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亂世梟雄董卓

字數:3875   加入書籤

A+A-


    東漢末年,在隴西臨洮的一方天地裏,董卓,字仲穎,悄然開啟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篇章。他的父親董君雅,從一個微末小官起步,做到了潁川綸氏尉。董家有三個兒子,長子董擢,字孟高,可惜早早離世;排行第二的便是董卓;董卓的弟弟董旻,字叔穎。
    年少時的董卓,性格豪爽,尤其喜好行俠仗義。他聽聞羌中之地,民風剽悍、豪傑輩出,心中滿是向往,便毅然踏上了前往羌中的旅途。在羌中,董卓憑借著自身的豪爽與果敢,與當地各個部落的豪帥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與這些豪帥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暢談著天下大事,絲毫沒有因為地域和身份的差異而產生隔閡。
    一段時間後,董卓回到家鄉,過上了耕種田園的生活。然而,那些曾與他在羌中把酒言歡的豪帥們,念著他的好,紛紛前來探望。董卓見老友們到來,心中大喜,毫不猶豫地殺掉家中耕牛,擺下豐盛的宴席,與眾人盡情享樂。他的這份豪爽與熱情,深深打動了各位豪帥。他們回到部落之後,紛紛解囊,籌集了一千多頭各類牲畜,派人送給董卓,以表心意。
    日子一天天過去,董卓的名聲漸漸傳到了郡裏。郡守聽聞他的事跡,覺得他是個可用之才,便征召他為吏,負責監察抓捕盜賊。當時,胡人時常侵擾邊境,燒殺搶掠,擄走許多百姓。涼州刺史成就得知董卓的能力後,將他辟為從事,讓他帶領兵騎前去討伐抓捕胡人。董卓不負所望,在戰場上勇猛無比,指揮有方,一舉大破胡人,斬獲敵人首級數以千計,立下赫赫戰功。
    後來,並州刺史段熲看中了董卓的才能,向公府舉薦了他。司徒袁隗也聽聞了董卓的名聲,將他征召為掾屬。就這樣,董卓一步步踏入了東漢官場。
    漢桓帝末年,董卓憑借六郡良家子的身份,成為了羽林郎。他天生神力,武藝高強,體力更是少有敵手。他能在身上同時佩戴兩張弓鞬,騎馬奔馳時,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令人驚歎不已。
    不久之後,董卓擔任軍司馬,跟隨中郎將張奐征討並州。在戰場上,董卓衝鋒陷陣,屢立奇功。戰後,他因功被拜為郎中,還獲賜九千匹縑。可董卓並沒有將這些賞賜據為己有,而是全部分給了手下的吏士,他的這一舉動,讓手下人對他更加忠心耿耿。
    此後,董卓的仕途一路升遷,先後擔任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職。但官場風雲變幻,他也曾被免職。不過,憑借著自身的能力和積累的人脈,他又被征召為並州刺史、河東太守。在這段時間裏,董卓多次與羌、胡交戰,前後曆經一百多場戰鬥,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威名遠揚。
    後來,董卓升任中郎將,奉命征討黃巾軍。然而,這一次他卻遭遇了慘敗,按軍法當受懲處。
    就在董卓仕途受挫之時,韓遂等人在涼州起兵叛亂。朝廷無奈之下,隻能再次啟用董卓,任命他為中郎將,前往涼州抵禦韓遂。在一次戰鬥中,董卓率領軍隊來到望垣硤北,卻被數萬名羌、胡聯軍包圍,軍中糧食也即將斷絕,形勢岌岌可危。
    但董卓畢竟久經沙場,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佯裝要在附近捕魚,派人在軍隊回撤必經之路的河道上築起堤壩,將河水蓄積起來,形成了一個數十裏的大水池。趁著敵人不注意,董卓率領軍隊悄悄從堤壩下通過,隨後又派人毀掉堤壩。等羌、胡聯軍發現董卓的軍隊已經撤離,想要追趕時,河水已經變得又深又急,根本無法渡河,隻能眼睜睜看著董卓全軍而退。
    當時,一同前往隴西的六支軍隊中,有五支都遭遇了慘敗,唯有董卓的軍隊毫發無損地返回,屯駐在扶風。經此一役,董卓威名大震,朝廷為嘉獎他,封他為前將軍,斄鄉侯,不久之後又征召他為並州牧。
    中平五年,朝廷征召董卓為少府,並下令讓他將手下的營吏士歸屬左將軍皇甫嵩,前往行在所報到。董卓卻上書說:“涼州如今局勢混亂,賊寇尚未平定,正是臣奮勇效命之時。手下的吏士們都踴躍向前,他們眷戀臣的養育之恩,一心想要報答國家,紛紛攔住臣的車馬,言辭懇切,讓臣實在無法即刻啟程。臣懇請暫且繼續擔任前將軍之職,盡心安撫將士,在戰場上為國家效力。”
