定會認為是我的緣故。對上我害怕被指責專寵,對下也會承擔排擠她人的罪名,希望陛下慎重考慮!”曹丕沒有聽從,最終休了任氏。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征討關中,武宣卞皇後隨行,留守孟津,曹丕則鎮守鄴城。當時武宣皇後身體稍有不適,甄氏無法前去探望,心中憂慮恐懼,晝夜哭泣。身邊的人多次告知她卞皇後的病情已好轉,她仍不相信,說:“婆婆在家時,舊病每次發作都要持續一段時間,如今病情突然好轉,怎麽會這麽快?這隻是為了安慰我罷了!”因此更加憂慮。後來甄氏收到武宣皇後的回信,說病已痊愈,她才高興起來。建安十七年正月,大軍返回鄴城,甄氏朝見武宣皇後,看到她的座帳便悲喜交加,感動了身邊的人。武宣皇後見她如此,也流淚說:“新媳婦以為我之前的病像以前一樣嚴重嗎?我隻是小病,十幾天就好了,你難道沒看我的臉色嗎?”她感歎道:“這真是孝順的媳婦啊。”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東征,武宣皇後、曹丕及明帝、東鄉公主都隨軍出行,甄氏因生病留在鄴城。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大軍返回,武宣皇後身邊的侍從看到甄氏麵色紅潤,感到奇怪,問道:“夫人與兩個孩子分別已久,母子之情令人牽掛,為何您的臉色卻更加豐潤了呢?”甄氏笑著回答:“叡兒他們跟隨婆婆,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甄氏的賢德明智、以禮自律由此可見一斑。)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