    到了中平六年,朝廷再次任命董卓為並州牧,並再次敕令他將吏兵歸屬皇甫嵩。董卓卻再次上書抗命:“臣掌管軍事已有十年,與手下士卒們相處已久,他們對臣十分愛戴,願意為國家拚死一戰。臣懇請帶著這些將士前往並州,為守護國家邊陲效力。”董卓兩次違抗朝廷詔令,卻恰逢何進征召他進京,這一事件,也徹底改變了東漢末年的局勢,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在華夏大地上掀起......
    東漢末年,靈帝駕崩,少帝劉辯登上皇位,可這朝堂之上,卻早已是暗流湧動。
    大將軍何進,出身南陽屠戶之家,憑借妹妹在宮中得寵,一路飛黃騰達。如今妹妹貴為太後,他也手握重權,成為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此時,他與司隸校尉袁紹商議,打算一舉鏟除那些禍亂朝政的閹官。然而,太後卻並不同意他們的計劃,這讓何進心急如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逼迫太後就範,何進想出了一個大膽的主意——召董卓帶兵進京。他秘密下令讓董卓上書,聲稱:“中常侍張讓等人憑借著皇帝的寵幸,肆意妄為,將整個天下攪得混亂不堪。昔日趙鞅發動晉陽的軍隊,隻為驅逐國君身邊的奸佞之臣。如今,臣也要敲響戰鼓,進軍洛陽,討伐張讓等人!”何進企圖用這種方式,脅迫太後同意誅殺閹官的計劃。
    董卓接到命令後,心中暗自竊喜,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能讓他名正言順地進入京城,掌握更大的權力。他立刻整頓兵馬,準備向洛陽進發。
    可就在董卓還未抵達洛陽的時候,何進的計劃卻泄露了。中常侍張讓等人得知消息後,決定先下手為強。他們發動突然襲擊,將何進誅殺。一時間,京城陷入了混亂之中。
    緊接著,中常侍段珪等人裹挾著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匆匆逃離皇宮,一路跑到了小平津。整個洛陽城人心惶惶,百姓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都躲在家裏不敢出門。
    而董卓這邊,得知何進被殺、皇帝被劫的消息後,加快了行軍速度。他率領著大軍,一路直奔北芒山,準備迎接少帝回宮。
    此時的少帝和陳留王,在混亂中曆經磨難。年僅十四歲的少帝劉辯,麵對如此變故,早已嚇得不知所措。而九歲的陳留王劉協,雖然年紀小,卻表現得鎮定自若。兄弟二人在漆黑的夜裏,獨自步行,想要返回皇宮。周圍一片黑暗,他們隻能追逐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光芒前行。走了好幾裏路,才遇到一戶人家,這家人用露車將他們送了一段路。
    八月庚午日,公卿大臣們和董卓在北芒阪下共同迎接少帝。董卓趕到時,屯兵在顯陽苑。他聽聞皇帝即將歸來,便率領眾人前去迎接。當少帝看到董卓的軍隊時,嚇得涕淚橫流。公卿們急忙對董卓說:“有詔令,讓你的軍隊後退!”董卓卻毫不理會,大聲嗬斥道:“你們身為國家大臣,卻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不安,如今還有什麽資格讓我退兵!”說完,他便帶著軍隊,簇擁著少帝等人一同進入了洛陽城。
    董卓見到少帝後,想要詢問一下禍亂的緣由,可少帝嚇得語無倫次,根本說不清楚。董卓心中不免有些失望,隨後他又轉向陳留王劉協。沒想到,劉協雖然年紀小,卻條理清晰地將事情的來?去脈說了一遍,從禍亂的起始到現在的狀況,沒有一點遺漏。董卓聽後,心中大為驚喜,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中萌生——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為帝。
    就在這時,又發生了一件事。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被何進的部曲將吳匡所殺。原來,吳匡一直怨恨何苗與何進不同心,又懷疑他與宦官勾結,於是在軍中散布謠言說:“殺害大將軍的,就是車騎將軍何苗!”隨後,他便聯合董卓的弟弟董旻,在朱爵闕下將何苗殺死。
    何進、何苗死後,他們的部曲失去了歸屬,紛紛投奔董卓。董卓的勢力因此大增。不僅如此,董卓還看中了呂布的勇猛,暗中唆使呂布殺死了執金吾丁原,並吞並了丁原的軍隊。自此,京都洛陽的兵權,全部落入了董卓的手中。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